再来:
节制’的第三个效用使人在证悟上有极大的突破。除了舍离有害的行动和需求,酿成一股强而有力的能量之外,节制的心灵也能彻底清楚地透视实相的无常、无我。当我们不断地被欲望牵引,发出每种冲动的能量,或与一个念头、一种感觉认同时,我们就把整 个感官世界实在化,并且深深地纠缠在一种有‘我’的感觉中。我们会发现,由于没有培育、训练内心,我们绝大部分的生命都被意念所迷惑,误认它们是真实的。试想,意念不是常造成我们内心的反应吗?好像它是真的存在一样。例如,脑海中浮现起一个朋友的影像并不等于他就在眼前,它只是个意念而已。但在意念生起时,我们会加入许多剧情,并开始编导,好像是真实的经验一般。我们也会被强烈的情绪力量所动摇,被身心的狂风暴雨所袭卷。在情绪中迷失,就是对它们的力道失去觉察,一旦强烈认同于情绪,内心就不可能清楚观察正在发生的情境。

透过节制的力量,我们对事物本来面目所起的遐想和投射开始剥离脱落。‘毗婆舍那’的意思就是‘如实正观事物的原貌’,或如一位泰国大师所说的,学习去观察‘是什么就是什么’,看到‘是什么就是什么’是出自不再受欲望驱使和自我幻相蒙蔽的心境。‘节制’使内心能欣赏一切现象的空性和无常。佛陀曾以简短的偈文描述无常的本质:

我观十方诸世界
彷若清晨之微星
又如水上之聚沬
夏日云雷电光火
闪烁不定风中烛
如梦如幻非真实

智慧使我们领悟到生活的简朴,也就是佛陀所说的‘最大获得’--满足。我们是这样被限制着,不断地执取,以为只要累积更多的财富,得到更多的名声、权势,追求更多的性爱,我们就会更快乐,于是为获取这些而把自己弄得身心疲惫不堪。从推论上看来,这种汲汲营求的心态就是:一旦我满足了这些就会快乐。不过,我们若反观自照,会发现这种企求的心只会导致更大的贪欲和挫折。

问题不在于我们的欲望很少得到满足,而是我们常常可以满足,却仍然一直在追求。在生活中,我们经历过多少声色的愉悦及感受的享乐?太多太多了!都记不起来了!但这些仍无法满足渴爱之心。我们有个欲望就去满足它,于是有了舒服的感受,不过当因缘改变了,快乐也随之递减或消失,然后就会发现,受匮乏感的驱策,欲望再度生起,又将渴求更多。我们不断地想要完成欲望,但永远办不到。
回楼上:理可顿悟,事须渐修。事不必理,理须兼事。共勉。

TOP

以戒为师

可是,三岁知得,80岁行不得,能知不能行,不是真英雄!勉之

TOP

接着再来:

了解‘节制’真正的意义是很重要的,因为它位居我们修行的核心。在此特别提醒:不要把‘节制’和‘压抑’或‘逃避’混淆了。心灵的节制并非排拒事物和否定它的存在,也不是评断批判我们某些经验,或对它产生厌恶而对某些方面压抑和逃避,这种对存在事实失去认识的无明,反而会造成心灵更大的紧张和痛苦。所谓的‘节制’是我们敝开心灵,而对一切所发生的现象,用抉择的智慧看着它,既不陷溺其中,也不会忘失不察。由于有了智慧和警觉力,我们能看清良善的行为会带来更大的幸福和对真理的体认,而拙劣的行为则会加深痛苦和冲突。‘节制’是我们本具的能力,它可以在这两者之间作抉择,我们用它来追求善道。

‘节制’对心灵陷溺的倾向具有制衡的作用。经典里有则故事:有只猴子无忧无虑地住在高山森林里,一天它起了好奇心,想下山去探险。山下的猎人们埋下了黏胶陷阱,这只猴子并不知道,就伸手去摸,结果被黏住了。它想要脱身,就用另一只手去拉,结果两手都被黏住了,于是它又用一只脚去尝试,接着是另一只脚。最后,为了拔出双手双脚,连头也被黏在胶上而动弹不得。

我们陷溺的过程就与这只猴子一样,某件事物给我们舒服的感受,于是执取不放。当它变异时,我们就感到匮乏,只好再去执取或去追寻另一个欢乐的源头,一个接一个,直到最后纠缠在自己贪着和执取的心态里,不只对欲望的满足上瘾,也耽溺在心灵执取的习惯里。处理欲望可采取另一截然不同的态度,一种导致更自在的方法,这是有可能的。‘节制’是可以培养的,它是一种温雅的训练,可以把心安住下来,让欲望自个儿生起和消失,而不必对它们有所需求,或有付诸行动的冲动。除了节制有害无益的行为外,另一种‘节制’是不要认同禁忌和恐惧。

长久以来,我们受到各式各样的制约,害怕不同的事物,也不敢去碰触自已或他人的某些领域。‘节制’更进一层的意义是指:对这种限制我们及造成我们生命更萎缩、更疏离的心灵模式,不要去买它的帐!它允许我们去冒险一番,以突破自我的限制。

没有节制的心像没有调教的小孩---喜怒无常、无理要求、哭闹撒野等等。像这样的情形,我们都了解有时说‘不’才是适当的,因此有必要培养出一种温柔的纪律。正如明智的父母不会附和小孩不健康的行为倾向,我们也没有必要随着每一个欲望和冲动起舞,我们可学会用温柔和幽默的态度向内心说‘不’。真正的节制不是从排拒和压抑中孕育出来的,它来自单纯地照见什么会导致和谐,什么会造成冲突,然后使我们的言行符合这个认知,并遵照奉行。当我们遵遁节制的法则,会发现它是一切不可思议力量和活力的泉源。

‘节制’也发挥蕴藏精力的作用,当我们开始禅修以后,在身体、情感以及心灵酝酿出一股强烈的能量。它有时令人感到不舒服,就像一粒汽球,当我们吹入更多的空气时被撑大了。我们也会因修行而撑张拉紧,为了避开这种不舒服的感觉,就会时常寻求各种方式来舒深一些能量,而不是放松自己去面对它。这种情形在密集的禅修期间更明显,我们的心变得多么富有创造性,设计各式各样的方法来舒泄能量,例如渴望多渴几杯茶,计划写部伟大的美国小说,记录个人毗婆舍那(止观)禅修奇遇等等。这样做把正在积聚中的能量挥散掉,而对更上一层的禅修训练形成很大的障碍。

经由‘节制’的力量,我们学会不让闪过内心的念头或感受付诸行动,不让这些冲动漏失了我们的能量。我们可清醒察觉当下正在发生的身心状态,有足够的缓冲和智慧,足够的反省能力来驾驭心灵,来保住正在酝酿中的能量惯性。由于能量保存不失,我们蕴酿的心力足以透视并体验到最深层的境界。

TOP

题目挺好,不过感觉有点伊壁鸠鲁派的味道.呵呵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