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 统 民 间 音 乐

习 惯 上 , 一 般 将 传 统 民 间 音 乐 分 为 : 民 歌 、 曲 艺 音 乐 ( 亦 称 为 唱 音 乐 ) 、 戏 曲 音 乐 、 歌 舞 音 乐 和 民 间 器 乐 五 大 类 。 中 国 土 生 土 长 的 道 教 , 其 根 基 在 民 间 , 道 教 所 润 发 出 的 道 教 音 乐 , 也 植 根 于 民 间 。 每 当 我 们 聆 听 道 教 音 乐 时 , 总 能 感 受 到 浓 郁 的 地 方 民 间 音 乐 风 格 。 这 种 特 性 无 可 置 疑 的 折 映 着 道 教 音 乐 与 地 方 民 间 音 乐 的 血 缘 关 系 。 具 体 而 言 , 上 述 五 类 传 统 民 间 音 乐 形 式 , 其 中 的 民 歌 、 曲 艺 音 乐 、 戏 曲 音 乐 和 民 间 器 乐 都 不 同 程 度 地 与 道 教 音 乐 相 关 联 。


1. 音 乐 与 民 歌

民 歌 是 中 国 传 统 民 间 音 乐 形 式 中 历 史 最 为 悠 久 的 艺 术 品 种 之 一 , 众 所 周 知 , 早 在 先 秦 时 期 就 有 可 以 入 歌 唱 诵 的 《 诗 经 》 。 历 史 上 逐 步 形 成 的 说 唱 、 戏 曲 、 民 间 器 乐 曲 等 艺 术 形 式 也 都 广 泛 地 受 到 民 歌 的 影 响 , 或 说 民 歌 是 这 些 艺 术 品 类 的 重 要 源 泉 。 道 教 在 其 流 传 和 发 展 中 , 始 终 淫 浸 在 这 民 歌 的 大 海 之 中 , 它 的 体 内 渗 透 着 民 歌 的 成 分 自 不 待 言 。 如 武 当 山 道 教 音 乐 、 山 东 崂 山 道 曲 、 沈 阳 太 清 宫 的 东 北 新 韵 等 , 分 别 都 包 含 有 湖 北 民 歌 、 胶 东 民 歌 、 东 北 民 歌 的 内 容 和 特 色 。


2. 曲 艺 ( 说 唱 ) 音 乐

曲 艺 音 乐 , 又 称 说 唱 音 乐 , 是 中 国 民 间 音 乐 的 一 种 体 裁 , 具 有 以 叙 述 性 为 主 , 兼 有 抒 情 性 并 与 语 言 音 韵 密 切 相 结 合 的 音 乐 特 徵 。 全 中 国 各 地 现 存 的 曲 艺 品 种 有 3 4 0 多 个 , 大 致 可 归 纳 为 鼓 词 、 弹 词 、 道 情 、 牌 子 曲 、 琴 书 等 五 大 类 。 以 道 情 为 例 , 它 与 道 教 音 乐 就 有 着 密 不 可 分 的 关 系 。 道 情 , 也 称 渔 鼓 或 渔 鼓 道 情 , 其 渊 源 便 是 道 教 音 乐 中 的 「 道 情 音 乐 」 。 「 道 情 」 原 为 道 士 传 经 布 道 和 募 化 时 所 唱 的 歌 曲 。 传 说 「 八 仙 」 中 的 张 果 老 便 是 手 捧 渔 鼓 , 这 显 然 是 道 士 唱 道 情 的 写 照 。 道 教 的 道 情 音 乐 是 由 唐 代 的 「 俗 讲 」 演 变 而 来 。 「 俗 讲 」 , 是 一 种 歌 白 相 间 的 艺 术 形 式 , 演 唱 时 , 先 唱 一 首 歌 , 叫 做 「 押 座 文 」 , 内 容 是 解 经 题 , 接 下 来 以 白 话 讲 述 经 文 , 终 了 再 唱 一 首 歌 , 叫 做 「 解 座 文 」 。 这 一 头 一 尾 的 歌 曲 是 道 教 原 有 的 「 赞 颂 」 音 乐 , 而 白 话 部 分 也 不 尽 然 「 白 」 , 这 里 往 往 包 含 着 一 定 程 度 的 韵 律 , 而 善 音 律 的 道 人 , 讲 唱 起 来 更 是 饶 有 趣 味 , 引 人 入 胜 。 这 种 歌 韵 结 合 , 有 说 有 唱 , 自 由 发 挥 的 「 俗 讲 」 形 式 , 已 经 成 为 当 时 道 教 音 乐 发 展 的 趋 势 和 特 点 。 明 清 以 来 , 道 情 音 乐 得 到 了 很 大 发 展 。 演 唱 者 不 再 局 限 于 道 士 , 题 材 扩 大 , 内 容 广 泛 。 音 乐 上 或 采 用 当 地 其 他 曲 种 的 声 腔 , 或 与 其 它 曲 种 合 流 , 渐 渐 演 变 为 民 间 道 情 , 成 为 一 种 群 众 喜 闻 乐 见 的 说 唱 艺 术 形 式 而 盛 行 于 民 间 。 如 河 南 坠 子 就 是 由 道 情 发 展 而 来 , 它 是 道 情 与 「 莺 歌 柳 」 ( 一 种 民 间 小 调 ) 结 合 的 产 物 。


3. 戏 曲 音 乐

在 许 多 地 区 的 民 间 流 传 着 一 种 道 戏 , 如 山 东 的 「 道 情 戏 」 , 湖 南 、 广 西 的 「 师 道 戏 」 , 江 苏 的 「 僮 子 戏 」 、 「 香 火 戏 」 , 贵 州 的 「 地 戏 」 等 。 它 们 是 道 教 和 戏 曲 合 二 为 一 的 产 物 , 道 戏 演 出 既 是 道 教 的 宗 教 活 动 , 也 是 戏 曲 表 演 , 这 种 文 化 现 象 生 动 地 揭 示 了 道 教 与 戏 曲 的 密 切 关 系 。 道 教 音 乐 与 戏 曲 音 乐 , 在 长 期 的 发 展 过 程 中 , 彼 此 渗 透 , 互 相 影 响 , 形 成 你 中 有 我 , 我 中 有 你 , 你 我 不 分 的 混 融 现 象 , 以 至 产 生 了 道 戏 这 种 混 融 体 。 从 总 体 上 来 看 , 道 教 音 乐 与 戏 曲 音 乐 的 混 融 蕴 含 着 二 者 的 共 性 特 徵 , 这 些 共 性 特 徵 主 要 表 现 在 以 下 几 个 方 面 : 一 、 唱 腔 的 结 构 以 曲 牌 联 缀 和 板 式 变 化 为 基 本 程 式 ; 二 、 有 节 奏 、 有 韵 律 的 念 白 是 道 教 音 乐 和 戏 曲 音 乐 的 的 重 要 表 现 手 法 之 一 ; 三 、 贯 穿 始 终 的 打 击 乐 是 音 乐 的 重 要 组 成 部 分 ; 四 、 歌 、 舞 、 乐 一 体 的 综 合 音 乐 体 制 等 等 。 在 不 同 的 历 史 时 期 , 道 教 音 乐 与 戏 曲 音 乐 之 间 相 互 影 响 的 方 式 , 以 及 影 响 和 被 影 响 的 关 系 是 不 尽 相 同 的 , 这 种 区 别 反 映 了 道 教 音 乐 和 戏 曲 音 乐 在 不 同 历 史 阶 段 的 社 会 存 在 价 值 。


4. 民 间 曲 乐

民 间 器 乐 , 是 指 用 民 族 乐 器 演 奏 的 民 间 乐 曲 。 它 的 历 史 悠 久 , 传 统 深 厚 , 是 中 国 民 族 音 乐 的 重 要 组 成 部 分 。 民 族 乐 器 的 演 奏 形 式 也 是 多 种 多 样 的 , 有 各 种 乐 器 的 独 奏 , 还 有 不 同 乐 器 不 同 组 合 的 齐 奏 、 重 奏 、 合 奏 等 。 不 同 乐 器 组 合 , 加 上 不 同 的 曲 目 和 演 奏 风 格 , 形 成 了 多 种 多 样 的 器 乐 乐 种 , 如 陕 西 鼓 乐 、 河 北 吹 歌 、 苏 南 吹 打 、 江 南 丝 竹 等 。 这 些 乐 钟 , 至 今 仍 在 民 间 广 为 流 传 , 它 们 与 道 教 音 乐 也 有 着 十 分 密 切 的 关 系 , 尤 其 是 近 现 代 的 道 乐 , 与 民 间 器 乐 的 相 互 交 往 和 彼 此 吸 收 的 关 系 更 为 频 密 。 如 上 海 白 云 观 道 乐 与 江 南 丝 竹 、 苏 州 玄 妙 观 道 乐 与 苏 南 吹 打 、 河 北 巨 鹿 道 教 音 乐 与 河 北 吹 歌 、 西 安 城 隍 庙 鼓 乐 与 西 安 鼓 乐 、 香 港 道 乐 与 广 东 音 乐 、 台 湾 道 乐 与 福 建 南 音 等 , 从 不 同 程 度 上 表 明 了 道 乐 与 民 间 器 乐 的 这 种 关 系 。
Share |
Share

文化底蕴与审美欣赏

此曲原是一首琵琶独奏曲《浔阳箫鼓》,该曲名取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诗作《琵琶行》中“浔阳江头夜送客”的“浔阳”地名。尽管此曲与白诗无内在联系,但曲中的不少情景却使人生发出诗意的联想,后人依据乐曲的风格内容更是直接借用了唐代诗人张若虚的同名诗作《春江花月夜》为该曲命名。可见此曲确实富有诗情画意、典雅精致。中国民族乐曲向来有文武之别,该曲当属文曲,且是典型的文人音乐,这样我们基本上已找到该曲的文化范畴和脉系了。为了进一步使学生认识在中国古典民族音乐中占有重要地位的文人音乐,我便向同学们介绍中国古代文人即“士”的相关知识,尤其简介道家哲学、美学的一些主要观点,及其对音乐的影响,如追求一种“中正平各、清微淡远”的意韵美:崇尚自然、寄情山水、希求“天人合一”,返朴归真。当同学们对此有了初步认识后,再启发他们探寻《春江花月夜》这首作品的深层意义,就会发现绝不仅仅是作者流连山水、玩抚风月花草而已。透过乐曲精美的情景描绘,同学们感悟到作者面对“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的自然景物所发出的“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的无限深沉的感叹。它既赞美了祖国大好山河的秀丽景色,又流露出诗人那一丝淡淡的伤感。作品达到了观照宇宙、风物与人生这样一个哲学高度,达到了人情与风情、生命与自然的亲密交流,合二为一的审美化境。在教师的诱导下,同学们在课堂上沉醉于音乐的氛围中:情感那样丰富、那样真切,整个心智都呈现出一种敞亮的状态,非常主动,生动地感悟,捕捉到音乐的妙机蕴藏,教学效果甚佳。下课时同学们纷纷围上讲台,要求翻录磁带回去细细品味。

二胡独奏曲《二泉映月》
    鉴于这首作品在小学、初中都已学习、欣赏过,不怕再赘述音乐要素知识等内容,而是介绍这首乐曲曾被世界著名指挥大师小泽征尔含着热泪介绍给世界各国听众;它1985年在美国还被评选为最受西方听众喜爱的十首流行乐曲之一。然而这首乐曲竟出自一个民间艺人、一个流落街头卖艺行乞的盲人之手,这巨大的反差又一次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要知道中国近、当代多少学有所成的作曲家孜孜以求,呕心沥血创作了无数佳作,但没有一首能与之比肩,能得到如此高的盛誉,这是为什么呢?一个巨大的问号出现在学生的头脑中。于是我将教学内容导入至对音乐文化本质的讨论,对音乐审美真谛的探究。

    人类有不同的种族、肤色、语言、文化,但他们对真善美的渴求是相同的,而音乐是最直接最强烈地渲泄情感的艺术,该曲作者瞎子阿炳正是饱蘸着血泪,写下了这篇感动世人的乐章。阿炳出生于1897年,卒于1950年,可以说他亲历了中国当代史上最动荡的年代,三个朝政的更换,中华民族存亡的大劫难,血与火数度洗掠。这些对于一个身体健全的人来说也是度日如年,求生维艰,更何况一个沦落街头的盲人!他出生于一个道士音乐家的家庭,自幼音乐天资聪颖,这样的人往往是性情敏感,感情丰富。少年时代的他就因艺技高超甚得众誉、誉被百里,其青少年时代自然也有过春风得意马蹄“轻”的年景,同时作为一个旧社会艺人,也有过春楼销魂、烟馆落魄的时光,可命运多桀,祸福不测,旋即跌入了失明的悲惨深渊,这巨大的变化,无情的打击,促成了他忧郁悲恻的心境。但他不是自暴自弃之徒,他由哀伤而愤怒而控诉而抗争,这就是为什么其作品中始终让人感到一种孤傲不羁的性格,一种怒不可遏的力量,这是对命运的宣战,对不平的呐喊,正是这种时而低吟浅唱、哀婉不绝,时而异峰突起、怒发冲冠,渲泄了人所共有的对跌宕起伏命运的情感体验,它已不只是个人的身世哭诉,而上升到了一个更高、更普遍的对人生命运诘问的层面,因此为世界各国人民所接受和喜爱。接着教师再引导同学从艺术审美的角度来分析这首作品。阿炳纯粹是个民间艺人,并无学府科班的深造,也不通乐理曲论,这首乐曲的主题只是三句头长短不平衡的乐段,在以后发展中主要运用了变化重复的手法,看来乐曲结构很浅显、很简易,但为什么竟如此动人,使人刻骨铭心呢?由此教师便启发学生认识音乐审美的真谛,美不等于煌煌巨制,美不等于精雕细刻。音乐的美主要在于流贯其中的深情和洗尽铅华的自然朴真。此曲的成功还在于其丰富的民间音乐语汇的采用,而流传多年的民间音乐都在艺人们一代代的口授心传中相承的,经过多少年月,多少心灵的过滤,加工以至于到了风格极其鲜明、情感极其浓郁,到了无以复加、无可删减的程度,它们好像已凝练上升为民族感情的一个象征、一个标志,特别动人心魄。作者阿炳自幼浸润着民间音乐的厚养,以后又学习继承了大量优秀民间音乐作品,以至对其信手拈来,出手成乐,受益匪浅。这首作品形成于他几十年颠沛流离的生命途中,经过千百次的锤练加工。可谓是字字玑珠,声声血泪。另外,教师还向同学们介绍阿炳是个富有正义感、心底善良的人,以他的身份地位竟在抗日战争期间,在街头自编抗日小曲宣传爱国,是多么难能可贵。在解放战争期间编唱时事新闻,揭露朝政腐败,这证明了他爱憎分明,关心社会。这种种爱、恨、喜、恶、怨、愁、希望经过不断熔练提升,最后达到了音乐的情感高度,一个人人为之感心为之动容的优秀作品因此诞生了。通过这一课的学习,使同学们非常敬重民间音乐、民间艺人,认识到这些作品也能达到艺术的最高境界,博得世界范围的盛誉。培养起同学对养育自己的土地、对养育自己的人民的一种亲情、一种崇敬、一种依恋。例③:人生如品茶,心清情自逸(字)藻  (陈继耿 作)





【赏析】曾读过宋代诗人杜耒的诗篇《寒夜》:“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寒夜里,得一二知己,品茶赏梅,观月,心清情自逸也。人生如水、如茶、如月光平平淡淡,如茶、如梅淡淡清香。人生如能像品茶一样,心情自然清逸。





谜人天涯鬼斧神工,妙手偶得,将其融入灯谜中,用离合增损手法,将其悬射为“藻”字,且谜面并未有虚字。这种手法,既写意又精巧,让人有读之有味,爱不释手的感觉。

例①:古老的小巷,幽深而空荡(成语)故弄玄虚 (范杜谊 作)





【赏析】出底时一笑了之。多日后再看,这“玄虚”二字诠释幽深空荡的古巷,还有比这更合适的么?是道家爱用的字眼,化境,臻于虚无。因为空,好似一无所有,才能容纳,而不致满溢,或所学与自己所知的互相冲撞。即“虚怀若谷”。这样的人,才真正是帅才,是运筹帷幄的人吧。在古老的小巷中,人会宁静从容,争名夺利之心大减,几近于无。看似最空寂,实则最丰足。如干枯,实富腴。是人不堪其苦,回也不改其乐的所在罢?一切的热闹只是隔世烟花。之后再看到这个四字成语,已经全不见贬义,只仿佛一条幽静的长满青苔的长巷在眼前延展开,彼端还有咯的、咯的,安稳的木屐声远远传来,有空空的回音,而那个撑着油纸伞,低着眉眼,紫丁香一样的姑娘,仿佛正要缓缓而来呢。(纳兰小令——王希希)

70、枪尾挡长矛,扬眉比高下(字) 橘 老吉中
  不错的字谜。

[ Last edited by jale75 on 2005-10-12 at 22:38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