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中外的好书的目录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70432909.html

[读天下书]:看世界古今中外好书云集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2/0125/14/4479343_181792871.shtml


雨果的不朽名著《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等小说杰作至今为广大人民所喜爱。
《庄子》庄周著
《时间简史》霍金著
《名人传》讲三个名人的故事
《名人传》,又称《巨人三传》,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法国著名批判现实主义作家、音乐家、小说家、剧作家、社会活动家罗曼?罗兰写的,它包括《贝多芬传》、《托尔斯泰传》、《米开朗基罗传》三部“英雄传记”。
狼图腾》一本关于草原民族如何与自然相处的感人故事。
《人性的弱点》卡内基的著作,关于如何与人相处,如何快乐生活摆脱烦恼的智慧的书。
富国论 作者: 亚当·斯密
成功规律》在美国,拿破仑·希尔
《红顶商人胡雪岩》-高阳 著
名著l 《论语》/1 名著2 《三国演义》/10 名著3 《哈姆雷特》/23 名著4 《呐喊》/33 名著5 《谈美书简》/44 名著6 《物种起源》/52 名著7 《红楼梦》/59 名著8 《老人与海》/70 名著9 《子夜》/82 名著10 《雷雨》/93 名著11 《复活》/106 名著12 《围城》/121 名著13 《悲惨世界》/136 名著14 《追忆似水年华》/143 名著15 《家》/150 名著16 《堂吉诃德》/161 名著17 《水浒传》/175 名著18 《麦田里的守望者》/185 名著19 《巴黎圣母院》/193 名著20 《西游记》/203 名著21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211 名著22 《罪与罚》/219 名著23 《女神》/227 名著24 《鲁滨逊漂流记》/237 名著25 《梦的解析》/246 名著26 《匹克威克外传》/251 名著27 《红与黑》/260 名著28 《歌德谈话录》/274 名著29 《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286 名著30 《静静的顿河》/291 名著31 《了不起的盖茨比》/297 名著32 《永别了,武器》/306 名著33 《西线无战事》/311 名著34 《蒙田随笔集》/317 名著35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323 名著36 《百年孤独》/329 名著37 《日瓦戈医生》/338 名著38 《第二十二条军规》/350 名著39 《变形记》/359 名著40 《欧也妮·葛朗台》/367 名著41 《汤姆叔叔的小屋》/

(古希腊-近代)

泰利士(Thales,约624-547)
阿那克西曼德(Anaximander,约610-546)
阿那克西美尼(Anaximenes,约588-524)
赫拉克利特(Heraclitus,约540-480)
毕泰戈拉(Pythagoras,约680-500)
克塞诺芬尼(Xenophanes,约565-473)
巴门尼德(Parmenides,约六世纪-五世纪)
芝诺(Zeno of Elea,约六世纪末-五世纪)
恩培多克勒(Empedokles,约495-435)
阿那克萨戈拉(Anaxagoras,约500-428)
留基波(Leukippos,生卒年不详)
德谟克利特(Democritus,460-370)
普罗泰戈拉(Protagoras,481-411)
高尔吉亚(Gorgias,483-375)
苏格拉底(Sokrates,468-400)
柏拉图(Plato,427-347):《理想国》、《政治家》、《巴曼尼德斯篇》、《柏拉图对话六种》
欧几里德(Eucleides of Megara,约450-374)
安提西尼(Antisthenes,约400-325)
第欧根尼(Diogens of Sinopeus,约400-325)
阿里斯提普(Aristippus,约生于前435)
  &《希腊哲学史》(汪子嵩等编著)、《前苏格拉底哲学研究》、《古希腊罗马哲学》
亚里士多德(Aristotle,384-322):《形而上学》、《工具论》、《尼各马科伦理学》、《物理学》、《政治学》
  &《亚里士多德全集》
伊壁鸠鲁(Epikouros,341-270)
芝诺(Zeno of Cypros,约336-264)
克吕西普(Chrysippus,约281-205)
皮浪(Pyrrhon,约360-270)
蒂孟(Timon,320-230)
卢克莱修(Lucretius,约98-53):《物性论》
西塞罗(Cicero,106-43)
塞涅卡(Seneca,2-65)
爱比克泰德(Epictetus,50-138)
奥勒留(Aurelius,120-180)
塞克斯都?恩披里克(Sextus Empiricus,二世纪人)
柏罗丁(Plotinos,205-270):《九章集》
德尔图良(Tertullianus,约160-230)              
奥古斯丁(Augustinus,354-430):《忏悔录》、《上帝之城》、《教义手册》
波爱修(Boethius,约480-525):《哲学的慰藉》
爱留根纳(Eriugena,约800-877):《论神的预定》、《论自然的区分》
安瑟尔谟(Anselmus,1033-1109):《独白》、《宣讲》、《斥愚人书》
洛色林(Roscellinus,1050-1114)
阿伯拉尔(Abailardus,1079-1142)
托马斯?阿奎那(Thomas Aquinas,1225-1274):《神学大全》、《反异教大全》
罗吉尔?培根(Roger Bacon,1214-1294):《大著作》、《小著作》、《第三著作》
邓斯?司各脱(Duns Scotus,1270-1308):《牛津论著》、《巴黎论著》
威廉?奥康(William Ockham,1300-1349)
爱拉斯谟(Erasmus,1469-1536):《疯狂颂》
佩脱拉克(Petrarch,1304-1374):《秘密》
薄伽丘(Boccaccio,1313-1375):《十日谈》
蒙台涅(Montaigne,1533-1592):《蒙台涅文选》
拉伯雷(Rabelais,1495-1553):《巨人传》
马丁?路德(Martin Luther,1483-1546)
伽尔文(Calvin,1509-1564):《论仁慈》、《基督教要义》、《信仰指南》
  &《基督教历代名著集成》、《从文艺复兴到十九世纪资产阶级文学家艺术家有关人道主义人性论言论选集》、《西方伦
理学名著选辑》 、《西欧中世纪哲学史纲》
库萨?尼古拉(Nicolaus Cusanus,1401-1464):《有学识的无知》
布鲁诺(Bruno,1548-1600):《论原因、本原和太一》、《论无限性、宇宙和诸世界》、《驱逐趾高气扬的野兽》、《论英雄热情》
弗兰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1561-1626):《崇学论》、《新工具》、《培根论说文集》、《新大西岛》
霍布斯(Hobbes,1588-1679):《利维坦》、《论物体》、《论人》、《关于自由、必然和偶然》
洛克(Locke,1632-1704):《人类理解论》、《论政府》、《基督教的合理性》
笛卡尔(Descartes,1596-1650):《方法谈》、《第一哲学沉思集》、《哲学原理》、《论灵魂的激情》
伽桑狄(Gassendi,1592-1655)
马勒伯朗士(Malebranche,1638-1715):《真理的探求》、《关于形而上学的对话》
斯宾诺莎(Spinoza,1632-1677):《伦理学》、《知性改进论》、《神学政治论》、《笛卡尔哲学原理》
莱布尼茨(Leibniz,1646-1716):《神正论》、《人类理智新论》、《单子论》、《形而上学谈话》
贝克莱(Berkeley,1685-1753):《视觉新论》、《人类知识原理》
休谟(Hume,1711-1776):《人性论》、《人类理解研究》、《伦理和政治论文集》
培尔(Bayle,1647-1706):《关于彗星的信》、《对曼布尔大人的〈加尔文主义史〉的一般批判》、《历史批判辞典》
伏尔泰(Voltaire,1694-1778):《俄狄浦斯王》、《哲学通信》、《形而上学论》、《哲学辞典》
孟德斯鸠(Montesguieu,1689-1755):《波斯人信札》、《罗马盛衰原因论》、《论法的精神》、《论自然和艺术的趣味》 卢梭(Rousseau,1712-1778):《忏悔录》、《风雅的缪斯》、《乡村巫师》、《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社会契约论》、《爱弥尔,或论教育》
孔狄亚克(Condillac,1715-1780):《感觉论》、《人类知识起源论》、《体系论》
拉美特利(La Mettrie,1709-1751):《彼涅洛帕的工作》、《心灵的自然史》、《人是机器》、《人是植物》
狄德罗(Diderot,1713-1784):《哲学思想录》、《怀疑论者的漫步》、《供明眼人参考的谈盲人的信》、《论聋哑人书简》、《对自然的解释》、《达朗贝尔和狄德罗的谈话》、《谈话的继续》、《拉摩的侄儿》
爱尔维修(Helvetius,1715-1771):《论精神》、《论人的理智能力和教育》、《关于爱知识的书简》、《关于快乐的书简》、《关于理性的傲慢与懒惰的书简》
霍尔巴赫(Holbach,1723-1789):《揭穿了的基督教》、《袖珍神学》、《神圣的瘟疫》、《健全的思想》、《自然的体系》、《社会体系》、《普遍伦理学》
康德(Kant,1724-1804):《纯粹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判断力批判》、《未来形而上学导论》、《道德形而上学原理》、《论永久和平》、《历史理性批判文集》
席勒(Friedrich von Schiller,1759-1805):《审美教育书简》
费希特(Fichte,1762-1814):《全部知识学基础》、《知识学原理下的自然法基础》、《知识学原理下的道德学体系》、《论学者的使命》、《人的使命》
谢林(Schelling,1775-1854):《先验唯心论体系》、《论世界灵魂》
黑格尔(Hegel,1770-1831):《精神现象学》、《逻辑学》、《小逻辑》、《法哲学原理》、《历史哲学》、《自然哲学》、《精神哲学》、《艺术哲学》、《哲学史讲演录》、《黑格尔书信集》
费尔巴哈(Feuerbach,1804-1872):《费尔巴哈哲学著作选》、《基督教的本质》、《黑格尔哲学批判》、《未来哲学原理》赫尔岑(1812-1870):《自然研究通讯》、《科学上的浅尝派》、《致老友书》
别林斯基(1811-1848):《别林斯基哲学著作选集》
车尔尼雪夫斯基(1828-1889):《艺术与现实的美学关系》、《俄国文学界戈理时期概观》、《哲学上的人本主义原理》
杜勃罗留波夫(1836-1861):《杜勃罗留波夫选集》、《杜勃罗留波夫哲学著作选集》
  &西方哲学原著选译
    1、北京大学哲学系外国哲学史教研室编译:《西方哲学原著选读》(上、下)
    2、北京大学哲学系外国哲学史教研室编译:西方古典哲学原著选辑,分数册,如《古希腊罗马哲学》、《十六-十八世纪西欧各国哲学》、《十八世纪法国哲学》、《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德国哲学》。

TOP

上大夫壶遂问司马迁:“当初孔子为什么要作《春秋》呢?”

  太史公回答说:“我听董仲舒先生说,‘周朝的王道衰微时,孔子正作鲁国的司寇,想振兴王道。可是诸侯陷害他,大夫阻挠他。孔子知道再说也没有用处,自己的主张在当时不会被采纳。于是便把自己的是非褒贬寓于作《春秋》所记的二百四十二年的历史之中,作为天下的准则。他贬斥僭礼的诸侯,声讨犯上的大夫,只不过是为了实行上道罢了。’孔子说:‘我想与其用空洞的说教去教育别人,还不如记载具体历史事件,因事见义,更为深切显明。’《春秋》一书,上能阐明三王之道,下能分辨人事的伦理纲常,判别嫌疑,明辨是非,论定犹豫难决之事,表彰善良,贬斥邪恶,尊重贤能,蔑视不肖。保存亡国的史迹,接续断绝的世系,弥补残缺,振兴衰废,这些都是王道的要点。拨乱反正,没有比《春秋》更适用的了。在《春秋》中,记载有三十六起弑君事件和五十二起亡国事件,至于诸侯流亡国外不能保住社稷的,不计其数。考察其原因,都是因为丧失了礼义为一为君治国的根本。”

  壶遂说:“孔子那个时代,上无贤明的君主,下面的臣子又不被重用,所以才作《春秋》,留下议论,以便判断礼义,作为统一的王法。如今先生上遇贤明的天子,当官任职,上下各得其所,先生还要著书立说,想要阐明什么呢?”

  太史公说:“不,不!我听父亲说:‘伏羲最为淳厚,他作了《易经》的八卦。尧舜的盛德,记载在《尚书》里,礼乐由此而兴。商汤、周武王功业兴隆,受到诗人的歌颂。《春秋》扬善抑恶,推崇夏、商、周三代盛德,褒扬周王室,不仅仅是讽刺而已。’汉朝开国以来,到现在的圣明天子,承受天命,朝野上下充满肃穆清和的气氛,天子的思泽滋润无边,文武百官大力颂扬天子的盛德,总觉得不能表达自己的全部心意。况且天下有贤能的人如果得不到重用,那是国君的耻辱;如果主上圣明而其恩德得不到传扬,则是主管官员的过错。何况我专管史籍,如果不去记载明君的功德,这是莫大的罪过。我只不过是记述历史,并不是什么著作呀,而你却拿它与《春秋》相比,这就不对了。”



孔子说:“人分五个层次:庸人、士人、君子、圣人、贤人。若能清清楚楚地分辨这五类人,那么长治久安的统治艺术就全明白了。”

  那些被称作“庸人”的,内心深处没有任何严肃慎重的信念,做事马马虎虎,有头无尾,为人处事从不善始善终,满口胡言,不三不四。其所结交的朋友三教九流,唯独没有品学兼优的高人。他们不是扎扎实实地安身立命,老老实实地做事做人,而是见小利忘大义,自己总是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他们迷恋于声色犬马,随波逐流,自制力差,总是把持不住自己——总而言之,有诸如此类表现的,就是没出息的庸人。

  那些被称作“士人”的,有信念,有原则,虽不能精通大道和人道的根本,但向来都有自己的观点和主张;虽不能把各种善行做得十全十美,但必定有值得称道之处。因此,他不要求智慧有多少,但只要有一点,就务必要彻底明了;言语理论不求很多,但只要是他所主张的,就务必中肯简要;他所完成的事业不一定很多、很伟大,但每做一件事都务必要明白为什么。他的思想非常明确,言语扼要得当,做事有理有据,犹如人的形体一样和谐统一,这样的话,此人就是一个人格和思想非常完整、独立的知识分子,外在力量是很难改变他的。所以,一旦他富贵了,也看不出富贵的生活对他有何增益;如果他贫贱了,也不会对他造成什么坏的影响——这就是士人,亦即知识分子的主要特点。

  “君子”的特征是说话一定诚实守信,心中对人不存忌恨。秉性仁义但从不向人炫耀,通情达理,明智豁达,但说话从不武断。他们行为一贯,守道不渝,自强不息。在别人看来,他们显得平平常常,坦坦然然,并无特别出众之处,然而真要在人生的境界上赶上他们,却很难做到。这才是真正的君子。

  对于什么是君子,荀子的看法是:“君子可以做到被人尊重,但未必一定要让人尊重自己;可以做到被人相信,但未必一定要让人信任自己;可以做到被人重用,但未必一定要让人重用自己。所以君子以不修身为耻辱,不以被诬陷为耻辱;以不讲信义为耻辱,不以不被别人信任为耻辱;以无能为耻辱,不以不被任用为耻辱。不被荣誉所引诱,不因诽谤而怨恨,自然率性地做他自己的事,端方正直地约束自己,这就叫君子。”

  “贤人”的主要特征是品德合于法度,行为合于规范,其言论足以被天下人奉为道德准则而不伤及自身,其德性足以教化百姓而不损伤事物的根本。他们能使人民富有,然而却看不到天下有积压的财物;他们好善乐施,普济天下,从而使民众没有什么疾病和贫困。这就是贤人。

  而所谓“圣人”,则必须达到自身的品德与天地间的自然法则融为一体的境界,来无踪,去无影,变幻莫测,通达无阻。他们对宇宙万物的起源和终结已经彻底参透,与天下的一切生灵、世间万象融洽无间、自然相处,把大道拓展成自己的性情,光明如日月,变化运行,有如神明,芸芸众生永远不能明白他们的品德有多么崇高伟大,即使见到一点,也不能真正了解其德性的涯际在哪里。所以,只有达到这种境界的人才是圣人。这样的人,古往今来也只有那么几个。

道家的祖师庄周从天人合一的角度来分析宇宙的精灵——人,并也谈到过圣人的人格。庄子说:“刻意崇尚自己的德行,使自己显得超凡脱俗,高谈阔论,冷嘲热讽,凡此种种,都不过是为了显示自己的清高脱俗而已。这都是山林隐士与愤世疾俗者的做法,这类人远离红尘,形容枯槁,可他们偏偏喜欢这样做;言必仁义忠信,行必恭俭退让,这样做只不过是为了标榜品行美好而已。这是天下太平时那些读书人好为人师的做法,有学问的和当老师的,都喜欢搞这一套;一开口就是如何如何立大功,建大名,以及怎样事君为臣、匡正朝野,这都是为追求如何治国济世而已。在朝廷里当官的,为尊君强国而奋斗的,开拓疆土、建功立业的,终生追求的就是这些;隐逸山泽,栖身旷野,钓鱼观花,只求无为自在而已。这是悠游江海之士,逃避现实、闲暇幽隐的人所喜好的。呼吸吐纳,做一些诸如‘黑熊吊颈’、‘飞鸟展翅’之类的肢体运动,只不过为了延年益寿而已。这是导引养生、修练气功者如彭祖一样高寿的人所喜好的;假如有人从来不刻意注重某方面的修养而人品自然高尚,不讲求仁义而道德自然美好,不求功名而天下自然大治,不处江海而无处不安适悠闲,不练气功而自然高寿,一无所有而又无所不有,恬淡无欲而众美会聚,这才是大地之大道,圣人之至德啊!”

TOP

正了我就能来歪~~
不过Idee不错,我也想入会:)

TOP

我LS的这个好优秀啊,又把楼给扶正了.
我願意把美麗與健康帶給你。
Mary KayKathy´s shop
爱,并非没有争执,而是每次争执过后,爱仍在。@

TOP

大家好!
本人将在不久的将来在杜塞市成立一个华人书友会,一个供我们在鲁尔区的兄弟姐妹看书,借书的场所 ...
皇城酒楼 发表于 2010-5-3 18:59



     请问成立了么? 我想加入.

TOP

另外你这个运作模式有点没sustainable...

TOP

TOP

其实很多在国外的留学生自己也有不少书籍。但总是由于搬家,回国等等原因不得不把心爱的书籍留下。想问问楼 ...
siki106 发表于 2010-6-4 08:43



     非常好的主意. 其实我觉得用自己的藏书作为入会的条件倒是蛮适合的.

TOP

呃,怎么越聊越偏离书友会的范围了。。。
xxtx 发表于 2011-11-25 17:23



    罪过罪过。。。

TOP

呃,怎么越聊越偏离书友会的范围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