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趣闻] 神秘“熊狸”撩开面纱(图)

复旦大学生命科学院60年来陆续收藏的“宝贝”——上百件世界濒危珍稀动物标本,即日起首次在申城百姓面前亮相。除了2005年9月以来再无露面、很有可能已在长江中灭绝的白鳍豚外,同样被列入世界濒危动物红皮书的熊狸,也揭开了神秘的面纱。据介绍,动物学专业的人也大多只在照片中见过熊狸。

  在上海昆虫宠物乐园举行的世界濒危动物标本展,将一直持续到明年2月24日,其中多件标本属国内罕见。此次展出的标本,多是复旦大学生命科学院唐仕敏教授家的五代之作,他是我国传统剥制动物标本技术的南派代表——唐家的传人。为了确保标本的完好,工作人员将展馆温度严格控制在18左右,湿度则低于65%。

  瞧,长着熊脸狐身的那位,便是在人前罕有现身的熊狸。有意思的是,它被归在食肉目门下,但其实却是彻头彻尾的“素食主义者”,植物果实是它的主食。被誉为“水中熊猫”、“长江女神”的白鳍豚近来备受关注。前不久,6名科学家为寻找它的身影展开了38天的江上考察,结果无功而返。此次与申城市民见面的,是一头中等个头的雄性白鳍豚,身长1.49米。经过多年保存,白鳍豚的标本已失去了活着时标志性的白色,而呈深棕褐色。

  此外,生长于我国长江上游向青藏高原过渡的高山深谷地带的大熊猫和黑麂、滇金丝猴、虎头海雕、华南虎、巨型棱皮龟等,都是国宝。只在书本上见过的熊狸,是列入世界濒危动物红皮书的珍稀动物

  张龙摄

  棱皮龟龟背呈条纹状,如此巨大的标本十分罕见

  “长江女神”白鳍豚标本保存多年,已由白色转成棕色

  华南虎(右)和东北虎的标本威风凛凛,如同活物

来源:新民晚报(2006年12月20日)


熊狸
盘蜷而卧
别名 熊灵猫
学名 Arctictis binturong
英文名 binturong
灵猫科 Viverridae
分布 云南南部
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貌似小黑熊的熊狸,长着一条与身长差不多长(70-80厘米)的粗壮尾巴。其体毛黑色蓬松,杂有浅棕黄色。耳端具长达5厘米的簇毛,耳缘白色。四肢粗壮,五趾有坚强锐利的爪;尾具有缠绕性。头、眼周、前额下颏部呈暗灰色,唇旁长着白色长须。
熊狸栖息于热带雨林或季雨林中,尖锐的爪及能抓能缠的尾巴使其在高大树上攀爬自如,成为典型的树栖动物。熊狸晨昏活动较频繁,主要以果实、鸟卵、小鸟及小型兽类为食。常年可繁殖,每年2-3月份交配,5月中旬产仔,每胎2-3仔,寿命为10-15年。
目前数量极少,在保护热带雨林的生物多样性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TOP



食肉目:灵猫科
  分布在我国云南西部的盈江、西南部的沧源、南部的西双版纳、东南部的河口;广西西南部的龙陵、靖西以及东北部的瑶山。国外见于东南亚和南亚近10个国家。由于栖息生境的大大缩小,我国熊狸的数量已非常稀少,处于高度濒危状态。食性主要以植物的果实为食。已列入国家重点保护动物名录,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TOP

来源:上海科普

TOP


熊狸

Arctictis binturong (Raffles)

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1928年中山大学赠

标本长140cm

来源:浙江自然博物馆


TOP







TOP

熊狸(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学  名:Arctictis binturong
英文名:binturong


    别名熊灵猫。身长70—80厘米,体重11—13千克,尾长几近于体长。毛色黑褐似熊,毛被稀疏蓬松,耳端长着一簇长毛。面庞和足部呈灰白色,耳缘白色。
    熊狸栖于海拔 500米左右的热带雨林中,是典型的树栖动物。四肢粗短,五趾有坚强锐利的爪。能抓能缠的尾巴好似它的第五只足,能够辅助四肢使它在树上行走自如。很少下地,偶尔在山涧小溪中游泳。以各种野果、树叶、花苞和小型脊椎动物为食。常年可繁殖,每胎1—3崽,能活15年左右。
    目前数量极少,在保护热带雨林的生物多样性方面有着重要意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