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历险记》:梦里寻它千百度

影片故事其实讲述的也是“梦想”:一个名叫“铜屁屁”(Copperbottom)的少年机器人,到机器城市寻找儿时的偶像“大焊接”(Bigweld)先生,希望能像后者一样成为一个发明家,为机器世界造福。这样一种故事,对于从小人人都想当科学家的俺们这一代人来说,是很有亲切感的。不过,正如同童年的理想未必实现一样,来到大城市的小铜屁,很快就发现事情不如想象中的顺利。编导从这里开始,在一条简单的少年历险的主线上,开始附加一些老美非常熟悉的社会或文化隐喻。例如“公司制”的结构与目的问题。“大焊接”的公司管理,影片虽然没有正面描写,估计是比较人性化的,尊重多样性,坚持“是金属总会发光”(You can shine no matter what you are made of)的经营原则,估计也有很多照顾破烂机器人的福利政策,所以长得象一颗大钢球一样的“大焊接”同志,深受机器人民的喜爱;而他的继任者“齿轮”(Rachet)同学,却是个“利益至上”主义者,为了利润,他可以不择手段,甚至不惜中断老旧机器人的零件供应或阴谋干掉“大焊接”。“新我胜自我”(Why be you if you can be new?),是这位野心人士的推销格言。对比现实世界里不少科技公司的市场策略,以及某些以“巨硬”公司为首的行业里的“摸耳”定律,观众每每会发出会心的微笑。事实上,与不少人想象的相反,作为鼓吹“公司化”与“全球化”最热烈的美国,同时也有有强大的反对言论,不少人不希望公司大到像政府一样主宰人们的生活,也不希望看到公司员工陷入大公司的迷宫而迷失自我。一个可以借鉴的例子,就是去年年底上映的一部喜剧片《大公司小老板》(In Good Company),同样是表示那种所谓全球“协同增效”的超级大公司模式,未必就真的能给人带来幸福。该片片名除了表示一老一少两位主人公是好拍档之外,还在暗示什么才是“好公司”。

  因此,如果说《机器人历险记》故事的明线是追寻梦想与自我的话,暗线就是所谓好、坏公司之争,或者说好公司坏公司理念之争,支持不同理念的机器人群之争。这样一种分野有助于电影将他们塑造成黑、白两方,就像《魔戒》中的索伦与护戒联盟一方一样。还别说,本片还真有那么几份《魔戒》的痕迹,大坏蛋“齿轮”老妈的大本营,堪称机器人世界的艾森嘎德,虽然这位“垫圈老母”(Gasket)长得一点也没沙儒曼的邪风道骨,但她开的那家“砍杀店”(Chop Shop)集中反映了工业世界残酷与野心的一面,和砍树造魔的艾森嘎德是同类;而正义的机器人一方,怎么看都是有几个破铜烂铁组成,彷佛“不自量力”的霍比特人似的。但正是这零件快破旧得散架了的“失势”机器人群,最后战胜了貌似强大的“齿轮”和“垫圈老母”,宣告了机器人世界新纪元的到来。有趣的是,片中那个大群机器人冲向“老母”军团的场景,依稀仍是《魔戒2双塔》最后甘道夫援军杀到的阵势。

  如果说以上成人一点的内容,适合家长跟孩子一起顺便有所感悟的话,完全针对孩子的成长主题就显得很轻松了。除了最通俗的主流价值观“做你自己”(Be who you are)外,影片似乎还有助于小朋友们培养朴素的多元主义观点,也就是“大焊接”同志的那句格言的意思所在:无论什么样的人生都可以活出闪光点来,不管是是锈铜烂铁,还是新型钛合金躯体,能让你闪光的,永远是你内心的勇气与智慧。“多元”是“民主”的基础,小朋友们可以在电影中学习首先尊重自己,尊重自己与生具来的特质,然后尊重拥有不同特质的别人。俺们中国人有句很流行的话,“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到底怎么抓?怎么教育?看看老美这样娱乐的商业电影中所隐含的教育因素,也许国产教育家们会有更多的启发。
走别人的路,让自己说去吧!

走别人的路,让自己说去吧!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