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人四十一枝花,长得不像刘德华
Share |
Share

凤凰资讯 > 大陆 > 专题 > 奥巴马首次亚洲之行 > 最新报道 > 正文
奥巴马弟弟要在北京见大哥2009年11月16日 07:15郑州晚报

美国总统奥巴马首次访问中国期间,将会与他的同父异母弟弟马克和弟妇会晤。马克和他的河南妻子13日从他们的居住地深圳出发,前往北京,为奥巴马“省亲”作准备。发言人称:“这是马克首次向奥巴马总统介绍他的妻子。”

期待着在北京与奥巴马相见

11月4日,美国总统奥巴马的同父异母弟弟马克·恩德桑乔在广州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发布了他的首部自传体小说《从内罗毕到深圳》。这是马克首次打破沉默在公众面前亮相。而再过10天,奥巴马即将开始对中国的首次正式访问。马克说,他期待着在北京与奥巴马相见,并将他的中国妻子介绍给奥巴马。

“这本书不是讲述我哥哥奥巴马的,甚至不是我。它讲述的是一种特殊的父子关系,父子之间有着惊人的相似,他们有同样的盲目和窘境,但是他们不自知。当他们发现的时候,一切已经太晚。”马克说,他写这本书的灵感部分源于他父亲的虐待。据报道,这是近7年来一直生活在深圳的马克首次打破缄默,走到聚光灯下,将他的故事告诉外界。

和哥哥奥巴马一样,马克也是一个混血儿。他的父亲老奥巴马是一位有才气同时又命运多变的肯尼亚学者,母亲露丝·恩德桑乔是父亲的第三任妻子。两人在哈佛大学读书时相识,后来移居到肯尼亚并生下了马克。马克和哥哥奥巴马在性格上有很大区别,过去7年时间里,他一直“隐居”深圳。

在当天的新闻发布会上,马克很少提到哥哥奥巴马,而是重点介绍自己的作品。在这本200多页的小说中,马克将自己化名为大卫,并将父亲描述成酗酒成性,还经常殴打大卫和他的犹太裔美国母亲。

马克说,自己关于父亲的记忆是如此痛苦,以至于他停止使用奥巴马这个姓氏,而使用了自己继父的姓。马克说:“不过,当去年在电视画面上看到奥巴马当选美国总统的那个晚上,我开始感到自豪,因为我也叫奥巴马。”他说。

读过《红楼梦》会书法

马克是美国公民,他在内罗毕就读于国际学校,上完高中后去了美国,先后就读于布朗大学和斯坦福大学,获得硕士学位,毕业后曾在电信和市场公司工作过。2001年的9·11事件重创美国经济,马克不久便丢掉了工作。他决定前往中国寻找新天地。

“7年前,我被中国丰富的文化、人们的热情所吸引来到深圳,并希望能为孩子们做些事情。自那时起,我就希望能让更多人了解孤儿以及残障儿童们的生活困境,让更多人帮助他们。”马克说,出版这本书正是出于这个目的,而不是为了赚钱。

马克说一口流利的汉语,他主要从事战略营销工作,在通信及国际市场营销方面拥有15年工作经验。多才多艺的他读过中文原版《红楼梦》,会中国传统书法,出版过3张钢琴CD。他定期为深圳的孤儿们教授钢琴课,今年初还为四川大地震赈灾举行慈善音乐会。

他透露说,自己正计划写另一部作品,那是一本真正的传记,其中将会更深入地谈到他与哥哥的关系。

中国妻子是奥巴马粉丝

马克与当总统的哥哥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如果刮掉胡子,看起来和奥巴马非常相像。他说,去年奥巴马进行大选拉票时,他在得克萨斯州见到了哥哥。“当时,哥哥过来拥抱了我,让我印象深刻。”此外,今年1月份,他还参加了奥巴马的总统就职仪式。去年,马克与一位来自河南的漂亮的中国姑娘结婚。听说今年11月15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将要访问中国,马克期待与他在北京会面。他还说:“我计划向他介绍我的妻子。她是他的超级粉丝。”据《世界新闻报》

<< 上一页12下一页 >>
男人四十一枝花,长得不像刘德华

TOP

Wrong cannot afford defeat but Right can.
别跟我学。姐是个传说,姐用自己的行动写着自己的传说……

TOP

护叔说的大八卦,肯定没啥可八卦....

TOP

之前对护叔的标题都免疫, 这次被八卦俩字引进来的......................唉......................

TOP

你们这些人,说得我很委屈。
难道你们不看八卦新闻么?你们知道上海女孩娄婧么?
男人四十一枝花,长得不像刘德华

TOP

http://view.news.qq.com/a/20090904/000001.htm
《东方天使》选手母亲自曝婚外情惹争议
http://view.QQ.com  2009年09月02日06:38   华商报  潘莎莎

东方卫视办得红红火火的《加油!东方天使》选秀节目,日前因上海赛区的黑皮肤选手娄婧的一些“家事”引起了网民的极大关注,同时也让娄婧及其母亲甚至东方卫视都陷入了巨大的争议漩涡中。


母亲自曝婚外情


日前在“东方天使”的比赛中,上海赛区的黑皮肤选手娄婧曝光的一段家庭故事,着实“雷”倒了不少观众。豪迈的娄婧母亲在节目中透露,自己在结婚后,又与一名美籍黑人发生关系,黑人回了美国,抛下了当时身怀六甲的她。而生下娄婧后,她便和丈夫离了婚,独自一人抚养这个特别的女孩。


父亲的离开让娄婧从小就面对很多奇怪的眼光,“爸爸能教的,妈妈都已经教了,并教得更多更好。”在节目现场说起自己的身世,娄婧希望能找到素未谋面的父亲,希望远在美国的生父有机会看到电视上的自己。这个“千里寻父”的故事,感动了不少观众,但也引发了网友对娄婧母亲忠贞的质疑。


网友“里鼓励股”说:“这是在中国,婚外情本来就是受到道德批判的,现在竟然还在公众场合说出来,太有伤风化了。这不是什么种族问题,而是一个中国女人的忠贞问题。”而网友“求佛”说:“对娄婧并没有什么反感,孩子毕竟是无辜的。她想见到自己的亲生父亲也没有错,而她的母亲这样做实在让人无法理解,自己种下的苦果当然是自己来尝,还让孩子在众目睽睽下接受别人异样的眼光,这太残忍了。”


但是也有网友对这对母女投出同情票,网友“青草味道”说:“母女相依为命已很不容易了,为什么还要给她们这么大的压力,不管怎样,爱并没有错,错在那个不负责任的美籍黑人。”


娄婧抗议种族歧视


除了黑色的肤色和在舞台上热辣的表演,因为“身世”的曝光,娄婧成为“东方天使”的“红人”,她的博客近日点击率不断攀升。


对于自己身世的质疑,已经止步“天使”30强的娄婧,愤怒地在博客中写道:“让批评来得更猛烈一些吧!晚上看到一些负面的留言,竟然对着妈妈和朋友发火……如果有人骂你,那是件好事,说明有人关心你,至少每天在那里关注你。越骂越让我知道身边的人对我的重要性。”而在8月30日,娄靖在网上发声明,严正抗议网友的种族歧视,“1.我的父亲是美国人,不是非洲人;2.我是土生土长的上海人;3.父母的错不应该由我承担,我是无辜的!4.严正抗议有些人的种族歧视,我的肤色不该成为被攻击的目标!我将保留诉诸法律的


权利!”对于娄婧的声明,很多网友给予了支持。但是也有网友认为发“声明”是娄婧自己心虚,网友“马兰山”说:“大家议论的只是她妈的这段婚外情,肤色并不是重点,而娄婧却声明自己父亲是美国人,不是非洲人。这让人有些莫名其妙,难道跟白种人,就不是婚外情了吗?”


东方卫视:这不是安排


这场风波也涉及到东方卫视,不少网友认为,将这样的“家事”放到屏幕上,很有炒作嫌疑。


昨日,记者致电“东方天使”导演陆勇,他说:“对于娄婧母亲是不是在婚后有了这段感情,我觉得是人家的家事。我们选的是选手本身,这个并不是希望大家关注的问题,最近我也看到大量这样的新闻,我本人觉得大家不应该这么针对一对母女。而关于节目利用这个炒作真是冤枉,我们的节目是直播的,之前我们并不知道选手家长要说什么,也许是她一激动说漏了,绝对不是我们的安排,毕竟这样的新闻并不符合舆论导向。”
男人四十一枝花,长得不像刘德华

TOP

我不能要求每部灾难片都像《2012》这样牛逼

作者/袁柒
(http://www.tugus.com/bbs_content:137371127052341721093417::)
  
  《2012》就是那种从形式到内容都力求达到类型片极致的的雄心壮志之作,是专为宽银幕和至少720P画质要求的下载资源预备的饕餮盛宴,从类型片的角度看,他甚至也将和魔幻片领域的《指环王》,科幻片领域的《星球大战》一样将单独成为灾难片领域不可逾越的标杆之作。可惜的是,国内不少影评人基于对大片审美疲劳产生的刻板影响,不例外的也立刻给予该片不少草率的批评和讥讽,为标榜影评人自己的品位而对一部大片所表现出的能力和真诚尽可能选择性失明,这样的状况频频出现而又不可挣脱,中国所谓影评人在为电影的特效震惊之余,又流露出小市民在逛完迪斯尼乐园后那种酸溜溜的特有的傲慢。
  
  此类评论,若指责《2012》的故事单薄、叙事混乱,或许用在《后天》上面尚可,但《2012》显然没在此让人不能接受,艾默里奇吸取了前作的教训,明白自己可及和不可及之处,在毁灭地球的视觉特效中不遗余力,对叙述故事却保持这中规中矩的谨慎,虽无新意,但确没有逻辑不清的硬伤。而影评人不惜吹毛求疵,指责该片的思维深度和哲学意义更是无稽之谈,艾默里奇不是库布里克,好莱坞大片作为工业化的电影产品,寻求的‘大多数前去影院的观众’,而不是那些对精神体验有着特殊要求的人,换句话说,你不能因为在家乐福买不到卡拉马乔的油画,而责怪家乐福没有深度,你也不能因为在星巴克听不到钢琴家弹奏的《月光》而痛骂其缺乏内涵。而我目前看到大多数影评,在影片上映过程中即为其宣判全家福灾难影片。无异于上述两种行为。
  
  在就电影本身谈论之前,对另一些周边问题提出我自己的看法,留给还没看过此片但以被误导的影迷今后自己判断,影片上映之初关于导演因受汶川地震场景感动而加入中国元素的舆论,应该是某位三流记者或院线推手一厢情愿的炒作,这位软文编写者一定有着一种微妙的大国情节,而且看了很多届的《感动中国》,导致自己虚构了《感动美国》的美梦。我个人认为制片方或许考虑到了中国市场,但更多完全是出于主题和剧情的需要,对此我在后面会着重论述。与此相反,还有一些愤青因为在事关中国的场景中出现了‘西\藏喇\嘛’而指责导演别有用心,指责导演在相关台词涉嫌‘辱\华’,这种用屁股的位置思考问题的人也实在多余了些。任何人拍这部电影也会更希望用这个小喇嘛而不是IT精英的形象站立在雪山之上,至少画面会更加优美一些,比如小说《天鹅绒》中的线索是猪肉,而姜文在《太阳照常升起中》把猪肉换成了鱼鞋,于是我们看到某个场景一双鱼鞋浮在水面徐徐向前,而不是一块猪肉咕咚沉到了水底。如果您确实有好莱坞需向中国市场谄媚的需求,那么导演是不是需要在中国演员脸上写上“汉族”两个字,才能满足您这种较为怪异的民族自尊心呢?
  
  电影特技特效之前无古人不容赘述,影片中四个场景,四条线索构成的故事也并没有一个显得可有可无,以下:
  1、  场景为洛城,作家柯蒂斯为拯救家庭街头和空中的逃亡进程顺序推动故事的进行、柯蒂斯家庭内部的冲突、柯蒂斯家庭与俄罗斯富商家庭之间的冲突作为次要矛盾突出戏剧张力。
  2、  场景为美国白宫内部,首席顾问科学家艾德里安和总统班底成员的推动的亚特兰蒂斯计划为副线。
  3、  场景为公海上的民用航船、艾德里安的老父亲和其乐手搭档作为一条不太重要的线索却引发了全片最感人的泪点。
  4、  场景为西藏、小喇嘛和其家人的逃亡准备。不动声色的宁静心态中缓和整个影片的紧张气氛。
  
  首先,作家柯蒂斯是有着明确目的的逃亡者,有主流的家庭观念支撑其行为动机,有研究亚特兰蒂斯的专业背景身份使他的觉醒更具有说服力,整个逃亡的过程仍旧是操纵交通工具在灾难中迫在眉睫的赛跑,没有也不太必要跳出《龙卷风》《后天》这种类型片的套路,汽车在洛城崩塌中的飞奔虽有着太多偶然性和违反物理常识的运气,但导演的目的显然不是为了向人们解释合不合理,而是够不够酷。待到乘坐飞机在上空时,镜头跟随飞机的尾翼展现出天气的变换,然后用主观镜头的空中俯拍出整个洛城的毁灭实况。这个灾难场景之所以很难复制,是因为导演选择了地壳移动消失殆尽的灾难给予整个世界,从地震、地裂、火山爆炸到海啸几乎把能拍的灾难都汇聚到了一部电影中,比《后天》更优美的是,影片有对于黄石公园的毁灭过程,有通过电视纪录片风格再造巴西上帝山倒塌,有麦加清真寺和伦敦街头的群众恐慌,这种大量自然、现实奇观实景拍摄与电脑特效相结合的部分比单纯的城市楼盘倒塌更为暴力的视觉美感。
  
  白宫内部的线索,视点主要集中在科学家艾德里安身上,这个片段是掺杂着阴谋论和政治博弈的剧情风格。剧本采用‘玛雅预言’‘亚特兰蒂斯’‘诺亚’历史宗教中这些稍显陈词滥调的符号,导演没有打算深入就此末世论的真实性探讨下去,而只是需要营造末世的氛围。对照2012这个并不遥远的年代,以及亚特兰蒂斯计划展开的时间,在看看黑人多数的内阁班底,这个电影应该是一部现在进行时的电影。导演将艾德里安和黑人总统作为这个片段中的正义力量,将白人副总统作为内阁内唯一的准反派,还不留情的揶揄了一把那位“他是个演员,他是在念台词,不要相信他”的加州州长。导演个人的政治倾向似乎一览无余,而最后让黑人总统放弃逃亡,选择与国民共赴死亡。其煽情段落确实天真的令人难以信服。
  
  这条线索充满了着选择,如果说黑人总统的慷慨赴死代表了美国价值观中的政治正确,内阁班底通过筛选人员才能搭乘亚特兰蒂斯逃亡的计划代表了精英主义,副总统及其支持者最后选择金融寡头、独裁者、商业大鳄方能购买求生门票的选择代表了资本至上的原则、那么这最后一条才是最可信的,影片在此的逻辑是由世界G8峰会确定少数人逃生的计划,因耗费巨大,所以由资本家购买十亿元一张的船票成为现金流、交由中国制造。考虑到中国正在成为世界工厂,人力成本廉价,且开展这样大的工程或许在程序上不必遭受太多国会和议会方面的阻挠,又拥有着青藏高原的世界之巅。所以我在前面说,中国元素的加入完全是剧情的需要,是很合理的。如此这一条亚特兰蒂斯方舟的产业链就形成了完美的一环。假如末世论和亚特兰蒂斯方舟的阴谋论是真的,我斗胆站在高层的角度考虑也想不出比这更可能的解决办法。
  
  但导演给我们高层另一种可能的解释,这就是白宫首席科学家黑人艾德里安的解释,既然多数人必然不能存活,谁该听天由命,谁该搭上这条生命之船呢,艾德里安的选择既是不选择。在他和另一位女科学家的对话中,他拿出一本由前面提到的作家柯蒂斯写的‘只卖出不过区区五百本的小说’,此书由艾德里安正在窗上的父亲赠送,而他正在不停的阅读,到此整个故事中至少有三条线索汇聚在了一起,父亲买了作家柯蒂斯的小说,把他送给儿子,儿子带着书活了下来,并将继续传播,只要这样“美国文化就不会灭绝”,艾德里安活下来既是为了继续传播现代文明,在这种抓阄式的生存心态中,艾德里安摆脱对生命的选择,上升到更为可贵的文化选择上。
  
  之所以说导演拥有着雄心壮志,除了上述两条剪辑飞快、动感十足线索之外,还体现在当影片的视点集中在公海上的民运航船时,内景拍摄上在心理节奏上选择了相对平静的固定机位和正/反打镜头来细细刻画人物,配合着《1900》般优雅的光影效果和爵士音乐背景,完全COPY《泰坦尼克号》的轮船倾覆镜头和“你已经有二十五年没喝过酒”‘我不能离开哈里,离开我哈里根本常不准音调’等乐队的两个耄耋老人通过几句简短的台词表现出的跨越时间的沧桑感,分别给家人打得告别电话,已经他们在死亡来临之时的相互呼叫姓名,包含着浓浓的人间温情和催人泪下的力量。和公海的场景一样,尽管洛城和白宫已是兵荒马乱、奔逃呼救,在西藏的场景里,片段风格也凸显出一种文艺片的宁静气质,老喇嘛和小喇嘛在得知灾难来临时的品茗对饮,奶奶就算知道末日将来也要先做好饭再说的那种固执,无一不是原始的宗族社会对于现代的经济社会的一种再教育。  
  
       作为一部好莱坞灾难大片,这部片子堪称卓越,但长达二个多小时还是能找出一些尿点(PS:意指在不影响情节和观看愉悦性前提下以小跑去厕所的那个点)对于观众来说,影院票价如果太法西斯,也最好忍到720P的资源出来再下。最后,如果有人对我说这部片子“不过是一部好莱坞电影,毫无深度……特效还行,欠缺那种发人深醒的美感……”之类的话,我的回答是“小资是病,得治!”在国内影评的话语系统中,对好莱坞大片一直是不公平的,我只看到这个产业怪兽在不断进步,而且没有止境,诚然艺术评论是没有国界的,但文化心态却有,如果法国人凭借电影艺术起源地和新浪潮的余波可以尽情嘲笑好莱坞,那么中国影人一直凭的是什么?是站在帝王的高度俯瞰草芥一般芸芸众生的《英雄》?还是《建国大业》?洗洗睡吧。

TOP

作者/袁柒
(http://www.tugus.com/bbs_content:137371127052341721093417::)
  
  《2012》就是那种从形式到内容都力求达到类型片极致的的雄心壮志之作,是专为宽银幕和至少720P画质要求的下载资源预备的饕餮 ...
choupiwen 发表于 2009-11-16 18:10

别tmd恶心我了。
男人四十一枝花,长得不像刘德华

TOP

本帖最后由 choupiwen 于 2009-11-16 18:33 编辑
别tmd恶心我了。
whisper 发表于 16/11/2009 18:13

去其糟粕去其糟粕去其糟粕....啥时候没得去了,剩下的就是精华,可取之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