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将成“中国一个省”? [黄彬华] (2007-03-09)
日本自民党三巨头之一的政策调查会会长中川昭一,2月26日在名古屋市内演讲时指称,中国迅速扩张军力,将来日本恐会被中国的强大势力所控制。
他说,“中国不断增加国防经费、扩充势力,未来15年内台湾局势若是生变,20年内日本可能沦为中国一个省”。他还说,“中国进行反卫星导弹实验,展示了中国从地面发射导弹击毁卫星的能力。这个实验的假想目标想必也包括日本所发射的人造卫星,此实验可能有意牵制日本发射情报卫星。”
中川还在国会宣扬其“中国军力威胁论”。他说,“中国现在宣扬和平崛起,显得低调,但等到2010年(上海万国博览会)结束,就可能变成非和平崛起。等到台湾完全被中国控制后,下一个就轮到日本了。”
接着,中川又在3月1日面市的《诸君》杂志上发表谈话说,“虽然目前考虑拒绝参加北京奥运会为时尚早,但是如果在今后一年之内,中国通过武力进攻台湾,或者进行大规模的人权打压,那就要另当别论了。”他还对该极右杂志说,为了对抗急速走向霸权的中国,日本必须与美国、澳洲、印度这些共有自由、民主价值观的国家建立牢不可破的关系。
抵制北京奥运
各式各样的“中国威胁论”曾经席卷日本,后来稍微平息,如今再度吹袭政坛,而且是当前政坛中心人物在煽风点火,直称“中国是个可怕的国家”,又声称“日本将沦为中国一个省”,号召“日本考虑抵制北京奥运”,这对一般日本人来说,不仅是个精神冲击,也是个战斗宣言,必然会产生强烈的共鸣。
日本人原本有强烈的民族危机感。过去中国落后贫穷,日本曾担忧有千千万万难民会涌向日本;现在中国崛起,又担忧它会威胁日本的安全,更担忧它的总体国力会超越日本,夺取东亚霸主地位。中川重唱“中国威胁论”肯定又会在日本成为时尚,而极端右翼更会如虎添翼,中日关系可能再次陷入谷底。
前首相小泉纯一郎把参拜靖国神社当作对抗中国的国策,很大程度上就是借助这种危机感来壮大自己。如今又出现直指“中国军事威胁日本”的政调会长中川昭一,向内看可能是内部权力斗争的象征,对外看则可能是中日关系再度面对波折的征兆。因为,现首相安倍上台,即刻对中国和韩国进行“破冰之旅”,又对是否执行“首相参拜靖国神社”的国策采取模糊策略,使极端右翼担忧,安倍会因恐惧中国而改变政策。
安倍内阁的民调不断滑坡,对自民党政府是个重大危机,但对于那些对政权虎视眈眈者来说,则是一次权力洗牌的机会。目前,中川也许还不够资格挑战安倍,但在后安倍时代他就是其中一名候补。他虽然不是派系首领,却是日本一个著名的极端右翼世袭成员。他父亲中川一郎,绰号“北海之熊”,曾先后担任过内阁农林水产大臣和科技厅长官,而且有问鼎首相宝座的野心。1973年,中川一郎曾与渡边美智雄、石原慎太郎(现东京都知事)等极端右翼结成“青岚会”的政治团体,至今还对日本保守阵营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1983年,中川一郎在北海道离奇死亡(自杀)后,中川便继承其政治地盘,并当选为众议院议员,从此官运亨通,历任农林水产大臣、经济产业大臣,再当选为自民党政调会长。
中川出任小泉内阁经济产业大臣期间,主张在东海油气田问题上直接对抗中国。安倍上台,委任他为政调会长,虽不能直接干预内阁事务,却依然利用党内特殊地位,继续摆出超级鹰派姿态,包括主张日本检讨非核政策,且发表中国将吞并日本的言论,煽动日本人的反华情绪。过去,安倍会衷心感激他的拔刀相助,但今天是安倍自己当家作主的时刻,去年10月刚对中国韩国进行“破冰之旅”,又成功邀请到中国总理温家宝4月访日,修补中日关系成了当今安倍政权的首要任务。中川不识时务,此时公开宣扬“中国威胁论”,即使不是对安倍公开反叛,也是在安倍内外交困之际再给他头上泼冷水,因此中川有关中国的言论,只有增加安倍首相的政治负担,同时使人怀疑他另有政治企图。
制造民族猜疑
日本有一批右翼论客,经常在杂志等刊物上宣扬中国威胁论,甚至出版《中国吞并日本》等书籍,包括以连续漫画方式吸引年轻人,既丑化邻国,又壮大自己,确实是一箭双雕的策略。日本人原本有排外本能,又有轻信传媒的传统,对于文字记载或画面描述的事情容易信以为真,加上日本人对抽象的问题不易理解,但对感性的、直接的描述容易接受,越是耸人听闻的言辞越能引起共鸣,而且他们对中国一向感到畏惧,因为古代中国是日本文化的源头,现代中国又是日本竞争的劲敌。从前是师傅,现在又是敌手的情况下,很容易联想到必输的恐惧。加上,在日本人的传统思维中,只有等级、输赢、争第一的概念,而没有平等共存的经验和意愿。曾被日本人看扁的中国的崛起,很自然被看成是新的威胁,甚至是扩张、是侵略的前奏,因为在过去百年里,日本就是如此看待中国、对待亚洲的。
右翼论客宣扬中国威胁,一是职业性的选择,容易起共鸣的题材;二是传统的生活方式,有广阔的活动空间;三是政治信念,自以为是爱国的表现。在日本,右翼总是跟黑帮、保守政坛结成“三位一体”。但执掌政权的政党,特别是政党巨头也参与挑衅邻国的言论活动,因而引起民族猜疑、外交紧张,不仅是区域和谐的破坏,也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阻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