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新闻] 中欧关系进入新磨合期

2007/07/23 亚洲时报0 ?0 i3 ]* ~) O+ _' Y6 v
csuchen.de: A: b* K. C' O# S  ]- g2 ^7 V
自2003年以降,欧盟特别是法国跟中国的关系一度十分密切,但随著法国和德国政府换届后,中欧关系以及中法关系有可能会出现一些微妙的变化。6 T7 e7 \; p- a0 U& n1 f; R, ^
2 E; J9 z& ]/ D# X6 O4 P/ m
随著德国总理默克尔于2005年11月上任以及法国总统萨科齐于今年5月胜出法国大选以降,欧盟跟中国的态度似乎出现了缓慢但重要的调整。最近,默克尔和萨科齐一起推动了一项关于主权基金并购欧洲公司对欧洲市场影响的调查。这项调查的目标虽然不限于中国,包括俄罗斯和中东的主权基金也在针对范围之内,但中国外汇投资公司9月开始运作,时机上巧合,不免让外界觉得此举是“冲著中国而来”。csuchen.de& N+ E( Y6 z, V
* B6 b1 N% l  p+ j
中国经济的发展,相信已开始让德国以至欧洲感受到一点压力。中国国家统计局上周公布的经济数据显示,中国正以超过预期的速度,取代德国成为全球第三大经济强国。2006年中国汽车产量高达720万辆,增长26.3%,赶过德国成为全球第三大汽车生产国。另外,中国已经取代德国,首次成为对美汽车零部件的第二大出口国。现阶段,欧洲渐渐明白,中国并不只是只会制造低端产品的血汗工厂那么简单。1 g; p4 ?( u7 v/ a; y

: k/ T( _( R+ T$ a. m% G人在德国 社区另外,萨科齐20日跟到访的英国首相布朗在会谈后表示,两国将敦促联合国安理会尽快通过关于苏丹达尔富尔问题的决议。萨科齐特别点名指出,中国作为苏丹的 “关键盟友”,“有著特别的责任去解决达尔富尔问题”。达尔富尔位于苏丹西部,该地区的巴加拉族组成的牧民武装部队跟巴加拉族以外的定居部落自2003年 7月以来衡突不断。关于是次冲突的死亡人数有许多不同的估算,但都同意数字大约在数十万之间。3 y7 H* ?) }6 T- q

( ~0 O" M( M" d$ B3 y人在德国 社区另外,在6月于德国举行的 “气候峰会”上,以德国为主席国的欧盟跟气候政策上的立场跟中国也属南辕北辙。德国当时主张全球国家推动较大幅度减低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时间表,但中国则以为欧盟等已发展国的人均排放量远较中国为高,这个减排时间表对发展中国家不利。, A1 N/ n, B' U; D8 u& b
; n+ w/ u* m  a1 L2 H
欧盟特别是法国,近年来是中国较重视的盟友。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于2003年上任后首次出访时,其中一个重点就是法国。2004年一年内,九名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里,有八名去过欧洲访问。中欧关系之好,可见一班。当时,中欧在看待美国出兵伊拉克等问题上看法较接近,而法国甚至明确支持欧盟解禁自1989年以降对华实施的武器禁售政策。( N' l. ~8 c$ S3 B$ H

1 Q5 T& T8 H( y不过,随著法德元首相继易人,中欧的协作出现调整,也是可以预期的。其实,在中国内部,一样也有过去数年是否“过于重视欧洲外交”的反思。近两年以来,中国对欧洲也仍重视,但明显中国也大大加强了周边外交的力度,跟日本,跟东盟诸国,跟印度及俄罗斯的互动均有增加。
: M) }. Y* g/ n3 _  E$ J. R+ B; Y+ l4 G/ I9 p
与此同时,中美关系近月以来却有稍为拉近的迹象。中美一贯在朝鲜核问题上合作无间,另外在陈水扁欲以“台湾”名义加入联合国公投方面,好像也有较一致立场。不过,有分析指出,美国国力因为出兵伊拉克而元气大伤,美国已无力再节外生枝另闢战线,因此才会拉拢中国作为“利益相关人”。人在德国 社区4 s+ t. V. p8 b5 S8 L
4 I0 m8 `( Z8 K! |
分析指出,随著欧洲的战后新一代渐渐取代战前出生的老一辈政治人物,中欧关系势必出现一些调整。不过,现时要论定中欧关系是否一定往更差方向发展,实在是言之尚早。欧洲新一代领导期待中国在内政方面能加快民主步伐,在外交方面能更积极回应环保和人权的问题,若然中国外交以至内政也能积极调整,相信中欧依然可以维持某一程度的合作关系。

一個字,利也!關鍵看怎樣才能最符合自身的利益,否則都是白搭。
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