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3956
- 威望
- 1077
- 金钱
- 3
- 阅读权限
- 80
- 性别
- 女
- 在线时间
- 209 小时
|
人民币升值引来烦恼
人民币升值引来烦恼 出口企业需抓紧时间学避险2007年04月02日14:13 [我来说两句] [字号:大 中 小]
来源:中国新闻网
“人家统统只认美元,一去一来,有时一个月几万元眼睁睁就没了。拿着批发商付的货款想等一等再换成人民币,谁知美元越来越贱。”一家对非洲出口的小型企业主金先生向记者倾诉他的苦恼。
山东省一家商业银行刚举行的客户见面会上,讨论起关于汇率风险带来的损失,不少企业代表都很激动,“为什么我们要为升值埋单?”
金先生表示,近几年中国与非洲扩大贸易往来,企业效益不错;但目前对非洲出口主要以美元计价,去年开始他经常为汇兑损失头痛。 “有一个做外贸的朋友听说欧元升值,特地去换了两万欧元,结果踏错点,损失更惨”。
“人民币一年能升多少都不知道,怎么避险?”
“外商的订单眼见着越来越少,裁员降薪也是迫不得已”;
“几十个人的企业哪有精力盯着汇率?有便捷的打理方式就好了”;
……
大家七嘴八舌谈论着,记者忽然联想到叶圣陶名作《粜米》中的旧毡帽们,“换也是亏,不换更亏”。
对于年轻的中国外贸企业来说,汇率波动可能是其诞生至今遇到的最大难题。数以十万、百万计的出口企业要涉过这条陌生的“险滩”,他们迫切需要明确的航向。在全世界贸易依存度最高的国家之一,怎么帮助企业平稳度过本币升值期,涉及到城乡亿万人口的饭碗。
不得不交的学费
“如果人民币升值5%,大型出口企业也许只哆嗦一下,江浙一带的小民企却可能一蹶不振,数百万民工则将悲哀地失去他们的工作……”这是2005年中国汇改之前流行于一部分学者中的观点。如今,人民币已经在一年零四个月里对美元升值5%,中国的出口企业却以惊人的毅力扛了下来。“MADEINCHINA”依然在世界各地批发零售商的货架上熠熠生辉。
然而,这可能是以无数职工实际工资下降为代价的,中国近似无限供给的劳动力在为升值“托底”。汇率损失成了一项新的成本和风险。尤其是,人民币的漫漫升值之路现在还看不到终点。
一般国家货币升值后,出口企业都是“重灾区”,日本就是最明显的例子。上个世纪90年代以汽车制造业为代表的几百万工人工资剧减,这也是蒙代尔、麦金农等一批经济学家反对人民币升值的主要原因。
分析人士指出,去年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升值3.36%,人民币兑欧元则贬值5.74%;这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出口企业的损失。另外,目前外贸进出口额中加工贸易占半壁江山,受升值影响不大。但随着贸易结构调整,未来升值速度加快,出口企业受到的影响会增加。
抓紧时间学会避险
优胜劣汰、提高出口附加值,改善产品结构,这些都不是企业一朝一夕能完成的事;而升值却已经是开弓的箭,而且眼看着幅度越来越大、速度越来越快。企业尽快学会避险,已经十分急迫。
中国人民银行去年对5000家企业进行了景气调查,有关人士透露,总的来看出口企业规避汇率风险的能力有限;另外以日元计值的出口企业反应速度和适应能力明显强于以美元计值的企业。由于从1985年广场协议到1998年金融危机,日元汇率一直跌宕起伏,对日出口的企业已经习惯了汇率风险,避险意识较强。
一家主要对日出口的建材企业的老总讲述了他们还“阎王债”的故事。上世纪80年代中期,在国家鼓励下,这家企业向日本借了400万人民币的援助性贷款,以美元从日本借出,再兑换成人民币。谁知随后几年内,日本兑美元大幅升值一倍,美元兑人民币也升值一倍多,贷款不知不觉翻了两番。“友好”贷款成了“驴打滚”。
这一惨痛的例子给企业留下深刻的教训,从此这家企业开始注意汇率风险问题。
专家表示,一般升值国家产业受到的影响会经历一条J曲线,升值的效应在两三年后将会加速上扬。目前是中国出口企业的“最后期限”。
但是,像上述的中型企业目前大多还没有专人负责处理汇率问题。小型民企当然更没有能力解决。“什么时候货款到账什么时候卖呗”,这是大部分企业的态度。目前银行虽然有外汇理财产品,但金先生表示费用太高,外汇远期的费率约为交易本金的千分之一,基本不能弥补外汇汇兑损失。目前银行亟需开拓实惠便捷的代客外汇风险管理业务。
另一个更为关键的问题是,对于升值幅度会有多大、节奏会有多快,企业还没有明确预期。金先生说,“从接订单,到生产、托运,出口货款一般几个月后才付,期间汇率损失会有多大,谁都心里没底,更无依据进行远期交易。只能尽量催款,缩短风险期。”
金先生说,一年下来汇率风险损失不少,“也不知道是交给银行了,交给国家了,还是交给老外了。”他感叹,升值的烦恼何时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