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丝语

ZT,

秋雨缠绵,夏雨急骤,冬雨辉雪,春雨流云。

秋瑾就义前曾慨叹“秋风秋雨愁煞人”,然此时此地,面对窗外淅淅沥沥的如梦春雨,一股说不出又压不下的酸楚陡然涌上心头。

    我 非黛玉般多愁善感之辈,只是感情丰富些罢了。到汉堡一年,每见下雨总有种说不出的伤感。是乡愁?也是,也不全是。对生活在国外的人而言,无论从时间还是从空间上看,故乡都实在太遥远了。故乡的一切渐渐远去,留下的,仅仅是一种感觉,一片永不褪色的回忆,一个模糊的影子,挥之不去。习惯了德国的天高云淡,习惯了德国的满城花树,习惯了德国的清幽自然——德国就是这麽一个国家,想不喜欢她都不容易——但仍忍不住去回忆,去品味,品味过去的一切,欢乐,痛苦,紧张,还有姥姥家温馨的饭菜。回忆就像一杯枫露茶,愈沏愈见颜色,愈品愈有味。这就是故乡。尽管她不是最好的,但却能紧紧拽着你和你的根,一生一世。

幼时读“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只觉其辞清意雅。此刻,无边丝雨初歇,仰望窗边水银般皓月,方体会出何以豪迈不羁的诗仙竟也如此怅惘。在国内时,素喜青莲之飘逸,东坡之豪放,每读杜工部诗却总见一沉郁枯瘦的老翁骑驴而过,载着满身苍凉。赴德后对李苏之爱未减,却又对工部诗,稼轩词凭添几分理解。我虽未漂泊天地之间,却也远离故土,欲依北斗而望京华,总是关山阻隔,“要相逢除非是梦里团圆”。
    京胡锣鼓悄然隐没。
    我必须时时提醒自己,我现在生活在德国。一个在中国都显太传统的女孩,从未想过出国,却由於一个莫名得来的机焕来到德国,一个不次於美国的现代国家。我的人生坐标本来一直笔直地划了下去,至此却突然转了180度的弯,朝反方向疾驰而去。这该是上帝安排的,也是善意的安排。我从不想故作清高,但十几年的教育和传统文化的浸润,仍使我显得与班里其他人格格不入。中国的基础教育固然不完美——其实世上又何尝有完美之事!若有,怕也只存在於柏拉图的理型世界中吧——但其长处也是不可埋没的。也许因为我一直在市重点中学,看到听到的都是比较好的,中国学生的勤奋,朴素,纪律严明,基础扎实,远非德国学生能比。

在国内时我也曾私下指责其教育制度如何如何,在德国上了一年学,看到班上其他同学一个个轻松得根本不像在上学,又怀念起中国学校紧张而单纯的生活,怀念起全班50余人共同奋斗努力又忙里偷闲的说笑话,最後共赴中考考场的景象,实在有如隔世。人就是这麽奇怪,任何事物都是此刻不在手中的更好,吃不到的葡萄才是最甜。所以未曾出国的人大多以为外国的月亮比中国的圆,出了国的人却整日念叨着“月是故乡明”。

    然而这并不是全部。

    在德国生活,我必须努力使自己接受德国人的人生观,尽管很大部分我实在看不惯,但我须融入这个社会,遵守他们的游戏规则,毕竟我以後要在这儿生活下去;另一方面,我又竭力要保持中国人的本色,中国文化已经融入我的血液成为了我的一部分,“我是中国人”这句话深深嵌进了我的思想。如果我忘记这点,那麽中国人将不再把我当作同胞,而德国人却永远认为我是外国人。中国不是我,我却永远是中国。比如我既笃信基督教(在国内时已如此),又认为儒道释三家学说对修身养性极为重要不可缺少。我现在是被夹在东西文化之间,如浪尖小舟。那麽我的灵魂究竟有没有家园?总要有,总会有。记得上课时讨论Heimat的含义,我只写了一句:Die Heimat ist ein Ort, woher deine Seele kommt, und wohin deine Seele geht, d.h. wo deine Seele gehort. (故乡就是你灵魂所来及所往之地,亦即灵魂的家园 )。一个人的灵魂若失其所在,就真成heimatlos了。

    人生中地理位置上的漂泊在所难免,但只要有心灵的安定就不会太难过;有的人虽终身处於一地,其心却漂泊不定,不常属於任何地方任何文化,不被任何人事所羁绊,一如云中一鹤。孰优孰劣,亦难清辨。一直钦羡林语堂钱钟书的学贯中西,那该是何等功底!渴望有一天,我也能被双方都接受。


    白亮的闪电划过天空後迅速消失,宛似隐现不定的游龙。江山千古付与一笑,何况我辈。能随缘,方能得大自在,太过执著亦非正理。神爱世人,我亦为世人,自在主博大之爱中。

    惊雷一声,细雨无数。
要学会善待他人,也要学会善待自己。

Share |
Share

人生中地理位置上的漂泊在所难免,但只要有心灵的安定就不会太难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