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盾的音乐里确有一股阴鸷之气,也许这正突出了他将天、地、人相融合及阴阳相通和的特色,从中感到一种探索的力量。我还是挺喜欢他的曲子的。比如“月光爱人”,交响曲“1997”。。。 。。。

[ 本帖最后由 闲云一片 于 2008-6-3 15:28 编辑 ]

TOP

她的手指在琴键上真的很疯狂流畅。
Ps。 评论中也有人提到她经常会取消演奏的, Schade!

TOP

TOP

原帖由 迟到的人 于 2008-6-3 16:04 发表
演奏啥曲目呀?


刚才查啦一下,第一场的票已全卖光啦!!!:noway: 第二场还有票,感兴趣的朋友可关注一下..

TOP

[quote]原帖由 00840941 于 2008-6-3 14:28 发表


阿格里其擅长演奏拉威尔的作品.拉威尔作品里的色彩变化和迷幻气息正对阿格里其的飘飘不定个性,所以弹得神密奇幻,色彩丰富


[flash]http://www.youtube.com/v/Ftlzvru3Xdo&hl=en[/flash]

[ 本帖最后由 Nocturne 于 2008-6-3 23:15 编辑 ]

TOP

[quote]原帖由 闲云一片 于 2008-6-3 15:26 发表

音乐来源交响曲1997

[flash]http://www.youtube.com/v/LEC0H6r1BnI&hl=en[/flash]

TOP

原帖由 迟到的人 于 2008-6-3 16:04 发表
演奏啥曲目呀?


第二场的节目单明天上,请等一下….

TOP




节目单


*   指挥.  谭盾


Four  Secrets  of  Marco  Polo
Konzert  für  Zheng   und   Streichorchester
Konzert für  Klavier,  Schlagzeug und Orchester * 朗郎

[ 本帖最后由 Nocturne 于 2008-6-4 22:43 编辑 ]

TOP

没有一个人能像谭盾一样,能成为这样一个打破东方与西方、下里巴人与阳春白雪、传统与现代、简单与复杂的多元文化的理想存在:一个生长于中国的东方人,在东西方文化世界里挥洒自如;一个曾经在农村务农的下里巴人,如今是世界文化圈中的贵宾;一个常常使用古老、自然乐器的音乐家,却常常使这些乐器发出最不可思议的、先锋的声音;一个被认为是前卫先锋的作曲家,却拥有最大众的音乐听众;一个音乐界的能人,却让他的音乐与戏剧、装置等别的艺术门类融为一体……他自身多元文化的背景不断给他提供了不断打破各种界限、进行多元文化创作的压力与可能,而他这种打破与创作也不断丰富着他的背景


这些令人不断感到新鲜的创作并非一开始就赢得一片叫好声,著名的《纽约时报》在把谭盾评为"国际乐坛最重要的十位音乐家之一"以前,也曾把他骂得狗血喷头:"这个中国人为什么一定要让我们把啤酒和葡萄酒混到一块喝呢?为什么这个人一定要把小提琴写成像京胡的样子呢?"即使在西方也曾经有很多人说,东方就是东方,西方就是西方,这两者从来就不可能在一起。多年来,中国艺术家一直在孜孜不倦地探求一条逾越东西方文化鸿沟的道路,这种对话漫长而艰难。不光如此,谭盾自己说道:"无论是在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之间,在通俗和非通俗之间,在主流文化和边缘文化之间,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之间,都有很多很多的隔阂,突破这些隔阂很难。"艺术的纯粹与融合之间的争论在长时间里一直未能休止,融合要不意味着新的生命力,要不什么都不是,在一切争议中,谭盾坚持并成功了。

TOP

《马可波罗的四条神秘之路》中,谭盾说自己隐藏了他制造音乐的“神秘处方”:“把声音看成像生命一样有头有尾;把不同的声音想象成不同的灵魂;把失传的西域弹拨乐嫁接到西方铜管乐中;把通常用人声表现的呼麦与长调变成用交响乐来演绎。”

从1997年构思到2007年完成,谭盾把自己对中国文化的理解不断地注入到《马可波罗的四条神秘之路》,“潜移默化地把私人感情放在其中”。谭盾像导游一样娓娓道来,《出家威尼斯》是“神秘之路”的起点,《灵魂的交易》描绘了沙漠中交换各种香料、神秘之物的情景,每张脸都是面具,每个面具都是一张脸,《沙漠死海》再现了水在光的反射下瞬间变幻四季的奇特效果,《通向紫禁城》呼应《出家威尼斯》,是“神秘之路”的归属。





[ 本帖最后由 Nocturne 于 2008-6-4 23:13 编辑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