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教育经费占GDP比重连续三年下降zt

 明年力争实现4%的目标。老百姓支撑教育付出费用已近极限



  日前教育部、国家统计局和财政部发布的《2004年全国教育经费执行情况统计公告》(下称《公告》)显示,2004年我国国家财政性的教育经费占GDP的比例为2.79%,与上年公布的3.28%相比,减少了0.49个百分点。

  昨天,在教育部第一次自主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新闻办主任王旭明向《第一财经日报》解释:“2005年国家统计局根据经济普查统计结果,将2004年GDP上调2.3万亿元。但是目前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统计,尚不能完全反映我国政府安排教育经费的总量。”因此教育经费财政投入占GDP的比重显得较轻。

  “我国教育经费占GDP的比例已经连续三年呈下降趋势,但是2004年比较明显一些。”北京理工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研究员杨东平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采访时指出,“国家对教育的投入总量仍不足,教育投入增长的速度低于国家经济发展的速度。”

  而且在教育经费的增长过程中,“地方政府的投入要更加关键一些,因为根据《公告》,2004年全国有1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预算内教育经费占财政支出比例比上年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杨东平说。

  王旭明也承认:“不可否认,距离我们教育投入占GDP4%的指标还有相当的差距,因此教育投入不足,仍然是当前和今后教育改革和发展中更大的问题。”

  国务院1993年在《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明确提出,要逐步提高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GDP的比例,在上个世纪就要达到4%,但至今仍未能实现这个目标。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前校长沈士团告诉记者,4%的比例是参照世界平均水平确定的,1994年该比例世界平均水平为4.9%,1995年为5.2%。

  但尽管如此,社会资金投入力量依然很大。

  根据有关数据,2002年我国教育经费共占GDP的5.35%,这是最近5年来所占GDP份额最大的一年,其中社会资金占GDP的1.94%。

  而杨东平介绍,全世界200个国家和地区中,社会资金超过2%的极少。这意味着,我国的社会教育经费几乎达到“天花板”,老百姓为支撑教育付出了极高的费用。

  “我国是用占世界0.78%的教育经费培养着占世界近20%的中小学生。”沈士团说,投入不足使我国基础教育存在比较严重的问题。

  《公告》指出,2005年,在安排年初预算和分配预算执行过程中的超收部分时,各级财政部门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优先保证教育投入,不仅在年初预算而且在年终决算时,中央本级和地方各级财政预算内教育拨款的增长要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

  同时,中央和省级政府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使大多数财政比较困难县增强义务教育经费的保障能力。《公告》认为,由于采取了相应措施,全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未来会有较大幅度增长。

  另外,记者也从财政部获悉,今后各地将确保全年财政教育拨款的增长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争取2007年实现教育支出占GDP的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