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俯卧撑”背后的经济学 ZT

“俯卧撑”背后的经济学(一)  
            
                                            把“俯卧撑”、“闸北警局”和“张家界爆炸”三件事放在一起思考,我认为第一个需要解释的现象是“仇恨”,然后依次是“谣言”和“群体极端行为和观念”,“真相”与这三种现象都有关,可以放进去分析,不用单列,应该对应三篇文章,不知道有没有精神写完,所以先分析最明显的“仇恨”吧。

如无特殊声明,本文引用的理论框架和一些证据均来自哈佛经济系Edward Glaeser教授的论文《关于仇恨的政治经济学》(2004年第三稿)。

“仇恨”是非常普遍的人类情绪和行为,自然相关的研究无数。我这里要简单的解释两件事:第一、“仇恨”是怎么传播的;第二、为什么某些特定群体特别容易“招人恨”?这些群体包括共产党,日本人,警察,城管,也可以包括医生,经济学家,富人等等。

“仇恨”是怎么传播的呢?很简单,有人供给有人需求,一拍即和。

“仇恨”听起来是个“坏东西”,为什么会有人需求它为什么会有人供给它呢?通常经济学家不关心人们的“欲望”或“需求”是怎么产生的,只关心它们是如何被实现的。就像我虽然不能理解为什么有人需要做变性手术,但这不妨碍我分析变性手术市场的行为。但这里可以简单说一些这供给和需求的产生原因。

通常来说,“仇恨的供给者”都是为了损害“被仇恨者”的利益,为达到这目的通常需要使用我党擅长的“宣传攻势”,煽动仇恨是其中之一。中国仇日的,海外反华的,中东和美国死磕的,都是这路数,大家都熟悉的很,无需展开了。相对不太好理解的是为什么有人“需要仇恨”? Baumeister1995年出版的书《邪恶:人类内心的残酷和暴力》(《Evil: Inside Human Cruelty andViolence》)一书中说:仇恨别人的人通常认为“自己正在受到侵害“,比如“大屠杀的执行者们通常认为自己也是不公正和虐待的受害者”,而“流氓,打老婆的人,暴君,以及其他有暴力倾向的人都倾向于认为他们被别人鄙视或侵害了。”而现代心理学在分析“仇恨”时也强调“受威胁的自我”和“不确定的身份认同”的作用,这本书中说:“当某人心中最喜欢的关于自我形象被别人质疑或打击之后,暴力就产生了。”

说过了,这些原因对我来说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买家”和“卖家”是如何一拍即和的。


贩卖“美丽”的人需要一系列载体,比如化妆品和时装;贩卖“仇恨”的人也一样,这载体通常是一系列的“故事”。“俯卧撑”就是一个好的故事,至于这“故事”是真是假可能对有些人是重要的,但对“传播仇恨”本身而言是不太重要的。纳粹为了灭绝犹太人,编了无数荒谬绝伦的故事,这些显然的“荒谬”根本不妨碍仇恨的传播。

像任何其他商品一样,“仇恨”要卖的好,需要降低获取它的价格。如果我要跋山涉水亲自跑到瓮安才能听到这故事,那它肯定不是传播仇恨的好工具。相反的,如果我一打开报纸电视收音机电脑,看到的便是“俯卧撑”,那它就具备了好载体的潜质。另一个很有“潜质”的例子是经久不衰的抗日以及国民党特务的电视剧,而现在互联网铺天盖地的“俯卧撑”就让这故事有了这“潜质”。

说是“潜质”,是因为仅仅“绝对价格低”还不够。在“第二次整形”一文中说过了,影响人行为的永远是“相对价格”。苹果一块钱十个,够便宜了吧?但如果香蕉一块钱一车,那苹果的市场需求可能依然不旺,因为香蕉和苹果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互相取代,所以大家可以消费更便宜的香蕉。

那什么是和“传播仇恨的俯卧撑”相替代的产品呢?是“同样易得的对事件的全方位报道”。相关人士真的是在做“俯卧撑”么?可能是真的,也可能不是,关键是我们不知道。而这“不知道”才是传播仇恨的真正温床。

我这里强调“同样易得”的作用,那是说要有一种机制把获取真相的“成本”降下来。互联网是一种机制,但刚才说过了,这机制同样有利于“仇恨”的传播,所以它不足够。而且要把这“成本”降得很低,低到几乎免费提供才能起作用,因为普通人根本没有追求真相的“动机”,而与此相对,一个“感情丰富情节曲折高潮迭起”的故事要容易贩卖的多。

因为缺乏追求真相的“动机”,而且“真相”与“故事”相比总是比较“昂贵”(需要收集更多信息,需要更多的分析和判断等等),所以如果“真相”的卖家(本应该是新闻媒体)效率低下不能把“真相”送到消费者的眼前,那市场上盛行的自然全是“故事”。

对于瓮安的百姓而言,比我们外人收集信息的成本要低很多,起码他们有条件去和相关人士四处打听。但“低成本”不代表“没有成本”,而且他们凭什么去打听?四处打听收集各种信息获得事件全景的收益在哪里?没有动机啊!所以,瓮安上千人暴动并不能佐证他们中流传的那个版本的故事就是真相,也不代表他们比其他人知道更多。

我的家乡所在也是个小镇,去年夏天发生了一起与警察有关的命案。天天有人讨论,全镇人都知道,但我听说的版本天天人人都有不同,甚至我认识的两个警察的版本都各自不同。我拼凑出所有的信息也没有组成一个特别前后一致的场景,但是形成了好几个版本的非常刺激的故事。

以上说了“仇恨”的载体 ---“故事”的传播。但没有说“为什么故事成为了仇恨”,换句话说,没有解释为什么“故事中的反面角色”为什么容易成为仇恨的目标?具体的说,为什么恨的是警察而不是农民?为什么恨的是日本人而不是越南人?更有趣的,为什么一旦仇恨发作,恨得就不单单是“坏警察”而是全部警察?不是“侵华日军”而是日本人的祖宗十八代再加无限代的后代呢?

“俯卧撑”背后的经济学(二)               
              
                    为什么一个群体会恨一个群体?是因为他们“坏”么?不一定,犹太人好像没干什么让德国人非要把他们灭种的坏事儿。那是因为他们“不同”么?比如穷人天然就容易恨富人,富人天然就容易恨穷人?恐怕也不是。国共两党内战杀了个你死我活,你说战场上杀得天昏地暗的士兵们有什么不同么?还不都是穷人家的孩子。


那为什么某些群体相比其他群体而言就特别容易招人恨呢?


上一篇说,“仇恨的故事”有一个替代品,那是“全方位的了解”。如果你读很多关于日本的著作,甚至到日本走走看看,和普通的日本百姓多多交流,你不会很容易的成为一个“仇日分子”,顶不济,你也应该觉得虽然很多日本人非常可恨,但不是每个日本人都可恨。同样的道理,如果你身边有亲人或朋友是警察是共产党员,你和他们交流频繁,你不会很容易的仇恨共产党和警察,顶不济,你也应该知道虽然很多党员官员警察非常可恨,但不是他们中的每个人都是坏人。


有干坏事儿的警察们?当然有,多得是。有干好事儿的警察么?当然也有,同样多的是。有腐败的官员党员么?连胡CORE温总都说很严重;有不腐败的官员党员么?当然也有,七千多万党员,哪有那么多腐败机会啊?几乎所有群体中都有好人天使都有混蛋败类,那为什么有的群体那么容易招人恨?两个原因,一个心理学的,一个经济学的。如上一篇一样,心理学那个不是我的专业,只简单提一下。


上一篇说,仇恨别人的人通常认为“自己正在受到侵害”或者感到“自我受到了威胁”,那是说如果A群体仇恨B群体,那B群体一定要有能力侵害或威胁A群体。正常人不会集体仇视幼儿园的小朋友和养老院里的老人,因为他们无法对自己构成威胁。而警察和官员不同,他们有能力威胁和侵害普通人,亲身受过侵害的自不必说,对大多数人而言,即便从来没和这类人打过交道,但感受到这威胁便足够了。为什么小说电视里的坏人大都是膀大腰圆满脸横肉的主?因为看见他们就足以引发你内心的“不适”和“受威胁”的感觉,所以自然容易激发你的仇恨。


同样的道理也适用于日本人,在中国的电视里他们凶恶猥琐,而且离我们近又缺乏资源,所以从来亡我之心不死,威胁自然大大地。其实我们在日本人的眼里也都是一个球样,中国同样是资源极度匮乏地大物穷的国家,同样是日本的近邻,同样亡他之心从来不死,威胁自然也是大大地。想消除两国的仇恨?难。


同样的还有医生,那是随时可以“威胁”每个人生命安全的主;富人和经济学家,因为他们抢走了本来属于老百姓的钱;各种成功人士,因为他们使别人感受到了“被鄙视”,并产生了“自我认同危机”。

当然,像一个“感情丰富情节曲折高潮迭起”的故事虽然具备传播仇恨的潜质,但不一定真的那成功一样,这些群体只是具备“招人恨”的属性,要实行这一属性,还需要经济原因。这原因是这些群体通常很难向公众低成本地提供“仇恨故事”的替代品 --- “全方位的了解”。


日本人不用说了,离得远,语言还不通,任我们如何修改历史并且同时指责他们篡改历史也百口莫辩,简直天然的受气包。


警察,医生,企业家,共产党,经济学家,成功人士,都具有类似的属性。就拿警察分析吧,其他类同。


警察是一项特殊职业,需要特别的训练,干的也是特殊的工作。这工作和老百姓息息相关,但带枪,出现的时候都带着“威胁”的姿态,和带手术刀的大夫一样,面对他们普通人感觉很无力。更要命的是,这职业天然很难让人“全方位的了解”。刑侦和现场取证调查这些专业技能自不必说,办公程序甚至管理户口都让普通人觉得神秘。就不说别的,那么多毛片儿中出现的“制服女警”就足以说明普通人心中这一行业的“不寻常”,像圣诞老人一样有些“神秘”。


宣传这行业的影视报刊资料不少,但目的不是让大家“全方位的了解”他们其实也就是一坨普通人,穿的威武雄壮实际上也和你我一样大多数时间坐在办公室,跑步可能根本追不上小偷。相反的,宣传材料把它们“神话”了,变得更难于让人理解了。这种故意制造的“神秘”实实在在造就了仇恨的温床,而且给了普通人过高的期望,一旦与现实不符,与他们有关的“负面故事”自然满天飞。而一旦“仇恨的故事”散开,根本没有辩解的能力。因为平时就因为过于神秘,谣言绯闻多姿多彩,这时候想出来还大家一个远没有故事精彩的平淡无奇的“俯卧撑”,您这不逗我们玩儿呢么?哪怕它是真的,谁信啊?!


同样地,医护人员总是白衣天使,企业家总是不劳而获日进斗金吃喝嫖赌,共产党员总是“人民公仆”,经济学家总是“富人利益的看门狗”,成功人士总是借助各种“神秘力量”和“潜规则”出人头地
,总之在我们的媒体宣传和印象中都不是正常人,没法儿“全方位的了解”,这些“不寻常”可以制造出由距离产生的“美”,但也是仇恨生长的温床。所以这些群体一旦在各种故事中充当了反面角色,几乎没有翻身的机会。

行了,关于“仇恨”,第一“仇恨”是怎么传播的;第二为什么某些特定群体特别容易“招人恨”? 两点我都分析完了。


至于“谣言”和“群体极端主义和行为”,暂时没精神写了。第一个是说信息传播机制中的个人选择,参考Banerjee1993年RES的论文《谣言的经济学》(the economics ofrumours);后者说群体讨论实际上很难抹杀个人偏见,反而容易把个人的极端再推一步,变成集体的“更加极端”,比如说网上的的“左左”和“右右”们,一旦找到了各自的群体,很快会变得更加极端。参考Glaeser和Sustein 2007年的论文 《极端主义与群体学习过程》(Extremism and Social Learning).


http://www.bullog.cn/blogs/huajiadi/archives/153098.aspx

[ 本帖最后由 我本善良 于 2008-7-3 13:49 编辑 ]
根据摩尔定律,10年以后,你手中的IPOD可以存下45年的视频,一辈子都看不完。

原帖由 炎阴阁墓节 于 2008-7-3 18:55 发表


1、谎言也能靠权威来维护,参见指鹿为马。虽然正统的教育中我们都认为这种谎言不会长久,可事实上呢,除了“指鹿为马”纯粹找抽型的,很多真相都被权威掩盖了,甚至永远无法再复原。司马迁百受折磨留下了对高祖大 ...

你说得很对!!

TOP

原帖由 楼上没有牛了 于 3-7-2008 16:13 发表


真相都有一个完整的逻辑链,而一个谎言就必须更多的谎言维护,逻辑链是很脆弱的.

年画虎也不是那么容易就揭穿的,如果把打虎过程分成几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傅德志的叶子说,第二阶段是色影无忌从照片角度的技术分析 ...


1、谎言也能靠权威来维护,参见指鹿为马。虽然正统的教育中我们都认为这种谎言不会长久,可事实上呢,除了“指鹿为马”纯粹找抽型的,很多真相都被权威掩盖了,甚至永远无法再复原。司马迁百受折磨留下了对高祖大不敬的史记,可世上又有几个司马迁。
2、虎照这么假的东西,我觉得就是指鹿为马现代版,那种照片一看就是假的还来回周旋了那么久。这样的照片官员都敢公开支持,可见肆无忌惮到了什么地步,潜规则成了明规则,说你是你就是不是也是!舆论压力过大+造假太过拙劣+上面没彻底打通才被最终推翻。

TOP

原帖由 楼上没有牛了 于 2008-7-3 16:13 发表


真相都有一个完整的逻辑链,而一个谎言就必须更多的谎言维护,逻辑链是很脆弱的.

年画虎也不是那么容易就揭穿的,如果把打虎过程分成几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傅德志的叶子说,第二阶段是色影无忌从照片角度的技术分析 ...

这也许正是我们应该做的。
我们总比贵州那些烧车的百姓从知识存储上讲机会多一点吧。

TOP

我现在倾向于,只要政府好好地做,更加踏踏实实一点,能够坚持过这一段时间去,会有转机的。
如果说,政府现在是在为以前的错误背书,那么反华势力终有一天也会被他现在正在进行着的错误背书。
比如CNN,比如藏独,比如***请勿发布这里不欢迎的主题,谢谢!***,比如明镜等等。
人们能够发现并反对政府以前的错误,那将来也会同样发现并反感现在的谣言制造者。
当然,也许我们大部分人到那时,仍旧只能做看客。

另外,欢迎大家去下边这个话题进行讨论发挥。
http://www.csuchen.de/bbs/viewth ... &extra=page%3D1

TOP

原帖由 驴子 于 2008-7-3 15:43 发表

这只是简单的事情而已

而且不断探求真相的只是一小部分人,大部分还是等着这小部分人来告诉他们,如果不是这一小部分人坚持,那再过个几年的,大家也就淡忘这事了,而且关键是,这个画虎的事做的太假了,很容易 ...


真相都有一个完整的逻辑链,而一个谎言就必须更多的谎言维护,逻辑链是很脆弱的.

年画虎也不是那么容易就揭穿的,如果把打虎过程分成几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傅德志的叶子说,第二阶段是色影无忌从照片角度的技术分析,第三阶段是年画证据的收集,第四阶段是网易挖掘出虎照原片,
第二阶段俺全程参与和目睹,透视分析,镜头视角和拍摄距离还原,打印纸在PHOTOSHOP的高饱和度下显示特有的蓝色,这些分析都在年画出现前就确认了老虎是一幅打印出来的图片.这些探究不是那么容易做到,多少要点专业知识吧.

TOP

原帖由 楼上没有牛了 于 2008-7-3 14:32 发表


以前说这话还没那么容易扳倒,周老虎一出,事实证明只要舆论公开,总有真相大白的时候,而且根本不需政府力量.那么多人投入那么多精力对年画虎从技术分析到证据收集,剥茧抽丝,依靠的是理智和知识,还有对真相孜孜以求的精神.
民众从来就有对真相的渴望,但不是一个朝廷恩赐的真相,要的只是一个探寻真相的大环境.

这只是简单的事情而已

而且不断探求真相的只是一小部分人,大部分还是等着这小部分人来告诉他们,如果不是这一小部分人坚持,那再过个几年的,大家也就淡忘这事了,而且关键是,这个画虎的事做的太假了,很容易就揭穿的
可是碰到复杂一点的事呢?

现在所谓探求真相,可是找的方向自然而然都是反对政府的方向,可是如果碰上了确实如政府说了真话,有人造谣的事呢,还那么容易找到真相,还那么愿意接受真相吗?

[ 本帖最后由 驴子 于 2008-7-3 14:45 编辑 ]
冬冤家,我有心将你打,却一个心儿怕;要不打,只恨你这冤家羞人煞;罢罢罢,低眉红了脸儿帕,嫁了吧!

TOP

原帖由 驴子 于 2008-7-3 14:25 发表

不是“大众需要的,也许并不一定是真相”

应该说,大部分人要根本就不是要真相

这种事不是只在中国,放眼世界各国,大部分老百姓都是这样,真相远远没有面包牛奶来的实在,只有直接,短期内关系到他们的面包 ...


以前说这话还没那么容易扳倒,周老虎一出,事实证明只要舆论公开,总有真相大白的时候,而且根本不需政府力量.那么多人投入那么多精力对年画虎从技术分析到证据收集,剥茧抽丝,依靠的是理智和知识,还有对真相孜孜以求的精神.
民众从来就有对真相的渴望,但不是一个朝廷恩赐的真相,要的只是一个探寻真相的大环境.

TOP

而且现在该事件的处理结果很草率,新闻发布会很可笑,政府发言显得很心虚,宁可强调黑社会,也不愿表露一丝对民愤的担忧。。。就怕今后类似事件越来越多。。。不过可笑的是,东北对各地公安下的“一年至少打掉一个黑社会团伙”的指标恐怕可以超额完成了,而且估计各省都得下这样的指标了。。。
11+6+1+1

TOP

原帖由 驴子 于 2008-7-3 14:45 发表 从来没这种说法,封建社会还有革命呢老百姓没有通过各种手段来改变政府,说明政府还没坏到超过人民的忍耐力,既然人民还愿意忍耐,那后果就由人民继续承担着专制国家,如果老百姓继续认为政府长期出问题的 ...
不是老百姓忍耐不忍耐的问题,更多的是国力的变化,国际大环境的变化,军队支持的变化。。。
11+6+1+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