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79811
- 威望
- 18351
- 金钱
- 22
- 阅读权限
- 120
- 性别
- 男
- 在线时间
- 6477 小时
|
※※死因之谜※※
当考古学撞击传统的屈原身世定论的时候,关于屈原真实的死因,也在一系列的质疑中成为新的谜团。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让我们再一次看到了屈原身上的巴人影子。
□死亡真相□
国画大师傅抱石笔下的屈原
每年端午节,我们都要重述那一段似是而非的传说——屈原“投汨罗江自沉”,家乡人为防止饥饿的鱼虾伤害三闾大夫的身体,用龙舟将裹着大米的粽子投入江中。据说这就是端午节划龙舟吃粽子的起源。但这个传说也遭到质疑。
首先是死因。
屈原真是死于投江自杀吗?新的立论层出不穷。一度有人说屈原死于政治谋杀,或者是中毒而死。而北京学者王红旗在这个问题上显得更为理性。他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说,从屈原巴人巫师的身份看,他不会投江自杀。在古代,自杀属于大家非常忌讳的“凶死”,身为巫师的屈原不会明知故犯。他认为,屈原既非死于投江自杀,也不是死于政治谋杀,而是自然死亡,巴人的船棺是屈原最后的归宿。
在王红旗看来,许多推测都来自屈原的作品中。虽然屈原在他的诗歌里多处提到“赴江湘之流”,但并不一定意味着他就要自溺。这些文字,更多的属于表示决心的文学修辞。比如形容一个人有登天之志,是比喻他有远大理想,并非就说明他有攀上青天的想法。
而且,就算屈原曾经有过投江自杀的念头,也并不意味着他一定就实施了。
他说,许多人发现,屈原在《惜往日》中写有“临沅湘之玄渊兮,遂自忍而沉流。卒没身而绝名兮,惜壅君之不昭”,“焉舒情而抽信兮,恬死亡而不聊。独障壅而蔽隐兮,使贞臣为无由”,“宁溘死而流亡兮,恐祸殃之有再。不毕辞而赴渊兮,惜壅君之不识”。满篇的追死之词,赴死之意,感觉就是屈原写给自己最后的挽歌。因此,很多人认为,这是屈原最后的作品,创作时间离他自沉汨罗江不会太久。
但事实果真如此吗?王红旗提醒我们思考一下当时的地理状况:屈原此诗创作的地点在沅水、湘江之间某地的“玄渊”(黑水潭),位于今天湖南省的中西部;而传说中屈原投水自尽的地点是汨罗江,位于湖南省的东北,两地相距很远,屈原是无法写完《惜往日》之后立刻就自杀于汨罗江的。
王红旗认为,也许我们可以推测,当时屈原的情绪非常低落,的确萌生过投水自尽的念头,甚至准备“不毕辞而赴渊”。不过,他最终打消了这个念头。因为,他不仅创作完成并流传下了《惜往日》,而且写得很有条理,说明他的生活并没有混乱,也没有立即结束,一个要自杀的人,怎会在意文章条理是否清晰,自己的作品能否流传?
通常,人们都认为屈原是在秦将白起攻陷楚国的郢都(公元前278年)之后不久就自杀,死时大约62岁。王红旗按照这一说法分析,屈原记述郢都沦陷的作品《哀郢》中有“9年而不复”的句子,是说他亡国后9年都没有回到郢都。如果屈原在楚国亡国后很快自杀,怎么能有“9年而不复”的说法?。照此推算,屈原起码活到71岁高龄之后才去世,如此年纪死去,在那个时代算得上寿终正寝了。
王红旗甚至分析了屈原的性格特征:屈原在《天问》里一口气提了174个问题,关注天下万物,自然演变,宇宙运行等问题,其胸襟何等宽广博大。一个有如此胸襟的人,就算有再深沉的痛苦,在9年之后还会自杀,实在让人难以信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