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年德国历史 第二章 权力更替——帝王、教皇和贵族间的政治博弈

欧洲中世纪和近代的国家形态与我们的传统观念中的国家形态有很大不同。首先,早期的欧洲大国是通过武力征服建立的,直到很晚才出现了真正具有凝聚力的民族国家。欧洲复杂多变的地理环境造成了不同民族不同地区间的长期分隔,不可能迅速出现民族大融合现象。因此直到公元10世纪,人们才有了德意志民族或法兰西民族这样的概念。
    其次,随着基督教的发展,宗教势力渐渐渗透进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开始影响世俗国王和贵族的权利。当教皇的影响到达一定程度时,他甚至可以以上帝的名义号召人民反抗和推翻统治阶级。因此,新兴的国王只有通过教皇加冕才能真正获得人民的拥戴。国王和教皇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逐渐产生。
    再次,国王和帝王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神圣罗马帝国是欧洲中部大大小小王国的总称。王国的最高统治者在自己的教堂加冕,称为国王。例如奥托一世年轻时在亚琛大教堂加冕,仅仅就任为地方势力首领。而在罗马圣彼得教堂由教皇加冕,才真正成为整个帝国的帝王。帝王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势必要和地方势力产生激烈的冲突。这也就成为国家长期战乱和动荡的原因。
    最后,帝王的继承人,通过世袭或选举决定。只有强大的帝王才能保障王权由自己的后代继承。然而,帝国中期王权衰落,新的帝王则是由最强的诸侯国的国王担任。到了帝国末期,王权彻底被架空,成为了一个有名无实的摆设。此时,帝王则是由强大的诸侯国选举产生。由于帝王没有实权,封建制度根深蒂固,神圣罗马帝国得以长时间延续,直到以拿破仑为代表的资产阶级强力冲击下,才终于土崩瓦解。

第一节 帝王与教皇的激烈冲突
    中世纪的神圣罗马帝国,权利的天平在帝王、贵族和教皇之间剧烈地摆动。王权时时刻刻受到贵族势力和教皇权威的挑战。而来自教皇的挑战显得尤为激烈。

    1077年帝王亨利四世(Heinrich IV)来到卡诺莎向教皇悔罪,跪倒在冰雪之中。这标志着罗马教廷权力达到了顶峰。
    神圣罗马帝国建立之初,帝王由教皇加冕。但是为了限制教皇的权利,帝王一直保留着对教皇的任免权。然而教皇,作为宗教世界的领袖,决不甘心被世俗权利左右,一直寻找机会夺回任免权。终于机会来了。亨利三世于1056年意外去世,留下年仅六岁的儿子继承皇位。教皇利用诸侯对新帝王不服的大好时机,郑重宣布教皇拥有包括任免皇帝在内的最高权力。
    然而,年轻的国王亨利四世为了维护皇权,公开挑衅罗马教廷的权威,坚持帝王对主教的任免权。此举激怒了罗马教廷,教皇对亨利判以剥夺皇权的处罚。此时,各地贵族趁机叛乱,局势岌岌可危。处于绝境的亨利无奈向教皇屈服,在教皇的居城下祈求了三天三夜,最终得到了宽恕。但是,斗争并没有轻易结束。亨利吸取教训,他迅速积攒力量讨伐叛乱者,待实力大增后,重新打起反对教皇的大旗,并成功占领罗马,废黜了旧教皇,亲任了新教皇。历史戏剧性地颠倒了过来。
    但是,大规模叛乱重新爆发,漫长的内战大大削弱了帝国实力,亨利本人已无力挽救。最终获得胜利的还是地方公爵和宗教教会。事实上,随着皇权的衰落,教皇加冕的荣耀也失去效力。帝国后期,真正的权利落在独立的邦国国王手中。教皇苦心削弱帝王的中央集权,最终也造成自己权利的丧失。

第二节 十字军东征
    历史上,帝王与教皇并不是一直处于对立的状态,他们也曾并肩作战抵御共同的敌人——伊斯兰教。11世纪末伊斯兰教不断发展装大,占领了中东耶路撒冷地区。然而耶路撒冷是耶稣受难和复活的地方,自古被视为罗马天主教的圣城。为了夺回圣城,基督教国家发动了针对伊斯兰国家的战争,史称“十字军东征”(Der Kreuzzug)。

    但是事实上十字军却打着宗教圣战的幌子,进行着野蛮的侵略行为,给地中海沿岸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造成了基督教徒与穆斯林之间的仇恨和敌对。

    在所有十字军东征中,惟独腓特烈二世(Friedrich II)以和平的方式,兵不血刃地夺回耶路撒冷,实现了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和解。这一切归功于他渊博的学识和卓越的外交才能。他用熟练的阿拉伯语同当地势力领袖交涉,并签订了十年停战协定。这为他进一步在欧洲大陆开疆拓土赢得了宝贵的时间。他的帝国从西西里岛一直延伸至北海海岸,达到了历史最鼎盛的时期。
    腓特烈二世不光在政治上有着非凡的成就,在文艺领域也蜚声海外。他会说德语、法语、意大利语、阿拉伯语等七种语言,他还是有名的诗人和哲学家,因此被世人称赞为“当世奇葩”。
    在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保持和平的时期,腓特烈二世广泛学习当地先进的天文、数学、物理和医学等科学技术,对欧洲的文化进步,乃至后世的文艺复兴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三节 帝王与贵族间的权利争夺
    每一任新帝王加冕后,几乎都地会征讨四方倔强的诸侯,夺取他们的领地,并将领地分封给自己信任的家族成员或心腹。然而,政治终究是险恶的,没有永远的敌人,更没有永远的朋友。为了争夺最高权力,甚至家族内部成员都会反目成仇,兵戎相向。帝国首任皇帝奥托一世亲手杀死了自己的哥哥,而腓特烈一世(Friedrich I)则将同自己并肩作战的表弟狮子亨利(Heinrich der L?we)流放海外。

左一为狮子亨利,左二为腓特烈一世
    腓特烈一世是一个野心勃勃的德意志国王,想要统治整个欧洲大陆。他的帝国一直延伸至意大利南部。他曾和狮子亨利并肩作战,入侵意大利北部城市米兰,夺得一件珍贵的战利品——三圣王遗骸。此外他们还征服了罗马,驱逐了当时的教皇。在二人的共同努力下,帝国取得了空前的繁荣。

    狮子亨利为帝国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他作为当时最强大的公爵,其领地包括巴伐利亚和萨克森广阔地区,建立了阿尔卑斯山脚下最繁荣富庶的城市慕尼黑。他还在1150年率军越过易北河侵占波罗的海沿岸地区,大大拓展了帝国疆域。
    不过,腓特烈一世却对这个能力卓绝的表弟深感不安。1174年他要求狮子亨利参加对意大利的军事行动,被拒绝,而不得不孤军奋战,最终惨败而归。这次失败直接造成了意大利脱离帝国而永久独立。腓特烈一世勃然大怒,将全部责任推卸在狮子亨利身上,剥夺其全部领地,并将其流放海外。这一举措大大削弱了帝国实力,为后来贵族形成割据势力埋下了深深的隐患。

第四节 黄金诏书与贵族割据的形成
    13、14世纪,贵族势力和宗教势力不断发展,他们相互勾结,联合绞杀王权。神圣罗马帝国的名称虽然没有改变,但是帝国早已不是原来的帝国。在贵族势力的操纵下,皇帝被随意地任免。直到查理四世(Karl IV)统治时期,政局才稳定下来。

    查理四世来自帝国东部卢森堡家族(Luxemburger)。他是欧洲最负盛名的学者型皇帝,在他的统治时期内,文化获得了短暂的繁荣。不像中世纪众多穷兵窦武的德意志君王,查理四世更注重国内经济的发展。

    特别是他对故乡捷克布拉格(Prag)的建设,使其流芳后世。他亲自参与布拉格的城市规划,修建塔楼、城墙以及伏尔塔瓦河上的著名桥梁“查理大桥”。他重视教育,创办了神圣罗马帝国的第一所大学——布拉格大学。在他的努力下,布拉格逐渐发展成为当时最美丽富庶的国际大都会。

    在政治方面,查理四世于1356年在纽伦堡颁布《黄金诏书》(Die Goldene Bulle),深刻地影响了欧洲的历史。《黄金诏书》以法律的形式,规定了神圣罗马帝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制度。其最重要的内容是规定了皇帝选举法和诸侯自治权。皇帝由七大诸侯选举产生,不再需要罗马教皇的承认。诸侯在其领地内政治完全独立,享有征税、铸币和司法裁判权。

    《黄金诏书》不仅剥夺了教皇的权利,同时也大大削弱了皇帝的权利。它促使帝国境内形成上百个独立的贵族势力,最终导致了后世德意志的长期分裂和皇权的崩溃。

第五节 三十年战争——贵族间的争霸

   16世纪马丁路德(Martin Luther)发起宗教改革,直接造成了天主教(Katholizismus)和新教(Protestantismus)的分裂。然而分裂更深层次的诱因,却在于新旧贵族势力之间的矛盾和斗争。到17世纪这种斗争愈发严重,造成了国家长期混乱和王权没落。终于传统的天主教贵族势力和新兴的新教贵族势力之间爆发了一场权利争夺的大战。而这场大战从1618年到1648年整整持续了30年,史称“三十年战争”(Der Drei?igj?hrige Krieg)。

    战争初期天主教贵族势力任用军事家华伦斯坦(Wallenstein)指挥战争,取得了辉煌的战果。新教贵族势力节节败退,为了扭转战局,而与丹麦和法国结盟。这场帝国内部的战争也随之迅速扩大为欧洲列强间的国际混战。华伦斯坦由于战功赫赫,竟然引起天主教贵族的猜疑和嫉恨,最终惨遭杀害。战局也因此逐渐扭转。战争末期,法国亲自出兵,最终彻底击垮天主教贵族势力,迫使其签订了屈辱的《威斯特伐利亚和约》(Westf?lischer Friede)。
    战争的结果是帝国领土遭到瓜分,荷兰、瑞士独立,而帝国内部的贵族势力两败俱伤,新教和天主教正式分裂成地位相同的两大基督教派系,帝国混乱的程度进一步加剧。旷日持久的战争造成帝国经济的严重衰退,无数村庄被夷为平地,人口锐减,王权彻底崩溃,神圣罗马帝国名存实亡。

第六节 普鲁士崛起

    18世纪神圣罗马帝国境内普鲁士邦国(Preussen)凭借其高效的行政制度和强大的军事实力迅速崛起。国王腓特烈二世(Friedrich II)继承其父亲制定的军事制度,将普鲁士发展成为一个军事专制的国家。为了实现德意志霸权,腓特烈二世发动了针对帝国境内最强大的诸侯国奥地利的战争。

    然而奥地利与法国、俄国、瑞典等欧洲列强迅速结盟,对抗普鲁士和英国同盟。战争形势极其严峻。英国将战争重点放在海外殖民地争夺,因此欧洲大陆上普鲁士面临着被全面包围的危险局面。但是腓特烈二世以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惊人的毅力,独抗法、俄、奥三大强国,指挥了一次次以少胜多的战役。

    特别是罗斯巴赫会战,普鲁士22000人对抗联军54000人。在人数和火力处于绝对劣势的情况下,腓特烈二世以独创的斜线阵势(Schiefe Schlachtordnung),取得了惊人的胜利。斜线阵势的策略是,避免和对方横列阵势进行直接对抗,而在一侧集中优势兵力实施重点突破,同时,另一侧兵力沿斜线铺开,拖延与敌人接触的时间,保证优势兵力突破敌阵后,能够进一步支援和保护后续部队。此战取得辉煌战果,成为后世各国竞相学习和模仿的典范。此战奠定了腓特烈古今伟大名将的地位,他也因此被赞誉为“德意志军魂”。腓特烈可以说是近代欧洲第一战术家,其思想深深影响了后世军事策略的发展和革新。拿破仑的战术正是由其思想发展演变而来,从而成就了法兰西帝国的辉煌。
    这场涉及到几乎所有欧洲大国的战争,从1756年到1763年持续了整整七年,史称“七年战争”。战争最终的结果是英国夺取法国在美洲和印度的全部殖民地,成为新的世界霸主。而普鲁士击败奥法俄联军,确立了大国地位。虽然战争造成了普鲁士经济严重衰退,但是获得了相对稳定的国际环境,为普鲁士重建和发展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随着神圣罗马帝国的兴盛与衰败,帝王、教皇和贵族间权利的争夺也最终落下帷幕。胜者既不是帝王,也不是教皇,而是散落在这片土地上的几百个独立的贵族割据势力。事实上这片被欧洲列强反复蹂躏的土地上,并没有真正的赢家,有的只是几个世纪的屈辱和悲惨的记忆。人们不禁呼唤:“德意志,你在哪里?”人们渴望看到一个统一强大的民族国家的出现。不过,这还需要漫长的等待…….

    在走进近现代之前,还需要另外说明一下宗教对中世纪欧洲的影响。基督教如何成为全欧洲的信仰?黑死病肆虐造成了怎样的破坏?马丁路德为什么进行宗教改革?第三章 信仰——灵魂的救赎与束缚,讲述宗教影响的两重性。

---------------------------------------------------------------------------
参考纪录片:
1.《德国人I》第二集 亨利四世和教皇
Folge 2 Heinrich und der Papst
官网http://www.zdf.de/ZDFmediathek/b ... nrich-und-der-Papst
土豆http://www.tudou.com/playlist/playindex.do?lid=7867391&iid=45498518&cid=30

2.《德国人II》第二集 腓特烈二世和十字军东征
Folge2: Friedrich II. und der Kreuzzung
官网http://www.zdf.de/ZDFmediathek/b ... I.-und-der-Kreuzzug

3.《德国人I》第三集 腓特烈一世巴巴罗萨和狮子亨利
Folge 3: Barbarossa und der L?we
官网http://www.zdf.de/ZDFmediathek/b ... rossa-und-der-Loewe
土豆http://www.tudou.com/playlist/playindex.do?lid=7867391&iid=45566105&cid=30

4.《德国人II》第四集 查理四世和黑死病
Folge 4: Karl IV. und der Schwarze Tod
官网http://www.zdf.de/ZDFmediathek/b ... nd-der-Schwarze-Tod

5.《德国人I》第五集 华伦斯坦和三十年战争
Folge 5: Wallenstein und der Krieg
官网http://www.zdf.de/ZDFmediathek/b ... stein-und-der-Krieg
土豆http://www.tudou.com/playlist/playindex.do?lid=7867391&iid=45568246&cid=30

6.《德国人I》第六集 普鲁士国王腓特烈二世和奥地利女王特蕾西亚
Folge 6: Preu?ens Friedrich und die Kaiserin
官网http://www.zdf.de/ZDFmediathek/b ... ch-und-die-Kaiserin
土豆http://www.tudou.com/playlist/playindex.do?lid=7867391&iid=45569913&cid=30

欢迎光临原创板!
欢迎发帖
今年德中不发帖,要发就发原创帖!!
不是寂寞才发帖,只因发帖不寂寞!
哥发的不是帖,是寂寞!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