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兄弟姐妹的一代人--六大城市调查实录

“‘421'不是完美的家庭,只是现实的家庭”


  魏雄志,男,34岁,武汉,警察,月收入2000元,非独生子女


  我有一个姐姐,一个妹妹,感情很好,是那种表面上不是很亲热,但实际感情很好的那种。比如说,现在房价涨得比较快,那天吃饭的时候,我妹就说,把她买断工龄的1万块钱给我,我当时听着,就一愣,很感动,我们的感情实际是“润物细无声”的。小时候我们就是,姐姐照顾我,我照顾妹妹。当然,那个时候还是比较羡慕独生子女的,因为他在吃穿、学习用具上面都比我们要好,逢年过节红包也是他一个人拿,是家里的“小皇帝”。但是随着年龄成熟,人的观念也变化,实际上,兄弟姐妹之间不需要太多言语的感情,真是无价的精神财富。



  我本人还没有结婚,但我的同事基本都有了小孩,他们就说,孩子特别害怕放寒暑假,因为寒暑假就没有伙伴跟他玩(一般他们都是搬进了新的小区,邻里关系淡漠)。我还是觉得,小孩童年的成长环境很重要,是会对他一辈子都有影响的。



  当然从现实角度讲,我可能会选择“421”家庭,因为老人的支出肯定比小孩要小,加上有退休金、养老保险这些,老人并不构成负担的主体,老人多几个都不要紧,小孩就只要一个。不过这其实是我无奈的想法。因为职业原因,我经常加班,父母年龄也在60岁以上,我即便结婚,也要跟父母一起住。家庭很重要,我认为家庭比事业重要,因为事业其实是身外之物。



  “要么不生,要么生两三个”



  龚梅,女,28岁,深圳,教师,月收入5000元,独生子女



  对于我,可能丁克家庭更合适。中国式的传统大家庭太缺乏对个人隐私的保护了,仿佛每个人都想管理别人的生活的一样,尽管他们并不是坏人,但他们就是不自觉地要这么做。421家庭则是个畸形的怪胎,家庭也是一个小社会,421家庭完全没有一个交互的感觉,4对2、2对1都是集权的管理和付出,1对2、2对4则是压抑地服从和道德上的偿还报恩。因为我对你付出这么多,所以你必须把你的生活和我捆在一起,这就是这种家庭的逻辑。丁克家庭则不同,丁克家庭内并没有形成社会,但这个家庭是外向开放的,没有孩子使他们更多的精力在家庭外,他们和朋友圈子形成一个大社会,既有私人空间,又有交流感。当然,这一切推断都是在理想状态下的,现实中要复杂得多。



  和父母的居住关系,我选择分居,但至少要在同城。有时候也会感到孤独,不过那是小时候一个人在家的时候。现在生活变得复杂了,想要孤独也不容易。



  我要么不生,要么生两三个。因为我是独生子女,知道独生子女的感受,我不会让我的孩子在孤独中成长,长大还要背负这么多压力。



  “我从未感到孤独,我只是偶尔感到无聊”



  肖永强,男,27岁,深圳,国企管理人员,月收入6000元,独生子女



  丁克家庭是理想,421家庭是现实。因为421中的4和2基本已经确定,我改变不了了,我唯一能做的就是把1变成0。可是,有时候我想来想去,还是不能确定我老了以后到底会是什么状况,会不会感到孤独、会不会生活难以为继、会不会死在床上也不为人知,这是很可怕的。好在日子还早,以后再说吧。



  我比较倾向于和父母分居的做法,据说端一碗汤步行不凉的距离最好,不过这就意味着两套房子。除了我自己家庭的开销、赡养父母的费用,还有那个未来有可能出现的“1”,我买得起两套房子吗?我不知道,至少现在买不起。比较特殊的是,我父母是离婚的,普通独生子女家庭里两位老人相互照顾,子女还可以偷点懒,我没有这待遇。我必须对待两个相互仇恨、争相在我面前妖魔化对方的老人,你可以想象我的状况,我的家庭是2-1-1-2-1。



  我从未感到孤独,我只是偶尔感到无聊。我自己给自己评价是个没心没肺的人,不然我也不会离开他们独自来外地工作。我从小就是一个人生活,上学就一直住校,从来不觉得孤独。偶尔无聊的时候,我也有自己的爱好可以消遣,玩游戏、看碟、看书、上网、听音乐、在街上闲逛,生活那么丰富,有太多事情可以做怎么会孤独?



  我一直都是表兄妹中的老大,从小就是他们学习的榜样,他们都听我的。所以,从来不知道有个哥哥会是什么样,我会不会听他的话?希望有个哥哥或者姐姐,尝试一下这种新的生活方式,也许会很有意思。



  “独享了父母的爱,也就只有独立承担对父母的责任”



  史周倩,女,27岁,成都,财务人员,月收入2000元,独生子女



  家庭结构就像我们的出身是不能选择的,如果可以选,我更愿意生活在子孙满堂式的大家庭里。小时候爷爷还在时,我们一大家子总在一块过年,我们这一辈有七个小孩,就一块玩,哥哥们就带我放鞭炮,我喜欢这种气氛。



  以前别人问我是不是独生女,我都有点小小的骄傲,是独女儿就是家里的宝贝啊。还有就是证明你的父母素质高支持国家政策啊,那时候有些家庭听说要实行计划生育了,赶紧再生一个,所以我好些同学都有哥哥姐姐。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才明白,独享了父母的爱,也就只有独立承担起对父母的责任,没有人能为你分担。前年我妈出车祸住院了,我又刚跳槽,看着我妈躺在床上,我爸为我妈的事跑上跑下,我却没有办法帮得上忙,那时才觉得很无助,如果他们年纪都大了,不能相互照顾了,我又该怎么办呢。孤独感可能与是否是独生子女无关,但对父母对家庭的无助却是多两个兄弟姐妹可以缓解的。



  如果我有选择的权力,我们家两个小孩就好,当然能让我有个哥哥更好了,能有个优秀的哥哥就好上加好了。



  至于让我选择更愿意有几个孩子,当然是两个了,一个大儿子,一个小女儿。



“要好的朋友不能代替兄弟姐妹”



  张琼,女,26岁,武汉,房地产销售,月收入2000元,独生子女


  以我目前的状态,我比较接受“421”式的家庭。首先我们都是独生子女,双方父母都在本地,身体也比较健康,与那些父母不在身边的年轻夫妻相比,我们的生活压力是比较小的。在这样的家庭结构中,孩子的一切都可能成为整个家庭(包括双方父母)的共同话题,孩子作为家庭成员间的纽带,可以使家庭结构更加稳定。



  如果成家,我会与父母分居。但出钱请人照顾,并定期看望。我认为这样做既能照顾老人,又能保有自己的生活空间。但老人居住的地点应选择与自己的住地较近的地方或者是他们生活时间较久的区域,最好社区内有他们的老同事或老朋友。我觉得应鼓励老人多参加一些集体的活动,享受生活才能减轻孤独感。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快,若与老人同住,两代人的作息时间和习惯很可能发生冲突。当今的养老院虽然也能提供生活照顾,但大多数老人在思想上还是比较难接受的,因此与父母分居,请人照顾是我认为最佳的方法。



  作为独生子女,我偶尔会有孤独的感觉。虽然兄弟姐妹的有些“功能”也能从自己要好的朋友身上找到,可是朋友毕竟不能和你住在同一屋檐下,也无法长久地陪在你身边。如果可能选择,我希望能有个哥哥。这样别人欺负我了,他可以帮我教训他。我也希望哥哥能带我踢踢球,虽然更多可能是我坐在旁边看一群男生踢。可是我可以通过哥哥了解男生的想法,享受被人照顾的感觉。



  “没有兄弟姐妹,内心防线比较深”



  周立,女,24岁,上海,药材公司职员,月收入3000元,独生子女



  我不赞成和父母住在一起,老人有自己的生活圈,我们也有我们的生活方式。如果父母需要的话就给他们请一个务工,在上海务工的价钱并不是很高,出一点钱让双方都有舒适的生活方式,何乐不为?



  独生子女其实挺闷的,这我深有体会。小时侯我是班里唯一一个家住浦东,却在浦西读书的。班级聚会不能参加,定期活动又赶不上,所以同学关系非常淡,这时候就特别希望有一个弟妹在身边跟我说说话,和我一起玩。有的时候,有些话是连父母都不愿意讲的。可能就是因为小时候的这种经历,让我现在的内心防线比较深。虽然待人也挺开朗,但在交往的时候总不是很自然。再者说,多一个兄弟姐妹多一份人际关系。所以如果经济条件允许的话,我想生一男一女。而两个兄弟或者两个姐妹都会比较难相处吧。异性小孩考虑问题的方法和角度都会不太一样,两个人能有互补、更加完整。长大了也比较容易互相帮衬。



  “但愿以后我可以生两个孩子”



  庞海涛,男,23岁,广州,网络编辑,月收入2000元,非独生子女



  我和姐姐的感情很好。她比我大4岁,很照顾我,和我一起玩,形成了对她的依赖。但很多时候,是我迁就她,因为我是男生,迁就女生是应该的。现在长大了,轮到我照顾她。走在大街上,总有人将我当成是她哥哥。



  要是可以选择的话,我宁愿3兄弟姐妹,我是老二。因为三个人的关系比较稳定,不跟这个好可以跟那个好,还有一个当中间人,协调关系。而且,遇到什么事,总能找到商量的人。



  如果没有计划生育的限制,但愿以后我可以生两个孩子,让小孩有个伴儿。要是只有一个的话,很容易导致他个人主义太重。这是独生子女的普遍毛病,我不希望这种情况会发生在我孩子的身上。尽管现在有的独生子女因为有父母的良好教育,这种情况在他们身上并不那么严重,但或多或少还是有的。要是有了兄弟姐妹,孩子们就懂得顾及他人感受了。



“有一两个兄弟最好,帮我排解排解负担”



  宋馨,女,22岁,北京,学生,独生子女


  相对于子孙满堂和丁克,我觉得“422”家庭才是最好的,其实我也不太确定。但是个人觉得家庭圆满是人生价值实现的重要体现之一。婚姻中如果缺少了小孩就不能算是圆满一个其实也可以,两个就更好了。



  结婚之后,希望和伴侣搬出去住,我认为成人以后需要自己相对独立的空间,这样才能安心干出点业绩。只要经济方面不受很大约束,就应该尝试独立搬出去。同时经常去看望父母,他们需要的话会考虑请人照顾。因为尽到子女的义务也是必须的。



  作为独生子女嘛,也谈不上孤独,就是有时觉得压力很大。家里人的所有期望都得由我一人承担,不能失手。我的人生不再光属于自己,还要肩负更多的责任。有的时候自己的梦想跟家人的期望会产生冲突,面临选择的时候滋味并不好受。所以我觉得有一两个兄弟最好,帮我排解排解负担嘛。而且兄弟妹之间可以互相照顾,同时男孩女孩的同时存在可以使家庭更完整。



  “三个孩子就好像一个小社会”



  余静涛,男,22岁,上海,学生,非独生子女



  我有一个亲妹妹,现在念初中,两个人平时感情很好。作为我来说,从她身上找到了作为哥哥的责任感,尽心照顾爱护。不过她有什么话不太对我说,总是去找妈妈讲。平时给她补习补习作业,偶尔也做做思想教育的工作,有大学生免费给她做补习,为他讲授人生的课程,多好的事情啊!



  有了妹妹之后,咱们家热闹许多,所以我对那种子孙满堂的家庭方式特别有好感,特有家庭氛围!现在的社会竞争这么激烈,市场上一点感情都不讲,回到家,每个人都希望有家的感觉。如果家里没感觉了,还要家庭做什么。我就觉得所谓的“421”家庭味道淡了些,还是大家庭亲情味浓。



  结婚之后肯定是要生孩子的,我的想法是先生两个,如果感觉不太麻烦的话再要第三个。为什么是这样呢?一来人多热闹,保持子孙满堂的可能性,二来两个孩子之间有个互相扶持,三个孩子就好像一个小社会,两兄弟吵架了,第三个能出来劝架,这会很有意思。



  “我妹妹是天然的伙伴”



  戈悦迎,女,22岁,北京,大四学生,非独生子女



  我更愿意子孙满堂式的大家庭。因为这样更热闹。而且,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大家庭里包含有很多小家庭,我很喜欢这样的氛围,尤其是过年的时候。



  我和妹妹的感情非常好,可能是与生俱来的吧。她比我小4岁,我们从小就一起玩,就是天然的伙伴。我的脾气特别臭,可每次发火,她总是很冤枉的。但暴风雨过后,只要我道个歉,她就马上原谅我了,我们又恢复到很友好的状态。再给我选择,我也是觉得这样就够了,我只要现在的妹妹,。但是有哥哥更好,再多就不要了,怕人多相处不好。(其实这话不好说,我妹妹坐在我旁边正听着呢!)



  结婚以后,即使没有计划生育,我也不要这么多孩子。要么不要,要么最多只要一个。养小孩子太麻烦了。一想到后期的养育工作,我就头疼。



  “我不要孩子只要狗”



  刘映雪,女,22岁,成都,待业,独生子女



  我喜欢大家庭的热闹。过年过节的时候,爷爷、奶奶、叔叔、姑姑、堂兄妹一大家子人聚在一起,不管做什么事情都很有气氛。每次聚会结束,打扫屋子就会觉得很空虚——又是孤独一个人了。不过,要说长期居住,还是两个人最好,而且我不要孩子只要狗。不想养孩子倒不是经济的问题,是觉得责任太重大了,养条狗多单纯,大不了打几下,养个孩子还不知道他会养成什么毛病。现在社会这么复杂,我自己都很多事情不懂,拿什么去教他?



  我自懂事起就觉得孤独,家里从我小时就养着猫狗,我不知道是他们觉得我孤独而养的,还是我只能和猫狗玩耍而愈加觉得孤独。我一直幻想能有个哥哥就好了,姐姐不好,姐姐容易产生矛盾,而哥哥就不一样了,有保护感。在外面遇到什么事,都可以找哥哥出头,最好是哥哥早点工作,还可以找哥哥要零花钱。



  我个人反正是不想要小孩的,一个都不要,不过还是要看以后的情况来定,至少我现在是这么想的。 (笔录/夏楠、陈漠、岑茵、周逸)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