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9517
- 威望
- 983
- 金钱
- 3
- 阅读权限
- 90
- 在线时间
- 1377 小时
|
保存,转贴,水浒
揭秘水浒里你不知道的那些事儿
一部《水浒》共涉及到787位人物,其中有名有姓的577位(包括108位主要人物);有名无姓的9位;有姓无名的99位;书中提到但没有出场的102位。这787位人物中,共有女性78位,约占人物总数的10%,可以说女性人物在《水浒》人物中所占的比例是很低的。然而女性在《水浒》中的死亡率并不低,78位人物中明确描写死亡的有34位,约占女性总数的43%,这样高的死亡率在世界名著中是极其罕见的。女人若是生在《水浒》这部书中,一多半要成悲剧角色。
下面我们主要要讲的是梁山一百单八将,即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组合成的108条好汉。
梁山108条好汉,共涉及77个姓氏,其中以李姓最多,有7人,约占好汉总数的7%,这一比例基本与如今李姓在全国人口的比例相当,施耐庵真有先见之明。
在梁山108条好汉当中,曾经在宋朝各级go-vern-ment当过公务员的有33人(以人物出场后为准);占山为王的B社会人物有25人(以人物第一次出场为准);地主、富农出身的10人;开酒店的私营个体户出身的9人;打渔出身的8人;其他出身的23人。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梁山108条好汉,竟没有一个算得上真正意义上的农民,如果非要把陶宗旺算作农民出身的话,也仅此一人而已。这样的人员构成,这样的领导班子,宋江领导的梁山起义,无论如何算不上一场真正意义上的农民起义。梁山义军的政治口号和纲领是“替天行道”,这跟“分田地、均富贵、免粮税”等农民义军惯用口号和指导纲领丝毫不沾边。再说了,“替天行道”的“天”怎么讲?天下百姓,还是天子?
还有一点我们应该特别在意,一百单八将中,go-vern-ment公务员出身的竟有33人,占总数的30%。这些人原本都在宋朝各级go-vern-ment任职,过惯了悠闲自在的办公室生活,或多或少都对“铁饭碗”、“吃皇粮”这样的生活有些感情。这些人也构成了后来梁山领导层支持招安阵营的主体力量。
在梁山领导层最具发言权的三十六天罡中,公务员出身的达17人,如果把李逵也算在内的话(李逵曾经在江州监狱当过小牢子,也算吃过公家饭),公务员出身的将达18人,正好占梁山集团36个董事会成员的一半。难怪宋江一再坚持招安,看来走招安路线还是很有群众基础的。
当然这只是宋江坚持走招安路线的原因之一,更深层次的原因远不止这么简单,并且公务员出身的也未必就一定支持招安,比如原禁军教头林冲、原渭州提辖鲁智深、原清河县都头武松,都是铁杆的反对招安者。这个问题我们暂且不谈,以后再做详细分析。
梁山108条好汉中有明确年龄记载的14人(以第一次出场为准)。其中年龄最大的当属宋江,书上说是“年及三旬”,估计不会超过三十五六岁;以下是鲁智深、林冲、柴进,三十四五岁;然后是关胜、卢俊义、张顺,三十二岁;年纪最小的是史进,出道时只有十###岁;武松、施恩、孔亮、燕青的年龄相仿,都是二十四五岁;张青、杨雄、石秀的年龄记载也比较确切,分别是三十、二十九、二十八岁。这14个人的平均年龄是二十六岁,相当年轻,正是当打之年。有人会说了,拿14人代表108人,说服力不充分啊。的确,这14个人的平均年龄也许不能代表梁山108人的平均年龄。
那么梁山108条好汉的平均年龄大概有多大呢?
我们前面说一百单八将中宋江年龄最大,有什么依据?没有依据,只是笔者的一种感觉。在宋江行走江湖逃难的时候,所有遇到宋江的人都称宋江为哥哥,这是不是能说明宋江在这伙人中年龄最大呢?也许有人会说根据黑帮组织的规矩,坐第一把交椅的无论年龄大小,下面的人都要称他为大哥。大伙一致叫宋江哥哥,不排除有这方面的原因。问题是在宋江上梁山入伙之前,也就是他最落魄的那段时间,所有遇到他的人就已经称他作哥哥了,这恐怕就不是黑帮组织行规的问题了,而是宋江的年龄确实要比其他人大些。再说以宋江那脾气,没有梁山入伙之前,若是有人按黑帮规矩称呼他,想必宋江是无论如何不会接受的。
由此笔者以为,梁山108条好汉中年龄最大的应该是宋江,宋江每每与人结拜,年龄最大的总是他。保守一点,宋江也应该是年龄比较大的人物之一。宋江上梁山时的年龄不超过三十五六岁,而其他绝大多数人的年龄又比宋江小,再加上有史进等一批二十来岁的小年轻,可以推断梁山一百单八将的平均年龄应该在三十岁左右,最大不会超过三十三岁。
平均年龄33岁,可见梁山集团领导层的年龄构成相当年轻,基本符合“领导干部年轻化”的要求。30来岁的年纪,正是事业有成、干劲十足的年龄段,也是一个人事业发展的黄金年龄。仅从此方面讲,梁山集团是很有发展潜力的,最起码可以用朝气蓬勃、年轻有为来形容。
如果有人对108将的平均年龄有疑义,不要紧,我们也可以对梁山其他好汉的年龄做个大体推断:
比如曹正是林冲的徒弟,年纪应该不会超过林冲(三十四五岁);李俊、童威、童猛与宋江结拜,认宋江做哥哥,年纪应在宋江(三十五六岁)之下;吕方、郭盛书中说是“少年壮士”,估计年龄不会超过二十五岁;孔亮二十四五岁,哥哥孔明应在二十七八岁左右(双胞胎另当别论);张顺三十二三岁,哥哥张横应在三十五六岁左右;张青三十岁,夫人孙二娘估计也差不多这个岁数;扈三娘梁山入伙时还没有结婚,以古代女子谈婚论嫁的年龄推算,扈三娘的年龄不会超过二十岁;徐宁有一个六七岁的孩子,那么他的年龄应在二十七八岁左右;汤隆是徐宁的姑舅弟弟,年龄自然在徐宁之下,朱仝、雷横、戴宗、李逵、燕顺、花荣等等很多人,一开始就称宋江为哥哥,可见这些人的年龄不会比宋江(三十五六岁)大,同理还可得出很多这样的结论……
从《水浒》一百单八将第一个出场的人物史进开始,到108人齐上梁山,前后大约用了3年时间。此时年龄最大的宋江、林冲、柴进等都是三十七八岁年纪;年龄居中的武松、施恩、孔亮等都在二十七八岁左右;年龄最小的诸如史进、扈三娘等,也就二十一二岁。
梁山好汉的年龄跨度大约在十五岁左右,宋江及以下人等都以兄弟相称,并未出现“叔父”等字眼。尤其特殊的是,宋江与孔明孔亮、李忠与史进都是师徒关系,相互之间却称兄道弟,颇为有趣。
梁山好汉的业务分工比较细致科学,基本达到了人尽其才,上山前学的什么专业,上山后基本上就被安排在了什么岗位。有专门马战的,有专门步战的,有管后勤的,有管营销的,有开酒店的,有打探消息的,有做衣服的,有打兵器的,有医人的,有医马的,有管纪检的,有管组织的,有管财务的……形成了一整套比较完整的行政管理体系,跟一个地方行政机构差不多了。
一百单八将的分工细致而科学,可谓物尽其力,人尽其才,基本达到了“领导干部专业化”的要求。
还有一点需要说明,梁山好汉的文化水平普遍不高,绝大多数属于“大老粗”,除了宋江、林冲偶尔能吟几首诗,卢俊义、柴进、燕青勉强算个文人,吴用做过民办教师,裴宣做过法院书记员以外,其他人都谈不上什么文化素质,基本上处于文盲、半文盲状态。那些公务员出身的好汉们,以前多是武将,天天跟兵器打交道,文化程度未必怎么样,用现在的学历衡量,相当于初高中水平的已经不错了。这些人里能达到本科水平的恐怕只有韩滔、杨志两个(中过武举)。那些黑帮出身、盗贼出身、打渔出身、开酒店出身的好汉,估计大部分连小学文化都达不到,比如张横,连给弟弟张顺写信的文化水都没有。
可以说梁山好汉的文化水平普遍较低,离“领导干部知识化”的要求相差甚远。知识决定一切,一个没有文化知识的团队,注定不会有多大发展空间。
宋江其实很重视知识分子,也很重用知识分子,比如卢俊义、林冲、吴用这些文化稍高一点的,都处在梁山集团最高领导层的位置,柴进负责后勤兼财务工作,裴宣负责纪检工作,也都是很重要的部门。虽然如此,宋江在知识分子的培养方面做的却很不够,也没见他在梁山举办过什么领导干部培训班。试想朝廷招安这么一批“粗人”干什么?除了用这些人打打仗外,能放心让他们到地方上去任文职吗?这些动不动就吹胡子瞪眼、拿刀杀人的好汉们,能做好一个地方的父母官吗?
过多的大老粗聚在一起,很难形成一个长远的共同理想、施政纲领或是奋斗目标,也很难形成持久的凝聚力。宋江面对这样一个战斗力很强、文化素质很低的特殊团队,也只能用一个模糊不清的“替天行道”来维系班子内部的稳定。在梁山集团部分人眼里,奋斗的目标似乎就是“大碗喝酒,大口吃肉,论秤分金银”,快活一天算一天。
总之,梁山集团在领导干部的“年轻化”、“专业化”方面做的不错,但在最重要的“领导干部知识化”方面相当欠缺,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阻碍了梁山集团向更高更强方面的发展。客观上讲,仅靠梁山集团领导层现有的实力,很难达到改朝换代的目的。
中国历史上的农民起义,无外乎有三种结局,一是成为改朝换代的工具,比如刘邦、朱元璋;二是被镇压下去,比如陈胜、李自成、洪秀全;三是接受招安,替现有朝廷出力。第一条路成功的案例很少,宋朝之前似乎只有刘邦一个;第二条路失败的案例却太多太多,宋江之前就有绿林军、赤眉军、黄巾军、陈胜、黄巢……“自幼曾攻经史”的宋江想必对这些已了如指掌,梁山集团具体走哪条路,他心里可能已反复权衡了很多次。
宋江之所以选择第三条路,是不是出于对自身实力的一种定位呢?改朝换代不可能,被镇压下去不甘心,宋江面前只剩下第三条路了,那就是:招安。不过“招安”这条路在宋江之前还鲜有人走,宋老大可以说是“摸着石头过河,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他把自己和107个兄弟当了赌注和试验品。
《水浒》中仅有的几位出场较多的女性人物,要么不守妇道(如潘金莲、潘巧云、阎婆惜、娇秀、白秀英、狄太公女儿、贾氏);要么是长舌婆(如王干娘、李大娘、刘高老婆、阎婆);要么是被男性化的女人(如扈三娘、顾大嫂、琼英、孙二娘、段三娘);要么就是纯粹的受害者(如金翠莲、刘太公女儿、林冲夫人、王义之女、瓦罐寺妇人)。除此之外,就是一些连跑龙套也够不上的小人物了。可以说凡是在《水浒》中出场较多的女性,几乎没有一个既符合古代“好女人”的标准,又落得圆满结局的女人。
《水浒》位居四大名著之列,其艺术成就世所公认,明清奇人金圣叹的“批水浒”一出世,更是画龙点睛,将这部名著推到了一个空前的高度,被誉为第五才子书。然而施耐庵在书中有意无意流露出来的蔑视妇女的封建意识,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该书的思想价值。
梁山108条好汉中,女人只有3个,占总数的,比例实在可怜。前面我们已经提到,女性人物在整部书中只占人物总数的10%,78个女性中最后落死亡结局的有34人,且死因大部分与不正当男女关系有关。死亡率之高,死亡原因之不正常,再加上作者一再流露出的对女性的蔑视,不得不使人怀疑作者施耐庵是不是对女性怀有偏见。这已不单单是封建意识问题,在封建思想统治下,“好女人”的尺度应该是诸如“三从四德”、“贤妻良母”、“无才便是德”、“贞洁操守”、“相夫教子”这样的标准。而在《水浒》里,符合这样标准的女人几乎为零,整部书里称得上“深明大义”的女人,只有一个,就是一个叫秦玉兰的女人。这个秦玉兰在《水浒》中是个不入流的角色,跑龙套都得往后站。
梁山105条男性好汉,书中明确交代成过家、有过老婆的(二奶也算)有35人,剩下的70条好汉都没有老婆。70来个光棍,30岁左右的年龄,正是精力旺盛的时候,他们个个不娶老婆,匪夷所思。在这些梁山好汉眼里,谁娶老婆,谁近女色,谁就算不得真正的好汉。这不是对女人的轻视是什么(或是变态?)。梁山好汉对女人的轻视,实际就代表作者施耐庵对女人的轻视。
作者运用其高超的写作手法,常常在书中不经意间流露出对女性的蔑视甚至诋毁。这个问题我们以后还要详谈,这里姑且带过。有人就怀疑过作者在写这部书之前,是不是在情感方面受过女人的什么强烈刺激,这种想象不无道理,至少可算一家之言。
《水浒》书中提到的几个庄园主人,比如宋家庄的宋太公、桃花村的刘太公、白虎山的孔太公、揭阳镇的穆太公等,都只有“太公”出场,没有“太婆”什么事,难道这些太公们的老伴都死了?笔者不禁要感叹一下,女人在《水浒》里真的不长寿啊。
《水浒》作为一部名著,看点颇多,建议几个看点读者不要错过:一是一百单八将上梁山的复杂原因(官逼民反);二是宋江与晁盖的关系及晁宋派系之争;三是梁山集团领导层108人对待招安的复杂心理及不同态度;四是一百单八将的排位问题;五是宋江、卢俊义、吴用间的三角关系;六是施耐庵对待女性的问题。
以上六大方面排位不分先后,我们以后还要逐一讲解,有兴趣的朋友不妨关注。
高俅这人,身上的长处还是不少的,书上说他“吹弹歌舞,刺枪使棒,相扑顽耍,亦胡乱学诗、书、词、赋”。可以说高俅这厮在音乐、武术、文化、体育等方面都有“造诣”。除此以外,最拿手的绝活还是踢得一脚好球。黄金右脚也好、黄金左脚也罢,总之高俅的球技在京城是相当出名的,知名度大概不会比现在的郑智、李玮峰他们低,“高毬”的外号便由此得来。
踢球这项运动在两个时代最流行,一是北宋,二是现代。高俅这种人,如果生在其它朝代,可能永远只是一个小混混。然而高俅很幸运,生在了一个踢球盛行的年代。
像高俅这样文化方面懂一点,音乐方面通一点,足球踢得好一点,道德方面“前卫”一点的社会青年,若是生在现代,那肯定是娱乐圈、体育圈里的焦点。偶尔弄出点球场暴力、花边新闻,偶尔踢进一两个“世界波”,高俅的知名度估计不是如今男足国脚们所能比的。运气好的话,说不定还能带领中国队踢出亚洲,在世界杯上夺个名次什么的。当选世界足球先生,成为中国的马拉多纳也说不定。可他偏偏生活在宋代,并且转会到了皇家足球俱乐部——齐云社,高俅的人生开始朝着另一个轨迹发展。
高俅加入皇家足球俱乐部“齐云社”事出偶然,当时高俅正像一只足球一样被提来踢去,柳世权把他踢给董将士,董将士不敢接,把他踢给小苏学士,小苏学士不愿接,一倒脚又把他踢给了当朝驸马王晋卿,王晋卿见高俅是个“人才”,于是不再倒脚,留在了自己府里。
时间不长,时为大宋朝端王爷兼足协主席的赵佶看中了高俅,高俅那一记“凌空抽射”给端王留下了太深的印象,赵佶一句话,把高俅的组织关系从驸马府转到了端王府。从此高俅成了“齐云社”的主力球员,与端王成了黄金搭档,形影不离。
后来赵佶从端王爷兼足协主席的位置上退下来,摇身一变当了皇帝,即宋徽宗。作为“齐云社”一号主力球员,高俅很快成为徽宗皇帝重点培养、提拔的对象。
对于高俅这样非科班出身的体育明星,要挤进宋朝文官圈子很不现实,因为在宋朝,县长以上的文官都要具有进士资格,高俅连秀才都够不上,徽宗皇帝想提拔也没有理由和借口。于是提拔高俅只有从武将方面入手了,宋徽宗为了提拔高俅做武官,也颇费了一翻心思,先把高俅下放到基层边关,镀一镀金,然后再调回中央,为升迁打下基础。
在徽宗皇帝的精心栽培下,高俅从一个足球队员一跃成了殿帅府太尉,真应了那句话:“朝里有人好做官”何况高俅朝里的“人”不是别人,是说一不二的皇帝。从平头百姓到国家高级干部的转变,高俅只用了半年时间。
时代造就人才,像高俅这号人,若是生在现代,他不作球星谁作球星;若是生在宋代,他不作奸臣谁作奸臣。
高俅的发家史很让人好笑,一个连董将士、小苏学士都不敢或不愿收留的混混,为什么会在小王都尉和徽宗皇帝那里受到重用呢?
董将士只是一个开药铺的本分的小市民,小本生意本本分分,在他眼里高俅这种混混是绝不敢收留在家的,影响下一代不说,还似一颗定时BoB!!!,指不定哪会儿就会爆炸;小苏学士是正儿八经的文化人,并且是文化名人,在他眼里如何容得下高俅这种破浪子弟,所以不愿收留。在正经的小市民和文化人眼里,高俅一钱不值,要么不敢收留,要么不愿收留。书中还特意提到“东京城里人民不许容他在家宿食”,请注意书里提到的“人民”字眼,人民二字很重要,它代表了基层大众的心声。
一个为人民所不容的人,在朝廷里却得到十分的重用,并且是平步青云坐着火箭往上升,这样的朝廷不是黑暗是什么?这样的皇帝不是昏庸是什么?天下不乱才怪!
人们说《水浒》只反贪官不反皇帝,我看未必。高俅的发家史说明了什么?不正说明了朝廷的黑暗,皇帝的昏庸吗。高俅、童贯、蔡京、杨戬之流受到赏识,又说明什么?没有昏君,何来奸臣。只是鉴于当时的社会背景,施耐庵不便明说罢了。
金圣叹在批《水浒》时曾说,不写高俅便写一百单八人,则是混乱源自民间(乱自下作);不写一百八人,先写高俅,则是混乱出自朝廷(乱自上作)。金圣叹不愧是才子,一语中的、入木三分。
让高俅这号人出任国家高级干部,干好事未必行,干坏事却绝对在行。新官上任三把火,高俅上任后烧的第一把火既不是操练士兵,也不是严明军纪,而是把跟他有过节的手下八十万禁军教头王进修理了一番。其实也不是王进自己跟高俅有过节,而是王进的父亲王升曾经揍过高俅,把个高俅揍得三四个月下不来床。数年之后,高俅把这笔账算在了王进身上。王进也看出了高俅要整治自己,被逼无奈,唯有离家出走,目标延安府。这是高俅上任后烧的第一把火。
后来,高俅的“兄弟儿子”(父子称呼,兄弟辈分)高衙内由于性激素分泌旺盛,看上了另一个禁军教头林冲的夫人,高俅略施小计,生生把一个老实巴交、忍气吞声的林教头逼上了梁山。这是高俅上任后烧的第二把火。再后来,杨家将的后代杨志给高俅送礼,想谋求个一官半职,哪知高太尉不买杨家将的帐,大笔批了个“不”字,收的钱也不往回退,直弄得杨志流落市井街头,实在没有钱换饭吃,不得不卖刀糊口。这是高太尉上任后烧的第三把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