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TOP

至少他是好官为人民某了不少福
原帖由 Flea 于 2008-4-11 22:16 发表 他是清官吗

TOP

说实在的,楼上的和我想法差不多。
我在上海民间听到的,都说他本人没有贪什么,只是江湖气太重,不遵守程序为兄弟两肋插刀:譬如为兄弟筹款等等。。。
其实上海的松江能发展起来,他的功劳是绝对有的。

TOP

原帖由 cherubyupan 于 2008-4-11 22:03 发表
上海人大多数都喜欢陈良宇的他有什么不好!!作孽


那个家伙这么喜欢作秀的,谁喜欢阿,还有房价这么高还有他老人家的一份功劳在。

上海人民大多数都喜欢徐匡迪倒是真的

TOP

原帖由 Flea 于 2008-4-11 22:16 发表
他是清官吗

才三十万,在上海买房子连个首付都不够,难道还不是清官?

TOP

本文原载1990年4月23日《人民日报》,题目是《父母“失”去一个儿子,群众得到一
个公仆——“面疙瘩”区长轶事》,作者:李富昌,刘士安。
  
  “面疙瘩”区长是谁?您只要到上海市黄浦区人民政府走一趟,别人就会告诉您:
那是他们的区长陈 良 宇。陈区长常常加班加点地工作,很晚才能回家。肚子饿了,老
让食堂做点面疙瘩充饥,于是就得了这么个风趣的绰号。那么,“面疙瘩”区长的父母
到底有什么苦恼呢?
  
  父亲有苦难言
  
  陈 良 宇的父亲陈更华是一位高级工程师,十年动乱中受到冲击,被迫交出家中一
间住房。“文革”后,陈更华为归还这间住房四处奔走,可是有关部门很快解决这类
问题有困难。就在这时候,陈 良 宇升任市老干部局局长,陈更华顿觉眼前一亮,心想
这下总该有点希望了吧。父亲提起房子的事,陈 良 宇马上表明态度:“老干部中 要
解决这类问题的人很多,我不能先为自家着想。”陈更华见儿子言之在理,房子的事就
搁了下来。
  
  1987年5月,陈 良 宇担任了黄浦区区长。消息传开,不少人对陈更华说,这
次好了,房子的问题总算可以解决了。可当上区长的陈 良 宇尽管忙得经常吃面疙瘩,
却没忘记向家里人关照一件事:房子的事要相信党的政策,该解决的早晚也得解决,
不该解决的找谁也白搭。他向家人打招呼,不管在何时何地,都要和过去一样, 以一
个普通公民的身份反映问题,决不能打他区长的牌子。儿子有言在先,父亲虽然想不通
,却也从未违反。
  
  去年10月,陈更华怀着最后一线希望,给市长写信反映自己的房子问题,又怕寄
信到不了市长手里,便向儿子提出最后一个要求,托他方便时把信面送市长,但是又被
陈 良 宇拒绝了。为了减轻父母家里四世同堂、拥挤不堪的困难,陈 良 宇把年逾九旬
的祖父母接到了自己的家里。
  
  陈更华给市长的信直到如今也没有发出去,房子的事他再也不提了。他说:“家里
的事连儿子都不办,讲出去好多人都不信,还有人说我房子解决不了是因为条件太苛刻
,我真是有苦难言。”
  
  陈 良 宇从父亲这件事上深知信访工作的重要,在他繁忙的公务日程上,处理群众
信访占了重要地位。去年直接写给陈 良 宇的群众来信有304封,经陈 良 宇解决或
解 释的有235件。陈 良 宇还根据来信线索,时常骑着自行车上门家访和实地调查
,召集有关部门现场协调,责成限期处理。就这样,好几件疑难问题很快就解决了。
  
  母亲伤心“失”子
  
  陈 良 宇是家中长子,母子感情很深,可现在母亲李谋真讲起儿子来却总是叹气:
“良宇自从当了区长后,一年内路过我家门不知多少次,但他进家门来只有两三次,也
还是来去匆匆。”
  
  李谋真1987年得了胆结石,卧床休息了几个月。她知道儿子忙,人称“面疙瘩
”区长,没让家里人把病情告诉陈 良 宇。不久过春节了,母亲大年初一打电话给陈
良宇,让他无论如何回家来团聚。上午11点过后,陈 良 宇赶到家里,看到母亲面色
不好,一问才知生病的事。午饭刚吃完,陈 良 宇就告别父母匆匆走了,说是下午要到
区里值班。李谋真算了算,这半年多来母子难得的一次见面才个把小时。事后,陈 良
宇捎给母亲100元钱,说公家的小车不能派私用,这钱是让母亲看病时坐出租车用的。
  
  李谋真想起儿子60年代参军后经常给家里写信问安,而如今想见他一面都如此困
难,不禁两眼湿润、声音哽咽地说:“良宇当了区长,我却失去了一个儿子。”
  
  李谋真“失”去了一个儿子,黄浦区的群众却得到了一个好区长。陈 良 宇常说,
黄浦区是上海市的窗口,工作做得好坏,关系到上海和国家的声誉。在区委的支持下,
他刚上任就提出了黄浦区各项工作都要争创一流的指导思想。为了争创一流,陈 良 宇
全副身心都扑在工作上,连孝敬父母也无暇顾及。去年,黄浦区夺得了10多个市和全
国重大项目竞争的第一,陈 良 宇欣慰地笑了。
历史对于罪恶具有着永恒的惩罚权

TOP

本文原载于2004年12月31日上海《新闻晚报》,题目是《土八路与洋学生的
交往——我与陈更华半个多世纪的友谊》,作者张黎。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好像是说,不同的生活经历、不同的文化背景和有着不
同境况的人,难有共同语言,不可能成为朋友。可是陈更华先生———这位上个世 纪
40年代的美国留学生、洋味十足的归国华侨,却和我这个小学还没读完,土得不能再土
的抗日“土八路”交往了半个多世纪,而且互相视为知已,说来颇有点戏 剧性。
  
  留洋X光专家胜过资本家
  
  1953年的夏天,我为邀请李谋真同志(陈更华先生的夫人)到刚筹建的铁路卫生学
校(铁道医学院的前身)任教,第一次去了陈家。当我按图索骥找到陈家之 后,着实
让我惊讶了一番:他们不仅是住在繁华的南京路上(大光明电影院隔壁、福利公司楼上
),而且居住的大楼门口,居然有个外国人看门(印度人,所谓“红 头阿三”)。这
是我第一次看到外国人侍候中国人。
  
  当时,看惯了三四口人挤在不足6平方米亭子间的情景,我感到他们的家居十分宽
轩,少说也有100多平方米的面积,大厅的窗下就是南京路,显得非常敞亮。家 具也很
洋气,居然还有冰箱……如果他是资本家,我倒不会感到意外,但我知道他只是个X光
专家,用现在的话说,也属于“工薪阶层”,怎么会比我此前看到过的 资本家的家里
还阔气?
  
  后来才明白,当时一台X光机器的价值几乎是医院所有设备价值的70%,而且大部分
医院还买不起。老陈不仅仅会修这样的高精尖设备(当时中国会摆弄的人不过 几十人
),还受聘于国外某知名船级社,是他们的中国代表之一,对船舶和一些大型设备的安
全检验,有着相当大的发言权。
  
  “洋包子”率真“土包子”投缘
  
  从人事资料上我已经知道,陈更华先生是1948年从南京考上公派留学生资格,在美
国留学4年后,放弃了当地优越的生活条件,毅然归国参加新中国的建设。所 以,当他
西装革履出现在我面前时并不奇怪。奇怪的倒是,他的言谈举止完全没有知识分子常有
的矜持和莫测高深,他热诚中透露出直率,加上1米80的身材,显 得豁达、豪爽并略带
点粗犷。这风度很对我这“土八路”的胃口,于是我也就毫不拘束地和他聊了起来。
  
  那次见面,已经过去50多年,当时谈话的许多细节虽然已记不清了,但有一点却是
至今难忘的,当时美国对我来说是很神秘的,只是从政治学习中知道,美国劳动 人民
受剥削,很苦,甚至煤矿工人家里无煤烧……所以我问了他美国工人的一些情况。出人
意料的是,他告诉我美国的许多工人都有轿车、冰箱,干活很紧张,但咖 啡、可口可
乐等饮料在厂里尽管喝……
  
  我相信他讲的是真话,能对我这样一个“土八路”讲真话,实在让我惊讶。因为当
时抗美援朝风头刚过,反美的气氛仍十分强烈。我意识到他是个没有心计的大好 人。
当他问我当兵打仗的事,以及解放军、共产党的种种情况,我具体说了些什么已不记得
了,但肯定也是“灶王爷上天,实话实说”。就这样,一个“洋包子”和 一个“土包
子”,一见如故,我们谈得很投机。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和老陈的交往激发了我对知识文化的兴趣。在老陈的影
响下,我自学英语,并于1956年考进华东师大历史系(函授)。使我感激不尽的是,他
不嫌我土,也不嫌烦,而且不要回报地帮助我。
  
  也许,现在会有人以为是因为老陈的夫人老李要进铁路卫校,他巴结我。其实当时
老李并不想进铁路局,而是铁路局需要她。因为当时铁路卫校找不到理疗教师,而 老
李精于此道,可她不愿意干。是我磨破嘴皮,才使她勉强点了头,可没过三天却说“要
到北京去做事”,其实这是她不肯干的托词。我好说歹说,最后才同意只干 一个学期
。不过一个学期后她受到学生好评,受到领导器重,特别是当时的校党委书记谷风同志
(和老李一样,也是浙江富裕家庭出身的女知识分子)和她很有共同 语言,老李这才
同意正式转为铁路职工。
  
  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铁路局是许多人向往的地方,想进而进不来,可老李偏偏不
愿到铁路局来工作。当我就此事问老陈时,他说:“我们怕公家的饭难吃”。的 确,
老陈他当时是凭专业知识和技能,天马行空,独来独往。医院的X光机器发生问题,还
有船舶鉴定等等都不得不找他,所以收入不菲。但上世纪50年代末,社 会主义改造的
大潮,使他不得不到国营的单位工作。这时,我这“土包子”对他也派上点用处———
在共产党领导下如何待人处事,我成了“大学生”,他变成“小 学生”,对他,我也
起了点参谋作用。
  
  这不,一开始他就碰上尴尬事。分配他工作,竟要把他分配到“光学仪器厂”,还
说“是为了发挥他的专长”。老陈以为是有意为难他,气呼呼地对我说:“X光是 电学
,这是常识,为什么叫我到光学仪器厂?”我告诉他:“共产党的干部学过物理的不多
,哪里分得出光学电学,你若不说,连我也弄不清,你只要说明白,他们 会改。”
  
  最惨的事在“文革”中
  
  要说“惨”,我比他更甚,因为我是在大会上被揪出来,押到台上批斗的;但我运
动经历得多,不那么在乎,心情也和老陈不同。因我在运动初期很不应该地先整了 人
,而且在阶级斗争为纲时,我把整人不当回事。只有被人整了、蹲在“牛棚”中,才明
白整人太不应该。所以,我没多少怨气,倒有较多的内疚。老陈则不同,他 从不整人
,只知工作。当初是为了爱国而不肯留在美国,在解放后就回了国。“文革”中,却硬
说他是“美国特务”被关进“牛棚”,足足“隔离”了两年。还说 “你不是特务回国
干什么!”更使他伤心的是:军事学院毕业的大儿子,也因他而不能分配到军队,学非
所用地给弄回上海当了工人。
  
  在1971年前后,我和老陈在南京路上不期而遇,好友在经历过“牛棚”后重逢,都
很激动。在饭馆里我听了他的倾诉。并劝他说“好歹我们都过来了,那些当右 派的可
比咱们惨,那不也得受么!”他说:“幸亏反右时我还没进国营单位,要不,说不定也
是右派。”这么想倒也宽慰了许多。直到不久前,他还告诉我,对那次 会面印象很深。
  
  粉碎“四人帮”后,大家的日子好过了,我们交往又多了起来,好像他还到我的单
位来过几次。
  
  有一种邂逅名字叫“美好”
  
  在老陈的三个儿子中,我和他大儿子比较熟识。在上世纪90年代初的一天,我到医
院干部门诊看病,恰遇他也在那儿排队候诊。看到我,他站起来打了个招呼,还 把我
让到前面,即兴闲聊了几句。因为我知道,老陈夫妇都是只钻技术不问政治,所以,也
就想当然地以为,他在这里看病肯定也是个非党的技术干部。闲聊中就不 自觉地摆起
长者的架式,说了一些开导教育的话。而他也是谦和地应答,并不多说什么。不久,我
从新闻报道中得知,他不仅是党员干部,而且正是管我们的那个局 的局长。说实话,
党的高级干部,又有多少人能够做到一个人在医院默默排队候诊?我想,这恐怕与老陈
的严格家教有关。
  
  从这开始,我再也没和老陈联系过,倒不全是由于那次“闲聊”的不好意思,更主
要的是老陈的儿子一再进步,我想,老陈家一定高朋满座,就不再去凑热闹了。恰值当
时电话一再改号(从6位上升到7位、8位),以及我家搬迁等缘故,老陈也一直找不到
我。我们就此失去联系好多年。直到有一天,一位朋友打电话给我,说老陈在打听我的
电话和住址。我这才再次和老陈联系上。接到我的电话,他在电话里劈头就责问我:“
我怎么得罪了你,你这么长时间不理我?”
  
  我既感动又激动,好半天不知如何回答。实在没想到他在这样的境况下,还在想着
我。就这样,我们又来往不断了。
历史对于罪恶具有着永恒的惩罚权

TOP

陈 良 宇庭审中始终保持平静 最后陈述:三声对不起
  
  在整个庭审过程中,陈 良 宇始终保持平静,精神状态良好。对控方的指控也给予
配合
  
  启幕于2006年之夏的上海社保风暴,经历了漫长的近两年的侦查和审理之后,终于
在2008年3月25日迎来了最高潮——开庭审理陈 良 宇。
  
  3月31日出版的2008年第7期《财经》杂志封面文章“审判陈 良 宇”报道,陈 良
宇案的审判长由天津二中院主管刑事审判的副院长董晓新亲自担任。陈 良 宇的律师,
是来自北京的高子程和刘立目。公诉方指控陈 良 宇犯有三宗罪——受贿、滥用职权和
玩忽职守。其中受贿四项,总计收受金额折合人民币239万余元;滥用职权为两项;玩
忽职守一项。
  
  当天的庭审从上午9时开始,至中午12时暂时休庭,下午1时30分继续开庭。由于控
辩双方存在一定争议,法庭辩论进行了两轮。至下午5时,庭审全部结束。审判长宣布
休庭,没有当庭宣判。次日,陈 良 宇被押回秦城监狱。
  
  据旁听者介绍,在整个庭审过程中,陈 良 宇始终保持平静,精神状态良好。对控
方的指控也给予配合。律师发表的辩护意见大意为“事有前因,建议从轻处理”。庭审
结束前,审判长表示:“合议庭注意到,陈 良 宇整个庭审过程中,认罪态度很好,回
答问题实事求是。控辩双方一致认为,陈 良 宇配合工作,积极退赃,合议庭在合议后
会积极考虑的。”
  
  据旁听人员介绍,庭审现场没有媒体记者,也没有家属到场。陈的妻子黄毅玲尽管
到了法院,但因为自身同案情有关联,未能进入法庭。
  
  根据检方的指控,陈 良 宇具体四项受贿分别为:其一,接受港商杨崧才五次行贿
,共23万港元、10万元人民币。为此,陈 良 宇利用职权,帮助杨崧才的香港财捷投资
有限公司在投资上海闽江饭店的项目上获得利益。据《财经》记者了解,杨崧才是上世
纪90年代初到上海发展的港商之一。
  
  其二,陈 良 宇同意妻子黄毅玲在邱长清任总经理的上海MWB互感器厂挂名,并不
实际工作却获取薪酬。从1996年至2006年间,邱长清共支付黄毅玲“工资”43万余元人
民币。
  
  其三,陈 良 宇要求申花集团原董事长郁知非安排儿子陈维力在上海申花足球俱乐
部挂名副总经理,不实际工作,却获取“薪酬”;同时,郁知非还为陈维力办理公司信
用卡,供陈维力个人消费。以上两项总计35.2万元。为此,上海市财政支持申花集团
4238万元。
  
  其四,陈 良 宇同意上海新黄浦集团原总裁吴明烈为陈 良 宇的父亲陈更华换房。
新换住房同旧房差价大约为93万余元。此外,陈 良 宇的家人还接受吴明烈的安排出国
旅游,吴明烈用公款支出34.2万元。
  
  以上四项受贿罪行中的第三项,即郁知非为陈 良 宇儿子支付的总计35.2万元款项
,其中有10万元被公诉人指控为索贿。而依据中国《刑法》,索贿属于从重情节。庭审
中,陈 良 宇的辩护律师对郁知非为陈维力办公司信用卡的索贿情节提出了异议。
  
  据旁听者介绍,法庭调查显示,陈维力在上海申花任挂名副总经理后,有一次郁知
非请陈 良 宇吃饭,陈维力并不在座。餐后郁知非用公司卡结账。陈 良 宇当场问郁,
其子陈维力是否有这样的卡?郁知非随后立即给陈维力办了一张卡,陈维力坦然受之。
律师认为,当时陈 良 宇只说了这样一句话,不足以认定为索贿。
  
  陈 良 宇当庭也表示,自己当时只是问问儿子是否有这样为公事结账的卡,并没有
别的想法。这是整个庭审过程中,陈 良 宇发表的有限的意见之一。
  
  从检方指控可知,陈 良 宇还曾利用职权,助其弟弟陈良军从土地交易中获得暴利
。此罪被控“玩忽职守”,并使得其弟弟陈良军获取巨额非法利益。据悉,今年53岁的
陈良军也已经被捕,涉嫌非法倒卖土地,该案目前尚未进入审理程序。
  
  在陈 良 宇案的庭审中,辩护律师提出,在陈良军倒卖土地问题上,陈 良 宇只应
负领导责任,不构成玩忽职守罪。控辩双方对此一时争执不下。此时,陈 良 宇主动对
律师说:“你们别争了,在这个问题上我是有责任的。”
  
  陈 良 宇被检方指控的两项滥用职权罪行,均与上海社保案直接关联。其一,为不
法商人张荣坤获取10亿余元社保贷款提供便利;其二,源于中国华闻控股有限公司(下
称华闻控股)所获上海社保的10亿元委托贷款。
  
  在3月25日的庭审中,陈 良 宇作了两分钟的最后陈述。“我对不起党,对不起上
海人民,对不起我的家人。”他说。
  
  3月26日,陈 良 宇案开庭次日,《财经》记者曾至上海陈 良 宇父母寓所,见到
陈 良 宇86岁的父亲陈更华,老人的头脑依然十分清醒,提及儿子陈 良 宇,神色更显
悲伤,声音哽咽低沉:“这些年他都在外面忙,我们对他的情况也很不了解。”
历史对于罪恶具有着永恒的惩罚权

TOP

陈良宇在官员中确实不算贪的多的,但是也不是什么清官,没必要替他惋惜吧。

何况他主政上海期间,国计民生的问题不见改善多少,光看见其四处作秀。

不过陈良宇上海普通人家出身,后来机缘凑巧身居高位,最终身败名裂,倒是能让人感慨一番。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