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积分
- 21856
- 威望
- 4987
- 金钱
- 1
- 阅读权限
- 100
- 来自
- 死ね死ね団
- 在线时间
- 1677 小时
|
6#
发表于 2006-10-24 17:11
| 只看该作者

昆仑何在
在中国人的心中,昆仑一直是个神圣的地方,昆仑往往被当成民族的象征。那么,上古时的昆仑是不是现在的昆仑山呢?回答当然不是,古代的昆仑并不是现在的昆仑山或喀拉昆仑山(黑昆仑)。
《大荒西经》中称:西海之南,流沙之滨,赤水之后,黑水之前,有大山,名曰昆仑之丘。有神,人面虎身,有文有尾,皆白,处之(也类似狮身人面像?)。其下有弱水之渊环之,其外有炎火之山,投物辄然。有人戴胜,虎齿,有豹尾,穴处,名曰西王母。此山万物尽有。
西海当时为地中海,西海之南,也就是在地中海南方。
流沙当指撒哈拉大沙漠(撒哈拉,沙海的古音),流沙之滨,在撒哈拉大沙漠边沿。
赤水为红海,上古时旁有国家名阿卡德(阿卡德,就是红的意思)。
黑水指青尼罗河。
弱水之渊,指东非大裂谷
河湖海环绕,其四面有维多利亚湖,尼罗河,红海,印度洋。
炎火之山即乞力马扎罗山。
从地理位置看只有位于非洲的肯尼亚以及埃塞额比亚一带符合条件,昆读音就是肯,仑指land也就是陆地,和尼亚同意。
西王母即西方称的示巴女王,西王母拜见过西巡的穆天子(即周穆王),而示巴女王也去觐见过所罗门,指的就是同一个事。近代埃塞额比亚最后的皇帝还自称是所罗门与示巴女王的血脉。
东非为人类最早的起源地之一,是应该有它一定的道理的。
禹和启的年代
《山海经·海内经》记载:"洪水滔天,鲧窃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不待帝命.帝命祝融杀鲧于羽郊.鲧复生禹,帝乃命禹卒布土以定九州."
公元前2146年至公元前2137年,鲧治洪水,不成功后被杀.
鲧的氏族分工是专门负责治理江河水利的,鲧之子为禹,禹之子为启.鲧被处死后,禹再度被舜任命治水.公元前2086年——公元前2084和公元前2076年——公元前2067年,禹经过20年的努力治水,水患方平.
《海内经》:"黄帝生骆明,骆明生白马,白马是为鲧."
白马即现在的巴尔干半岛,鲧的封地就在巴尔干的夏(希腊).
希腊南方爱琴海中的克里特岛的克里特即为启的古代读音,岛上的米诺斯文明的米诺斯即是禹的古音.
伏羲氏时,埃及为居南的南岳赫胥(埃及的古音)所有,"赫胥居南","共工为上相,柏皇为下相",就是共工据有上埃及.
后祝融氏族迁往埃及,获得共工之位,占据整个埃及.原共工之臣相柳臣服于新的共工,就保有下埃及.所以上埃及为鹰图腾,下埃及为蛇图腾.
由于祝融氏征战埃及,埃及当时原有的最高统治阶层崩溃,诸侯各自为政,产生了一个*乱时期,西方史学称为"第一中间时期"(公元前2270年——公元前2060年).
后来,在大夏(希腊)的禹为了报复在埃及的祝融氏族杀父之仇,借口以埃及的相柳(相柳——法老的古音)肆意毁坏河道为名,跨海征战埃及,杀埃及法老共工之臣相柳,禹用相柳的血,三仞三沮,砌成了金字塔.
《海外北经》:"共工之臣曰相柳氏,九首,以食于九山.相柳之所抵,厥为泽溪.禹杀相柳,其血腥,不可以树五谷种.禹厥之,三仞三沮,乃以为众帝之台."
《大荒北经》:"共工臣名曰相繇,九首蛇身,自环,食于九土.其所歍所尼,即为源泽,不辛乃苦,百兽莫能处.禹湮洪水,杀相繇,其血腥臭,不可生谷.其地多水,不可居也.禹湮之,三仞三沮,乃以为池,群帝因是以为台.在昆仑之北."
"舜逼尧,禹逼舜,汤放,武王伐纣."
鲧之死是禹和启篡夺中央帝国政权的原因之一,不仅仅是为了报复,也因为那个时代的他们已经看到了权利的作用,当然后来禹和启的势力强大也是一个原因.
克里特岛上的米诺斯文明的消失实际上是由于禹和启举族东迁造成的(去做中央帝国的君主族群了.),加上后来的火山爆发(距今3500年前)造成的海啸将旧址破坏贻尽而消失,直至近代被人发现挖掘,成为举世闻名的文化遗址.
公元前2070年,禹和启取得了中央帝国政权后,以家族的领地夏(希腊)的名字建立了王朝,史称夏朝,禹之子启终止了从上古沿袭下来的禅让制度,父传子承的君主制度一直延续到大清国的灭亡!
另:所谓的炎帝黄帝并不是单指某一个具体个人,而是指他所承袭的中央帝国王位总称,伏羲也是如此,没有谁能够活上几百上千年来统治中央帝国的,只能是一个族群中的数十代人做了黄帝、少昊或者是颛顼.
从夏开始,中国帝王的传承终于有了名字的记载,而尧舜禹以前还是一片模糊,只知道黄帝朝600年,谁承谁没有记载,笼统称作黄帝.
狮身人面像
一提起埃及,大家都会想到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那么狮身人面像究竟是谁的造像呢?
《海外北经》: 共工之臣曰相柳氏,九首,以食于九山。相柳之所抵,厥为泽溪。禹杀相柳,其血腥,不可以树五谷种。禹厥之,三仞三沮,乃以为众帝之台。在昆仑之北,柔利之东。相柳者,九首人面,蛇身面青。不敢北射,畏共工之台。台在其东。台四方,隅有一蛇,虎色,首冲南方。
“台(共工之台)之在其东。台四方,隅有一蛇,虎色,首冲南方。”
这就是狮身人面像,似乎更应该叫做蛇身人面像才对。古埃及人似乎更喜欢蛇一些。下埃及的图腾就是蛇。蛇身,人面,披发,在共工之台侧,应为共工之造像。
上古留下的伏羲女娲图都为蛇身人面,看来上古人类更喜欢用这样来描绘部落的首领。
狮身人面像在西方又称“司芬克斯”,而上古时,共工氏族的社会分工就有“司分”之职。
狮身人面像应为共工的造像,具体是哪一任共工,我无法知道,因为我不清楚历代共工的传承,我想也不会有人知道的。
金字塔的建造
《海外北经》: 共工之臣曰相柳氏,九首,以食于九山。相柳之所抵,厥为泽溪。禹杀相柳,其血腥,不可以树五谷种。禹厥之,三仞三沮,乃以为众帝之台。在昆仑之北,柔利之东。相柳者,九首人面,蛇身面青。不敢北射,畏共工之台。台在其东。台四方,隅有一蛇,虎色,首冲南方。
3 山海经是世界地图?(转)
《大荒北经》:共工臣名曰相繇,九首蛇身,自环,食于九土。其所歍所尼,即为源泽,不辛乃苦,百兽莫能处。禹湮洪水,杀相繇,其血腥臭,不可生谷;其地多水,不可居也。禹湮之,三仞三沮,乃以为池,群帝因是以为台。在昆仑之北。
《海内北经》:帝尧台、帝喾台、帝丹朱台、帝舜台,各二台,台四方,在昆仑东北。
以上为最早的埃及金字塔的文献记载,有帝尧台、帝喾台、帝丹朱台、帝舜台以及共工之台,证明金字塔为众帝之台,非一般寻常建筑。台四方,正是金字塔的形状。
伏羲氏时,埃及为居南的南岳赫胥(埃及的古音)所有,“赫胥居南”,“共工为上相,柏皇为下相”,就是共工据有上埃及。后祝融氏族迁往埃及,获得共工之位,占据整个埃及,共工之臣相柳臣服于新的共工,就保有下埃及。所以上埃及为鹰图腾,下埃及为蛇图腾。
大禹征战埃及,杀埃及法老共工之臣相柳(相柳,法老的古音)。
禹用相柳的血,三仞三沮,砌成金字塔,由此可见,金字塔的石块用的是类似水泥的物质浇制,并非天然的石头所制成。现在的考古发现也已证明这一点。
但金字塔并非大禹初建,在此以前已有共工之台。台(共工之台)之在其东。台四方,隅有一蛇,虎色,首冲南方。这就是狮身人面像,似乎更应该叫做蛇身人面像才对。
再看地理位置,在昆仑之北,柔利之东。昆仑(西海之南,流沙之滨,赤水之后,黑水之前,有大山,名曰昆仑之丘),现在的肯尼亚(东非为人类最早的起源地之一,应该有它一定的道理),柔利,现在的尼日尔以及尼日利亚一带,古埃及比现代埃及大的多,范围涉及埃及,苏丹,埃塞俄比亚,利比亚,地理位置正处在昆仑之北,柔利之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