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趣闻] 恐龙是怎样炼成的?

本帖最后由 瑞雪 于 2009-1-7 01:47 编辑

胚胎篇

撰文/邢立达  占据着整个中生代大陆的恐龙品种繁多,各式各样的恐龙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其成长过程错综复杂。不过,如果从宏观入手,恐龙的流水线上至少有6个流程:胚胎、发育、求偶、交配、生育和死亡;在微观上,我会按照化石证据来介绍各个细节,力求还原一个最真实的恐龙时代。
  胚胎是生命之始,但最初科学界还在争议恐龙是否卵生。直到1923年,美国纽约自然史博物馆第三次中央亚细亚考察探险队出发到蒙古搜集化石。7月12日上午,队员欧森在营地附近发现了世界上第一窝恐龙蛋,动万分的欧森跑回营地,兴奋不已的对队长安德鲁斯说:“恐龙蛋!恐龙蛋”!结果却被大伙嘲笑说他找到的是石土豆。第2天,在欧森的一再坚持下,安德鲁斯才到了化石点,结果他发现这确实是恐龙蛋,而且蛋的主人是原角龙,附带的还有窃蛋龙化石。这是一次里程碑性的发现,从此我们知道了恐龙确实是卵生的。
  欧森推倒了第一块骨牌,此后不久,古生物学家在世界各地都发现了各种恐龙蛋,像在中国河南西峡,广东河源两地就发现了数万颗。但恐龙蛋何其多,但蛋中含有胚胎的却极为罕见的。胚胎能告诉我们很多珍贵的信息,比如恐龙最初的发育状况,破壳后的活动能力等。目前各地已发现恐龙胚胎仅有十多种,如原角龙、窃蛋龙、大椎龙、慈母龙、亚冠龙和暴龙类等。
  蛋中挑骨,骨中看龙。恐龙胚胎在破壳前后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出壳后就有了独立生活的能力,如暴龙类,镰刀龙类的慢龙;另一种是出壳后还需要双亲照顾一段时间,如鸭嘴龙类的慈母龙、亚冠龙和赖氏龙。我们判断小恐龙是否能独立生活,主要看幼龙出壳之初的钙化软骨占总数的比例。比如慈母龙与亚冠龙这个比例分别是74%与72%,此外约有10%完全骨化,两种组织间的差距高达7倍,这就是说幼龙的骨骼关节还处于半发育状态,软趴趴的根本无法站立或跑动,只能依赖双亲养育,这时候的幼龙也毫无抵御天敌的能力,全凭运气行走江湖了

作者简介

dinosaur现供职于中国地质科学院(Chinese Academy of Geological Sciences,CAGS)地质研究所(Institute of Geology),从事古生物研究以及科普工作。兼任中国恐龙网科学总监,中国禄丰恐龙研究中心科研人员,美国蒙大拿州恶地恐龙博物馆(Makoshika Dinosaur Museum)客座研究员。曾任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古人类研究所(IVPP)中国古生物网总编辑,常州中华恐龙园(CZ Dinosaur theme park)科研科普部负责人等职。研究方向:主要从事恐龙(Dinosauria),翼龙类(Pterosauria),鳍龙类(Sauropterygia),恐龙足迹(Dinosaur Footprints)等古生物化石及其功能形态学(Functional morphology)、空气动力学(Aerodynamics)的研究工作。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已出版古生物科普书籍10本(套)

发育篇

dinosaur 发表于 2008-07-12
撰文/邢立达
恐龙出壳之后就开始发育,而恐龙的生长速率不是匀速的,它的“青春期”膨胀得非常惊人,这可以从恐龙骨骼横切面那些类似年轮的构造看出。当我第一次看到鸭嘴龙类的蛋时,只觉得恐龙时代真是疯狂,疯狂年代疯狂事,一颗直径最多25厘米的恐龙蛋,居然能长出10米长的大恐龙。这其中可举的例子太多,这里就说说植食肉食两大阵营的代表:梁龙与暴龙。
梁龙一出生就是跌宕在腥风血雨中,它们的幼龙绝对是疯狂生长:出壳时它约1米长,除去细长的尾巴与脖子,躯体并没多大。但第1年末,幼龙的长度就增加3倍,体重可达0.5吨;第3年体长可达10米,而体重增至3吨左右;第10年差不多成年前后,体长已达27米,重20吨以上。此时的梁龙差不多可以有效的保护自己,所以发育速度开始减慢。实际上,如果真如此发育,梁龙幼龙的童年基本是不停嘴的,除了睡觉,都在进食,其食物从地钱、石松、苔藓、蘑菇到大小蕨类,几乎无所不包。
而作为生物链最顶端的暴龙,出生后就开始不消停的捕猎,其生长速率也相当惊人:十几岁的暴龙平均每年增长767千克,这样的生长速度能持续4年多的时间。胃口良好的暴龙在14岁到18岁期间能增加近3吨,到成年时它的总体重至少是5吨以上。
对比这两种出壳后自主生存为主的恐龙,需要被照顾的恐龙的发育也一点不慢,比如一出生就被捧为爪上明珠的慈母龙,其大腿骨随着成长的变化大约是,胚胎6厘米;6周时20厘米;1.5岁时53厘米;3岁时58厘米,4岁时 80厘米。由此看来,那些大部队活动,所面对风风雨雨有父母们帮其承受的恐龙也有危机意识,甚至要增加高速自身才能更好的保护自己。
此外,还有一点不能忘记,许多爬行动物在它们的一生当中是持续成长的,年龄越大,体积越大。这反映在细胞替换上,我们人类,当到达成年时就停止了成长,某些细胞死去不再替换新生,而爬行动物从却未停止生长情况下,持续的替换细胞,也就是说,它们一直生长着。所以现在零星发现的一些巨大化石,比如美洲发现的一个高达2.4米,约有一扇门那么大的蜥脚类脊椎化石,可能就是某种已知蜥脚类的长寿版,并非什么新品种。

TOP

求偶篇


撰文/邢立达
  当恐龙成年,自然而然就发情求偶,最近有这么一个观点,说生命的进化更大的动力是源自性选择。那么亿年前的爱情会是什么样子的呢?其实各种恐龙都有自己独到的求爱仪式。
  鸭嘴龙类的恐龙可能是靠“乐器”来吸引雌龙。比如,副栉龙长有一个独特的脊冠,这个脊冠长在鼻骨上,里面充满腔道,空气从鼻孔吸入,经过腔道到达肺部,这就构成了一个呈管状的发声器。最近,美国新墨西哥州自然史博物馆和山迪亚国家实验室的研究人员按此构造做了一个脊冠的精确模型,吹奏时能产生非常奇特的共鸣声音,像极了阿尔卑斯山麓吹奏长角号的声音。这种声音不仅可以使副栉龙相互识别、预警,而且还可以在繁殖季节为心上龙吹上一曲史前恋曲呢。

肿头龙类则可能比较粗鲁。可以打包票,它们肯定是用厚重,装甲带刺的脑袋来互殴以争夺异性,就与今天在求偶季节山羊的行为相类似。不过,最近有一份报告指出,肿头龙的脑袋不能彼此相互撞击,否则会导致严重的脑震荡,而应该是撞击对方的身体,这样效果更佳,也不容易致命。
  角龙类,像是三角龙、五角龙和开角龙之类,它们应该也像肿头龙那般互撞,有点类似今天求偶季节的雄性麋鹿,将角互锁撞挤。此外还有更重要的炫耀资本,那就是它们角后的盾板,高大的盾板很可能着有极为艳丽的色彩,就像孔雀尾那般吸引眼球。
  至于那些大块头、长脖子、长尾巴蜥脚类,它们应该不会粗鲁的互撞,80年代后期,有一种观点认为这些离奇的尾巴的功能可以用来求爱或者交流。比如梁龙大约有40~50个小尾椎,尾部最后2米的横截面宽仅32毫米,重量大约有2公斤。研究人员通过计算机模拟的研究显示,如果它挥动尾巴,末端的速度可以超过音速,或许能够产生一些类似于鞭子发出的啪啪声,但是却比这些啪啪音大上2000倍。而且,其尾巴的基部经常可以发现有一些病理性的损伤,这可能是受到多次重复运动的严重挤压所致,很可能这就是求偶时用来抽打对方所造成的。
  长号,撞击,鞭打,这就是恐龙时代充满情趣的一部远古的罗曼史。


2008年12月31日

5d76ba0ft5f4e6e9907de.gif (29.3 KB)

副栉龙长有一个独特的脊冠

5d76ba0ft5f4e6e9907de.gif

5d76ba0ft5f4e75914a6c.jpg (11.51 KB)

副栉龙

5d76ba0ft5f4e75914a6c.jpg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