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由 游戏雄 于 2007-6-3 00:19 发表
对于日本领导人参拜靖国神社的问题,我们往往看到的是日本人不肯承认历史的一面。可是另一面说明,不论是利益集团还是政府,对其自认为有贡献的老一辈人的尊敬。我很少听说,我们国家最高领导人去到人民纪念碑敬献过花圈,或特意到某某烈士陵园去扫墓祭奠一下。和日本人比起来,我们的那些为解放事业而献出生命的英雄,反而不如二战甲级战犯受到的尊重多。


有见解,赞一个。

TOP

原帖由 wumian 于 2007-6-2 23:46 发表



我说的日本小,是和中国比较来言的,强调中国发展困难的。你如果非要说和某些比,很大。那我没什么好说的。
别的因素和日本人自身的因素比较,算不上什么。我不这么认为。wachstum三个基本因素,kapital ...


台湾的繁荣,可能和你说的kapital有关系。二战结束时,日本被炸了个稀巴烂,没有什么kapital可言了吧。日本的兴起主要是靠民族凝聚力,而且我们49年建国后最初阶段的发展也靠的是民族凝聚力,比如核弹氢弹什么的。可惜文革把人心弄散了,共产蛋讲究无神论,结果到了现在人们只信仰钱。

TOP

中国人缺少的是一种制度化的思维 自从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就已然如此了
不懂得制度 只妄图依赖人自身去规范的结果就只能是潜规则横行 潜规则横行的结果就是寻规蹈矩的人要为不守规则的人买单 最后逆选择造成整个社会的无秩序和混乱 从交通上的混乱只是最基本的表现

学习本来就是谁做得好就去学谁的 德国固然值得学 但是日本也是非常好的榜样 带着情绪就不对了 做人做民族都是如此   这点上日本做的比中国好很多 这就是日本能在短短30年内直追美国的原因
団員~~万歳~~

TOP

建议楼上各位都去看看在日本生活的中国人写的东西,清华一教授在日本还没有呆上200小时就大发感慨
日本人为啥拼命加班?他们加班在做什么?日本社会道德水平到底怎么样?良好秩序背后的真正动力是什么?

建议各位去看看萨苏写的Blog,人家在日本GE工作了好几年了,真正的日本社会并不是那样的。


http://www.talkcc.org/user/%C8%F8%CB%D5
末世征象:地震 粮荒 战争 瘟疫 世界四分五裂

TOP

从“过劳死”到“仕事中毒” 上 35 萨苏 2007-05-28 01:45:47
[平面媒体用稿]


原日本大阪某医院的护士村上优子,死于二十五岁,家属正在为她的过劳死问题和医院打官司


上个星期一,正要走进办公楼的时候,忽然身后的路口传来一声轰然巨响。惊异中转头望去,只见那边立交桥的桥头,一辆大型卡车高高地骑在了护栏上,两个腾空的前轮还在空转。钢制护栏仿佛玩具一样被撕开两米多长,整个场面如同二战中的神风敢死队重生,令人望而生畏。

日本的大型卡车素以横冲直撞著称,刮擦旁边的汽车或者误撞行人时有报道,但这辆车的事故有点儿特别,因为这天我到班很早,凌晨六点多钟路面上空旷得很,而这个桥头的路况和视野都很好,完全不具备发生事故的条件。看这辆大卡车义无反顾地直冲护栏,毫无减速的迹象,那原因只能是一个 – 司机睡着了。

当时只是感到有点儿惊讶,等到中午时候,才听公司里的人讲,出事儿的卡车竟属于一家经常和我们打交道的公司,而撞车的司机角本,上个星期还来过。这个角本的确是睡着了,直到折断的护栏把他的一条腿压成骨折才清醒过来。

想起这个角本还真是很有印象,此人以前来拉货的时候,总是满眼血丝,手里不变地抱着一杯咖啡 -- 不放糖不放牛奶,又浓又苦的那种,而且是一杯喝完马上续上一杯,如同喝白开水一般。想想这样喝咖啡法人还会睡着,真有些毛骨悚然的感觉。

不过,无独有偶,就在前一天的新闻里,还播了另一条消息,说是某公司职员家的汽车忽然穿墙而出,把房子撞坏,同时车子的发动机也起火燃烧,险些酿成大火。这当然不是汽车被牛魔王附了体,调查结果是这位高级白领连续工作一天一夜后夜半回家,进了车库没下车,在汽车里就睡着了。由于车子没有熄火只拉了手刹,朦胧中这位一伸脚,糊里糊涂踩上了油门,车子就被发动起来,演出了机械版的茅山道士。

幸好这位职员幸免于难,否则,恐怕会成为又一例“过劳死”的典型呢。

在日本,“过劳死”不是一个陌生的名词,由于传统的影响,也由于日本资源贫乏更倚重于人员的努力,日本的公司企业普遍存在大量加班的现象。晚上,走在东京虎门或者大阪御堂筋这样写字楼集中的地方,几乎每座大楼的每个窗户都是灯火通明,而地铁的车站,即便是深夜,也总是熙熙攘攘。地铁或者轻轨电车的车厢里,总是装满了疲惫得打着瞌睡的日本人。

日本人也没有比别人多长一个脑袋,可以想象,如此这般长此以往,这些职员中难免出现因过于劳累引发心脑血管等疾病,而造成“过劳死”的情况。

在日本,“过劳死”并不是仅仅存在于电视新闻之中,在东瀛工作的几年中,我个人就曾亲眼目睹两起疑似“过劳死”的发生。

一次是2005年12月11日,出门上班的时候,在我家附近的桑津桥上,赫然看到一名年轻女子倒在桥面上,两眼直勾勾望向天空,里面一层雾霭,早已散瞳,周围人纷纷报警。事后得知当事人是从事夜间工作的,当夜身体感觉不适,服药过度坚持到工作结束,在回家路上又受到寒冷天气的刺激,突发心脏病死亡。另一次是去年夏天,深夜加班完毕回家,乘坐大阪的地铁,要开车的时候,身边一名光头富态,西装革履的男子忽然全身痉挛,口吐白沫,直挺挺地放了扶手仰天摔倒,头撞在车厢地板上发出砰然一声。旁边的人有的立即呼叫司机停车救人,有的则若无其事地继续用手机打电子游戏或看报纸,显然司空见惯。此人后来是否康复,以及发病诱因是否属于过劳,则不得而知,只是夜里11点钟坐地铁,说这位的工作辛苦当无异议。

在日本,广义的“过劳死”也包括因为过度劳累导致疾患,或引发精神层面的问题造成自杀或精神失常等。这在日本已经成为了一个极为受人关注的社会问题。

尽管受人关注,但“过劳死”问题在日近年来仍然呈现愈演愈烈的趋势,发生问题的人员从40-50岁向30岁人群扩展。按照日本《产经新闻》最新的统计,回答:“工作和以前相比情况怎样?”这一问题时,表示“比以前更忙了”的达到68%,而对30-34岁的职工进行调查的结果,27%的人回答每月加班在80小时以上。有关人员分析,日本“过老死”问题的加重,主要是由两个原因造成的,其一是日本进入老龄化社会,劳动力匮乏,人力资源不足造成对劳动者的“酷使”;其二是由于携带电话,电子邮件等先进通信设备的使用,公司职员在工作时间以外也很容易被找到而被迫加班。

看来科技进步,对人类--至少是部分人类来说,也不总是好事。

说起来,日本政府早在上个世纪就从法律上承认了“过劳死”的存在,并对加班等问题设立了较为严格的规定。比如2001年日本厚生劳动省就曾经发布“过劳死”的认定规范,凡是因工作疲劳造成猝死,只要之前六个月确有证明其承受持续的超额加班,都可判定属于企业方负有责任,然而,“过劳死”在日本却如草原上的野火,扑之不灭,其原因何在呢?

假如察看日本公司的出勤记录,会发现其劳动强度并不强,加班也大多控制在法律范围以内。然而,这不过是一种心照不宣的假象而已。说到底还是日本企业对加班问题的恶劣传统在作祟。日本很多企业,素有让员工无偿加班的传统 --上升到理论地说,就是认为雇你干活你对我就有一定程度的人身依附关系,加班是天经地义。 --这都什么时代了还人身依附?要不怎么说日本的封建残余深厚呢。

日本企业对这条法律颇多腹悱,但法律就是法律。于是面对法律,“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也是很普遍的现象。以最近在日本开庭的村上优子过劳死案,时年二十五岁的村上优子原来是大阪府某国立医院的护士,于2002年在连续夜班后死于蛛网膜下出血(日本过劳死的最典型病症之一)。村上死后,其家人将医院告上法庭。调阅医院的档案,村上此前几个月的加班,每月都只有16个小时,然而,她的家人却分明记得村上经常是白班之后立刻被要求上夜班,夜班的第二天照旧工作,与记录全然不符。究竟谁说的是真的呢?村上的友人经过反复调查,终于掌握了有利的证据 –村上从医院发送的电子邮件纪录。因为村上只有在医院才能使用其内部邮件系统,这个纪录显示,村上在死前五个月,每个月在医院加班的时间最少80个小时。至此,这个案件的审理,才开始向对死者有利的方向发展。

然而,能够取得这样证据的机会凤毛麟角,大部分“过劳”的职工为了保住自己的工作岗位,不得不接受公司无偿加班的暗示,而不这样做的人,反而会受到周围“不勤奋”“不努力”的舆论压力,并影响自己在公司里的前程。

日本的“过劳死”诉讼案件中,能够胜诉的只有10%。
末世征象:地震 粮荒 战争 瘟疫 世界四分五裂

TOP

【原创】从“过劳死”到“仕事中毒” 下 25 萨苏 2007-05-28 02:06:39

大阪市中心的梅田地铁站,即便是半夜,也是人来人往,满是加班归来的人群 -- 或者是主动的,或者是被动的

若是仔细分析,就会发现在日本公司里加班过多的“过劳者”,却又可以分为主动和被动两种。

所谓“被动”的过劳者,是指迫于压力被迫进行过量加班的职员。这一部分的人员,主要是各企业中由于能力,机遇等问题,存在职务危机感的员工。比如身处裁员风波中的部门,或者由于年龄等原因无法熟练使用新技术,或者年纪轻缺乏资历。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始终处于担心失去工作的焦虑之中。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对加班不敢拒绝,而且还往往会主动寻找加班的机会,以便通过工作证明自己在公司中的价值,来避免失去工作的命运。加班成为他们的心理安慰和维护自己社会地位的一种努力。有些公司,也正是利用这些人的心理,迫使他们无偿地为公司多做工作。

不过,因此也会引发些啼笑皆非的现象。在日本的公司中,往往可以看到这样的场面 –老板不走,下属一个也不敢走,无论工作是否紧急,都在座位上做出一副努力工作的样子来,写上一段计划,删掉,再重新写往往是他们这时候干的工作。这些毫无必要地加班如演戏,却做得认认真真的日本员工,会让人想起希腊英雄奥德修斯的太太佩涅洛佩来。奥德修斯去特洛伊打仗生死不明,佩涅洛佩遭到求婚者的纠缠无法摆脱,于是假称要为奥德修斯织丧服而拖延 – 丧服永远也织不成,因为每到夜里佩涅洛佩又会把白天织好的部分拆掉。

总的来说,日本公司里被动的“过劳者”,是过劳死的最主要光顾对象。

然而,在日本公司里面,还有一种主动的过劳者,在外国人眼里,就比较另类了。--是啊,放在我们外国人眼里,好容易不用加班了,还不赶紧回家?对这种找着“过劳死”的现象我们没法理解。前几年日本电视台报道过一位因为过劳引发脑溢血的公司职工。这个职工已经处于半植物人的状态,对妻儿完全无法辨认,但是当记者问他公司的名字时,这位却能够磕磕绊绊地拼写出来。。。在日本,很多职工是毫无强迫地自觉加班,下班不走,泡在公司,是日本曾经十分推崇的一种企业文化。以至于日本人在解释“过劳死”一词时不无自嘲地写道:“在外国人眼里,过劳死是日本人的一种生活方式。”

假如这种事情发生在社会主义时代苏联,还可以用提倡“义务劳动”的社会道德解释,但在日本为何如此盛行,不免让人感到莫名其妙,难道日本的职工都有斯德哥尔摩综合症?

深入了解日本社会,就会发现日本社会出现这种现象并不是毫无道理。传统的日本社会,是一个两性完全分工的社会,女性全身心负责家庭,而男性全身心挣钱工作。与世界大多数民族把工作与生活分开不同,日本传统的男性眼里没有“生活”的空间,最多是休息一下 –为了更好地工作而已。“工作,拼命地工作”(“頑張れ,頑張れ!”)就是充斥他整个生命的唯一旋律,在这种观念下,日本塑造出了无数工作狂,成为日本男人的典型形象。这种典型的日本男人,对于工作以外的事情既钝感又没有兴趣,活脱脱一个肉体机器人。把他放在迪斯尼乐园他都不知道应该怎样玩,即便教会他游艺的项目,也会让人感到触目惊心 –他玩的时候分秒必争,如同在完成任务,这样休闲的日本人,可并不是罕见的。这样的人让他按时下班,他反而不知道如何是好,或许只有加班,在不断的工作中,才能让他感到安全和生命的存在吧。经常有人写文章说日本的娱乐业变态过分,或者某些日本人举止怪诞不合常理,这里面一个重要的原因,恐怕就是这些发生问题的日本人从来没有正常的生活应该是什么样子的概念,所以很容易出格吧。

但,这还不是主动“过劳”的极致,真正极致的过劳一族是醉心于干活而不能自拔。和我一个公司的一位上野先生算是让我领教了这种日本极品加班族的风范。上野先生四十多岁了,已经谢顶却还是孤身一人,每天把自己的生活安排得很好,往往开着会忽然说一句 –我要出去五分钟,洗衣房要关门了,我得把衣服取回来。人也极有绅士风度,和女秘书一起去客户那里,他会主动替人家提包 –这在中国并不希奇,而在日本这样的男权社会堪称罕见。

这样绅士的人怎么会没有太太?稍有疑惑的人只要和这位工作一个星期就可以理解了 –此人每天八点钟进办公室,一直干到晚上十点半,哪怕是叫个外卖便当也不肯离开电脑屏幕前片刻。他哪儿有时间去谈恋爱阿。不是没有人想过给他介绍女友,比如公司很欣赏他的一位大老板就透过这种意思(那是,一个人能干三个人的活,二十四小时随时待命,哪个老板有这样的手下不喜欢?),走来看看他在电脑前面一付如痴如醉的样子,最后还是舔舔嘴唇摇摇头算了 – 这人心里明摆着放不下别的了。

有一天因为项目原因,我和上野加班到半夜十一点钟。互相告别之后萨最想的就是赶紧吃点儿东西(晚饭还没吃呢),然后回家洗个热水澡美美睡一觉,看上野的样子也有些摇摇晃晃,萨不无恶意地想 -- 你也有撑不住的时候啊。

在附近一家快餐店饱餐一顿,准备到大街上叫一辆出租车,却看到路边停了一辆兰鸟,里面放出沉沉的爵士乐来,忍不住叹息一声 – 人生不平等,如我等加班半死的也有,如这样享受生活的也有啊。

等走到车前,却让萨差点儿掉了下巴 – 原来,坐在车里的,竟是上野,惬意地靠在座椅上听着音乐,前车台上放了一杯咖啡,手里 – 拿着一大厚本项目计划书,看的两眼放贼光。。。

玩到上野这个水平,“过劳”已经不能形容他的境界了,日本人发明了另外一个词形容他们这种人,叫做 – “仕事中毒”。

仕事,在日文中是“工作”的意思,“中毒”呢,我就不用解释了吧。

[完]

事后才知道,用卡车扮演神风敢死队的角本,出事儿倒和“过劳死”关系不大,他每天的工作时间并不长。但他出事的原因的确是因为疲劳过度,睡眠不足。原因何在呢?原来这位角本和很多日本蓝领阶层一样,都是日本灰色产业“扒金库”赌场的重要客源,经常通宵达旦泡在那里,如此“辛劳”,自然开车的时候只能靠咖啡顶着 –咖啡顶不住的时候,就顶桥栏杆了。前面说过,日本职工有工作的时候全力以赴,加班无度的现象,这角本看来是改在赌场上疯狂发挥这种“日本精神”了。
末世征象:地震 粮荒 战争 瘟疫 世界四分五裂

TOP

我认为这些来自现场的切身体会应该从某种程度上都有其客观性和参照价值,并不一定是待了2年的的人就一定比呆了两天的人说话更有分量,实际上由于来自短期停留的新鲜感和好奇心,很多时候更会去集中和兴奋地对两边的文化特征去加以集中的对比和衡量,反之在一个地方呆久了,已经习惯并且融入了当地生活,习以为常的感觉会钝化了这类对此参照的神经,而且着眼点也会不由自主地由欣赏和惊讶转向挑剔和漠然了,这一点我想在德国生活了一段时间的人都应该有切身的体会,若干年后身边的德国就肯定不是当初来的时候那几天的那么鲜活可爱了,虽然德国本身还是那个国家。
而且做这类参照对比的最终目的是什么,本身应该有一个更清醒的认识才对。我认为对我们自身真正能产生的价值和意义其实在于通过对比发现对方的长处和自己身的短处,并且从而明确自己赶超的目标和方向,日本的很多渗透到生活工作细节中的基本公民素质领先于全球,同时这也是他们的立国强盛之本,这是毋庸置疑的,也正是我们需要借鉴来改善我们的自身社会的模范; 另一方面日本当然也不是一个完美社会,其中的很多机制问题例如性别、级层、过劳以及专权腐败等,这些其社会的痼疾也是不争的事实,但是这些批评和菲薄的工作其实对我们自身并没有多大的意义,不应该成为着眼的重点。
难道我们应该因噎废食地对日本的经验完全弃之不顾么,我认为其实我们本不是要去全盘照搬和拷贝日本的制度,其中良性的我们就学习和借鉴,其中恶性的部分我们就剔除和抛弃,这种区别分析的态度和工作其实才应该是我们面对类似日本这些外来信息的时候所应该采取的重点,而不是简单地去从个人好恶出发去给对方扣上一顶好或者不好的大帽子。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TOP

原帖由 Laufen 于 2007-6-3 01:44 发表


台湾的繁荣,可能和你说的kapital有关系。二战结束时,日本被炸了个稀巴烂,没有什么kapital可言了吧。日本的兴起主要是靠民族凝聚力,而且我们49年建国后最初阶段的发展也靠的是民族凝聚力,比如核弹氢弹什 ...


有的,有的,
同战后的欧洲一样
日本的复兴很大程度来源于美国资本的注入

富士山上扬汉旗,樱花树下X倭姬

TOP

原帖由 1343607 于 2007-6-2 22:56 发表
只有去过了日本才有发言权,其他的都是瞎扯蛋。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