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420
- 威望
- 113
- 金钱
- 0
- 阅读权限
- 50
- 在线时间
- 31 小时
|
古人为什么喜欢数字“三”
“三”在中国古代数字中的出镜率非常高。不仅日常生活里常常提到用到,而且在古代文学著作中,我们也能经常看到它的身影。
卦爻
古人概括宇宙为日、月、星三光;把一天划分为早、中、晚;把一时分为三刻;把最受尊敬的人称为三尊,即君、父、师。读书必读《三字经》、《千字文》(均是三字一句);吃饭为一日三餐。等等。
数字“三”应用如此广泛,这一切得从其初始含义说起。
《周易》中数字“三”作为卦爻三画,上、中、下三画,分别代表着天、地、人。这便是“三”的最初含义。《老子》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之由来,均是一生二、二生三演变而来。 “三”生万物,也即是说数字“三”是一个发生质变的临界点。许慎《说文解字》曰:“三,天、地、人之道。” 由此说来,“三”包罗万象,总揽一切意义。
在我国,数字“三”更重点的一个作用体现在“礼”之上。
很早以前,中国人尚卜筮。《礼记.曲礼上》载:“卜筮不过三。”王肃云:“礼以三成也,上旬,中旬,下旬,三卜筮不吉,则不举也。”也就是说,“三次”成了卜筮求吉的限度。“三”最初代表的意义,逐渐发展成为古人的一种“礼”的规范。也就是说,“三”为成礼之数,多一或是少一均被视为非礼。通俗点讲,即是我们经常说的“事不过三”。
那时候,日常生活中的“礼”数,有很多,诸如结婚要“拜天拜地拜高堂”,三拜方算礼成;敬酒需“三巡”,三巡方显礼节到;古代打仗礼让有“退避三舍”,以退为进;做事讲究“三思而行”,考虑周全方行事。等等。这无不深刻说明数字“三”在古人心目中的重要性。
它以有限寓无限,它是万物生化的关键之所在,是量变与质变的临界点,并且,最终在漫长时间的延续中衍变成了中国人行动原则的一个定数。
数字“三”在经过一系列的演化与定性之后,时常出现在文学素材里。《史记》曾记载过:“数始于一,终于十,成于三。”什么意思呢,即数从一开始,终止于十,以“三”为全。于是,我们可以以四大名著为例,可以看到数字“三”频繁出没。《西游记》有“三打白骨精”、“三借芭蕉扇”、“三入无底洞”等,就连男一号也叫唐三藏。《三国演义》里有“陶恭祖三让徐州”、“刘玄德三顾茅庐”、“诸葛亮三气周瑜”等。《红楼梦》里“刘姥姥三进荣国府”。《水浒传》里“施恩三入死囚牢”、“三打祝家庄”等。
明白了数字“三”的内涵之所在,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我们能够几次“三”番在文学史册里与它邂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