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新闻] 社评:卡扎菲是各种情绪表达的靶子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8月23日11:44  人民网
( g9 x. `& n& ]" R7 k  卡扎菲政权“突然崩溃”,给了世界舆论无穷的评论空间。卡扎菲这半年来的表现“跌宕起伏”,多次出乎舆论的预测,称得上是中东政治中“最娱乐”的人物。他是外界看热闹,借着他表达种种情绪再合适不过的靶子。
; W$ y/ P* l$ P2 u9 T8 E! hcsuchen.de8 |" y+ e( {2 {3 v0 o5 R
  如果对他的命运做严肃评价,它至少向世人昭示了两点。第一是应了中国的那句古话:水可载舟,亦可覆舟。利比亚之乱,首先是卡扎菲政权、特别是他个人丧失了民心,尤其是失去了利比亚东部广大地区的民心。这是利比亚发生“革命”的最深层原因。“阿拉伯之春”的传染和西方的推力,都是踩着民心的碎片闯进利比亚的。
" ^! C, i5 f, I) |" j& s% w; t% g: r7 F2 a/ L* v
  第二个原因同样是根本性的,那就是,小国政治的小齿轮,永远挂在大国意志的大齿轮上。如果没有西方下决心除掉卡扎菲,如果北约不对利比亚反复空袭,“醒悟了的”卡扎菲或许还有在国家推行强力改革的机会,利比亚社会或许能避免内战,另择改变国家的它途。但写剧本的是西方,不是利比亚。
% t+ w1 S" @  i+ H8 l/ kcsuchen.de8 u5 f8 M+ }% `' @' R
  卡扎菲个人这期间一次次“抢镜头”,以及他的极端个性,与利比亚局势一直“相互扰乱”。一开始世界舆论普遍认为他“挺不了几天”,但他意外撑了几个月。这一次他在先兆不多的情况下“突然”对局势失控,让上次预言错了的众媒体不得不谨慎评论。直到昨天,世界一些主要媒体、包括奥巴马这样的政治领袖,只说卡扎菲处于“崩溃的边缘”。
, F3 O5 L9 I% B* \8 f0 E9 z7 C. e. x
' z  b1 t$ ~- d$ S  然而利比亚局势就像沙漏,卡扎菲的气数总要流尽的。他不可能既对抗民意,又对抗整个北约,他的失败确实早就注定了。
5 Y/ i  H1 K9 u; B- d人在德国 社区
/ g( ^- u& W$ o$ B- ~: l4 }) w人在德国 社区  对于世界舆论来说,搞倒卡扎菲这个“娱乐派”枭雄,本身也是挺“娱乐”的一件事。利比亚内战死多少人,死不到欧洲和美国的社会。不过讨论搞倒卡扎菲以后利比亚应当干些什么,一点也不娱乐。就像吃了一桌饭,不可以一走了事,西方得跟利比亚人一起收拾那一桌子碗碟和搞脏了的厨房。csuchen.de# n) y: T* E: D% y' `8 m2 L

+ x, ^+ E0 W4 A- X  重建利比亚的任务规模,比“改革”利比亚要浩大得多。全世界现在要重建的地方太多,阿富汗、伊拉克已经搞烦了西方,埃及也在嗷嗷待哺,现在又要多出一个利比亚,而西方正处在四处借钱的最困难时刻。利比亚的政治重建更难,卡扎菲政权垮了,人心在这半年里来回冲撞,国家没有权威,一切得从头来,较量出个高低。
, d; ?3 F4 i( O# X9 rcsuchen.de2 ]  A5 _# g! \# B; B% w
  这是革命一定要付出的代价,只要利比亚社会认这个代价,并决心承受它,就有机会挺过去。但从伊拉克、阿富汗到突尼斯、埃及,耐心是革命后普遍最稀缺的东西,模仿西方民主的国家往往最不善于对社会耐心营造和管理,它们很多的实际状态,就是在公众奔腾的情绪中随波逐流。
4 Y  j6 ]; ~  Q- D( n5 h# q% p$ A' W5 c7 ^7 `( ?6 M$ e
  希望利比亚能幸运些,它有石油,人口不算多,在“革命后”及“被解放”的国家中经济条件算得上是最好的。或许其他国家的不幸能给它一些提示,使它少走弯路。
. ^  m5 k) M6 ?. o. l- G; a人在德国 社区csuchen.de& G% a7 Z' ?5 |4 t2 z/ `' B) z; C
  作为中国人,我们一直是利比亚战争期间最超脱的大国。卡扎菲在中国也成了一些人表达情绪的“影射靶子”,但这没什么,中国社会早就习惯了听到一些“奇怪的声音”,这或许正是中国政治承受力不断扩容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