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一下】关于大众文化

我是大众文化的粉丝。 想和大家交流一下对大众文化的理解。

何谓大众文化,大众文化(Massenkultur/Alltagskultur)是和高雅文化(Hochkultur)相对的。 


以前也无所谓大众或者高雅,反正就是艺术呗。而旧的艺术形式无非就是文学,音乐,戏剧和美术等。到了历史发展的某个时期,比如在欧洲,启蒙时期是大众文化的一个起点,到了上个世纪初又开始了发展的高潮期。


大众文化的历史开始正式书写,是在四十年代的时候,它终于有了自己的名字--大众文化(文化产业),以和过去的艺术形式相区别。


有名字和没有名字是一个重要的分水岭,有了名字,就算有了自己,能看到自己,就会突然发觉自己还真和别人不一样,就会变得挑剔,变得高傲,有了排斥性,再也不会宽容如海纳百川了。 


大众文化自从有了这个名字后,也开始以“文化”姿态,沾上了点艺术的气息。 所以什么是大众文化?可一定是要带上享受性质的,才算是。 


我们都知道,大众文化代表的是平民阶层闲暇时光的休闲生活。 相对的,高雅文化代表的是曾经的贵族阶层的休闲享受,现在算是有钱人或者有时间的人。


有钱人不一定就懂“高雅”,但是要懂高雅,一定要有大量的闲暇时间投入去“高雅”,所以一般是既有钱又有时间的人,才玩得起。 


到底什么是大众,什么是高雅,还可以再说得具体点。 


大众的就是一个形式,能转播得又快又多的。比如快餐,supermarket的产品,它的流通平台到处都有,价格便宜,是人都可以获取到。这就是大众型; 高雅的也是个形式,但传播得缓慢,传播的范围又小,为什么呢?首先,因为它的流通平台台阶太高了,一般人无法接触得到,比如太贵,太花时间,所以只能在小部分人群中传播。 


随着社会的发展,应该说,人和人之间的阶层差别越来越小了,有钱的也不再是那么有钱有时间有品味了;没钱的呢,也不再是那么没钱没时间没品味了。 以前的高雅慢慢的也开始流传进了大众,大众中也有些人在玩没人传播的个性化。所以高雅和大众的传统区分慢慢不再那么适合了,我们看到很多新的区分方式,比如大众的可以相对小众,相对地下,相对精英等等。



我自己本人就对大众文化很感兴趣,就是因为它的传播快而广,因为它能快而广的传播,所以它的更新速度是极快的。 



大众文化就像细菌一样,高速的繁殖,也飞快的变异和进化。地球会消亡,人类会灭绝,细菌绝对还会存在;而“高雅”就像熊猫,缓慢而优雅,没法进化,要靠它自己活着,时刻濒临绝种,非要靠外界砸钱来特殊保护,人工培植。 


大众文化正是像细菌一样,生命力如此旺盛,繁殖能力如此惊人,不由让人充满了恐惧,就像人们恐惧细菌病毒一样。 


大众文化也就是文化产业蓬勃兴起的时候,在六十年代的西方,一下子也涌现了众多相应的文化理论和批判。精英阶层对来势汹汹的大众文化产业惊恐失措,纷纷呐喊疾呼拯救“艺术”。他们对“大众文化”竟然给自己冠以文化的头衔深恶痛绝。他们冥思苦想,身先士卒的寻求文化、艺术在资本主义市场中的出路;拷问大众,为什么你们就甘心被低俗所同化?责问自己,高雅文化该如何抵抗低俗、毫无创造性可言的大众文化的侵蚀? 


熊猫为什么为濒临绝种?不是因为它自己不进化,是因为它周围的细菌进化太快了。 


在文化市场中,从此形成了两股主要的对抗力量,大众文化 VS 检查大众文化低俗性的文化批判以及它携带下的小心翼翼成长的非大众型文化。 


我们的高雅文化熊猫似的,必须要有外界的充分保护才能免受灭绝之灾。


[ 本帖最后由 fussfun 于 2008-8-3 11:06 编辑 ]

我就是一门心思对大众文化充满了兴趣和好奇,没有大众文化这个繁荣昌盛的市场,文化艺术本身何以飞速进步?

熊猫要能活下来,也是考验保护熊猫的技术的进步性。

没有低俗的昌盛,何来高雅的进步?

TOP

看了西方的大众文化产业的发展,再回头看中国市场,会觉得中国的不是太低俗,太无创意,太多拷贝,刚好相反,而是觉得中国市场门槛太高,太“高雅”,受censor太多(正式的/非正式的,官方的/民间的),传播太慢,流通还不够快,所以拷贝还不够多(盗版市场的意义所在),所以没法有什么创新,所以看到的现实就是,的确,太低俗,太无创意,太多低廉复制。

TOP

当然还有一个问题,就是中国市场还正在进行原始资本积累。这个时候,还主要是个拷贝成风的时期,只有在大量,大大量的拷贝复制的基础上,才有可能变异和创新,没有拷贝的前提,根本就别想什么创意不创意了。量变到质变是一个必然的发展逻辑。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