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韩三国电影的趣味比较

对我们这一代人来说,无论职业生涯与曲折阅历,跨越2个世纪,又生活在崭新的21世纪,是充实而幸运的,而对我们的日常生活影响颇大的因素还是电影文化。早在上一世纪70、80年代,可以说电影是日常生活光环中最精彩的部分,至今回忆起来还是非常甜美而幸福的。
  由于地理、文化、历史、经济、人际等因素,中国、日本、韩国(朝鲜)的电影的缘分更深,相互间的影响也很大,就像本乡本村邻居之间发生的真实故事。

  ——对历史文化的共享:我国历史名著《红楼梦》,在日本与韩国因文化习俗的不同,反响并不大,但《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对中日韩三国老百姓来说,是耳熟能详、家喻户晓的。诸葛孔明、刘备、武松、孙悟空路人皆知,谈论起来,眉飞色舞。经典传奇人物和故事性,使三国人民有了共同的情趣和话题。这是今后文化产业,尤其在电影产业中,扩大合作与交流的极好契机和线索。

  ——然而,在近代电影产业发展上,三国都走了各自不同的路。上一世纪60、70年代,应该说,这个时期对三国来说,是奠定电影产业发展基础的最佳时期,但我国被文革夭折,日本则达到顶峰,韩国徘徊迷惘。当韩国没有找到自己的发展道路,模仿香港武打电影,步其后尘的时候,我国深受意识形态的影响,而日本追求艺术经典,涌现出诸如黑泽明、佐藤纯弥、熊井启、山田洋次等著名导演和我国观众所熟悉的《追捕》、《人证》、《望乡》、《远山的呼唤》等优秀影片。即使在深受意识形态影响的50、60年代,我国电影工作者也拍出了《武训传》、《红旗谱》、《英雄儿女》、《早春二月》等优秀的电影,而且诸如《青春之歌》等这些革命电影还深深影响了日本青年一代。

  这个时期因众所周知的原因,韩国电影无缘与中国观众见面,而朝鲜电影如《卖花姑娘》、《看不见的战线》、《鲜花盛开的村庄》、《摘苹果的时候》等电影文化与艺术丰富了国人的业余生活,至今这个时代的年轻人还深深怀念着这些电影文化。很可惜,在文革期间,日本电影艺术登峰造极,而中国的电影创作被中断夭折,跌入低谷。

  当上一世纪80、90年代,中国电影奋起直追、韩国电影积淀沃土的时候,日本电影开始进入萎缩和休眠状态。改革开放初期,被10年文革尘封、禁锢的中国电影和电影人日夜赶程、奋起直追的时候,韩国电影业也悄然找到自己的感觉,虽然那时的韩国电影充满着不和谐社会的怨恨和撞击,但正在沿着艺术的生涯艰难探索。提早进入国际化、全球化的日本以及被工作极度兴奋的日本经济人,已经无心无暇光顾严肃、精湛的艺术世界,而消遣和徘徊于现成的美国大片和色情世界了。严肃、认真的艺术家被搁浅,电影产业受到生死危机。

  ——面临着同样的危机。同样处于惊险危机的韩国电影,比日本更多了一层危机意识,视死如归、破釜沉舟,探索着自主的创意和制作,比中国历史文化负荷轻,不太讲究日本的形式美,更加重视即兴与具有急促性格文化特征的韩国人,在电影创作中也更加急促地寻找着什么。电影市场没有日本和我国那么大,而且受美国影响更大,追求人性和休闲生活化的电视剧和追求快节奏的电影便应运而生。《我的野蛮女友》、《实尾岛》、《太极旗飘扬》、《密阳》等优秀电影纷至沓来。然而,对韩国电影的最大威胁还是美国电影,电影经纪人越来越少,国内市场萎缩,将都成为致命打击。好比一个力大无比的相扑运动员和小体格拳击手的拼搏,更重要的是这些相扑运动员已来自于全世界,成为开放的文化系统。日本电影也如此薄命,尽管山田洋次的《武士的尊严》等多部优秀电影出世,但总体走向如同韩国面临的十字路。

  按道理,中国13亿人口,有悠久、独特的历史文化经典,中国的电影应该真正起飞,但是前景比日本、韩国好不到哪里去。历史传统文化并没有与现代电影艺术接轨,没有形成一大批视电影为生命的艺术家,眼前的商业化和政治化趋向,使电影人还没有找到适合走向国际化的发展路径,却遭遇国内批判和困惑。

  ——新的创意与探索。如同经济全球化一样,信息也在一体化。能否与美国大片文化对等的发展道路,我们究竟比美国文化缺少什么?这是很难回答的问题。症结可能还是教育和文化。缺乏美国的创新教育,缺乏来自全世界的优秀人才,缺乏开阔开放的体制与文化,缺乏如何处理单元和多元文化和民族的经验与胸怀,更执着的还是以谁为主的局部纷争。自主创新的最终结果是否达成和谐与共同体?和谐与共同体是否比自主创新还要升华,更上一层楼?

  既然美国文化强势的真谛在于开放和创意,我们是否尝试一下:中日韩共同打造东方文化神韵和电影共同体?中国画的神韵和精彩,日本画的精细和精巧,朝鲜画的纯朴和亲近,三国文化与电影能否优势互补、相辅相成?接续电影《赤壁》后,再共同拍摄《孔子》、《地藏菩萨》和《嫦娥奔月》?

  缺乏创意、开放性和共同体意识,将成为中日韩文化电影乃至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桎梏和瓶颈。东方电影文化的突围,需要更大的智慧和胸怀。
Share |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