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化产物论仍需证据

    对于肖博士提出的观点,本报采访了几位国内的学者。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陈守良教授表达了不同的意见,他认为,所谓进化,其时间跨度往往比古代到现代这样的跨度要长得多,要进行进化论意义上的比较,所谓的“古人”其实还远远未够古,更不用说和我们生活在同一个世纪内的处于现代文明之外的非洲部落。

    他认为,考虑到不同情况下女性进入更年期的年龄不同,应该理解为环境因素对女性身体的影响,而更年期是进化的产物这一论断并不十分可信。
北京协和医院的孙爱军教授则从医学的角度介绍,对于任何生物体而言,都有生理上的衰退期,而生育功能衰退也即常说的更年期则是这种衰退的其中一种。没有足够的证据证明这是进化的结果。

    更年期研究自古就有

    更年期问题一直是科学界的难题之一。按照达尔文“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观点,越是积极繁衍后代的物种将越占优势,例如蟑螂和老鼠这两种世界上分布最广的动物,很大程度上正是因为其生殖能力异常发达。从这样的观点出发,人类自发地终止生育能力便难以解释———尤其是考虑到人类在生物中的绝对优势地位。

    长久以来,人们虽然认识到更年期是卵子耗尽的结果,也尝试用进化论的观点分析,但通常认为,更年期的出现是人类生活条件改善所导致的。一般人认为,更年期是自古便存在的现象,只不过因为古代人寿命很短,还没有活到更年期出现便因种种原因死亡,因此并没有普遍的更年期问题。但到了近代,由于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人类的平均寿命大幅度提高,因此能活过更年期———甚至在更年期之后生活50年之久。以上说法无疑代表了大部分人的观点。

    不过中山大学体质人类学专家李法军博士则认为,更年期与人的寿命并没有直接联系,古人也早已清楚地认识到了更年期问题。例如在《黄帝内经》中曾有如下记载:“帝曰:人年老而无子者,材力尺邪?将天数然也。


岐伯曰: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三七,肾气平均,故真牙生而长极。四七,筋骨坚,发长极,身体盛壮。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

    六七,三阳脉衰于上,面皆焦,发始白。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所谓的“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就是指女性停经等更年期表现。而文后还补充道:“男不过尽八八,女不过尽七七,而天地之精气皆竭矣。”这表明古人意识到了更年期的存在,甚至对更年期的具体年龄(即女性在七七四十九岁前后)都有清楚的认识。  


Share |
Share

TOP

制图李铁雄

    近日,英国学者劳伦斯·肖关于更年期的研究发现登上了国外多家媒体的科学版面。肖的观点用一句话概括就是:女性之所以存在更年期,是人类进化的结果。更年期的出现使得人类分化出“祖母”(grandmother)的角色,这一点对人类族群的繁衍甚至物种的进一步进化都有深刻的意义。

    更年期是人类分工的需要

    Hadza,一个生活在坦桑尼亚北部高山灌木区的原始部落,以狩猎和采集为生,与世隔绝。伦敦布里奇医学中心主任劳伦斯·肖博士常年蛰居在此,研究这一部落女性的更年期现象。

    上月,肖博士在英国一家杂志上发布了自己的研究成果:人类女性之所以存在更年期,是因为更年期能带来族群中“祖母”角色的出现。他解释:在早期人类社会中,不再具有生育能力的“祖母”,可以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对第三代的照顾以及食物的采集中,而祖母的女儿们——也就是家族的第二代成员——则能专注于尽可能多地生育下一代。

在绝大多数哺乳动物里,雌性个体一直到自然死亡之前都保持生育的可能性,对于这些哺乳动物而言,即使存在生育的衰退期,也没有类似于人类中的“更年期”症状。科学界对于人类女性为何存在更年期始终没有达成共识,研究者只知道这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现象。此前在科学界中流行两种进化论的解释:“早夭假说”与“祖母假说”,而肖博士的观点可被视为对后者的有力支持。

    生育年龄和更年期年龄的普查数据可以是这一理论的证据。在现代社会中,以中国为例,女性平均生育年龄为24.1岁,而平均更年期年龄为48.5岁,而在Hadza妇女身上,平均生育年龄为17岁,而进入生育衰退期的平均年龄则为35岁。其中的年龄间隔恰好是一代人成长的时间。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