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38466
- 威望
- 15387
- 金钱
- 1
- 阅读权限
- 1
- 性别
- 男
- 来自
- 中国
- 在线时间
- 0 小时
|
9#
发表于 2005-3-12 21:12
| 只看该作者
那一年在北京,我偶然在一本老《书城》杂志上看到了一篇关于《小武》的文章。我在这方面有天赋,一下就认定《小武》不是一般的电影,它肯定是一座里程碑。我当时虽然搞的是流行音乐兼影视杂志,但却不知到哪里去淘《小武》的碟片。我把文章在自己的杂志上转载了,《小武》却从此成了我的海市蜃楼。我无数次地想象:这个在国内外声誉越来越高的独立电影到底是个什么样?是什么风格?什么色彩基调?什么画面叙事语言?
直到近几年,DVD碟在广州、上海、南京等大城市如烈火燎原,它才露出了踪迹。终于有一天,老弟偶尔在电话里提到,他弄到了《小武》,还有《站台》。于是,就有了我的补课。电影开始放了,是山西汾阳县的情景。一个土到了家的县城,80年代中期的背景。主角,是个戴眼镜的小偷,由贾樟柯的电影学院同学出演,演员选得好。不过,看着看着,我渐渐地惶惑、不安、乃至有些愤怒了。电影可以是这样拍的么?没有完整的故事,没有一条清晰的线索,人物在一种无奈的情绪中东游西走,似在等待、期盼、渴望突围,可是又什么都没等来。他不断地东张西望,走走,停停,叹气。逼真的80年代小城气氛,令人沮丧,谈不到一点美感。
我承认,看的时候,中间喘了气,我觉得有刀在剜心。我必须歇一歇。生命旅途中似曾相识的困顿,唤醒了我的某种记忆。
终于我适应了它的风格,津津有味地看着主人公无意义的游荡。小武与歌舞厅小姐的短暂而朦胧的爱情,是冬日里的一抹阳光,美丽但令人心痛。小武没有等到什么,连那个小姐也连招呼都没打一个就消失了。他似乎一辈子就只能这样无望地追寻。
我被一个念头骤然照亮:我们自己,就是小武。
贾樟柯,估计是来自底层的。那个年代小城的灰暗,刻在了他心灵上。然而,他终于走了出来,颠覆了张艺谋神话。
巨匠的艺术,就这样出人意料。电影完了,我不愿意关掉画面,看着字幕一行行上移。老弟问我:什么感触?
我无言。贾樟柯,是艺术上杀人于无形的大侠。
今天大舅在,不能出去了。时近中午,雨未歇,不方便出去,于是程序就倒了过来,是我家请大舅和舅妈吃饭了。老弟掌勺,又叫了两个外卖。饭桌上,大舅提到,大表哥此时也在上海,就在女儿(我的外甥女)和洋女婿家里。小两口在上海经商,租的房子住,月租7000元。我听了,表面没动声色,内心里连眼珠子都掉了出来。
我的海口,简直就是淳朴的乡村了。
饭后,我找出报纸来看,整版的二手房出售广告,最便宜的,60万,大概是单位宿舍吧。其余的,都在150万以上,较高的,单价早已突破18000元一平方。而上海的普通白领,我所知道的,也不过就是3000多一个月,这不是令人绝望?白领如此,更遑论低收入阶层。
我想起了贾樟柯。我在想,他在哪里找到的这样破败的地方拍外景,他怎么就注意到了这样一群灰色的人群?
我们的眼光,久已不注意那些地方了。在我所居住的海口市海甸岛上,有一条“沿江一路”,还有一条“沿江二路”。两条路之间,叫做“六庙”,那一带有破败的民居。以往在我的概念里,那里似乎不会有人住。一次坐车路过,随便注意了一下,才发现,那里居然住了那么多的人,有那么密集的房子。不少人家窗子外一米多远,就是别家的大墙。他们也是生灵,也要吃喝、出行。那个地方照明如何?道路如何?防火通道如何?卫生如何?治安如何?我从来没有听到过那里发出的声音。
能发出声音的人,都住在金贸区。
可是沿江一路上,确实是有人住的啊。
我把思绪拉了回来,放下报纸。上海的房地产,这样的价位,是准备让人住的吗?
我的想法很天真。我有时像孩子那样天真,过去栏目组的一个旧日同事这样说过我。我只是想,我们的生活中,不应该有解释不通的事情。既然是进步,就应该大家都能欢乐、健康、有希望。和谐,只是个结果;不均衡的话,又怎么和谐?
《小武》里有一个经典镜头,歌舞厅小姐在出租屋早上起来,懒懒地在院子里水龙头下洗脸、洗头。镜头便在灰暗中倐然一亮。是啊,“野百合也应该有春天”。
我所住的地方附近,小街上有一个连名字都没有的发廊。元旦后的那几天天气奇冷,没有客人来“按摩”。穿鲜艳黄毛衣、红裤子的16、7岁女孩们,就在寒风中打羽毛球。很美,又有一点点残酷味道。这是谁家的女儿、谁家的姐妹?——不会有人这样追问的。
下午,表嫂开车过来接大舅,顺便带了两个孩子来。我老妈挺喜欢这两个小淘气,叮嘱表嫂带来。小家伙大的上小学了,小的才4岁,都机灵得很。据年轻的表嫂讲,小的坐她的车上街,能把街上轿车的各色品牌认个八九不离十。
大 舅 走 后,晚 饭 饭 桌 上,我 说 出 了 我 的 惊 诧:月 租7000 块 的 房 子,超 出 我 的 想 象。老 弟 就 笑:你 真 是 乡_巴 佬 进 城,就 我 们 这 房 子,租 出 去 也 是 5、6000 一个 月。7000 块,在 浦 东 只 能 租 到 一 般 的 房 子。商 务区,月 租 上 万 的 房 子 也 不 稀 奇。我 问:那 么 租 房 子的 一 个 月 得 挣 多 少 ?老 弟 说:大 概 都 是 月 入 10万 以 上 的。不 过,有 的 外 企 人 员,公 司 有 住 房 补 贴,自己 不 必 掏 那 么 多。
晚饭成了房地产问题讨论会。我主张房子可以适时卖掉,捞一票。或者再买一套赢利。老妈不同意:那不成了炒房子的了?老弟说:世博会2010要开,这之前,上海房价只能涨不能跌,现在早就突破两万一平方了,更贵的也有。将来要涨到什么水平,谁也说不上。
发财吧,暴富吧!这类的机缘,在海南已经是旧梦难温,人人不过养家糊口而已。就我所知,赫赫有名的大开发商连10万元闲钱都拿不出来的也有。可是在上海,金子,就在你脚下闪光。
我琢磨了一下,一个人要是有个8、90万元闲钱,前几年在上海买上五套房子,10年按揭慢慢付。然后把房子随便装一装出租,拿租金来付按揭。在上海,有房子就不愁租不出去。这样等于10多万首付就到手一套房。等到2010一过,这五套房子的总价值可就过了1000万了,到时候一抛掉就完事。稳稳地赚钱,胜过炒股、开饭馆、买彩票。千万富翁是怎么炼出来的?就是这么炼出来的。据说,在中国,资产过千万的家庭,已经有1000万人了。我们就为这1000万幸福的人们干杯吧。早先真的不知道,当一回千万富翁,只要会小学的算数就行。
晚上看了一会儿《青木瓜之恋》。法籍越南人拍的,陈英雄,越南的张艺谋。《青木瓜之恋》我也是闻名已久,过去,只能从小资杂志上看小资们津津乐道,直到现在,连小贩们手里也有了这碟,我才看到。片子的节奏很迟缓,故事乏善可陈。只是画面精致到了极至。一个窗口、一个青花瓷瓶,都像杨云飞的油画那样工整。整部电影就是活动的工笔画。上世纪初热带的场景,细腻得令人心里发热,像我喜欢的某个人。还有,我也喜欢越南人说话的声音,柔和到极点。唱歌的调子就更奇异了。西贡(胡志明市)那些老房子的木檐廊,飘荡着独弦琴悠长的泣诉。很奇怪,这样一个文雅的民族,怎么会曾和美国对阵?
看到一半,空调热气吹得直打瞌睡,只好先放下。高尚小区呀,恨不能秉烛夜游,怎么能这么早就睡?于是出去,坐坐“上岛”,熬到了半夜,回来睡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