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79811
- 威望
- 18351
- 金钱
- 22
- 阅读权限
- 120
- 性别
- 男
- 在线时间
- 6477 小时
|
7#
发表于 2005-12-8 20:12
| 只看该作者
叶定坎:在家的男人多半没出息
卢志红:凡事预则立
陈成宽:做生意最好专注一个行业
苏定瑞:看准了,就迅速下叉
林良快:哪怕脏和累,也要坚持
借三千元来渝年后变眼镜大王
18万浙江人在重庆经营2万多家大大小小的经济组织,其中不少已成为各自领域的龙头
这是一群成功的人,但在他们的记忆里,更多的是艰苦打拼的辛酸。
这是一群富甲一方的人,但他们中的大多数却出身低微。
他们被人称作“经济动物”。他们的群体被誉为“天下第一商帮”。而在重庆人眼里,他们是实实在在的财富榜样。
叶定坎
一个柜台成就眼镜大王
个人资料:叶定坎,1967年生,温州瑞安人。重庆千叶眼镜连锁有限公司董事长。重庆浙江商会会长,重庆市政协委员,入渝时间18年。
人物素描:目光坚毅,冷静沉着。
诚泰通信陈成宽评价叶定坎:坚毅,稳重,头脑清晰,有条理。
发家秘诀:叶定坎说,执着是种美德,自己从不务虚。
“在家里的男人多半被认为是没出息”。迫于生活的压力,高中还没毕业的叶定坎就开始外出打工。1987年,在北方几个城市闯荡一番后,叶定坎带着一张全国地图来到重庆。
开始靠一个柜台起步
拿着从亲友那里借来的3000元钱,叶定坎在临江门附近租了一个一米多长的柜台,开始销售眼镜,这就是叶定坎在重庆最早的创业舞台。“当时的目标就是万元户”。
各个商场当时出现了大大小小几百个私营眼镜柜台。此时,这个20岁的浙江小伙子的出现,丝毫没有引起任何人的注意,更不会有人想到,几年后他会成为重庆眼镜行业的风云人物。
经过5年艰苦经营,叶定坎掘到了第一桶金,并创办重庆千叶眼镜公司。到了1995年,他已是拥有200万资产的百万富翁了。
18年后成为眼镜大王
但1996年2月5日,重庆群林市场发生一场重庆历史上最大的火灾,波及整条街,也烧掉了千叶眼镜两家大店,损失200多万元,叶定坎多年辛劳因此毁于一旦。
许多相邻的店主相继撤出市场,但叶定坎挺住了。依靠合作伙伴和亲朋好友等筹资,重庆政府补偿30万元,重建店面,经营自救,经过一年多的时间,不仅缓过劲来,还在最繁华的解放碑步行街开出重庆最大的一家眼镜店。
目前千叶已发展成为在重庆拥有61家连锁店,600余名员工,年销售收入达9000万元,累计为国家上缴利税3000余万元。
林良快
创业之初晚上睡在纸箱上
个人资料:林良快,1967年生,浙江温州瑞安马屿人。重庆小林寝饰有限公司董事长。重庆浙江商会副会长,重庆市政协委员,入渝时间13年。
人物素描:谨慎,低调。
发家秘诀:只要努力,哪怕脏和累,也值得坚持。
叶定坎评价林良快:着眼全国品牌,战略规划有一套。
1984年,17岁的林良快来到深圳。“在温州,要么进工厂,要么经商,如果不创业,别人会觉得你傻乎乎的”。林良快最初是帮舅舅的工厂送货,最惨的遭遇莫过于送货的卡车在半路翻了,10多岁的孩子在半山上收拾撒得满地的货物。初到深圳,过了七八个月,林良快才做成第一笔5000元的生意。
1989年,林良快到了武汉,但他对武汉的市场并不看好,1992年到了重庆。
“在重庆,当时的被单基本都是单色,而我们的货有五彩、七彩,甚至十彩”,凭借产品优势,1993年林良快注册小林寝饰有限公司,在重庆现做现卖,产销合一。林良快说,无论在哪里,温州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什么样的环境下都能忍受与吃苦。他说自己刚办被服厂,连续几年吃住在厂里,没有床,晚上睡在纸箱上,住房就住仓库。小林寝饰连锁店现已开了80家。小林寝饰目前是重庆最大的被服企业。
“市场上都抱怨生意一年比一年难,其实我不这么看,生意是一年比一年大,越来越规范,需求越来越高”,林良快说,经商之道在于坚持。
苏定瑞
做服装代理先亏后赚
个人资料:苏定瑞,1965年生,浙江台州人,重庆名瑞服饰集团董事长,重庆浙江商会副会长,重庆浙江企业联合会常务副会长,重庆市政协委员,入渝时间13年。
人物素描:热情,机敏。
发家秘诀:看准高档服装这一市场空白,迅猛下叉。
与叶定坎、陈成宽相比,重庆名瑞服饰董事长苏定瑞的名气很小。但正是这个不太起眼的浙江台州老板,却是世界顶级服饰在重庆最大的代理商。
做拖鞋生意亏了
1965年,苏定瑞出生于台州的一个农村家庭。高中没毕业,他就开始跑销售。1987年,苏定瑞第一次来到重庆,“当时我从武汉乘船到重庆,然后成都、昆明、柳州、南宁跑了一圈”,当时卖的是室内拖鞋,不过这桩生意很快亏了本,随即改行做高压锅配件。苏定瑞将配件供应给锅厂,厂里将部分成本高压锅抵给苏定瑞,由于市场关系,从1992年开始,苏定瑞便长驻重庆。
1997年,高压锅销售开始走下坡路,苏定瑞决定改行。“大都会刚建成,我想到了把世界名牌服装摆到那里经营。”
初做服装代理又亏了
苏定瑞的这一决定有些冒险,“当时我只知道金利来和梦特娇两个著名名牌,其它的几乎一无所知,我给金利来中国公司打电话,他们说重庆已有代理商,我又给梦特娇打电话,他们在重庆还没有专卖店,因此我就抱着现金就去做了区域代理”。
苏定瑞在大都会的第一个专卖店花了100万,大都会的租金高,自己又不懂服饰,梦特娇又配送来一些不好卖的品种,由于有些是买断,不能退货,苏定瑞第一年亏了钱。
再做服装代理赢了
此后,苏定瑞一方面说服大都会坚定走高端路线,另一方面,他着手开出第二家“圣罗兰品牌专卖店”。苏定瑞说,圣罗兰专卖店开业第一天,便卖出一套8000多元的西装,这让他信心大增。此后苏定瑞在重庆的服装代理一发不可收拾,最多的时候苏定瑞在重庆代理了10多个品牌,大都会二楼几乎全是苏定瑞的专卖店。
目前重庆顶级服装品牌已有30多个,年销售额超过1亿元。但从去年起,苏定瑞推出了自己的品牌服装。“外资服装公司撇开代理商,自己销售是迟早的问题,因此我在美国买了一个品牌,在广州请设计师,并在当地委托加工,下一步还想在重庆征地,准备建加工厂。”
卢志红
第二代浙商靠管理取胜
个人资料:卢志红,1962年生,浙江东阳人。重庆市锦天集团董事长,重庆浙江商会副会长,重庆浙江企业联合会常务副会长,重庆市政协委员。入渝时间6年。
人物素描:朴实,睿智。
发家秘诀:凭借外资的资金和管理优势,进入重庆地产。
卢志红今年43岁,尽管年龄比叶定坎、陈成宽、林良快略大,但进入重庆已是1999年,足足比叶定坎晚了12年,但与第一代到重庆创业的浙江人相比,尽管也是走南闯北,尽管也是励精图治,但卢志红显示出第二代浙商的特点。
不拉关系跑市场
1985年,卢志红已在上海获得大专文凭,从事的不是商贸流通,而是专业度更高的房地产。“上世纪80年代的浙商主要靠胆大,不怕失败,打倒了又来。90年代是靠勾兑政府,而21世纪真正有作为的浙商则是在与政府保持良好沟通的情况下,对市场的把握,以及风险控制能力。”
卢志红到重庆后,并没有急于拉关系,而是迅速与材料商建立信用关系,通过土地置换、垫资等方式完成了第一个项目———大渡口区政府大楼,凭借优良的管理水平,该项目2000年获重庆市“巴渝杯”优质工程奖。
文化优势成就浙商
卢志红告诉记者,自己初来重庆时,由于人手有限,将10万元现金给了一个材料商,需要什么材料直接去拿,“如果我是那个材料商,肯定会千方百计留住这位大老板,而这位重庆的材料商却以为钱已经到手了,心里想的是怎么多赚钱,因此价高,甚至质次。”卢志红说这就是地域间的差距。
“我早在两年前就预见到楼市存在的泡沫,预见到政府的调控,因此并不急于扩张。”卢志红说,浙江的整体特点是文化底蕴深厚,因此浙江人在乱世可能没有什么作为,而在太平盛世,其文化优势则很快显现,他们对于信誉,对于品牌的认识比其它地区的更深刻。
陈成宽
19岁借钱到重庆闯天下
个人资料:陈成宽,1968年1月生,浙江温州瑞安人。重庆诚泰贸易有限公司董事长。重庆浙江商会副会长,重庆市政协委员。入渝时间18年。
人物素描:一张敦厚的脸、一口地道的重庆话,待人谦虚而诚恳。
发家秘诀:专注行业,先人一步推出连锁概念。
叶定坎评价陈成宽:谦虚,敬业。
陈成宽1968年生于温州一个普通农民家庭,兄妹三人,排行老大。1987年,父亲突然离世,19岁的陈成宽带着东拼西凑的几千元钱,走上了他的重庆闯荡之旅。陈成宽后来回忆说:“白天是老板,晚上睡地板,什么生意都做过”。陈成宽最初是把沿海的表带贩到重庆,沿海的款式多,三角钱一根,而在重庆可以卖一二元。陈成宽后来与叶定坎一样,在邮局租下柜台卖起了眼镜。当时在重庆配眼镜,往往要等上半个月,而温州人的眼镜店可以当天取。
上世纪90年代中期,通讯行业异军突起,陈成宽在与叶定坎经过多次协商后,由陈成宽放弃眼镜行业,独自进入通讯。
1996年,陈成宽在商业大厦有了自己第一个手机柜台,当时重庆已有几百家通讯产品店。10年来,陈成宽专注于只做手机,不参与其他任何行业,只卖手机,而且只卖GSM手机,运营商也只和移动合作。在培训、宣传、管理方面,每年投入上百万元。目前诚泰通信拥有39个连锁店,2004年销量手机20万台,市场份额达到20%%,已成为业界公认的本土手机零售第一品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