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身无分文 却很富有



海德玛丽:生活中没有一定要用钱才能解决的问题

文 ◎ 田宇


从前有个小女孩,家里非常穷。有一天,她的父母不幸双亡。除了身上的衣服和一个好心人送给她的一块面包以外,她一无所有,也没有住的地方,只好一个人到外面流浪。但是,这个小女孩非常虔诚,她坚信上帝不会遗弃她。

路上,她遇见了一个农夫。农夫说:「给我口吃的吧,我饿。」这个的女孩就把自己仅有的一块面包送给了农夫。一会儿,又来了一个小男孩。小男孩对小女孩说:「我好冷,能把你的帽子给我戴吗?」於是,小女孩就把自己的帽子送给了他。就这样,小女孩一路上把自己身上所有的衣服都送给了别人。

走到森林中的时候,她身上只剩下了最後一件小衬衣。这时,她又遇见了一个冻得发抖的孩子。她想,天黑了,反正没人看的见我,我把衬衣送给这个孩子吧。於是她把身上的最後一件衣物送给了别人,自己一无所有的站在森林里。

就在这时,星空闪亮。从天上落下了许许多多的星星,落到地上後都变成了亮晶晶的银元。小女孩的身上也突然多了一件柔软的亚麻衬衣。从此以後,她一生都过着幸福的生活。



格林童话「福从天降」的插画

这是格林童话中讲述的一个「福从天降」的故事。2001年,格林兄弟的故乡——德国了一本题为《福从天降的试验》的自传,引起了人们的好奇。这本书的主人翁名叫海德玛丽?施维尔默尔。



海德玛丽自传《福从天降的试验》的书封

逆流而上

海德玛丽是一个奇特的人。她既没有住房,也没有医疗保险和汽车,别说是帐户,她甚至连一个钱包都没有。那麽她是一个穷困潦倒的失业者?在德国,即便是失业者每个月也有300多欧元的社会救济金,外加国家提供的住房和医疗保险,更何况海德玛丽曾经是享有官员待遇的小学老师,同时还当过收入颇丰的心理医生,那麽她按理能够拿到一些社会福利吧?可是她却什麽也没有。

她一无所有的原因倒不是她失去了工作能力,或拿不到国家提供的福利金,而是她决心要过这样一种没钱的生活,而且一过就是整整10年。在全德国都在讨论社会救济金过低,德国是否已经出现贫穷阶层的时候,身无分文的海德玛丽却认为她自己非常富有。

童心的疑问

1942年,东普鲁士一个富有的咖啡厂厂主家迎来了第三个孩子,她就是一头金发的海德玛丽。海德玛丽在保姆的照料和两个哥哥的陪伴下长到两岁时,二战的战火烧到了她的家乡。在一片慌乱中,海德玛丽的妈妈拉扯着几个孩子踏上了的路。这时,海德玛丽的爸爸早已经被徵召入伍,上了战场。

施维尔默尔一家人逃到了北德的海滨小城艾克福尔德市时,他们早已是一身破烂,一无所有。幼小的海德玛丽经历了一生中第一次突然从富有跌入贫穷的人生波浪。儿童时代,她一直无法理解,为什麽失去了财产和金钱,他们一家人在周围人的眼中就突然变得那麽一钱不值了。莫非钱是衡量人的价值的唯一标准?

独辟蹊径

俗话说:「金钱就是上帝」、「有钱能使鬼推磨」。但是,海德玛丽对金钱的看法却格外与众不同,她不想让自己的价值与物质财富划上等号。倔强而好奇的个性促使她做出了一连串让周围人瞠目结舌的选择……

毕业後,海德玛丽当上了老师。老师在德国是终生职业,而她却在当了15年的老师之後,主动放弃了这个铁饭碗,改行做了心理医生。而一个偶然的机遇改变了她的一生。

一天她在广播中听到,加拿大乡村的一个公司突然倒闭後,当地的人都失去了工作。为了自助,这里的人组成了服务互换圈,也就是你帮我修车,我帮你做饭、打扫卫生。这个看似原始的做法,启发了海德玛丽,让她看到了建立一个不受金钱左右的微型社会圈,来体现人的原始价值的可能性。

受到这条的启发,海德玛丽自己也在她工作的多特蒙德市,建立起了这样一个服务互换圈。她每天忙於收集地址,记录每个圈友能提供的服务。

4年之後,海德玛丽离开了她自己建立的这个互换圈,向她的下一个目标迈进。她决心亲身做一个尝试,那就是过一个真正没有钱的生活。那时她的一儿一女已经长大成人,建立了自己的小家庭,她和丈夫也早已分居。海德玛丽毅然决然的退掉了租的房子,把家具和其他所有用不着的东西都送给了别人,只留了一些衣物存放在朋友的家中。

她尝试着建立一个纯私人的服务互换圈。这个互换圈的范围刚开始还只局限在多特蒙德,但是很快就发展到整个德国。

她为别人提供法语辅导课,换取一个手机卡;为商店打扫卫生,换取新鲜的水果和蔬菜;帮眼镜店的老板照看家里的猫,换一只眼镜,还时常在圈友出去度假时,帮他们看家和照看家中的宠物,这样她就可以住圈友的家里,有几个星期的时间不用为住处发愁。有时,她也会重操旧业,为圈友做心理谘询。不过,她始终如一的原则是:绝不接受金钱。

福从天降

海德玛丽原来只想过上一年没有钱的生活,体验一下在现代社会没有钱能否活得下来,然後再恢复以前的正常生活。她事先并没想到自己会越来越适应这种看起来并不容易的生活。5年前,一家社发现了她,为她出了一本自传,取名为:《福从天降的试验》。

没想到这本书的,使得海德玛丽一夜成名。西班牙、荷兰、韩国和商纷纷和她联系,要她的作品。荣誉和金钱就像是童话中描述的那样从天而降。海德玛丽成了电视座谈节目的常客,频繁地被邀请到各地演讲。不过她依然坚持不接受金钱报酬的原则,但唯独收下了社的稿费。

回忆起当时的情况,她笑着说:「我兜里经常揣着1,000块钱一张的大票,我走在街上,就把钱送给不认识的人。後来,我就换成了100欧元面值的钞票,送给一些单身母亲,直到把钱送光。」

海德玛丽甚至想过,是不是应该多挣点钱,好拿去送人,把钱送给需要的人也是一件快乐的事。不过,经过仔细的考虑,她放弃了这个想法:「我想明白了。这没有用,不过是杯水车薪,解决不了社会上的问题。

而且,人也永远不会满足。与其那样,我还不如在体制结构上下功夫。」https*://gf.heker.info/

海德玛丽渴望寻找到一个不受金钱左右的价值系统,她说:「我的愿望是改变社会。」自传的为海德玛丽实现自己的理想带来了机缘,她频频收到各类的邀请,请她去参加读书会,与读者分享自己的人生经历。

富有的人生

当我第一次拨通海德玛丽的手机时,一个快乐、温和的声音从听筒中传来。海德玛丽高兴的说,刚刚接到家乡小城一个的邀请,回到阔别多年的家乡举办讨论会。「我告诉大家,这10年的经历告诉我:这一切是可行的,我们真的有条件这样生活,而且活得很好。」

海德玛丽的声音里充满了自信。她认为10年没有钱的生活让她变得格外富有,她不仅不用为怎麽存钱、花钱而耗费精力,从而赢得了时间,也结识了无数重视金钱以外价值的朋友,同时有机会时时刻刻面对自己的内心,这使她能够更好的认识自己。

「人在生活中总是被怕心束缚,我把怕心看作是我身体里一个活的生命。」她有趣地发现,当她不认为自己和怕心是一体的时候,怕心就开始离她远去。与此同时,她也学会了调动自身抵御疾病的能力。

几年前,她骑车时摔倒在地,撞到了尾骨,疼得她抬不起身子。但是,她坚持不让路人去叫救护,而是装着好多了的样子,给一个朋友打了电话。这个朋友把她送到了她正在帮别人看着的一个家里。回忆起当时的情况,海德玛丽说:「我在床上躺了3个星期。一点儿也不紧张。现在想起来,还挺骄傲的。我学会了耐心等待,等着疼痛慢慢过去。什麽止痛药也没吃。」

在床上躺了3个星期之後,海德玛丽没有经过医生治疗就完全恢复了健康。这使得她更加坚信,生活中没有一定要用钱才能解决的问题。目前,她的第二本书也已经截稿。

她骄傲地说:「我知道,有一股神的在引导着我。我一点也不用害怕。我只需要用心去体会人生存的目的,一切都会过得很好。钱也许在哪一天就会彻底消失,人又何必成为钱的奴隶。」

Share |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