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立波与上海人的一次集体自慰

周立波与上海人的一次集体自慰

随着上海的城市改造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上海人已经、正在或将来被从市中心或市区动迁到城乡结合部或郊区,不少上海人被边缘化了;随着上海的经济发展的深入,越来越多的外省市优秀人才和国外人才已经、正在或将来同上海本地人展开了激烈的竞争,不少上海人被淘汰了。上海已越来越变成全国的上海了。


    有一句话虽然夸张,但很形象地说明了上海人正受到来自国外和外省市人对上海本地的竞争态势,“内环内的人讲外语,内环与中环之间的人讲国语,中环外人的讲沪语。”



    但是,上海人长期形成并已固有的很强烈的心理优势已逐步在失去是个不争的事实。上海人即使没有北京人那种政治心理优势,没有广东人那种资本优势,但上海人还是沉醉于自己生长、生活在大都市以及那种殖民文化遗留下来的摩登、崇洋的东西,这种骨子里的东西很难在十年、二十年乃至更长的时间内消失。以前上海人那种把“外地人看作乡下人”的态度现在尽管好一点,但依然存在。现在本地土生土长的上海人同以前的上海人一样,始终有着差异很大的双重心态,海派文化本身是上海人海纳百川结果的一面,但狭隘市井心态是上海人的另一面。



    从没看过周立波的表演,对现在的上海滑稽一点兴趣都没有。原因是上海的滑稽已经越来越庸俗,越来越无厘头,没有了以前杨华生那个时代的幽默,现在的滑稽戏表达出来更多的是油滑和庸俗,再加上海滑稽就是通过上海、宁波、山东、苏北、崇明、苏州、无锡、广东这几种方言的变化使用,并且使人物的方言这种八十多年的滑稽语言表达方式已程式化。比如,在上海滑稽中,使用苏北和崇明方言的人物,必然是戏中被丑化或嘲笑的对象。



    普通话在全国已推广了半个多世纪的,但上海滑稽依然使用上述的几种方言,形式上也没什么创新,至多是增加了对流行歌曲、流行语及不上大雅之堂的庸俗俚语之使用,以此博得观众一笑。因此,上海滑稽只能也仅能在上海本地及上海周边的城市(也局限在浙江的杭州以北,江苏的常州以东)有市场,其语言的局限很大程度上也限制了滑稽不能走的更远。不能说上海滑稽已穷途没落,但至少不能算景气,尽管这几年媒体为滑稽提供了很多的平台,但由于上述原因,滑稽还是不能如小品和二人转能在全国产生影响。



    当然,尽管滑稽的受众面比以前少了,80后的上海人和新上海人对此毫无兴趣,但还是在上海本地有着其不瘟不火的市场。



    而就在此当口,周立波推出了“笑侃三十年”清口滑稽,这无疑给上海滑稽打了一针强心针,使上海的滑稽界好不容易遇到了一次集体自我狂欢的机会。



    清口滑稽,形式就如单口相声,以前上海的滑稽泰斗杨华生早就使用过这一形式。因此,周立波并不算创新。



    “笑侃三十年”就是把上海近三十年来的变化通过滑稽语言对其中的一些事件作了一次集中的表达,实际上是卖弄的一种并不算高级也不算创新的噱头而已。其中不凡嘲弄外地人,并夹杂着无厘头和虚荣心的内容。



    据说,周立波在表演中很狂妄,时不时表露自己有文化,并嘲笑郭德纲吃大蒜,嘲笑小沈阳,仅从这点也可证明,周立波与滑稽一样,摆脱不了无厘头的庸俗。但其心还是虚的,虚火很旺,心还是胆怯的,不敢与郭德纲、小沈阳PK,不敢走出上海半步,如井底之蛙自我捣腾着,唯恐人们听不到其鸣叫声,于是就无休止地捣腾、鸣叫。



    周立波在上海突然又红火与其说是他对滑稽形式的改良,还不如说其“笑侃三十年”是挑逗起了在上海这块土生土长、日益失去自身优势而心态失落的上海人仍然留恋于对往事追忆得到宣泄或满足的神经,是一次集体性地自慰。现在上海人的这种心态有点像清朝被推翻后满清后裔的失落心态。从这个意义上说,周立波的滑稽更大程度上使上海人的敏感的神经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麻醉,让这些上海人有了些许阿Q式的胜利,使虚荣心得到了一次很久没有得到宣泄的满足,产生了的短暂快感。当然,周立波本身也是在滑稽不很景气而小品走红、小沈阳大红的今天作出的一次次自慰。这种快感很短暂,快感之后的上海人依然有点失落,甚至是加大了失落感。



    如果说池莉的小说“有了快感你就喊”表达的是一种对生话的态度,那么,周立波的清口滑稽则是对渴望继续保持心理优势的上海人发出“有了快感你就笑”的一种吆喝。然而,这种吆喝无法改变上海人的现状和心态,而发出的吆喝和由此产生的笑本身就带杂着无奈和尴尬。




以上内容是从新浪网的一篇报道中转帖,以下内容是一些本人的看法!~

周立波笑侃三十年表达了些什么,我想看过笑侃30年的90年代前的朋友们应该很有感触吧!~完完全全描述了30年前的上海直到今天的上海!~我看了网站的评语后非常的气氛,一点都不了解上海文化的那些外来朋友们。尤其是在说上海怎么这么不好的那些朋友,为什么他们还要拼命的来上海呢!~

那些说上海人怎么怎么狭隘的贤士,还是很喜欢在上海这个环境中生存;那些讲上海人怎么怎么精明的商人,却还喜欢与上海人贸易往来.嘴上讲上海人的种种,身心却享受着在上海的种种优待.不知道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态?!
变态!一种恨自己为什么不能成为上海人的心态!

我们一点不奇怪,从建国以来,外地朋友就一边嫌我们排斥他们看不起他们,一边想尽办法买上海货。考上海的大学,进上海的企业,买上海的房子

真不明白。上海人到底是做了什么事情对不起那么多外来人了。满嘴喊着上海人怎么不好不好。还使劲喊自己的小孩多和上海小孩玩啊。不就是想多学学上海的方言嘛!~装逼者遭雷劈也!~

对于那些对上海人有偏见的人我也不像多说些什么了,智者见智,仁者见仁。

下面来做一个投票吧!~

听说最近小沈阳很火红??到底是周立波在你的心中印象深刻还是小沈阳的印象更深刻呢!~  
Share |
Share

TOP

TOP

TOP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TOP

TOP



为避免降头,注意保持队型~
远芳侵古道 晴翠接荒城

TOP

波波是模子

TOP

写这片文章的作者只能说明他的狭隘和片面,不去看别人的滑稽,怎么能评论别人呢?

我看过好几场,当然是盗版的,但是很有感触,很能钩起我童年的回忆,因为那些事我都经历过。上海滑稽的特点就是方言,没有上海话就不是上海滑稽了,就是相声了,所以滑稽的是海派艺术,其观众群体也就只能局限在听得懂上海话的人群里面,所谓的pk郭德刚,小沈阳,也就无从谈起,因为面向的观众数量不在一个档次。在周立波的表演里面,也似乎没有什么排斥外地人的言论。而是说上海的辉煌,离不开外乡人的努力,因为现在的上海人,祖上3代基本都不是上海人。

我觉得有些人,外国人也好,中国人也好,有种劣根性,不去了解别人,就急着去评价别人。这其实很要不得。
1

评分人数

    • feeno: 支持你!赞一下!威望 + 4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

TOP

几乎任何人都认为只有家乡是最好的,上海人喜欢上海,无可厚非,但是排挤外地人是事实,更是多余的。
1

评分人数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