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经济周刊》主编炮轰默克尔对华政策

《经济周刊》主编炮轰默克尔对华政策
近年来,中国的崛起已经逐渐引起了发达国家的不安。欧美媒体对于本国公众的引导性报道不停地引发着西方世界对于遥远的东方古国的敌意。好在还有理性声音的存在。德国《经济周刊》最近以《中国》为题出版了特刊,主编史蒂凡·巴龙特地撰写了题为《露出牙齿》的开篇词,他指责德国联邦总理默克尔将中国看作是一个放大了的前东德,并很遗憾地充当了反华马前卒的角色……

近年来,中国的崛起已经逐渐引起了发达国家的不安。廉价商品倾销、非洲殖民主义、剽窃西方技术、环境污染成灾,欧美媒体对于本国公众的引导性报道不停地引发着西方世界对于遥远东方古国的敌意,德国《世界报》更是将中国、尼日利亚和巴基斯坦一道列为2007年可能产生社会大动荡的三个国家。 好在还有理性声音的存在。德国《经济周刊》最近以《中国》为题出版了特刊,主编史蒂凡·巴龙(Stefan Baron)特地撰写了题为《露出牙齿》的开篇词。巴龙在文中尖锐地指责德国现任联邦总理默克尔将中国看作是一个放大了的前东德。作为候任欧盟轮值主席国和G8峰会的东道主,默克尔出于政党争斗的原因,很遗憾地充当了反华马前卒的角色。 在文章开始,巴龙先把读者的视角拉回到213年前。为了庆贺乾隆帝80岁寿辰,苏格兰贵族马戛尔尼从1792年离开英国,历时近一年时间抵达中国。1793年9月14日,82岁的乾隆在热河接受了马戛尔尼的觐见。行了单膝下跪礼之后,马戛尔尼向中国皇帝敬献了毛瑟枪、望远镜、地球仪等礼品,并代表英政府提出了七点请求,其中包括允许设立英国驻京使馆、开放港口允许英人通商居住、允许圣公会教士在中国传教等。乾隆帝自以为是天朝上国,只说了一句“我们都有了”就打发了马戛尔尼。这位乔治三世的特使悻悻地离开了中国。 巴龙说,就是这一天开始了当时世界上最大的经济实体的长达二百年的衰落。而与此同时,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北美和欧洲逐渐取代中国成为世界经济的巨人。好在中国已经重返到世界经济大家庭中。综观全世界,只有美国、日本和德国的经济实力可以超过中国。但是,一些西方政治家看着腾飞的东方巨龙却犯着当年乾隆皇帝曾犯过的错误-对华封锁、贸易保护主义甚嚣尘上。
德国《经济周刊》主编史蒂凡·巴龙(Stefan Baron)
德国联邦政府遗憾地充当了不光彩的先锋角色。默克尔总理打算利用今年6月份在德国波罗的海举行G8峰会期间,把这一趋势推倒一个可悲的高潮。默克尔制定的几个会议要点几乎都是在对中国进行影射:世界贸易不平衡(可以解读为操纵汇率、商品倾销)、能源危机(可以解读为中国对非洲的掠夺)、技术保护(可以解读为知识剽窃)。巴龙尖锐地指出,其他欧美国家巴不得默克尔身先士卒地冲到反华前线,他们好趁机拿下德国人因此失掉的和中国人的大宗买卖。 巴龙说,一贯对华持批评态度的美国政府都在对中国采取温情脉脉的怀柔政策。美国新任财政部长保尔森的观点极为经典,“对于我们美国人而言,最大的危险不是中国超过美国,而是中国人停止保障他们发展速度的改革。”曾常年担任高盛集团首席执行官的保尔森在今年5月底被布什总统任命为财长,这位曾经71次访华的“中国通”被普遍认为是未来中美关系中美方的“掌舵者”,12月初,保尔森率领美国劳工部长赵小兰、卫生部长莱维特、能源部长博德曼、商务部部长古铁雷斯、贸易代表施瓦布、环境保护署署长约翰逊、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伯南克在内的庞大的代表团访问北京,与中方进行首次中美经济战略对话。保尔森说,认为中国是采取非正常手段以及伤害西方利益获得发展的指责是无稽之谈,没有一个国家取得了如此令人侧目的发展速度,没有一个国家向中国那样开放。中国的发展是依靠工作、节俭、投资以及对于世界经济分工的把握。 巴龙在文章最后写道,我们德国人应该最清楚,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德国经济奇迹也是缘于工作、节俭等相同的基础。默克尔总理应该尽快改弦更张,邀请中国进入到G8圈中,这符合全世界的利益,而不仅仅是符合德国的利益。


一点浩然气

快哉万里风

TOP

TOP

TOP

一直对这个女人没有好感。
但从她身上可以反映大部分德国人对中国的看法。
所以。。。。。。
我很懒,所以不做签名。
                      4E

TOP

这个女人估计最多做一任,没有政治家的大局观,太平庸。

TOP

http://wangbobanban.spaces.live.com/主新闻中心奥运志愿日记

TOP

没有个人魅力的总理,当不久的。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