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叉线孔技术

交叉线孔技术的代表作为泰迪(tacticXS-20和威尼克斯winex wovenpower108羽毛球拍。同样是从线孔上面做文章,王子的桥洞线孔技术是大刀阔斧的改革,而上面这种交叉线孔技术则是一种巧妙的改良。

本来接近拍框位置的线床因为能量转化率低的原因是被排除在甜点区之外的,普通线床也可视为平面线术,但让线孔产生交叉后,线床的面积变相扩大,形成微环型的线床,产生了蓄力的效果,在击中靠边框的这个位置,仍然有“次甜区”的击球感。不过带来的缺点也是明显的,一就是打孔离拍框边缘太接近,影响了球拍的寿命;二是球头击中近框位置的时候,因为线孔上下交叉后,单线受力是传统球拍的几倍,也对拍线的寿命产生了考验;三是交叉线孔无法使用目前工厂现行的打孔流水线,必须由受过专门训练的熟练工人专门处理,也增加了球拍的成本。这几点让此类球拍受众面更偏向于初学与进阶的爱好者,对他们建立球感与培养兴趣会比较有利。

TIPS:细心的读者可以对比一下泰迪与威尼克斯在线孔处理的一些细节区别,泰迪是内线孔与外线孔都交叉,而威尼克斯是内线孔交叉,外线孔不交叉,这个小改动让拍框寿命得以延长,并且降低了线槽上拍线的走线量,减低了拍线消耗。

2.jpg

1.jpg



Share |
Share

TOP

2、线床上的分类

线床按竖线与横线的数量不同,可分成24×24、22×22、22×21、22×23、18×21、16×21等,其中以22×22的最为常见,近八成球拍属这类线床,是流水线上默认生产的参数,而22×21与22×23可视为其的一种小变种。下面,我们向大家做简单的介绍:

①22×21与22×23线床

22×21的代表作是目前较新的型号Yonex Arc-Z。小拍面的球拍虽然甜区较小,但单次击球能提供“甜度”更高的击球感与速度感,设计偏向速度型,适合进攻欲望强,同时球感相对好的选手;22×23的代表作是Mizuno TC700,其加多一道横线,使得线床稍密一点,甜区面积虽然没有变化,但也增加了甜度,有助于双打比赛中激烈的控制与反控制。

②24×24加密线床

与以上的传统球拍线床相比,这种线床颇为小众。其中,24×24是一种加密线床的球拍,代表作为 RS的WS@96。以前经常有人问我:“哪些球拍,拍子轻但又能长时间承受高磅,同时寿命又要足够长?”其实,这几个相互之间矛盾的参数在传统球拍上面是比较难实现的,不过在这种加密线床的球拍上面就可以解决了。同样的磅数,这种球拍因为线床比较密,刚性比较大,出球感类似高过传统球拍三磅左右,也就是说你如果长年要上28磅这种高磅,用这种球拍,你长年穿25磅即可。在出球的感觉差不多的同时,对球拍的重量与寿命不会造成太大的依赖与负面的影响。

③18×21线床

18×21线床借鉴自网球拍技术,代表作为百宝力satelite nitro。这支球拍特殊的不仅在于线床横竖线的数量上面,还有就是数量的分布上面,甜区的线密度比非甜区的要大。这样可以实现甜区的出球有紧致感,而非甜区出球有弹击感。

记得我第一次穿这支球拍的时候,竖线穿到最后一条的时候迟疑了半天,习惯了22×22线床一直在拍框的下面打结,遇到这种球拍,刚开始难以想象有羽毛球拍是把结打在拍框上面的线孔去的。我还专门打了电话给一个行家朋友,问他有没有试过在拍头打结。他说羽毛球拍没试过,网球拍倒经常有。我一下子就想到了百宝力原来是做网球拍的,借鉴这个线床也不奇怪,于是就大胆的把结打在了拍框上面,等全部线穿完发现确实应该这样操作。同样的道理,前面24×24线床的球拍,也需要把竖线的结打到拍头上面。

④16×21线床

16×21线床就最少见了,上面提到的那种王子与肯尼士Y型球拍的线床就是这种类型。相对于传统球拍,Y型球拍的拍面形状偏向于瘦长,所以竖线的数量减少了,球拍最下面是个Y型的三角区域,这个不属于甜区,所以也没有相对设置多几道横线,而甜区集中于这个三角区的上部,线床横线长度跟传统的球拍差不多。Y型球拍竖线的长度明显长于传统球拍,会提供更多的击球弹性借力感,这也是能实现加大甜区至75%的一个原因。

TOP

三、关于甜度



1、平均甜度

任何一支球拍的甜度总量都是一致的,不一样的是如何把甜度分配到合适的程度,体现出一种平衡与和谐的效果,这个概念就是“平均甜度”。

正常情况下,平均甜度跟甜区面积是一个反比的关系,也就是说甜区不一定越大越好,越大的情况下你每次能体会到的甜度会偏低。同时也并非越小越好,想象一下甜得发苦发腻的话仍然不是一个好的现象。最佳的情况就是甜区面积匹配自己的球感,大部分情况下都能抓得到甜区的位置,同时又不会觉得力道分散,影响自己打球的兴致。关于这两个参数的交集,有心的读者可以自己通过尝试不同的球拍去慢慢总结出适合自己的情况。

2、单位甜度

放在目前最流行的方头与圆头球拍情况下讨论,在大部分情况下,尤其是在防守的情况下,方头球拍的优势会显现出来,但在纯拉吊打法中,圆头球拍虽然甜点面积小,但从“单位甜度”,击球的感觉“更甜”一点,这也是目前一些纯手感派的人依然对圆头球拍不离不弃的重要原因,如广东的业余高手玄铁重剑与他的师傅唐新谷仍然有一把老版 CAB20随身。

我在几乎已经完全适应了方头球拍好几年后,又贪新鲜入手了台湾原厂复刻的肯尼士787羽毛球拍,这把纯控制定位的圆头拍让我突然解决了,在压对方头顶球平快球“太平快了却容易出界,但不够平快又容易被对方截杀”的矛盾局面。

正是因为单位甜度与这种打法产生了共鸣而达到和谐的局面,读者自己也可以多尝试、多总结,归纳自己适合的单位甜度,这对选择适合自己的器材方面有较大的参考意义。

TOP

四、甜区与穿线




1、观察自己的甜区

如何观察自己的甜区?前面图3画出来的甜区只是设计意义上的理论面积,其实在真实的使用过程中,涉及到不同的握拍方法(习惯偏上还是偏下)、不同的球感 (击球点分布偏向中心或偏向四周)、不同的击球环境(经常在主动或被动的环境下击球)、不同的出拍时机(经常迎击发力还是迫击发力)等情况。每个人的甜区位置都不尽一样,读者可以从自己的球拍上面拍线起毛的位置划出一个区域,这就是每个人属于自己能感受到的甜区。观察它的位置、大小等,有助于分析自己的甜点类型,接下来可以通过穿线来做出手感上的辅助。

我观察了一位经过专业训练的高手,他打过多次的球拍拍线竟然只有中间的四个交叉点起毛,让我十分惊讶。虽然这也有极大的偶然性,但是相对我这种一把球拍会出现十个以上起毛点的业余爱好者而言,他的球感之好却已经有绝对的必然性。同时我也遇到一位球友,总怀疑自己的球拍有质量问题,球打不出去,怀疑是拍杆松了导致卸力的现象。我接过他的球拍用力一扭,发现拍杆没有任何问题,但观察了他拍线起毛的位置竟然也出现在倒数第一与第二条横线位置,我马上就清楚他的原因了:他仍然在建立球感的过程中,却形成了一种不良的击球习惯,等球落得太往下了,球拍才挥出去击球,所以出球的效果自然很差。作为初学者,他没有足够的经验,也就“迁怒”于自己的球拍了。


2、穿线增加甜区的甜度

在自己的球感已经初步建立的情况下,就可以有意识的通过穿线去增加甜区的甜度。

①
球拍穿线会有“先穿线的区域在保持其线床磅数稳定性方面会受到更多的考验”的问题,所以观察自己的甜区,正常的22×22线床是位于更集中于第十一条横线以上还是以下。如更集中于以上,建议横线从拍框的下面开始往上穿线,反之亦然,当然自己习惯的甜区太靠下的话,更重要的应该去提高自己的技术,关靠穿线来做小修小补效果一般。

② 正常的穿线要求横竖线每一条线都要单独收紧,而且要放缓收紧的速度以保持拍线足够的张力与预防提前掉磅问题。但涉及到目前国内穿线人工太低,从业人员技术良莠不全的问题,做退一步的要求,也要保证甜点区的拍线要能达到逐条收紧这种基本操作。

以最常见的22×22方头球拍为例,你可以尝试问一下帮你穿线的穿线师一个问题:“正常球拍的甜区是在哪里?”——

差强人意的答案是“在球拍的中间这里”;

标准的答案是“中间10条竖线(8或者12也对,16也不算错),第4条横线与倒数第4条横线包围的区域“。

一个资质足够的穿线师应该在穿线的过程中有明确的甜点意识,把保持甜区张力做为穿线的最高纲领。

③ 以标准的四结双线边穿边拉方法,横线加磅范围在10%里面。不同的穿线流派在具体的操作中,有人喜欢横线加一磅,有人喜欢横线加两磅。不管哪种加磅方式都是符合规则的,笔者建议使用者观察自己的球拍,如果甜区的面积偏圆扁型的话,横线做加一磅操作,如果偏竖长型的话,横线做加两磅操作。

TOP

“好不好吃,舌头知道;好不好打,甜区制造。”

     希望本文可以帮助读者,选择与打造出属于自己的“和谐甜度”的球拍,营造属于自己的“甜蜜蜜”的手感记忆。

TOP

今天是怎么了?要考理论了是不?

TOP

想买球拍,就上网看了下。可惜拍子还是买不了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