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商王炽 Rich merchant Wang Zhi 1900年 昆明



迎彩礼的王炽一家(1900年,昆明):
The Wang family receiving the dowry
摄于王炽二儿子的婚礼(迎妆日)上,右数第二人即为王炽。景中箱盒里装的都是女方的嫁妆,大致有一幅门帘、一对枕头,镜台脸盆、胭脂粉、簪环首饰、袄褂裙裤,及瓷碗瓷壶、木箱木器等日用品。方苏雅写在照片下面的法文说他参加了一个大银行家儿子的婚礼,并用法文谐音标出这家银行叫“同庆丰”。这是迄今为止发现的唯一一张有王炽本人出现的照片。

情到深时无艳句,安知淡泊几重心?

Share |
Share

TOP

洪化堂炮队在操练:
The artillerists of the Military Academy are drilling
洪化堂(后称讲武堂)建立以后,聘请的是德国人任教官,创设绥靖新军3个营,炮队一个营。照片中的炮队学员正在练习使用德国克虏伯炮,但近前三个学员似乎并不专心。此操场原为吴三桂官邸,现在省农展馆一带。

情到深时无艳句,安知淡泊几重心?

TOP

古老令旗下的现代步操:
Drilling under the "order" banner
北较场比南较场大,建制与南较场相同,修建于清廷平定吴三桂(公元1884年)前后即因战乱而片瓦无存,演武厅周围都是乱坟堆,仅能供军士操练而已。而在“令”字旗下操练德式步伐,虽然怪异,毕竟还是一种有机结合。

情到深时无艳句,安知淡泊几重心?

TOP

前来护驾的清军:
The Qing army who have come to protect the consulate
居中的男子姓苏,他奉命带着一支300人的卫队前往法领事署负责保护法国人。但当上万民众围困着他们时,这些连鞋也没有、背着烟筒和梭标的卫兵害怕得两条腿在裤子里发抖。但正是这个苏最后给方苏雅提供了十分有用的消息,使法国人得以在清晨撤离,避开了激愤的民众。

情到深时无艳句,安知淡泊几重心?

TOP

挂在领事衙门口的头颅:
A head hung in front of the French Consulate
1900 年义和团运动的参与者也许都具有朴素的动机和目的:敌视基督教文化,渴望恢复中国传统的生活方式。但那是一个电报已经普及的时代,当八国联军攻入北京的消息传到昆明后,民众发现曾经默许甚至鼓励他们的清政府已经迅速转而把刀放在了他们的脖子上。这颗挂在法国领事衙门口的头颅清楚地显现了这一运动的悲剧性。

情到深时无艳句,安知淡泊几重心?

TOP

方苏雅与埃莲娜•马尔芒女士:
Auguste Francois and his wife

他们在1904年方苏雅任满回国后结婚。埃莲娜•马尔芒比方苏雅年轻20多岁,更多活了整整半个世纪,但始终对方苏雅保持着怀念和几乎是宗教式的崇敬。

情到深时无艳句,安知淡泊几重心?

TOP

法国领事与抗法名将(1896年,广西):
French consul and a famous anti-France general

再没有一张照片能这样形象、准确,而且真实地反映当时中西文明的对比了。作为一个外交部的文官,方苏雅的年轻、英武令清朝的一代名将苏元春露出了老迈,那身表明其官衔(一品)的裘皮大衣和厚底靴也更显沉重。他们交往甚密,结为兄弟,但方苏雅认为他们没有共同思想,根本一直就是个陌生人,尽管“方苏雅”这个名字就是苏元春所取:方是来自于“弗朗索瓦”,苏来自于“苏元春”,雅自然是附庸风雅。

情到深时无艳句,安知淡泊几重心?

TOP

领事、乞丐与差官(1900年,昆明):
Consul, beggar and bailiff

照片摄于昆明城垣内最大寺庙圆通寺,是方苏雅与所有中国人合影中最亲密的一张——他的手揽着一个行乞的叫化子,而左边他的差官也露出了难得的笑容。显然照片不是出自方苏雅之手(那时还没有自拍装置),在构图、取景的各方面都与方的照片差距明显。

情到深时无艳句,安知淡泊几重心?

TOP

狐假虎威(1900年,昆明法国领事府):
Making a cat'paw of each other

方苏雅时代的中国,各地都有“官府怕洋人,洋人怕百姓,百姓怕官府”的怪圈,因此经常出现官府与洋人互相借力的情况。这张方苏雅与其卫兵的照片似乎正表现了这种关系。实际上,方苏雅曾从官府手中救下其前卫队长的性命,而这支官府派出的卫队也数度帮助方苏雅从民众包围中脱险。

情到深时无艳句,安知淡泊几重心?

TOP

一个法国领事在中国 A French consul in China



法国国庆节的盛宴(1898年7月14日,龙州)
Grand banquet on French National Day

照片摄于方苏雅任法国驻龙州(今广西柳州)领事期间的最后一个法国国庆宴会上。堂上挂的“德敷远人”横幅表现的本是一个东方大国的自信与气度,而在109年前的这一天发生的法国大革命追求的则是“平等、自由、博爱”;但在英法联合进行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在炮舰政策流行的当时,这些语言显得异常的苍白,就像闪光灯照射下的每个人的面孔。

情到深时无艳句,安知淡泊几重心?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