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云南怒江孩子将告别溜索上学

ZT



哥哥13岁余芬前(左)绑着弟弟10岁余志城(右),在怒江上飞索上学去。

(上海 刘剑锋摄影报道)

2007年12月13日14:51 新闻午报

体验“飞索上学”  

  余燕恰:飞不过江就爬过去

  7岁上学那年,余燕恰的妈妈就带着女儿开始学溜索。对余燕恰来说,溜索过江是必须要学会的,否则她永远上不了学。第一次和妈妈学溜索时,小燕恰吓得嚎啕大哭。

  2007年12月,就读于布腊小学二年级的余燕恰已经可以“单飞”了。

  12月4日早晨,余燕恰背上书包和溜索绳来到怒江边,熟练地将滑轮挂在铁索上,接着将溜索绳绑在腿上和腰上,将保险绳套在脖子上,最后脚尖一踮,快速向怒江江心冲去。

  几秒钟后,余燕恰停在江心,体重只有50斤的她“冲劲”不够,必须沿着铁索用双手倒着爬完剩下的几十米……

  上岸后,记者问她“怕不怕”,余燕恰想也没想地回答道:“怕!”

  -记者手记:溜索过江最怕掉入怒江,一旦掉入几十米深的江水中,用当地老乡的话说就是“有去无回”。

  余芬前:我要保护弟弟过江

  13岁的余芬前和10岁的余志城就读于马吉乡小学,兄弟俩每天上学、放学都是一起溜索过江。余芬前对记者表示:“我要保护弟弟过江。”

  出发前,余芬前把弟弟的溜索绳绑在自己胸前的铁钩上,又使劲地拉了拉,随后兄弟俩的手紧紧握在一起,余芬前镇定地说:“走!”

  兄弟俩贴着伴有漩涡的怒江水飞速向一百多米远的对岸飞去,铁索发出刺耳的“嘎嘎”声。

  记者问余芬前“怕不怕”,他坚定地说:“不怕!绑好弟弟,比什么都重要!”

  -记者手记:一旦出现危险,对余家来说,就是同时失去两个孩子。

  溜索前,哥哥余芬前反复检查弟弟的溜索绳,两双小手紧紧握在一起,两个孩子的心和命运也紧紧相连。

  对话“马吉校长”

  布腊小学校长:看着学生安全过江,我们才能放心回家

  马吉乡布腊小学共有42名学生,是福贡县读书条件最艰苦的村小之一。38岁的普友恒校长和3个老师带着4个班,他最大的愿望是帮助孩子们走出大山。

  记者:布腊小学每天有多少孩子要溜索上学?普友恒:16名,年龄基本在7岁到12岁。记者:溜索上学危险系数有多高?

  普友恒:怒江水是非常汹涌的,一是水急,漩涡多;二是水深,最深处三十多米。孩子溜索过江最低点离江面只有1米,非常危险。放学后,我们都会送学生到溜索点,看着他们一个个安全过江后,才能放心回家。

  记者:不溜索上学行吗?

  普友恒:基本不行。16名学生中,最远的溜索过江后还要走近三个小时山路,每天来回就要六个小时。

  记者:2007年10月12日,社会捐助的第一座“爱心桥”已在学校边的溜索点开工奠基了,明年学生就可以过桥上学了,学校最大的困难是不是也就解决了?

  普友恒:首先谢谢社会和媒体,为我们筹集资金建“爱心桥”。现在学校最大的困难是怎样帮助这42名学生走出大山。有的孩子吃不饱、穿不暖,读完小学就辍学了,我们看着很心疼,这是一代人的耽误。

  记者:你最大的愿望是什么?

  普友恒:将来,孩子们不仅能走过怒江来上课,还能走出大山去看看。希望他们能刻苦读书,回报社会。

  马吉乡完小校长:年收入仅五六百元,条件艰苦无法想象

  马吉乡完小共有338名学生,21名教师,12个班,是福贡县完小之一。34岁的余友博校长最大的愿望是改变现状。
  记者:溜索上学的孩子多不多?

  余友博:怒江州福贡县马吉乡共有2个完小、5个村小、逾20个校点。目前,马吉乡30公里范围内共有十多条溜索。7所小学中,住在江西边的几十个学生都要溜索上学。大山上的逾20个校点,老师都要买好大米等吃的东西,带上课本溜索过江,再走三个多小时的山路,为山上的孩子上课。

Wrong cannot afford defeat but Right can.
别跟我学。姐是个传说,姐用自己的行动写着自己的传说……

TOP

怒江似乎水势比长江还猛吧。。

俺考虑的是,怎么不给孩子们多设置个学校,呵呵。。

和hettyw思维不一样
奉天翊运推诚中华csuchen波鸿版河蟹社会团练使持丹书铁桊灌水免封金牌! —文官下轿,武官下马,唯我独行。

TOP

我是想,能拉溜索,就能多拉几道建个吊桥什么的。
以前也看到过类似的报道,好像是散人发的新闻里。能多看看新闻了解社会各方面,还是好的。
Wrong cannot afford defeat but Right can.
别跟我学。姐是个传说,姐用自己的行动写着自己的传说……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