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敏的说法,一下子让我打开了思路,在汉语拼音还不流行的时期,中国的字典常用一种编码方法,叫做四角号码,“多半就是四角号码,正好一个汉字,对应四个数字!”我兴奋地说。
  “没有想到你连四角号码都知道啊!” 老曾点点头,补充道:“四角号码检字法的发明人是王云五先生,这个人可了不起,30年代他发明了这个检字法后,最彻底地解决了汉字检索中的快速、准确定位。如果在字典中寻找不知道发音的汉字,四角号码可以一步到位,比寻部首查笔划要方便多了,但是,不知商务印书馆搞什么鬼,在1994年修订《现代汉语词典》的时候,竟把‘四角号码’给拿下了。这是中国文史研究的宝贝啊。”
  
  但我对四角代码确实不熟悉,“老曾,你知道这两个字用四角代码应该是哪8个数字?”
  老曾端起茶杯,靠在沙发上念出一段口诀:
  “横一垂二三点捺,
  叉四插五方块六,
  角七八八九是小,
  点下有横变零头。”
  
  “小姑娘,编码是从左上角开始,然后右上角、左下角、右下角,你来分析一下是哪8个数字?这可是你家的东西啊”老曾考验小敏。
  小敏说:“我试试:令字的左上是撇,应该算什么?”
  “算垂,就是2”老曾说。
  “右上角是捺,是3,左下角右下角都没有,不知道了。”小敏搞不定。
  老曾笑道:“你能搞定,就成神仙了,还是我来吧。”
  老曾把旁边的笔记本电脑拿过来打开,一边讲:“我搞文史研究,经常需要四角号码查老书,但四角号码确实太复杂了,经常搞不清楚,还好朋友给我电脑上装了一个工具。”
  老曾启动了一个“四角号码查询器”的小程序。,输入令和俊两个字,出来的结果是:8030和2324。
  “看吧,和我们猜的不一样吧。四角号码规矩很多,学习困难,这是淘汰的重要原因,最近居然有一个老学究到处呼吁让小学生学习四角号码,还好教委没有采用。”
  
  “马上试,马上试!”小敏在铜盒子上拨起号码来,但号码拨不动。
  “性急吃不得热锅汤啊,”老曾从柜子里找出一支滴油瓶,一瓶盐酸,“年代久了,要先除锈,再打油,才能转得动。”
  我们急切地看着老曾向密码锁上滴盐酸,然后用滴水冲洗,再向锁的齿轮上滴上油,最后戴上一只白手套,轻轻地拨动密码锁,锁齿动了!
  
  一下一下,老曾把数字拨成“80302324”,然后向小敏说:“来吧,试试手气。”
  小敏屏着呼吸,一板锁扣,“答”地一声,箱子打开了
Share |
Share

TOP

老曾的家在抗建大厦的顶楼,居然有两层,一楼接着楼顶平台,形成了大约100多平方的院子。除了卫生间和厨房,每间屋的墙壁上都是大书柜,藏书家的美名,果不其然。但如此大的房屋,却只有老曾一个人住。
  
  我们在客厅沙发坐下,老曾拿出一付紫砂茶具,给我们泡茶,小敏把那个盒子放到茶几上。
  那是一个铜制的盒子,四周已经有许多暗绿色的铜锈,关闭处,有一个8位的密码锁,小敏开始讲。
  “那位老人家姓高,是我叔叔的道友,97年我叔叔去世前,把这个盒子交给他,请他交给我家的后人。高爷爷并不知道这个盒子里装了什么,他说十年来,他很多次想打开这个盒子,都忍住了,抵抗好奇心,是他十年来最苦的修行,好在他成功了。”
  
  我和老曾相识一笑,历经十年,控制自己的好奇心,真的不是一件平常人可以做到的事情。不过,密码锁上是8位数字,有1亿种组合,只怕十年也打不开。但盒子上的密码锁已经生锈,很难滚动,说明高老先生几乎没有动过密码锁。
  
  “他转告我,这个盒子的密码就在我那只打火机上面,叔叔给高爷爷也有一只同样的打火机,只是上面没有刻字。”小敏掏出两把打火机,二只打火机的金属外壳上,只有一样差异,就是“令俊”这个刻字。
  
  箱子的密码锁是数字的,而“令俊”是汉字,怎么建立关联呢?我问老曾:“是不是应该找找孔二小姐的英文名字,再转化为数字?”
  老曾讲:“说得好,英文和数字间比汉字好关联得多,有一种军统时期警卫部门传送普通保密信息时,常用的密码就是用A-Z对应到1-26的数字,这个对应简单,懂英文的人少,很多人不会英文的人,也分析不出来。”
  小敏问:“那孔二小姐的英文名字叫什么呢?”
  老曾说:“要查了才知道。”他跑到隔壁的房间去拿了一本书回来,“查到了,真巧!孔二小姐的英文名字是8个字母!”
  那本书是2006年的出版的《孔氏家族》,老曾翻到的那一页,写着:“孔令俊的英文名字叫珍娜(Jeanette)。”
  
  麻烦了,8个字母,并没有让事情简单化,反而更复杂!
  按照那种字母对应数字的解密法,解出来应该是:“10,5,1,14,5,20,20,5”多了4个数字。
  我说:“老曾,这条路不通啊。”老曾摸摸头:“一定有些和名字直接关联的方法,而且很简单的。”
  小敏说道:“我父亲用过一种字典,好象可以直接用数字查汉字的,会不会和那种有关联?”
  “对了!”我和老曾同时拍起掌来。
  老曾优雅地向我抻出一只手,“请小罗发表高见。”

TOP

写这个作者对重庆的地名和历史了解得很渗透,估计至少有50岁以上。

TOP

好看!!!

TOP



schnell

TOP

没完的小说坚决不看
省得欲罢不能

富士山上扬汉旗,樱花树下X倭姬

TOP

果然悬。。。。

TOP

TO BE CON.

TOP

还好五一期间不上班,我想,一晚上没有睡觉,居然都没有困。老曾插嘴到:“到我家去嘛,我一个孤老头子,房子太大了,缺点人气。小姑娘如果信得过,可以住我那里,免得花钱找宾馆。”
  
  我说:“好啊,听说你那里藏书万卷,正想偷几本回家看看呢。小敏,怎么样?”
  
  “好啊,快走快走,大哥你帮我拿包。”小敏总是无忧无虑。
  
  天色已经有些发亮了,清洁工在开始打扫通远门,一些路边的小餐馆已经亮灯准备早上的餐品。
  
  沿大街向上走300米,就是抗建大厦,老曾的家就在上面,不知道小敏抱着的盒子,将开启一段什么样的尘封往事?

TOP

小敏还没有来,我有点担心了:“老曾,你觉得那个老人和小敏她家应该是什么关系呢?”
  
  “这个只好等小敏来讲,但那个老头可不平常!”老曾眼睛突然一亮,“你注意到没有,那个长条板凳?”
  
  我还真没有留意。
  
  “我的鼻子很灵,闻到那个长条板凳有特殊的香味,象是沉香木。沉香木,是能沉在水里的木头,古时很多人用来做兵器。重庆长江三峡一带,从古到今,经常有人在水底打捞沉香木换钱,这种木头在水中泡了几十数百年,都不会腐败变质,非常贵重。所以,我觉得那板凳有两个地方很不简单,你猜猜看?”
  
  我明白了:“那条板凳如果真是沉香木做的,应该有至少30斤重,一般人一只手是拿不起来的,那个老人家一只手拿起好轻松!另一个奇怪的地方,是谁愿意用如此昂贵的木材来打这么一条形状普通的板凳!”
  
  “是啊,重庆数次大移民,民间藏龙卧虎,这个老头,让我想起一个叫安道士的人。”老曾一拍大腿:“对了!我晓得了!小敏找的上清寺,可能是这么回事情!”老曾兴奋不已,我则摸不着头脑。
  
  “安道士是一个有名的异人,如果活到现在,应该快100岁了,解放碑较场口长大的老重庆,没有不知道他的。
  
  他解放前是国民党一个大官的警卫,武功高强。国民党撤退后,他留在了重庆,出家在较场口。较场口建设公寓背后,原来是一个关庙,那条街就叫关庙街,安道士就住在关庙里面。
  
  由于身份特殊,安道士解放初期每天去统战部上班,帮统战部做通讯员,工作是送信。统战部就在现在临江门附二院的代家巷旁边,做道士只是安道士的兼职。
  
  我从小经常看到他在路上走,那时他的腿已经瘸了一只,传说是比武受伤造成的。他每天早上拄着一根象玻璃杯那么粗的大铁棍从较场口走到临江门,又从统战部带信出来,穿越解放碑把邮件送到各个与统战部有关的部门。
  
  他拄的那条大铁棍,只怕有80斤重,我们小时候都害怕他。现在想来,那条铁棍并不是帮助他走路的,而是平时练功的方法,刚才那个老人随身带板凳,可能就和安道士的武功是一种路数。”
  
  “那安道士又和上清寺是什么关系?”我不解。
  
  “上清寺在清末时,里面有不少武功高强的道士,一些有钱人还送自己孩子去道观学武,上清寺大约在30年代失火烧掉了,后来那里就变成了一个面粉厂,以前那些道士因为没有道观,就回家修行,据说安道士的师傅就是从那个寺出来的。”
  
  我奇怪地问:“重庆的老君洞不就是一个著名的道观么?为什么那些道士不去那里修行?”
  
  “老君洞,呵呵,那个时候太远了,其实安道士后来也去了那里。**时,安道士失去生活来源,就去老君洞挂单,一直到他去世。以前我常去看他,他鹤发童颜,就象一个老神仙啊。”
  
  老曾接着说,“上清寺那帮道士分散在重庆隐居,后来重庆解放,有不少国民党的警卫官和保镖向这些人拜师出家,安道士就是其中一个,他的师付就在关庙附近住。”
  
  “明白了,小敏的爷爷说他叔叔在上清寺出家,并不是指一个具体的庙,而是跟着清寺出来的这些道士修行吧?”我恍然大悟。
  
  “很有可能。如果那个老人是安道士的徒弟,那小敏的叔叔可能也是安道士的弟子之一了。”老曾把烟头丢到垃圾筒里,转身说:“那些出家的警卫,身边都有一堆故事,解放前他们守卫他们的长官,解放后,他们守卫历史的秘密。”
  
  “大哥,曾老师!”小敏气喘吁吁地向我们跑过来,很兴奋地抱着个盒子,自己的坤包则在背上一甩一甩的。
  
  “叔叔给你的东西拿到了?”我问到。
  
  “是啊,还给我聊了一些叔叔的事情。”小敏喘够气,问道,“我们现在去哪里呢?这个盒子想请你们帮我研究一下。”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