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生“北大”考博考第一却落榜 忿忿不平 zt,详情大家可参看新语丝
考生“北大”考博考第一却落榜 忿忿不平
文章来源: 新京报 于 2004-07-27 05:34:55
考生“北大”考博考第一却落榜 忿忿不平 新京报
甘德怀是河海大学法律系讲师。今年3月,他参加了北京大学法学院法理学专业法社会学方向博士入学考试,笔试成绩第一。一个月后,甘因复试不及格而落榜。导师朱苏力录取了复试成绩靠前而初试成绩列第二、第三名的两位学生。
甘德怀认为考试“不公平”,在与北大校方交涉两个多月后。7月9日,他把一篇洋洋6千字的《我的北大考博经历》文章发到以学术打假著称的“新语丝”网站上,引起轰动。
时至今日,参与讨论“阿甘事件”的文章超过百篇,既有各大高校的学生、博导,也有关注国内高等教育的海外学人。讨论已经由“个案”的是非曲直上升到对中国博士招生制度的改革以及优秀人才遴选标准的问题上。
■甘德怀简历
甘德怀,男,1974年出生,1996年毕业于南京建筑工程学院,1999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法律系法理学专业,获法学硕士学位。此后两年,他在江苏省淮阴市中级人民法院当书记员,后调入河海大学任教。
复试三考生初试成绩单
甘德怀:英语52、法理学84、法社会学63,总分199,排名第一。
艾某某:英语46、法理83、法社会学60,总分189,排名第二。
何某某:英语57、法理学57、西方法律思想史72,总分186,排名第三。
甘德怀提出五个疑问
一、复试名单为何既不在网上公布又不主动电话通知?
二、两名根本没有达到标准的考生为何有资格参加复试?
三、导师自己既问且记,是否符合程序公正?
四、复试组老师之一强世功迟到,是否有资格参加评议?
五、北大法律硕士被录取,是否“先天”具有“高贵”血统?
事情经过
甘德怀初试成绩第一,复试不及格而落榜
今年3月13日、14日,河海大学法律系讲师甘德怀参加北京大学法学院博士生招生初试。他报考的导师是北大法学院院长、49岁的著名法学家朱苏力。
4月6日,初试成绩公布。甘德怀在法理学考生中总分第一。甘德怀称,根据北大研究生院提出的复试分数线:英语50,业务课60,他是法社会学方向惟一具有复试资格者。
复试于4月19日举行。
与甘德怀一起参加复试的还有初试成绩分列第二、第三位的艾某某和何某某。前者为北大应届毕业的法律硕士,后者1996年获北大法学硕士学位,已毕业工作多年。
复试评议组由三位老师组成,除朱苏力外,还有北大立法学研究中心主任、博导周旺生,北大法学博士、副教授强世功。面试共进行了约1小时40分。其间,强世功迟到20分钟,甘德怀称,强“根本没有听见我回答的内容”。考生的复试情况由朱苏力作了简要记录。
经过评议,甘德怀复试成绩不及格。朱苏力录取了复试成绩及格的艾某某和何某某。此后两个月,甘德怀一直在和北大法学院、北大研究生院、北大纪委以及朱苏力本人交涉。按照北大内部规定,复试成绩不及格者,一律不予录取。
7月9日,甘德怀在方舟子的“新语丝”网站发表《我的北大考博经历》一文,引发“地震”。7月12日,朱苏力以个人名义发表《关于甘德怀同学面试情况的说明》,但争议不但没有平息,反而愈演愈烈。北大研招办一位负责人私下表示,据他们调查,“阿甘事件”中并无腐败与暗箱操作问题。他说,在适当的时机,不排除北大校方做出正式回应的可能。
争论1
关于复试通知
甘德怀:复试名单为何不通知?
法学院研招办:没有故意延迟通知。
甘德怀在《我的北大考博经历》以及7月15日发表的《一些不该遗漏的事实──对朱苏力老师声明的必要补充》中,对于博士复试考试的程序问题,提出五个疑问,第一个是:复试名单为何既不在网上公布又不主动电话通知?甘说,如果不是他4月15日主动打电话到法学院研究生办公室去问,他很可能错过复试。
对于甘德怀的这个疑问,北大法学院博士招生办公室的臧老师称,初试结果刚公布时,教务人员就通知了甘德怀参加复试。至于复试时间,当时还没有确定。
臧老师说,即使甘不来电话,也会通知到他。她回忆,通知艾、何两人参加复试的时间比甘更晚。
臧说,不存在教务人员故意延迟通知、甚至不予通知的情况,这种情况以前也从未发生过。
但她也承认,法学院确实没有明文规定教务人员必须提前几天通知复试考生。
通常的做法是会给外地考生留出路程时间。
至于复试名单为何没上网,研招办表示,往年都上,今年因为忙,疏忽了,并非存在猫腻故意不公布。
争论2
关于复试资格
甘德怀:艾、何根本没有达到复试标准。
法学院研招办:只有“建议”分数线。
甘德怀的第二个疑问是:进入复试的艾某某和何某某,各有一门成绩低于北大研究生院给出的初试分数线。“两名根本没有达到标准的考生为何有资格复试?”
这是甘提出的程序质疑中最核心的问题。
朱苏力在《说明》中解释道:“北大法学院各专业的博士生考试考题不同,竞争难度不同,评分标准有差异,因此各专业参加面试者的最低分数也不相同。在某些专业,许多考生的笔试成绩都相当高,但只能有成绩前几名的学生才能参加面试。法理学专业考生今年的笔试成绩普遍较低,依据研究生院规定,对面试者的最低成绩作了调整;因此,并不存在参加面试的同学成绩不合格的问题。”
研招办称,《北大2003年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录取分数线及相关通知》中规定:拟录取考生一般应达到基本分数线……如果没有达到基本分数线而要求参加复试就有“特批”问题。但是,今年北大对博士录取进行了改革,把招生自主权更多地下放到了各个院系和导师。今年北大的博士招生中并无“硬性”分数线一说,研究生院提出的仅仅是“建议”分数线。
记者从北京几所重点大学了解到,博士录取中,不同专业在学院统一的分数线的基础上进行调整的现象并不罕见。
甘德怀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在听到北大研招办关于建议分数线的解释后,他觉得这种调整不是不可以,但是应该公示,广而告之,向考生说明。
甘说,大部分考生都以当年的招生简章为主要依据,而北大的招生简章只是笼统地提到“根据素质审核与初试结果,择优确定复试候选人”,没有涉及复试比重、建议分数线、差额还是等额复试等诸多问题。
争论3
关于复试记录
甘德怀:导师怎能自己既问且记?
朱苏力:每年都是自己记录。
甘德怀的第三个疑问是:复试组没有秘书记录复试过程,朱苏力与周旺生自己既问且记,是否符合程序公正?
7月22日,甘德怀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复试记录就如法院判案一样,法官不能一边审案,一边记录,不然还设书记员干吗?”他认为博导自己记录会影响复试的效果。
朱苏力解释,他每年招博士生,几乎都是自己记录复试情况。他说,北大法学院没有专职秘书。
“如果找自己的博士生来记,让学生无偿干活,我认为是剥削学生的劳动。”朱苏力说,他宁愿亲历亲为。
据调查,北大校方对复试记录人问题并无明确规定,各个院系的做法不尽相同,有些博导会亲自记录,也有人找第三人记。
由于教育部对此问题也没有统一标准,各大高校的做法就有差异。
清华大学法学院院长王晨光说,他们的招博复试一般由老师亲自记录。中国政法大学的博士复试现场则设有专门的记录员,一般由博士生担任。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美国研究中心主任、博导时殷弘说,他们在复试中不但会请第三人记录,而且会请人来现场旁听,以监督复试的公证性。
具体到“阿甘”个案,中国政法大学一位行政法专家说,复试是否由朱苏力记录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朱是不是一向都这样做。如果是,就不存在针对甘德怀故意制造不公平的问题。这些程序性的细节,应该由学校制定统一标准。
争论4
关于评委迟到
甘德怀:强世功迟到有无资格参加评议?
朱苏力:强世功迟到不影响复试结果。
甘德怀的第四个疑问是:复试进行到一半的时候,复试组老师之一强世功来了。但朱、周二人没有介绍他的身份,而且强老师没有听到他的回答,是否有资格参加评议?
朱苏力在7月12日发表的《关于甘德怀同学面试情况的说明》中称:“强世功因为临时有事,迟来了约20分钟(整个面试持续了约1小时40分),对甘德怀同学提出的这一异议我们诚恳接受。”北大研招办也承认这是一个错误。
但是强世功的迟到是否对复试结果造成决定性影响?朱苏力认为:“由于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这并不影响面试成绩的确定。”朱苏力和周旺生均认为甘德怀复试不及格。
而在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的博士复试中,成绩的评定依据复试小组的集体意见。博导施祖麟说,导师的意见仅做参考,考生的最后成绩为所有教授打分的平均数。当然,如果个别复试老师来得太晚,可以退出评议。
争论5
关于偏袒熟人
甘德怀:北大法学院硕士有“高贵”血统?
朱苏力:没有歧视外校考生。
甘德怀的第五个疑问是:北大法律硕士艾某某被录取,是不是北大法学院的硕士“先天”具有“高贵”的血统?
对于甘德怀所暗示的“偏袒北大考生”问题,朱苏力予以否认。他在《说明》中解释说,艾某某为应届毕业的法律硕士(读本科不在北大),他对艾“仅仅认识,但不熟悉。”甘、何两位考生是面试时才见面,不存在歧视外校考生或偏袒熟人的问题。
有学术打假专家之称的方舟子在7月18日发表的《北大法学院的诚信危机》中质疑朱的说法。他说,艾某某为朱苏力指导的应届法律硕士毕业生,不可能仅仅认识,朱苏力是在“遮遮掩掩”。
北大法学院2001级法学理论博士侯猛在第二天反驳方舟子。他说,国内法律硕士和法学硕士学制有区别,法学硕士是在入学一开始就确定导师,而法律硕士只是最后在写毕业论文时才会找指导老师。因此,朱苏力说与艾不熟悉,并没有撒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