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趣闻] 鸟类正面特写:对话由对视开始

新民晚报 2008年12月01日



大驼鸟注视着摄影者,似乎想说些什么,当然它更想靠近你  兰翔;黄炜

野外凶猛的白鹰此时有点温和  兰翔;黄炜

兰翔;黄炜

兰翔;黄炜

白鹇举止文雅,有时对人会抱有批评的眼神  兰翔;黄炜

白天鹅好像更愿意上镜头  兰翔;黄炜

黑天鹅却不太愿意与你接触

野鸭的神态蛮严肃的  兰翔;黄炜

  摄影小记:以鸟类正面特写为拍摄主题,我们觉得这是在观念上的创意、技巧上的尝试、耐力上的考验。用长镜头捕捉鸟类表情,对焦于它们的眼睛,藉由心灵的窗口,我们希图窥探其精神世界的片影。但每次透过镜头同它们“对上眼”,总不由得心头一震。等照片冲洗出来,重温凝固了的每一瞬间,仍感觉到它们的眼神里含着丝丝忧伤。
  鸟与梦飞翔
  相传上古殷契之母简狄吞服玄鸟卵,生下了殷商之祖;罗马神话中,智慧女神以猫头鹰为自己在人间的信使;圣经故事里一只白鸽为玛利亚带来了圣婴……翻阅人类的文明史册,我们惊讶地发现鸟类总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人类自蒙昧时期就开始羡慕这群自由不羁的精灵,它们的羽翼和投在天宇矫健的身影给了人类无限想象,无限启发,从远古的鸟图腾到今天的航天飞行器。乘着它们的双翅,我们的精神领域和生活空间从平面拓展为立体,从平地直入苍穹。但即便今天的我们借助高科技可以飞得比它们更高、更快,却少有人能注视它们的脸、它们的眼。“想看看鸟类的内心世界”,于是摄影师开始了漫长的等待,以无比耐心换取一个又一个与鸟儿对视的瞬间。
  你和我相惜
  当两个人面对面交谈,往往不需要太明确的言语,一个眼神足以传达内心所想。当我们直面鸟类,眼神更成为重要的交际工具。“从这些眼神里,我读到的是不信任和危机感。”摄影师如是说。生活在当下,大家对人类活动给自然带来的严重影响早已心知肚明。鸟类,作为与人类关系极为密切的物种,有的因美丽而失去自由,有的因被霸占栖息地而难以繁衍,有的因各种可怕的人为污染遭遇灭顶之灾。它们曾带给人类七彩的梦幻,如今却只能惶恐地穿梭于铅色的云端。镜头中眼里的忧伤或许是为了同伴、为了自己,但透过它们的瞳孔,我们似乎也能看到自己。那忧伤难道不是给人类和世界的警示?
  现在,我们在这里读着它们的眼睛。它们,或许永远看不清我们眼睛。但我们总应该用实际行动做些什么,告诉它们我们内心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