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99531
- 威望
- 24343
- 金钱
- 31
- 阅读权限
- 120
- 性别
- 男
- 来自
- 菩提树下 髑髅地头
- 在线时间
- 7412 小时
|
2#
发表于 2005-4-12 15:29
| 只看该作者
印度文明的骄傲和悲哀
--------------------------------------------------------------------------------
● 于时语
中国总理温家宝访问南亚,先是和巴基斯坦签署睦邻友好合作条约,接着又同孟加拉国总理签署九项合作文件,取得引人注目的外交成就。但是明眼人都知道,温家宝此行的真正重点是印度。
印度经济近年来出现长足进展,可以说仅次于中国的经济起飞,“印度即将超越中国”的说法一时甚嚣尘上,至少从人口角度,印度成为世界第一大国只是时间问题。以印度的经济发展潜力和地缘位置而言,从远期讲中印关系的重要性决不亚于中美关系。
自从1950年代后期中印因边界争执交恶,巴基斯坦一直是北京在南亚的关键盟友。这次睦邻友好合作条约,是这一关系的延续。但是以笔者之见,巴基斯坦的长远前景并不乐观。在政治上,以回教立国的巴基斯坦在宗教和世俗势力的争斗下,可能正在经历缓慢的“制度性崩溃”;在经济上,巴基斯坦也是积重难返,人均GDP已经落后印度20%以上,综合国力更远在印度之下,而且距离还在不断增加。
印度不会成为日本第二
华盛顿因为“反恐”大计而极力支撑穆沙拉夫,赖斯国务卿最近访巴时,竟然不顾“民主改造世界”的新外交大旗而赞扬军人独裁的巴基斯坦是“穆斯林世界的模范国家”。然而北京仍应该认识到巴国的这一不稳局势的潜在风险,并回顾1965年9月雅加达政变推翻苏卡诺总统后,中国对印尼十几年睦邻外交成果一朝付诸东流的教训。
在冷战结束、经济全球化、欧美离异、中国崛起、回教极端主义和反美思潮高涨等国际新潮流的推动下,国际布局正在经历深刻的演变和重组。例如地理上位于欧洲、文化上仍然属于盎格鲁萨克逊世界的英国,正在欧洲和美国两大阵营之间徘徊不定;具有“依附性文明”传统的日本则进一步依附美国,日益扮演“亚洲的英国”角色。
在这种世界“大气候”中,原来表面上是不结盟国家领袖、实际上是苏联集团“准盟国”的印度何去何从?不仅为国际注目,也会影响整个世界大局。
在苏联-印度轴心至少在名义上消失之后,华盛顿开始积极拉拢新德里,外交界和传媒纷纷指出:美国的主要意图显然是以扶植印度来制约中国的崛起,甚至出现“将印度变成另一个日本”的说法。
美国对印政策是否一厢情愿暂且不论,这首先证明许多人渲染的“印度即将超越中国”论的无稽。因为如果此论属实,那么从美国一直遵循的抑强扶弱外交原则,华盛顿的外交政策应该正好相反。
笔者的一贯意见,是印度决不会允许自己成为另一个英国或日本。要了解这一点,有必要分析一下印度文明的两大重要特点。
回教使印度文明衰落
第一个特点,是作为悠久的历史文明,印度文化圈曾经极为广袤,在范围上超过了华夏文化圈。如果我们接受胡适的说法,佛教的输入代表了中国文化的“印度化”,那么印度文化圈曾经从南亚次大陆,一直延伸到中亚、中国和日本,并且包括了整个东南亚。这是印度文明的巨大骄傲。
以东南亚为例,新加坡“狮城”之名来自印度之外,印度文化底蕴比比皆是,泰文字母之外,例如印尼前总统美加华蒂的祖母据称便是印尼峇厘岛的印度教徒,马来西亚优待本地土著的各种法律和政策的基石,即所谓“土著bumiputra”一词,不管“土地bumi”还是“儿子putra”都源自梵文,而不是原始马来语。
中世纪后期,佛教在印度本地衰落,印度失去对佛教地区的文化影响力。中国佛教徒在北宋之后,就停止去印度取经朝圣;原先完全属于印度文化圈、和印度一衣带水的斯里兰卡作为南传佛教的基地,其多数文化因此和印度反目。
印度文化圈遭到的最大打击,来自后起的伊斯兰信仰。回教兴起后从中亚进入次大陆,迅速蔓延,此后再扩展到东南亚,蚕食了印度文化的大片范围。印度文明的发源地印度河流域,今天几乎完全属于巴基斯坦。印度文明的最古老遗迹,也大多在巴国境内。东南亚的回教化使得人们几乎完全忘记了当地原有的印度文化。
因此说回教是印度文明衰落的最主要原因,并不为过。这是印度文明的巨大悲哀。2001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印度裔英国作家奈保尔处处以批判伊斯兰为己任,公开提出“回教是殖民主义”,良有以也。
没有大一统的传统
印度文明的第二个特点是没有大一统的传统,印度只是地理区域名词(现在被次大陆一词取代),历史上从来没有以印度为名的统一国家,向来群雄并列,并且常常被非印度教势力统治。现代印度如同印尼,是西方殖民主义的直接遗产。换言之,没有西方殖民主义,没有英国的东印度公司,便决不可能出现今天统一的印度联邦,这是印度文明的另一悲哀。
我们因之可以结论:印度的文化自信远在日本之上,而决不会成为日本第二。可是印度的内外矛盾,特别是印度教和回教的历史恩怨,也远远超过亚洲其他国家,而成为印度发展的重要障碍,印度的大国之路因此决不平坦。
但是,印度仍然有许多值得北京学习借鉴的长处,特别是以软力量维持国家统一。两国都有严重的国内矛盾,印度的内部矛盾按笔者之见对其经济的制约更大。但是,不能不看到:从力学观点,印度的国内局势基本上是一种静定平衡,尽管混杂着许多乱像,难以导致平衡的彻底破坏。
对比之下,中国的社会稳定可能表面上比印度更好,但是其中带有很大的静不定平衡因素,意外事件可能导致大局的失控。值得北京深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