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8个国际品牌 进入东方古都

韩咏红

  夏日的晚餐过后,一时兴起,打车去逛北京城里据说是最高级、最时尚、开张三个月的新购物商场,顿时迷失在国际品牌的丛林之中。

  定居北京的外籍友人老早就反复向我宣传“新光天地”。在古老的首都生活了几年的这些时尚女性,走进新光天地简直乐疯了。

  据说北京故宫有999间半房间,“新光天地”售卖的国际名牌数量只比故宫房间少一点——938个。商场海报傲然写道:“来自全世界的938个品牌……从全球的顶级精品,到街头个性时尚;从法国的百年经典美肴,到各国家居精品,新光天地让您的世界更辽阔。”

  百货公司怎么能让人的世界更辽阔,这是个哲学问题。

  但新光天地卖场面积的“辽阔”却是明显的。台资京资联手的产品,内设208米长的世界品牌橱窗走廊,都是些欧美奢侈品牌。意大利时尚品牌GUCCI刚开业的1300平方米(约22个新加坡三房式政府组屋)旗舰店,营业面积比GUCCI香港店大10%。英国DUNHILL在这里的旗舰店,面积则是它在亚太区之最。

  底层有超级市场,那可不是新加坡式的NTUC或冷藏公司(Cold Storage),而是法国奢侈食品FAUCHON的卖场,里头卖着各式各样的欧式乳酪,装在化妆品式礼盒的糖果,包装成零食的即开即食海参。连附近食阁的桌椅摆设,都可与高级餐厅媲美。

  在中国,人们一般将时尚、商业与上海联系在一起;把政治、文化与北京联想为一体。但随着中国GDP节节上升,以及北京奥运的逼近,北京的面貌正加速转变。前不久,朝阳区另一处购物大厦时尚广场才刚开幕。眼下,三里屯正赶建一个大型的地标式商业购物区,也标榜着国际名牌精品。

  报上有则时尚新闻说,北京比之上海,历史感深厚而时尚味不足。新光天地等商场的出现,让京城更自信了。古都要以时尚来提高自信心?在我看,这话应该倒过来说,是有了中国市场,奢侈品牌公司才有了对未来的自信。

  今年初,高盛公司报了一组数字:中国奢侈品消费人群已经达到总人口的13%,并且还在迅速的增长中。中国是全球第三大奢侈品消费国,奢侈品市场规模20亿美元,约占全球总额的3%。 

  报告又说,如果没有中国市场这几年的快速发展,奢侈品行业遭到的打击可能难以想像。未来10年,中国的奢侈品市场规模将超越美国,位居世界第二,直追日本。

  国际名牌加紧将指爪伸向中国,从上海挺进北京,再到其他内陆城市。这一切似乎很美好,如果中国的贫富悬殊不再扩大,如果中国人均GDP不是处在世界第100位以外。

  经过六七十年代的政治动荡与经济困顿,平均主义的理想已彻底破灭,人们接受有差等的收入才能刺激生产力。但收入差距到哪里才达到平衡点呢?政治领袖是否和其公民一样茫然?

  北京朝阳区现有1300平方米的GUCCI旗舰店,也有酒仙桥住在十几平米危房里的小老百姓。

  星期天晚上的新光天地,身着便服的北京男孩女孩漫无目的游走,妇女迷惘地在品牌世界里打转。相等于普通工人一两个月工资的上衣、裤带、一盒巧克力,中国总有人消费得起:外国人、高官、商人以及高级白领。很多人怀疑富人的钱怎么来的,但更多人默然接受贫富悬殊的现实。

  我不知道大家的世界是否变得辽阔了,如果说复杂等于辽阔的话,也许是吧。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