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的北岸.

当我们打开俄罗斯地图,翻到江东六十四屯地区的时候,会奇怪的发现一些似曾相识的地名,尼古拉耶夫卡、波雅尔科沃、穆拉维约夫卡、格罗杰科沃、沃尔科夫、库罗巴基诺、格里布斯基……其实,只要你稍微有些历史知识或者简单的查阅一些资料,就会洞透隐藏在这些地名背后的玄机--尼古拉耶夫那不是积极侵华的沙俄头子吗?波雅尔科夫不是最早侵入黑龙江,活吃索伦人的所谓俄国探险家吗、穆拉维约夫不是连哄带吓逼签瑷珲条约的俄国政治流氓吗?格罗杰科夫不是所谓滨海州总督,屠杀中国人的刽子手吗?沃尔科夫不是曾组织策划海兰泡惨案大肆屠杀华人的阿穆尔州四区警察局局长吗?格里布斯基不是直接策划了江东六十四屯血案,并组织了对80余个中国村落的万人大屠杀的所谓阿穆尔省军政长官吗……如果将这些带血的地名按其主人公的生卒年连成一条线,发现几乎囊括了沙俄的半个侵华史--那是中国的耻辱史和血泪史。是谁在给这些人命名,他们究竟要表达什么?是以自己特有的“喜闻乐见”的方式表达着内心的欢欣,还是对对方的恣意侮辱和毫不掩饰的藐视?为什么要在凝结着中国人的奇耻大辱的地区如此密集的给这些刽子手命名?这些双手沾满中国人鲜血的跨越各历史时期的殖民头子、警察、恶棍、无赖、流氓在这块狭小的相遇了,他们在曾经被他们血洗的土地上济济一堂,向对岸炫耀着自己的殖民武功!小小的江东六十四屯,一串串滴血的地名……令人想起105年前的血案。
  
  海兰泡大屠杀和江东六十四屯血案是蓄谋已久,经过周密策划的。俄国人性格中兼有“贼”与“匪”的双种属性,“贼”性使之贪婪而惶恐,在其孱弱时有机会便去偷,偷完了又怕索还,所以千方百计地企图消除“赃物”上原主人的特征。“匪”性使之歹毒并迷信暴力。俄国人做什么事情素来是“三分抢、七分赖”,“只需要借口,不需要理由”的。对《瑷珲条约》清政府保留在江北的这块飞地恨在心里,又怕在心里。使出种种下作手段几经滋扰仍不能使江东的中国人离开后便开始策划更大的阴谋。贼偷了东西,怕主人讨还,所以偷完东西后要连主人也一起杀掉。这就是俄国人!
  
  当揪住“义和团”拳乱这根稻草后,规划中的大屠杀便开始了。屠杀从7月16日几乎在海兰泡和江东六十四屯两地同时开始。屠杀具有军事恐吓性质,偷了东西的贼将这块土地上的中国主人用水淹死、用火烧死、用枪打死、用刀刺死、用斧砍死……他们千方百计的放大屠杀效果,通过控制节奏、设计细节来制造心理效应。在那个悲惨的日子,中国人断肢碎骨、横亘江津、哀鸿遍野,血流成河,黑龙江就像奥斯威辛集中营毒气室中的铁门锁住了江东、江北数万同胞的生路,整个海兰泡和江东六十四屯地区变成了中国人的屠场。   
  我们随着中外各方的不同笔录,再次追忆一下105年前的那个悲惨时刻:
  
  “到达上布拉戈维申斯克时,东方天空一片赤红,照得黑龙江水宛若血流。…… 手持刺刀的俄军将人群团团围住……把河岸那边空开,不断地压缩包围圈。军官们手挥战刀,疯狂喊叫:‘不听命令者,立即枪毙!’ ……人群开始象雪崩一样被压落入黑龙江的浊流中去。人群发狂一样喊叫,声震蓝天,有的想拼命拨开人流,钻出罗网;有的践踏着被挤倒的妇女和婴儿,企图逃走。这些人或者被骑兵的马蹄蹶到半空,或者被骑兵的刺刀捅翻在地。随即,俄国兵一齐开枪射击。喊声、哭声、枪声、怒骂声混成一片,凄惨之情无法形容,简直是一幅地狱的景象。”
Share |
Share

TOP

等和所有的邻居都闹开了,自己也没好日子过了,任何时候都要讲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吧?
先急后缓是不是?~~
“For a sailor, home again, prison again.”





TOP

要地不要人是俄人的政策, 在马上迈入20世纪的1900年,也算是国际上的野蛮倒退.
后来日本人也属于缺心眼儿,

TOP

我还是提倡向将来看。老实说我们中国历史上屠杀其他民族的故事有很多的。

TOP

图片请看
http://www.china-hero.org/dvbbs/ ... ID=12612&page=1  

以史为鉴 韬光养晦——看攻占瑷珲的俄国明信片有感 以史为鉴 忍辱负重——看攻占瑷珲的俄国明信片有感 (作者:海参崴老乡)

近日从俄国网站查得一张海兰泡江边旧景的明信片,主景为海兰泡大街,背景为黑龙江以及可以隐隐约约看到的对面的黑河(瑷珲)江岸。由于年代久远,照片上有一些褐斑,几处红颜色的“褐斑”无意中引起我的注意。起初我以为那只是因年代久远照片保存不利而涂抹上了红颜色、黄颜色的脏颜料。后来发现不对,那红颜色与外缘的黄颜色过渡匀称而自然,并向外呈飞逸状,而且三处红颜色“褐斑”的“结构”都相同。我随即看了一下下面的俄文说明,当看到“1900年7月20日”几个字的时候,一切都明白了,那红颜色哪里是什么照片“褐斑”,而是当年黑河(瑷珲)上空的熊熊火光。在制造了海兰泡惨案和江东血案后,1900年7月俄国人跨过黑龙江对瑷珲大肆烧杀,将200年古镇瑷珲城夷为平地,全城仅存魁星阁指的就是这一事件。

照片以黑龙江为界,一面是滚滚的烈焰,而另一边的海兰泡却异常静宜,图片上零零星星的俄国人在街上驻足,更有许多人赶到江边,在当年庆祝获得江北土地而建造的凯旋门下,欣赏着眼前开拓“黄俄罗斯”的壮丽奇景。

照片拍摄的角度显然是经过精心安排的,广角镜俯瞰整个海兰泡和天际边的“满洲”,壮丽的凯旋门,静静的黑龙江水,黑河江岸后面的熊熊的烈焰,以及簇拥在江北岸像看俄国电影或俄国芭蕾舞剧那样欣赏眼前奇景的人群,构成了一幅极富视觉冲击力满洲征伐图。

看着这张照片,仿佛使人听到江岸俄罗斯战马的长啸和俄国“要地不要人”政策下无助的中国居民的哭喊声。看到这里,我的眼泪禁不住流了下来。腐败无能的清政府将大部分的兵力抽调到江南去镇压“太平军”,而庶防亏空的东北守将袁崇焕的嫡孙袁寿山,在士兵大部战死的情况下,躺在棺材里,命令士兵向自己开枪,自杀殉国,杀身成仁。

而那些无兵可保的中国人又由谁来安排自己的命运呢?特别是那些从江东六十四屯逃难回江西的中国人!最近查到一份对江东血案幸存者、见证者的调查报告,报告称从江东逃到江西的中国人立足尚未稳,便遭到越过黑龙江的俄方的第二轮杀戮,他们不得不或扶老携幼或丢妻弃子跨越崇山峻岭,长途跋涉向齐齐哈尔逃亡。因饥寒交迫,大部分倒毙在路上,而逃到齐齐哈尔的,又遭受到先行到达那里的俄军的第三轮杀戮……这就是“庚子俄难”,中国人曾经上天无路,入地无门的“庚子俄难”!

事情虽过去百年,但百年之耻尤未雪,当年的切肤之痛,仍时不时随着新沙皇苏俄-苏联-俄罗斯人的挑衅撕扯着中国人的历史伤口。殖民头子的雕像在黑河对岸被重新树立起来,而时间就在建立“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同时。

我们该如何评价这个对领土有如此强烈的贪欲、野心和妄想,视诚信如粪土、拿脸皮当抹布、将下三烂手段升华为国家战略的民族?这里没有和平、正义的理念,而只有弱肉强食、为沙皇陛下建功立业的冲动。从照片上你能感受出俄国爱好和平的所谓大多数吗?如果说策划侵略中国的人是殖民头子,那么今天遍地建起纪念碑、命名一条条大街、一座座城市、发行纪念邮品、开展形形色色的纪念活动、出版歌功颂德的著作、对殖民头子顶礼膜拜的大多数人就是殖民者的孝子贤孙了。

中国人对历史的健忘举世闻名,特别是近代好了伤疤忘了痛,甚至伤疤未愈便忘痛的事太多了。中国韬光养晦、忍辱负重无疑将大有作为。汉唐盛世哪个不是先韬光养晦、忍辱负重。韬光养晦、厚积勃发是必要的,但如果欣欣然躺在黑龙江-乌苏里江——这条本来就不是边界,并且现在也称不上安全的疆界下睡觉,揣着有俄国最大干部签名的所谓“战略伙伴关系”契约,唱着“中俄世代友好”的赞歌自我麻痹,“韬光”而不“养晦”、“忍辱”而不“负重”,则不要说雪耻、过江、报仇,有没有第二次“庚子俄难”谁又敢说?要知道在我们自我麻痹的时候,那只熊并不麻痹,那只病熊正静静的伏在黑龙江畔,等待恢复体能,探出敏锐嗅觉,并寻找下一次机会。

[ 本帖最后由 charliecharlie 于 2006-3-15 18:49 编辑 ]

TOP

  俄罗斯族,中国少数民族之一。据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统计,共有13504人。主要散居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伊犁、塔城、阿勒泰和乌鲁木齐市等地,其余分散于黑龙江省北部和内蒙古自治区东部一带。

  俄罗斯族是18世纪前后由俄国迁入我国的。起初的成份主要是战俘、逃亡士兵、谋生的农民和东正教传教士等。19世纪的俄国十月革命前后,更多的俄罗斯人进入我国,直到20世纪30年代还有陆续迁入者。当时,他们被称为“归纯族”。新中国成立后,他们获得了民族平等的权利,正式改称为俄罗斯族。

  俄罗斯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语言属印欧语系斯拉夫语族东斯拉夫语支。使用俄文。在家庭之外的社会交往中,他们普遍使用汉语、汉文。




  东正教(亦称希腊正教)是俄罗斯族的传统信仰。但由于与其他民族的密切交往、通婚,宗教信仰已日渐淡漠。

  居住在城镇的俄罗斯族,知识分子有相当大的比重,教师、医生、工程师、技术工人以及干部,是他们主要从事的职业。在农村和牧区的俄罗斯族也大都是知识型的农牧民,普遍擅长园艺栽培、家畜家禽饲养和养蜂等。

1.JPG (69.49 KB)

俄罗斯族青年(很像老虾)

1.JPG

TOP

原帖由 布哈林 于 2006-3-14 17:04 发表
铁血论坛为祖国提供了大量的有机肥料


这种贴里你还敢露面,兄弟们,抄家伙,把丫往死里打.
有的驴生来是为了拉磨的,有的牛生来是为了耕田的,而有的虾,生来是为了扯蛋的。
Ceramic is like a box of chocolate.You never know when it's gonna break.

TOP

铁血论坛为祖国提供了大量的有机肥料

TOP

当时的政府无能.
后来的政府无力.
将来的政府无可奈何.

[ 本帖最后由 charliecharlie 于 2006-3-14 15:23 编辑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