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3月5号------ZT:一个普通战士影响了许多人

当年与雷锋合影的小姑娘揭开鲜为人知的往事


     在雷锋一生中留下的222张珍贵照片中,一个大眼睛的小姑娘出现的频率非常高,要么是在听雷锋讲故事,要么是在雷锋的汽车旁接受节约教育…… 这个大眼睛的小姑娘给人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这个小姑娘现在在哪里?昨日(2月12日)一位年过五十的女士坐到记者面前时,谁也不会想到她就是雷锋辅导过、与雷锋合过影的小姑娘——陈雅娟。

  “推荐”雷锋当上辅导员

  这一生当中,雷锋和她结下了不解之缘。陈雅娟平静了一下,缓缓揭开了那一段尘封许久、鲜为人知的往事。

  1961年,她还是一名五年级的学生,在抚顺“本溪路小学”读书。在一个夏日的午后,她和班里的几名同学在望花公园做游戏,休息的时候和几名正在那里帮忙的解放军战士攀谈起来,一名军人随口问道:“你们学校有没有课外辅导员?我们班上有个叫雷锋的战士,特别好!”那时候在抚顺,雷锋已是大名鼎鼎。当她听说雷锋的部队就在学校旁边,雷锋还愿意给他们当课外辅导员,陈雅娟高兴得一宿没睡。第二天一早,她就跑到学校向大队辅导员汇报了这件事儿。就这样,通过她的联系,雷锋成了本溪路小学的课外辅导员,而她是雷锋最喜欢的一个学生。

  雷锋“带”她走进军队

  我当了20年的兵,多亏了雷锋,我才能参军。”作为一名军人,陈雅娟深深地理解雷锋精神中的军人本色。小时候上课外辅导课时,她最喜欢听雷锋讲战斗英雄的故事。一天傍晚结束辅导课后,雷锋照例打着手电送这些小学生回家,雷锋问他们长大了都希望做什么时,她怯生生地问,“辅导员,部队要女兵么?要的话,我就和你一样去当兵。”

  几天以后的一堂辅导课,军区宣传干事在拍雷锋给陈雅娟讲《解放军画报》这张照片时。雷锋突然想起来陈雅娟要当兵的这件事儿,指着正在拍照的军区宣传干事告诉她:“你将来想当兵,就去找这个张叔叔。”1968年,陈雅娟果然找到了张叔叔,目的只有一个——像雷锋那样当一名战士。而张叔叔居然还记得当初的那一句玩笑,顺利地帮助她填好了入伍志愿。因为雷锋,让年幼的她对神圣的军装有了一份憧憬,也是因为雷锋,让她实现了这个梦想。

  陈雅娟一直是个雷锋精神不倦的传播者、实践者。她现任抚顺市烟草专卖局副局长,是当地学雷锋的代表。她的儿子就是看着那几张与雷锋合影的照片长大的。陈雅娟坚信,雷锋精神会传承下去。



以下题词于1963年3月5日发表

[ Last edited by idiotor on 2004-3-6 at 00:48 ]
Share |
Share

40多年过去了, 潮起潮落, 有人敬仰, 有人讥讽, 但他实实在在帮助过的人, 不会忘掉他.

他是一名解放军战士.  世界上只有解放军的队伍里产生过这样的战士.......

.

TOP

永远的雷锋

房宁

  40年前,我还是一个未满学龄的稚童。儿时最主要的信息来源是听广播,依稀记得广播里常常提到一个名字———雷锋,印象里那是个好人、英雄,但雷锋的名字怎么写,我却不知道。

 长大后,选择了社会科学研究作为职业,我知道了雷锋作为国家的精神象征和社会道德楷模的意义。一个国家、一个社会,不仅是一种器物的存在,不仅要有疆域国土、要有制度体制;国家与社会还是一种形而上的存在,需要有一种共同的精神和信仰,需要有共同的道德来维系。于是,每一个国家与社会都在建设物质文明的同时,进行精神文明建设,宣扬共同的精神信念、道德理想。国家精神、社会道德不能是教条式的宣扬,需要将其典型化、人格化,需要树立有血有肉、生动真实的榜样。雷锋就是新中国最重要的精神象征。

 雷锋成长在我们共和国初创的年代。刚刚摆脱了百年苦难的祖国一穷二白、百废待兴。那是个艰苦奋斗的岁月,那是个奋发图强的年代。人民需要鼓舞,社会需要榜样。因此,那也是个英雄辈出的年代。董存瑞、黄继光……一个个闪光的名字在共和国的大地上传扬。然而,这些革命战争年代的英雄,对于生活在和平环境下的普通人来说,毕竟超于经验了,人们不可能都去炸碉堡、堵枪眼。超验的英雄对于和平社会不免产生了隔膜。这时,一个平凡而又杰出的人,伟大的普通一兵———雷锋诞生了。

 像那首《雷锋之歌》中所唱到的:“雷锋我们的战友,我们亲爱的弟兄”。雷锋是我们中间的一员,但雷锋又是集中了社会主义的时代精神和中华传统美德的新社会的楷模。他热爱党、热爱新中国,他对人民像春天般的温暖,对待敌人像严冬那样的冷酷无情;他克勤克俭,扶老携幼,雷锋身上体现出了社会主义的觉悟,又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忽如一夜春风来,雷锋的名字像和熙的春风吹遍了大江南北,雷锋的故事印在了每个人的脑海。人们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像雷锋那样学习、工作、生活、做人。我至今还记得,在上小学时,有一次老师带着我们参加“学雷锋、做好事”,在回家的路上,蒙化未开的我心头忽然涌上一股从未有过的感情。后来我才知道那就是幸福和快乐。难怪至今有不少上了些岁数的人依然怀念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那的确是个充满理想、真情,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年代。雷锋的名字是那个年代的一个标牌。

 岁月匆匆流逝,历史滚滚向前。改革开放再一次唤醒了神州大地,市场经济焕发了蕴藏在人们心底的无穷动力,上山下乡变成了出国下海,过紧日子变成了能挣会花,招商引资、放开搞活、体制创新、资产重组,无数财富神话般地从中华大地涌流出来,人们开始富裕了起来。20多年改革开放改变了祖国贫困的面貌,中国迈入了小康的门槛。然而,当人们的钱包渐渐鼓起来以后,当人们住进了宽敞明亮的新居以后,当人们坐上了代步的私家轿车后,忽然发现人与人之间似乎疏远了,淡漠了……人们发出“雷锋叔叔不在了”的感叹。

 雷锋真的从此离我们远去了吗?许多人都在发问,都在思索,其实我们知道这是心底发出的对雷锋的呼唤。新时代让我们再一次思考雷锋是怎样的人?什么是真正的雷锋精神。我们看到许多有趣的新现象。一些富裕老板,忽然发现自己“穷”得就剩下了钱了!他们想出了各种返璞归真的办法,从救助失学儿童到承包荒山植树造林;一些都市白领放弃了自己的优裕生活自愿到西部农村做志愿教师。这些越来越多的、在物质匮乏年代从未遇到的现象,在考问人们,什么是真正的生活、什么是真正的幸福?当我们开始享受到日渐充裕起来的物质生活的时候,却发现富裕并不等于幸福。于是,我们又一次想起了雷锋,我们将再一次发现雷锋。

 人究竟怎样活着才是最有意义的呢?什么是人值得追求的最高意义和终极价值呢?千百年人们一直在思索、在探求。有人认为是“吃”,所以要“食不厌精”;有人喜欢骄奢淫逸,所以终生追逐钱财以供花费。然而,即使是当极少数人尽数享受到了这些“饮食男女人之大欲”之后,却更感失落而惶恐不安,因为,如此享受却不能永久,都要有人之大限———死亡———来加以终结。这岂不反使享乐更是遗憾、痛苦万分。人生苦短,于是,人们千方百计地去寻找长生不老之药,永葆青春之术,而遗憾的是自古至今未曾找到。

 既然是人生的基本问题,雷锋自然也要面对。雷锋说道:“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这简直是出神入化、石破天惊!也许难于想像,这样一个为人类无数先贤、智者求索了数千年的问题,竟被这个普通一兵,从容地解答了。雷锋用朴实无华的语言,解答了人们一直苦苦寻求的将短暂的生命延至永远的难题,找到了将有限与无限连接起来的桥梁!个体的生命究竟是要终结的,而人民的事业却是永恒的,如果你把有限的生命投入万古长存的人民的事业之中,你的生命就可以与之俱存,就能够达致无限与永恒。孔子用一句“仁者爱人”解释的他的仁学思想,雷锋用一句“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精辟地概括了共产主义的人生观,达致崇高的思想境界。

 雷锋是平凡的,他的言行像一泓清泉映照出一颗善良质朴的心。雷锋又是深刻的,他有深邃的思想,能够洞穿历史和人生。在40年前共和国艰难创业的年代,人们更多看的是雷锋爱憎分明的阶级立场和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如今经济发展了、生活富裕了,人们在丰裕的物质基础上开始深入思考生活的本质和人生的意义,我们希望将美好的生活永久延续,我们再一次从雷锋那里得到了启示,他让我们知道如何生活,怎样活得有价值,如何使美好的生活达致永远。

  像雷锋那样生活,生活就能永远。

TOP

送人玫瑰 手有余香

送人玫瑰 手有余香

――青年志愿者李泓霖在纪念学习雷锋活动40周年大会上的发言

  我叫李泓霖,是深圳市福田区竹园小学的副校长。

 我出生于广东省五华县的农村,家庭条件比较艰苦。父母虽然没有读过多少书,但他们却从小教会了我做人的道理。记得父母曾不止一次地告诉我:我们家的生活经常得到大家的帮助,如果你将来有了能力,也一定要多做善事,多帮助别人。我接触了许多关于英雄人物的书籍,雷锋、张海迪等时代楷模都曾一次次地激励着我,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的心灵。

  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为我们这代青年提供了锻炼成长、施展才华的宽广舞台。但同时,与一些青年朋友们一样,面对汹涌澎湃的社会变革,我也曾一度无所适从。

  1997年7月,深圳市志愿者联合会的一则招募启事引起了我的注意,“志愿者”这个名字在我心中豁然一亮,似乎一下子使我找到了生活的支点。于是,我迅速到深圳志愿者联合会报了名,成为了一名光荣的青年志愿者。从那时起,我经常利用双休日来到社会福利中心,很快和那里的残智孩子们交上了朋友;经常到敬老院去,力所能及地照料那里的孤寡老人;有时还去戒毒所,与那里的吸毒人员谈心,增强他们重新生活的勇气……

  1998年7月,得知深圳招募首批青年志愿者到贵州贫困山区开展支教服务的消息后,我设法取得了福田区教育局与学校及家里人的支持。凭借几年来志愿服务的经历,又是在职教师,我从3000多报名者中脱颖而出,成为20名支教志愿者中的光荣一员。8月28日,我离开了大城市舒适的生活,来到贵州长顺县威远中学,开始了为期一年的支教生活。

 贵州是美丽的,至今我脑海还时常浮现青龙山上的日出、李家山上的晚霞以及漫山遍野泛黄的油菜花。但与深圳比起来,山里孩子的生活却是单调的。我所接手的班级学生基础较差。记得第一次进行摸底考试的时候,全班平均仅21分,只有一人及格,有的学生作文写不出完整的句子。面对这种情况,我给学生们讲述知识的重要性和正确的学习方法,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在批改学生的每一份作业时,根据学生的特点,写上鼓励性的评语;利用星期六、日的时间,有选择地给学生们补课……值得欣喜的是,我的努力没有白费,第一学期末,学生语文成绩平均由原来的21分提高到49.8分,从只有一个学生及格到12个学生及格。更让我高兴的是,在第二年初三升学考试中,6名学生考上了师范学校,学生龙敏在全国作文比赛中,还获得二等奖,创造了威远中学建校以来的最好成绩。

 支教的生活给我留下了很多很多。以往打完球掏两元钱买瓶矿泉水,觉得是再自然不过的事,但现在我觉得,两元钱可以给孩子们买7个作业本。在一年中,我动员深圳的朋友捐献图书,为威远中学建立了小图书室;提出了实行学生自我管理、成立广播站、推广普通话等改革措施;用自己省下的近6000元为那些家庭困难的学生购买了文具、交了学费。

  1999年7月7日上午,是让我终生难忘的日子。一年的支教生活结束了。学校特地为我们举行了一场文艺汇演,为我们送行,那《常回家看看》的哽咽声音,那一双双模糊的泪眼,那长达几百米依依不舍的送别队伍,在我脑海中汇成了永远的记忆。

  回到深圳后,我在教学之余更加积极地投入到各种各样的志愿服务中去。

  2002年3月29日,《深圳商报》上发表了一篇《中国志愿者开始走向世界》的消息,由团中央、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共同组织实施的中国第一个海外志愿服务项目面向全国招募5名志愿者,到老挝首都万象从事汉语教育、计算机培训、医疗卫生等方面的服务。

 听到这个消息,我想:如果有机会代表中国青年去一些发展中国家开展志愿服务,帮助那里的人民也尽快发展起来,该多么有意义啊!于是我用最快的速度将自己的资料寄到团中央志愿者招募办公室。幸运的是,经过严格的考试,我再一次如愿以偿,成为我国首批赴海外服务的青年志愿者之一。

  5月23日,在淅淅沥沥的雨中,我与其他4位志愿者一起到达老挝首都万象,开始了为期半年的国际志愿者生涯。生活是清苦的,且许多方面都给我带来全新的挑战。首先是饮食习惯。老挝人习惯生吃蔬菜,主要以糯米饭为主食,且都是用手抓捏成团吃。第二是居住环境。老挝的房子多是一至二层结构,但由于排污系统不健全,污水常溢出地面。因此,一到夜间来临,就有许多蚊子“光临”我们的宿舍。第三是交通问题。我们住的地方离上班的地方较远,所以一开始老挝团中央领导就给我们每人派了一辆自行车,作为交通工具。五月到十月是老挝的雨季,冒雨骑自行车上班对我们来说是常有的事。

 相对于艰苦的生活条件,我觉得工作更富挑战性,特别是我的对外汉语教学。学生没有书,我必须自己编教材。我要先把教材翻译成英语,然后才能进行教学。我很清楚地记得准备上第一节课的情景,这是我教学以来备课时间最长的一节课。这节课我计划从最简单的打招呼“你好”开始,到学习元音字母和部分辅音字母。为此,我提前三天开始备课,首先用中老音标对比,使学生能通过老文音标知道这些字母的汉语发音。其次是辨别发音,我尽可能地用手、嘴和实物结合。英语口语交流我自认为还行,但涉及到具体的翘舌音、唇齿音、声带振动等名词我还不熟悉,因此,上课当天早上6点左右我又赶紧拿着字典往湄公河边去练习。自然,这堂课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理解中文,我在教学过程中,还创造了“编顺口溜”、“听歌学汉语”等多种有效的教学法,极大地提高了老挝学生学习中文的兴趣。

 我们的服务得到老挝中央领导的肯定。服务期间,老挝人民革命党中央政治局委员、老挝建国阵线主席西沙瓦同志不顾高龄年迈专程看望我们,他高度评价了我们的行动,勉励我们再接再厉,圆满完成任务,达到锻炼自身和增进友谊的目的,为进一步加强老中传统友谊,特别是两国青年之间的交流作出贡献。

 送人玫瑰,手有余香。不管是在与深圳社区福利中心残智孩子们在一起的时候,还是在贵州威远与那些山里的娃娃共同生活的岁月,还是在异国他乡老挝教授汉语的日子,都使我越来越明白这样的道理:帮助别人的同时,也在帮助你自己。一个人的能力虽然有大小,但只要力所能及地为社会、为他人做些有益的事情,你就会更深地体悟人生的价值。我很高兴选择了志愿服务这条路,我将一如既往地在这条路上奋勇前行。

[ Last edited by idiotor on 2004-3-6 at 00:43 ]

TOP

雷锋精神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认真学习的。在现在这样以金钱,欲望够成的新世界中,似乎那种助人为乐的精神已经离人们很远了。能够热情的伸出帮助他人的手,其实也会带个我们快乐的。

TOP

Originally posted by 屠光小日本 at 3-6-2004 00:19:
雷锋精神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认真学习的。在现在这样以金钱,欲望够成的新世界中,似乎那种助人为乐的精神已经离人们很远了。能够热情的伸出帮助他人的手,其实也会带个我们快乐的。



是啊!我让西方乱的原因也是想让中国强啊!!

TOP

雷锋团今年要出国了

雷锋生前所在团,就是现在的第四十集团军工程兵工兵第十团,对外代号65639部队,驻地仍然是辽宁省抚顺市,现任团长陈刚、政委修长智。“雷锋团”实际是人民群众对该团的称呼,而有正式荣誉称号的是雷锋所在连和班,沈阳军区授予雷锋生前所在的工兵团汽车连“雷锋连”荣誉称号,雷锋所在班的荣誉称号则是由国防部命名的,对应现在就是中央军委,属于国家级的。

雷锋团今年要出国了,我国派往利比里亚的维和部队就是有雷锋团组建的“中国赴利比里亚建筑工程兵大队”。今天军报报道,该大队正忙着准备雷锋证章、介绍雷锋的英文书籍,要把雷锋精神传到国外。

想来也是,助人为乐做好事,雷锋精神是永恒的,它既属于中国也应该属于全世界。

TOP

看来,21实际的雷锋们也要熟练掌握外语了吧。不然连自己名字都说不清楚了。至少我们还可以相信,雷锋生前所在班的战士,一定会接过雷锋的枪。让他的精神继续发扬下去的。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