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发现疑似太岁的软物 美学者"验身"(图)zz



5月15日,美国华盛顿大学药物化学家邱声祥博士给记者打来电话说,5月14日,身在美国的他通过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得知本报近期报道了关于内蒙古先后发现两块疑似太岁的软物的事情,这让他十分兴奋。他正致力于太岁的研究,他将联系中国方面的专家,利用世界最先进的遗传系统分类学技术为内蒙古的不明软物(在鉴定结果出来以前,本报继续称不明软物为太岁)鉴定身份。他希望记者为他提取一下太岁的样品。5月19日,记者重赴巴彦淖尔市临河区农民张永平家。

    1年长了2.25公斤

    在张永平家,记者见到了被他埋在土中的太岁。张永平说,1个月前,在把太岁埋在土中之前,他称了称太岁的重量:25.75公斤,比刚捡回来时重了2.25公斤。当时,为了给太岁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他受西北大学生物系教授董兆麟的启发,特地从太岁的发现地取回一编织袋原生土。他想,既然董兆麟教授说太岁发现地的土壤对太岁的研究有很大帮助,那就再让它回归到原来的环境。

    有传闻称太岁会在土中行走,张永平担心太岁会不辞而别。为此,他特地留了个心眼儿,他把太岁放在盆中间,四周埋上原生土,把太岁的顶部暴露在外,这样便于每天能够看到它。

    泡太岁的水能治病?

    太岁藏起来后,张永平想把泡太岁的水倒掉,被弟弟阻止了,弟弟要把泡太岁的水拿回去喝,因为这水给弟弟带来了好处。原来,十几年前,弟弟在念书时落下头晕的毛病,走路还得一点点地挪,体力活也干不了。春节前,弟弟开始喝泡太岁的水,一天喝5公斤,一喝就是两个多月。现在,弟弟头晕的毛病好了。今年开春后,张永平惊奇地发现,弟弟竟然做起了泥水活。

    当日19时,记者见到了这个一度被村里人认为是念书念傻了的人。面对记者,张永平的弟弟滔滔不绝地说起了喝泡太岁水的经历:“去年腊月的一天,我喝了一杯泡太岁的水,喝下去不久,我的头部舒服多了。第二天早上,我又喝了一杯烧开的泡太岁的水,谁知头晕的感觉没有了。接下来,我就坚持喝了两个月,精神一天比一天好。过年时,我舅舅来我家串门,他常年身上痛,每天都得吃去痛片,痛得厉害时,要吃四五片。听说我喝泡太岁的水身体变好了,他也试着喝了两杯,没想到第二天他身体的疼痛减轻了。前几天,我舅舅特地打发家人过来,把我喝剩下的泡太岁的水拿走了,他说他要当药喝。据他介绍,喝了几次泡太岁的水后,他干脆不用吃去痛片了。”
Share |
Share

李天笑:千年“太岁”之谜

】“太岁”原非官名。秦始皇三次东巡寻找“长生不老之药”。秦始皇三十二年(前215年),派遣燕人卢生去找寻“长生不老之药。”秦始皇所要寻找的“长生不老之药”就是“太岁”。可惜秦始皇没有找到“太岁”,反而病死在东巡途中,留下千古憾事。
何为“太岁”?据《山海经》、《本草纲目》等古籍记载,“太岁”是一种软体生物,称为“肉芫”,“视肉”等。《山海经》指“肉芫”:“聚肉有眼而无胃,与彼马勒颇相仿佛,奇在不尽,食人薄味。”晋代郭璞的解释是:“聚肉形,如牛肝,有两目。食之无尽,寻复更生如故。”明代神医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把“肉芫”称为“本经上品”,有“轻身不老,延年神仙”之功。

事隔两千多年,据报载,秦始皇所寻的长生不老之药“太岁”在内蒙古现身。一年前在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临河区乌兰图克镇红旗村农民张永平发现的一块软性不明软物,与传说中的“太岁”极为相似。这块不明生物长52公分、宽40公分、厚20公分,重25公斤,玉黄色,有弹性。正看像乌龟,后望像玉石,一侧看像鲶鱼头,另侧看像一只刺猬,且不断长大。

“太岁”此时现身颇有玩味。它寓意古人所求、古书所载的“长生”之物终是不虚。但其更深的含义会不会在提醒人们进一步发掘史前秦始皇寻“长生不老之药”背后的真正玄机?

当初秦始皇虽没能找到保命长寿的“太岁”,但实际上却找到了预防亡国的启示。燕人卢生带回的图书上说:“亡秦者胡也。”可惜秦始皇误读了这一天机,自想,这“胡”当然就是北方的匈奴了。不料,秦始皇死后,其子胡亥夺得帝位。秦二世元年(前209年)七月,陈胜、吴广揭竿而起。 秦二世而亡,后人这才知道“灭秦者胡也”中所说的“胡”,并不是指胡人,而是指秦二世胡亥!

如今中共败象四起,退党大潮直逼百万门槛。千年“太岁”现世,把中国皇朝兴衰的主题再次提到面前。“长生不老之药”和“亡秦者胡也”之间的选择似乎同时摆在了当政者的面前。

TOP

秦始皇的长生不老药为何此时找到(多图)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作为一国之君,要永远统治天下,于是三次东巡去找“长生不老药”,最后死在途中。现代人都笑他痴:人哪儿有不死的?无论多有钱的富翁也无法长命百岁。
据记载,秦始皇遍寻不着的“长生不老药” 俗名叫“太岁”,学名叫“肉灵芝”。

“肉灵芝”该“粘菌复合体”,呈肉状,分层,表面层乳白色,中层或下层为深色,肉质,表面胶质。在太阳暴晒下不会发臭腐烂,在结冰的水缸中也不回被冻死,生命力极强。

明代名医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把它称作“肉芫”,收入“菜”部“芫”类,李时珍证明“芫”类对一些疑难病症有特殊疗效,其共同特点是:“久食,轻身不老,延年神仙。”

在海洋生物研究方面有着很深造诣的日本天皇明仁参观肉灵芝后,称它为“稀有宝物”。

太岁为何近期相继出土

令人寻味的是,近期,中国居然相继发现了“太岁”。


太岁割开后呈现的横断面

据记载,最早是1992年8月22日,陕西周至县农民吴凤莲和儿子杜战盟在渭河边上打捞因山洪暴发而冲入河中的浮柴时在河水中发现。其后2002年5月30日,韩增禄在吉林桦甸夹皮沟云峰村双合屯山上发现的,其长度约140公分、厚度约15~17多公分、径宽约47公分,重达49公斤。

据吴凤莲回忆,当时刚搬回家的时候她们秤的重量是20多公斤,一个星期后再秤,发现长到了35公斤。吴凤莲拿刀子割开,一看里面,像是白肉,与她的孩子一商量,割了二两重“肉”,放到炉子上熬,熬了一个多小时就熬化了,像面糊糊是粘稠状的。

据吴凤莲说,在食用了“肉团”后的几天时间里,都神清气爽、浑身上下有使不完的劲。而且,在蚊蝇多如牛毛的三伏天,放置这个“肉团”的屋子里一个蚊蝇也没有。更为奇怪的是这个“肉团”原来割下来几块肉的地方没过几天便又重新长好。

据闻,1993年7月中国国家地矿部某钻井队在河北省完县打井,钻头打进117米深时,开始往外喷白色软体碎物,粘红带丝,看起来像肉,喷了一个小时,大约有8、90斤,第二天继续钻,喷出的全是血液一般的红水!血水喷了半个小时,钻井队惶惶然撤机,白花花的肉和血水散落一地。一些胆大的村民将“肉”捡回家烙饼炒菜,不料味道十分鲜美,吃了以后觉得神清气爽,还治好了一些村民的病。76岁的刘寿安因摔坏了腿已卧床半年,吃了老伴捡回的半斤“肉”,居然在第三天下床走路了!


割开的太岁,弹性较强,摸上去很粘,有质感


辽宁省朝阳市在2001和2002年也发现了“太岁”。2004年4月,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临河区乌兰图克镇红旗村农民张永平发现另一块长52公分、宽40公分、厚度20公分,重量达25公斤,呈玉黄色状态,具有一定的弹性,还不时分泌出带有丝性的黏物。

记者见到了该软物。乍一看,它像一块灰黄的凝玉,聚结着无尽的神秘。伸手触摸,滑黏而有弹性。抬起手,黏液拉成了一缕缕细丝,在空气中飘飞。黏液弄在手上,洗起来滑滑的,一时半会儿洗不掉。洗完双手皮肤细腻。

科学无法说清的神奇

按照科学研究证实,“肉灵芝”的液体中所含有的核酸、蛋白质、酵母菌、霉菌等对人体十分有益。可是现代科学可以把核酸、蛋白质、酵母菌、霉菌合成啊,但绝对和“肉灵芝”不是一回事!

现在我们才明白秦始皇三次东巡去找的“长生不老药”真的存在。世界上到底还有多少我们眼睛看到了也无法解释的神奇呢?

TOP

连云港海滩出现白色“怪肉” 20多天不腐化(图)


东辛农场的尹先生不久前在连云港海滩捡到一重15斤的“怪肉”(见图),20多天不腐化、无异味。这是不是传说中的神秘“太岁”?记者昨天专程前去探访。




  记者发现,该“怪肉”白亮如玉,宽28厘米,长40厘米,厚12厘米,似一棵饱满的大白菜,皮光滑,上面分布着条状纹。腹部有一大一小两个洞,中间一条沟槽相连通,刚发现的大洞内有3块鹅卵石。记者用手按了按,略硬有弹性,摇一摇发出“嘭嘭”水声,但无水溢出。据尹先生介绍,5月3日清晨,他与家人到连云港凰窝看日出,在沙滩乱石上发现这不明软体。问当地渔民,没有人见过。尹先生将它带回家,浸于山泉水中,缓慢生长了5天后,至今颜色、大小、重量再无变化,也没有腐败变质,苍蝇从不叮咬。缸中水清亮明净,尹先生每天都要喝上两三杯,自觉提神。前两天他吃了一小块,没有什么特殊味道,但咬不断,嚼不碎,只好囫囵吞下。

  尹先生所藏之物是否是“太岁”?他希望能通过本报征询有识之士破解谜团

TOP

:o敢在太岁头上动土?:P

以前只听过第一次看到照片~

TOP

怎么感觉是大纪元上的?开始还挺好奇的呢.
先熟悉一下我的笑声好了~

TOP

玉皇大帝最近咳嗽痰多,大家不要惊怪。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TOP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img]http://csuchen.de/bbs/attachment.php?aid=166085&checkid=a40a9[/img]

TOP

 5月15日,美国华盛顿大学药物化学家邱声祥博士给记者打来电话说,5月14日,身在美国的他通过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得知本报近期报道了关于内蒙古先后发现两块疑似太岁的软物的事情,这让他十分兴奋。他正致力于太岁的研究,他将联系中国方面的专家,利用世界最先进的遗传系统分类学技术为内蒙古的不明软物(在鉴定结果出来以前,本报继续称不明软物为太岁)鉴定身份。他希望记者为他提取一下太岁的样品。5月19日,记者重赴巴彦淖尔市临河区农民张永平家。

  1年长了2.25公斤

  在张永平家,记者见到了被他埋在土中的太岁。张永平说,1个月前,在把太岁埋在土中之前,他称了称太岁的重量:25.75公斤,比刚捡回来时重了2.25公斤。当时,为了给太岁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他受西北大学生物系教授董兆麟的启发,特地从太岁的发现地取回一编织袋原生土。他想,既然董兆麟教授说太岁发现地的土壤对太岁的研究有很大帮助,那就再让它回归到原来的环境。

  有传闻称太岁会在土中行走,张永平担心太岁会不辞而别。为此,他特地留了个心眼儿,他把太岁放在盆中间,四周埋上原生土,把太岁的顶部暴露在外,这样便于每天能够看到它。

  泡太岁的水能治病?

  太岁藏起来后,张永平想把泡太岁的水倒掉,被弟弟阻止了,弟弟要把泡太岁的水拿回去喝,因为这水给弟弟带来了好处。原来,十几年前,弟弟在念书时落下头晕的毛病,走路还得一点点地挪,体力活也干不了。春节前,弟弟开始喝泡太岁的水,一天喝5公斤,一喝就是两个多月。现在,弟弟头晕的毛病好了。今年开春后,张永平惊奇地发现,弟弟竟然做起了泥水活。

  当日19时,记者见到了这个一度被村里人认为是念书念傻了的人。面对记者,张永平的弟弟滔滔不绝地说起了喝泡太岁水的经历:“去年腊月的一天,我喝了一杯泡太岁的水,喝下去不久,我的头部舒服多了。第二天早上,我又喝了一杯烧开的泡太岁的水,谁知头晕的感觉没有了。接下来,我就坚持喝了两个月,精神一天比一天好。过年时,我舅舅来我家串门,他常年身上痛,每天都得吃去痛片,痛得厉害时,要吃四五片。听说我喝泡太岁的水身体变好了,他也试着喝了两杯,没想到第二天他身体的疼痛减轻了。前几天,我舅舅特地打发家人过来,把我喝剩下的泡太岁的水拿走了,他说他要当药喝。据他介绍,喝了几次泡太岁的水后,他干脆不用吃去痛片了。”

  太岁被重新取出

  因为邱声祥博士需要看能够更为详尽地反映太岁特征的照片,这样就必须得把太岁从土中取出。5月19日晚,蹲在埋在土中的太岁面前,张永平犯了难。他知道,要摆弄这个黏糊糊的东西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等把太岁从土中取出,张永平和妻子累出了一身汗。太岁摆在院子里进行拍照,很多邻居前来观看,鸡也过来凑热闹,想上前吃一口又怕生人,转悠着不离左右。

  端详着被重新取出的太岁,张永平说,1个月不见它长高了,颜色变深了,特别是暴露在空气中的部分,颜色都变成了暗褐色,摸起来像一块风干了的带皮猪肉,硬而有弹性。埋在土中的部分比暴露在空气中的部分软,而且两侧的颜色不一:一侧深,呈现黄绿色;一侧浅,呈现灰白色。

  放在土里后分量轻了

  取样时,拿着刀子的张永平迟迟下不了手,他不住地问记者:“咋割啊?”说句实在话,记者也不知道该咋割。太岁放在张永平家中1年了,除了精心安置它之外,他动也没舍得动它一下,更别说拿刀子割了。

  在张永平小心翼翼的操作下,两小片黏而有韧性的东西被割了下来,总共不过0.1公斤。记者将这两小片东西精心收了起来。随后,张永平又称了一下太岁,23.5公斤,与刚捡回来时一样重。翻腾着被太岁弄得又湿又黏的一大堆泥土,张永平百思不得其解:“怎么会比泡在水里时轻了呢?”张永平的弟弟见哥哥担心的样子,连忙安慰他:“不急,不急。土里的黏液不也是它分泌出来的吗?它肯定还在生长,只不过有些东西浸到土里去了。”

  听起来,弟弟这话似乎也有道理。但是,太岁埋在土里的分量比放在水里的时候轻了,这是不争的事实。这回,再怎么存放它,是放在水里,还是放在土里?张永平犯了愁。

  两周就能验明身份

  连日来,邱声祥博士对内蒙古巴彦淖尔市和赤峰市发现的两块太岁表现出了极大的关注,除了用邮件和传真的方式和记者联系外,他还多次通过国际长途向记者询问有关事宜。5月20日,张永平家太岁取样完成之后,记者立刻与邱声祥博士取得了联系。他表示,需要先看一下太岁的最新照片,才能对其做一个初步的判断。因为他在美国,赤峰市农民王凤友家太岁的取样工作,也需要记者来完成。邱声祥博士目前与广州、北京方面的专家一直在合作进行此方面的研究,因此记者取回来的样品也不必寄往美国,只要寄往广州和北京的实验室即可。邱声祥说,收到样品两周后,就可以鉴定出太岁的真实身份。如果是太岁,还需要到美国继续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

  “太岁”的传说与现实

  “在太岁头上动土”是中国的一句老话,它代表一种忌讳。唐代《酉阳杂俎》一书记载:有个叫王丰的人,“于太岁头上掘坑,见一肉块,大如牛,蠕蠕而动,遂填,其肉随填而长。丰惧,弃之。经宿,长塞于庭。丰兄弟奴婢数日内悉暴卒,惟一女存焉。”《广异记》中也说:“晃良贞不怕鬼怪,每年都要在“太岁”头上挖土。有一次挖出肉块,用鞭子打了几百下,扔到大路上了。当夜有人看见有些神人骑马坐车来慰问那肉块,并问:“太岁兄,你为什么受他辱打而不报仇呢?”回答是:那人血气方刚,我也没办法。天明后“太岁”就不见了。在中国民间,“太岁”向来被人们看作是一种神秘莫测的力量,一种能在冥冥之中支配和影响人们命运的力量。

  其实,“太岁”实际上是古代人假设的一种天体。作为一种具体的生物,“太岁”是真实存在的。在《山海经》、《本草纲目》等古籍中均有详尽记载,称其为“肉芫”、“视肉”、“土肉”、“聚肉”、“封”等。《山海经》记载:“聚肉有眼而无谓,与彼马勒颇相仿佛,奇在不尽,食人薄味。”晋代著名学者郭璞在注释《山海经》时,对“视肉”做的解释是:“聚肉形,如牛肝,有两目。食之无尽,寻复更生如故。”

  到了明代,名医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把“肉芫”收入“菜”部“芫”类,称其为“本经上品”,并将芫分为5类,其中对“肉芫”是这样描述的:“肉芫状如肉,附于大石,头尾俱有,乃生物也。赤者如珊瑚,白者如截肪,黑者如泽漆,黄者如紫金……久食,轻身不老,延年神仙。”

  据吉林大学微生物专家解释,俗称的“太岁”是介于原生物与真菌之间的黏细菌,生长于土壤中,生命力极强,是自然界非常稀有的大型黏细菌复合体。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TOP

.....................
o小小di世界有最堅定de純真..o小小di夢想有最不變de永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