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优秀人物--心血管专家

舍弃唯小我 普爱洒众生
——记著名心血管专家刘晓程



刘晓程的人生充满了转折,而每一次转折都离不开两个词——“放弃”与“创造”:最初他放弃了在海外做高薪医生的机会回到祖国救助同胞;随后,他放弃了首都舒适的生活和大医院优越的工作回到家乡创办中国第二所心血管病专科医院;最后,他甚至放弃了有可能进一步升迁的机会,创立了天津泰达国际心血管病医院。
  带着对他一次次选择“放弃”的困惑,笔者在泰达国际心血管病医院的手术室里见到了刘晓程院长。中等身材,睿智干练,操着一口带东北口音的普通话,和印象中的“传奇人物”比,他显得更亲切,更真诚。

  无法忍受救不了病人的痛苦

  1985年,在澳大利亚深造结束的刘晓程婉拒导师的挽留回到北京阜外医院。留学期间,他曾经代表查理王子医院在国际心脏外科会议上做报告,而留在查理王子医院,他的年收入至少几十万澳元,回到国内,他的年收入不过几千元人民币。

  按照常人的想法,现在刘晓程在我国最好的心血管病专科医院,也可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过上安定舒适的生活了。可令所有人吃惊的是,他在回国两年后向阜外医院递交了请调报告,决心放弃已有的房子和地位,带着妻子和儿子回到家乡黑龙江,在牡丹江市东安医院——一所仅有70张床、既没有技术又没有设备的区级大集体医院开创心血管事业。

  “如果说从澳大利亚回国工作是因为爱国的激情,从阜外医院离开则是缘于作为一个医生救不了病人的痛苦。”1987年,一个心脏病非常严重的姑娘来阜外医院就诊。刘晓程问她为什么不早点儿来?姑娘从衣服兜里哆哆嗦嗦掏出一张已经发黄的入院通知单,捧到他面前说:“我8年前就来了,开了入院单没有床位,大夫让我回家等通知,可我等了8年也没等到通知。我实在等不了了!”

  那张已被时光磨损出破洞毛边的入院单上赫然写着“1979年4月23日”。一个严重的先天性心脏病患者怎么能等得了8年?她的心脏已经无法接受手术,等待她的只能是死亡。这震撼人心的一幕令他久久无法释怀。

  心血管病已成为威胁人们健康的“头号杀手”之一。据统计,我国需要接受心血管手术的病人已达800多万人,而全国每年的手术量尚不足8万例,病人得到手术的机会仅为1%!阜外医院当时每年仅能做1000例手术,排号却排到了14000例。按照当时的手术速度,许多病人要等到十多年以后才能手术,一些拿到住院单的病人一直等到死都做不上手术!从海外归来的刘晓程,感觉自己就像一颗日夜运转磨得锃亮的螺丝,忽然被拧到一辆慢悠悠的牛车上,无论如何卖力气都快不起来。

  他说:“在澳大利亚,我一年可以做几百例手术。回到国内,我作为主管病区的主治医生一年只能做88例。全院上自院长下至年轻医生,都想多干工作,多救病人,可都觉得有劲使不出来。”他第一次感觉到中国医疗体制存在很大的弊端。他当时的想法很简单,也很急切——“我再建一个阜外医院行不行?哪怕碰得头破血流。”

  在牡丹江东安医院工作期间,他在极其艰苦的环境下创造条件完成了600多例心脏手术。1991年他在牡丹江建立了全国第二所心血管病专科医院,带领弟子们完成了3000多例心脏手术,并完成了我国首例心肺联合移植手术。

  我想试治体制之“病”

  1994年5月,刘晓程被提拔为中国医学科学院副院长,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副校长、党委书记,管辖着协和、阜外、肿瘤、整形等六大医院、十几个国家级研究所、30多名院士、2000多名教授和数万名职工。他在承担繁重行政工作的同时,全力创建了协和医院心外科,救治了很多心血管疑难重症,并带出了博士生。1995年他被送到中央党校“中青班”学习一年,被中组部列为卫生部“后备人选”。可令人惊诧的是,5年后,他竟又一次从这一岗位上辞职!理由简单而充分——“我不能没解放了千千万万把手术刀,连自己这一把也弄没了!”

  刘晓程对群众看病难、看病贵、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状刻骨铭心,他一直思考着我国医疗体制改革迟滞和走偏的原因,他要去建一所好医院、当一个好院长、做一个好医生,他要去创建一个新机制。

  2003年9月26日,投资7.2亿元、建筑面积7.6万平方米的泰达国际心血管病医院在天津开业,刘晓程兼任院长和书记。这是全国18000多家医院中唯一按现代企业制度运营的公立医院,在国内医疗行业中,是一个前无古人的创举。

  “如果说1987年我到牡丹江只是为了救治心血管病人的话,现在我还要种块‘试验田’,看医疗体制能不能有个改法。人生这样短,精力这样有限,不能等待,不要抱怨。宏观上我做不了什么,就在微观上试一试。我不是做给谁看,只是想试一试。”

  泰达施行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法人治理结构,300多员工全部面向社会招聘。科学的管理、有序的竞争、充满生机的新陈代谢、简单而健康的人际关系……先进的管理体制和由此产生的先进文化,使这所医院回归了我们久违了的崇尚医德、医患互敬的本来面目。这所医院不搞“点名手术”,患者处处受到体贴和关怀,没有一个医生收“红包”,处方和仪器检查不与奖金挂钩,导管术后不打抗菌素,心脏手术也只打48小时抗菌素。所有采购中都采用竞争性谈判,推行“阳光下的交易”,“回扣”在这里无处存身。医院的每个员工都坚信这样一个信念:医院只有靠奉献社会而不是向社会转嫁危机,才能获得自身的发展空间;人只有通过辛勤劳动,才能合法并有尊严地获得物质利益。

  先进的生产关系必然解放生产力。泰达的管理体制不仅降低了运营成本,而且提高了效率。手术室只有12名护士,每天却能完成8台心脏手术;导管室只有5名护士,每天却能完成22台介入检查和治疗。开业仅两年半的医院已救治了7000多位病人,他们来自西藏以外的全国各个省、自治区、市,有农民、有工人,也有共和国的部长;他们还来自美国、加拿大、英国、德国、俄罗斯、卡塔尔,有校长、工程师、飞行员,也有医药管理局的高官。

  医院还与民政部联手,救治了蒙、回、藏、土、撒拉、布朗6个少数民族的700多个先心病孤儿。民政部的善款不足,刘晓程宁可“倒贴”、“化缘”也坚持救治这些孤儿;天津市的血液储备仅够临床用血的50%,刘晓程不仅夜以继日地为孤儿挥汗手术,而且三次为孤儿献血。刘晓程说:“如果万一哪一天这个医院所有制变了,只给有钱人看病,不给穷人做手术了,我就不当这个院长了。”

  不惜生命和荣誉去救助病人

  医院的一名医生告诉笔者,有一次,刘院长做了14个小时的手术,下了手术台已是晚上11点多,当晚驾车急返北京家中已是凌晨3点,天还没亮又爬起来赶到美国使馆办签证。而做这台手术前,他连续4天参加医院1.8亿元的设备招标,每天都折腾到凌晨三四点钟……实在困得熬不住了,他就将一包咖啡末倒入口中,然后像吃药一样喝几口矿泉水。这种“拼命三郎”的做法常常让同事们为他揪心——他这个心外科专家自己也是个冠心病患者,速效救心丸就在口袋里揣着!

  刘晓程的人生选择可谓潇潇洒洒,但对于家人来说却显得有些不公平。妻子本来可以跟着他过上让别人艳羡的生活,可刘晓程却像是故意和这种生活过不去,几次三番把到手的东西又扔了出去。如今儿子在外留学,妻子独自住在北京望京小区,每天上下班往返乘车要3个多小时,面对一个空落落的家不说,还要从早到晚为拼命的丈夫悬着心……

  刘晓程的忘我还表现在对手术病例的选择上,见到病情危急的高风险手术,他一向是迎难而上,从不顾忌个人得失,从不害怕承担责任。他常说:“什么是好医生?不拿红包就是好医生?对病人态度好就是好医生?这远远不够。好医生的标准是——不做手术,病人就得死;做,可能生,但你没有十足的把握。如果失败了,家属可能要埋怨你甚至告你,你可能会因此名誉扫地,甚至坐牢。即便如此,只要还有一线希望就必须竭尽全力去抢救……”

  他谢绝任何牌匾和锦旗,但仅有一次例外——他办公室的书橱里放着一块匾,这是一例手术后死亡的病人家属送来的。病人在上手术台前嘱咐家人,假如自己走了,也要给刘大夫送块匾,因为他尽力了,我感谢他。刘晓程说:“这块匾我要留下,要摆出来,永远用它来鞭策自己、教育同事。”

  刘晓程就是这样,以博爱的胸怀,用自己的手术刀为患者们修补着一颗颗“破碎的心”;就是这样以天下为己任,为医疗体制改革上下求索。他一直身体力行着一名医生的神圣职责,不敢须臾背离被他奉为座右铭的家母遗训:“医乃仁术,好自为之。”



刘晓程,著名心血管外科专家,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中共十四大代表,全国先进工作者。泰达国际心血管病医院院长,兼任中华医学会常务理事、卫生部国际交流中心理事、北美胸外科医师会国际会员。他被英国剑桥国际传记中心收入《有成就的人》;美国北卡罗来纳国际传记中心将其列入《世界5000人》、《国际杰出领导名录》和《500名有影响的领导者》等国际传略文献。2006年中国公益事业联合会和中国爱心工程委员会授予刘晓程“中国公益事业十大功勋人物”荣誉称号。

http://paper.people.com.cn/rmrbh ... content_9227998.htm

[ 本帖最后由 goetbach 于 2006-7-23 16:02 编辑 ]

TOP

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

TOP

原帖由 goetbach 于 2006-7-23 15:58 发表
舍弃唯小我 普爱洒众生
——记著名心血管专家刘晓程

泰达施行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法人治理结构,300多员工全部面向社会招聘。科学的管理、有序的竞争、充满生机的新陈代谢、简单而健康的人际关系……先进的管理体制和由此产生的先进文化,使这所医院回归了我们久违了的崇尚医德、医患互敬的本来面目。这所医院不搞“点名手术”,患者处处受到体贴和关怀,没有一个医生收“红包”,处方和仪器检查不与奖金挂钩,导管术后不打抗菌素,心脏手术也只打48小时抗菌素。所有采购中都采用竞争性谈判,推行“阳光下的交易”,“回扣”在这里无处存身。医院的每个员工都坚信这样一个信念:医院只有靠奉献社会而不是向社会转嫁危机,才能获得自身的发展空间;人只有通过辛勤劳动,才能合法并有尊严地获得物质利益。


顶一顶rose.gif

中国体制是排斥人才,体制不改,人才会永无止境的流失。pig.gif
In Verbo Autem Tuo

TOP

对这篇报道的小小建设性意见,对事不对人.

"1985年,在澳大利亚深造结束的刘晓程婉拒导师的挽留回到北京阜外医院。留学期间,他曾经代表查理王子医院在国际心脏外科会议上做报告,而留在查理王子医院,他的年收入至少几十万澳元,回到国内,他的年收入不过几千元人民币。"

-他估计是公派进修,拿了个可以参加手术的执照,但是估计没有拿到行医执照.写这篇报道的人,没有必要把他回国写的好象放弃了很多.事实,他回国是最好的一条路,他也基本不可能留下来.

"导管术后不打抗菌素,心脏手术也只打48小时抗菌素"

-这个不能作为评价一个医院的好坏的标准.用药也好,治疗也好,都是因人而异的.不能说,导管术后谁都不给抗菌素就好,有些人其实是需要的."

"刘晓程兼任院长和书记""泰达施行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法人治理结构""按现代企业制度运营的公立医院"

-我觉得这里有矛盾,如果是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现代企业,那么目标无非就是市场价值最大化.但是公立医院永远都不可能成为企业,永远只是事业,他的目标不可能是市场价值最大话,除非是私立医院.

TOP

原帖由 kill_zoe 于 2006-7-24 16:11 发表
对这篇报道的小小建设性意见,对事不对人.

"1985年,在澳大利亚深造结束的刘晓程婉拒导师的挽留回到北京阜外医院。留学期间,他曾经代表查理王子医院在国际心脏外科会议上做报告,而留在查理王子医院, ...


yes.gif

对大陆医疗系统改革,请问兄台有何高见?santasmile
In Verbo Autem Tuo

TOP

原帖由 里程碑意义 于 2006-7-24 16:17 发表


yes.gif

对大陆医疗系统改革,请问兄台有何高见?santasmile


国内报道总要有所保留的看。仁者仁心,是医生的本份。
国内医疗体系改革,不是一人之力可以建立的。要想建立医保,不仅仅是医院的问题,整个社会保险机制都要动起来。
                               ~嘎~

TOP

原帖由 先薇之风 于 2006-7-24 17:24 发表


国内报道总要有所保留的看。仁者仁心,是医生的本份。
国内医疗体系改革,不是一人之力可以建立的。要想建立医保,不仅仅是医院的问题,整个社会保险机制都要动起来。



yes.gif看来大陆的医疗系统还是大陆社会的一个疑难之症,如何治疗还是个大难题。pig.gif

不知是用中医的温调细理好,还是用西医的大刀阔斧的手术好。

[ 本帖最后由 里程碑意义 于 2006-7-24 17:41 编辑 ]
In Verbo Autem Tuo

TOP

原帖由 里程碑意义 于 2006-7-24 16:37 发表



yes.gif看来大陆的医疗系统还是大陆社会的一个疑难之症,如何治疗还是个大难题。pig.gif

不知是用中医的温调细理好,还是用西医的大刀阔斧的手术好。


嘿嘿,就中西医来说,中医治本,西医治标,就医改来说,不知道。。。。pig.gif
                               ~嘎~

TOP

其实我觉得大陆很多医师从心里来讲,还是服从救死扶伤的仁术标准的,只是有力没办法使出来。

公务员和外企的人员还是好解决,就是如何将占多数的8亿农民姐妹兄弟纳入社会医保。
In Verbo Autem Tu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