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兴京剧从娃娃抓起

少儿戏剧由来已久,好戏繁多。少儿京剧近些年来崭露头角,佳作迭出。此次“六一”儿童节期间,四台优秀少儿京剧进京展演,演职人员不愧是有识之士,剧场的效果,观众的掌声,便是对他们为少儿京剧所做贡献的最大鼓励。其中《北斗星》一剧好几年前就来过北京,得到好评,经过了这些年的锤炼,舞台面貌一新,深深地吸引了少儿观众。

  历史悠久、底蕴深厚的京剧艺术必须面向广大的少儿观众,今天的少儿是明天国家的栋梁,如果他们不熟悉国粹,不爱看京剧,剧场里的观众只会越来越少,越来越老,直到最后消失,那可就是民族艺术的大悲剧!如果京剧吸引了少儿,使他们爱看,甚至着迷,前景就不会是这样,未来的京剧舞台所面对的观众只会越来越多,越来越年轻。京剧艺术也会更加繁荣,更加有希望。

  一切兴趣在于培养,在于影响。成长年龄段的少儿恰好是非常能够接受培养和影响的观众群,从小结下的兴趣只会随着岁月的绵延而增强。想当初我就是小学时期在上海受到了京剧的熏陶,有幸观赏过那些名垂青史的艺术大师的表演,大学毕业后便开始从事起京剧艺术的创作。我的一些同学和同龄人本来都是听着湘江的涛声,看着岳麓山的红叶长大的,按理更应该被湘剧、花鼓的旋律所吸引,可是他们由于环境和家庭的影响,却偏爱京剧,至今仍为之痴迷,或操琴,或放歌,或观剧,兴致不改,情有独钟。由此可见,京剧想要生存发展,就必须重视少儿观众,从小培养他们对京剧的喜爱。

  京剧怎样才能吸引广大的少儿观众,这又是一个不小的然而必须攻克的课题。我们常说艺术作品要有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对于少儿京剧而言,我想更应该强调观赏性,也就是说要适应少儿的喜怒哀乐,切不可沉重拖沓,切不可概念说教,这就要求剧作者至少要理解少儿纯朴纯真的童心,努力写出清爽清新的童趣。我以为可以更多地在嬉戏、玩耍、逗趣中推进情节,展开人物,表达思想。少儿爱看有趣的故事,在故事的进程中又要看适合他们情趣的人物,而人物又不能唱了说、说了唱,还必须得有鲜明醒目的行动,这样的作品少儿才坐得住,才不会走神出叉。当然,这并不排斥正剧悲剧,悲也罢,正也罢,只要情节抓住小观众,情感打动小心灵,作品便有存在的价值。

  可以肯定地说,京剧是能够吸引少儿观众的。京剧有着无穷的魅力,丰富的表现力,唱、念、作、舞、打,程式多种多样,可遵循,可发挥,可拓展,这些都是京剧表现少儿题材的有力因素。少儿京剧必须调动丰富多彩的艺术手段,充分发挥京剧艺术的表现功能。比如唱,有独唱对唱重唱合唱,有皮黄有曲牌,唱中念,念中唱,舞中唱,形式诸多,皆可为内容所用。不过,在运用这些程式时最好有别于成人戏剧,太长太大太凝重的段子尽量少用。在多种程式灵活运用的形式中推出具有新意的新作,少儿便能学唱,能记忆,看了还想看。回首京剧舞台,其实,古老的京剧早就注意了争取观众,不仅是争取成人,还争取少儿。像武松打虎,高超的武功,何止是成人,就是少儿,也一样瞠目结舌,百看不厌。像舞台上的西游记,那些神奇的除妖情节,像哪吒,像陆文龙等等京剧作品,无一不是吸引少儿的杰作,不过以往没有冠以少儿京剧这个定义。今天保留旧作,借鉴发挥再创新作,就是传承与发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因此可以断言:少儿京剧必将越来越兴旺,越来越成熟,会创造更多的辉煌。


《岳家小将》(郭晶摄)

少儿京剧也要展现京剧本体艺术魅力
中国京剧院原副院长 林毓熙

  为少年儿童提供精美的精神食粮,为孩子们营造出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文化氛围,以利于儿童健康成长,是文艺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观看四台为少年儿童精心打造的京剧,让孩子们在受到爱国主义、英雄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同时,开始接触并感受到“国剧”的精美和艺术魅力,使我们看到各地文化主管部门和京剧艺术家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京剧艺术历史悠久,艺术传统深厚,具有规范而完美的程式及艺术形式美。在文化多元化发展,各种艺术形式都在寻求继承和创新,以满足社会多元文化需求时,少儿京剧创作同样存在对于艺术本体的继承和创新问题。这次四台不同题材和风格的少儿京剧,都在展示京剧本体艺术魅力即“以歌舞演故事” 的特征的同时,吸收了更丰富的表演元素,进行了更大范围的艺术综合,寻求传统美与现代美的结合,让儿童剧“好玩、好听、好看”,以吸引少儿观众。在少儿京剧处理继承和创新关系时,要十分重视京剧本体魅力的展现。京剧艺术在形式美上具有独立品格,其规范化、程式化和节奏化的艺术表现方式,要求严谨地、规范地而又艺术地再现生活,做到真与美,形式与内容高度统一。少儿京剧要在京剧博大精深的艺术海洋中汲取营养并茁壮成长,要让小观众能够从京剧声腔艺术的特有魅力,包括必要的流派唱腔、京剧格律化和规范化的程式及不同行当的艺术特点,领略京剧艺术形式美及其艺术魅力。少儿京剧既要给儿童观摩一些京剧传统剧目中适合儿童观赏的剧目,也要创作新剧目,其题材范围十分广泛。在艺术创作过程中,既要引进适合儿童的不同艺术元素进行新的艺术综合,更要重视京剧程式的运用和适合剧情需要而创造新的程式。少儿京剧以展现京剧本体艺术特征为主导,才能根基雄厚,枝繁叶茂。

  以皮黄声腔为代表的京剧音乐是展现京剧特色和刻画人物的主要手段。少儿京剧在声腔艺术和音乐创作上,同样存在如何继承保留京剧不同行当声腔艺术个性,以及在此基础上进行艺术创新的问题。这次参演的四台少儿京剧都重视在保持京剧韵味的前提下,适当突出流派唱腔特色并进行艺术创新。例如《闪闪的红星》、《北斗星》都将流传的电影音乐化入京剧声腔领域,而《岳家小将》则将“满江红”音调作为全剧音乐主题并演化成《小小少年郎》的主题歌,乐音铿锵,朗朗上口,便于孩子们记忆学唱;而在全剧的音乐和唱腔上,又适当糅进北方游牧地区的音调,增强了音乐色彩。在少儿京剧音乐中,需要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中解决处理好继承和创新的关系即“变”与“不变”的问题。以少儿为主要对象的京剧,要适合儿童的口味,必须对京剧唱腔进行艺术革新,糅进新的音乐因素,但其主导部分仍应是京剧的“西皮”、“二黄”,并有条件地展示成套唱腔原汁原味的魅力,让孩子感受京剧音乐的基本风貌,而不是变态、变性的腔调。在念白的处理上,我主张多“京白”而少“韵白”,以便于儿童接受。作为对少儿进行京剧开蒙教育,不妨针对不同年龄的对象,在正戏演出前做些简单的艺术辅导,如介绍京剧唱腔、主奏乐器、行当划分和舞蹈程式等,也可互动式地进行交流,真正把孩子们引进欣赏京剧的殿堂。


《新闹龙宫》

很有意义又很不容易
原中国儿童艺术剧院副院长 李庆成

  “六一”儿童节前后,和首都小观众们一起观看了《闪闪的红星》、《北斗星》、《新闹龙宫》、《岳家小将》四台优秀少儿京剧,非常高兴。高兴之余也思考了一些有关儿童戏剧创作的问题。首先想到的是邓颖超同志在23年前说过的一句话。在向建国以来首届全国儿童剧观摩演出表示祝贺和希望时她说:“为孩子们写戏、演戏是一件很光荣、很有意义的事,也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需要不断探索和创造性的努力。”

  是的,儿童戏剧事业的确是一项很有意义的事业。我国有3.7亿少年儿童,他们是我们的希望和未来。一出优秀的儿童剧,会滋润千千万万小观众的心田,伴随着他们健康地成长。中国儿艺演出的《马兰花》、《十二个月》和《报童》等等,就是这样的优秀儿童剧。

  江苏省长荣京剧院的《闪闪的红星》和青岛京剧院的《北斗星》,选取的都是革命历史题材,运用京剧艺术形式,塑造了潘冬子和陈星等小红军艺术形象,这对今天的孩子们进行革命传统教育是很有意义的。不仅如此,这两出少儿京剧还会使小观众们在接受思想教育的同时,自然而然地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领悟到京剧艺术的博大精深和无穷魅力,这对广大少年儿童德、智、体、美等方面的教育和影响,都会起到特殊的作用。

  儿童戏剧事业是一项很不容易的事业,儿童剧的创作和演出有着许多不同于成人戏剧的特殊的艺术规律。儿童剧的特点,主要是由它为之服务的对象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所决定的。少年儿童正处在发育成长的时期,他们好想、好问、好奇、好动,他们比较喜欢借助于形象、声音、色彩等具体的感觉来思维;他们兴趣广泛、求知欲强,但又没有相对稳定的志向;他们爱憎分明、嫉恶如仇,却又非常天真幼稚。儿童剧的创作和演出,要适应广大少年儿童的这些特点,而且在适应的基础上,又必须以他们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加以引导和启发,使他们健康地成长和逐步地成熟起来。宁夏京剧团、银川杂技团的《新闹龙宫》和江西京剧团、江西艺术职业学院的《岳家小将》,在这些方面进行了大胆地探索和实验,取得了良好的艺术效果。

  儿童剧是应当特别讲究结构的艺术,理想的儿童剧应当以单纯的结构表现丰富的生动的内容,而且还要有发人深思的寓意。儿童剧一定要有儿童情趣,要让小观众坐得住、看得懂、感兴趣。在这些方面,《岳家小将》取得了突出的艺术成就。该剧以独特的视角讲述了在宋金交战的间隙,双方“小将”出于争强好胜互不服气的心理,“模仿”大人而互相“争战”的故事。在这场孩子们之间游戏化了的“争战”中,彼此“争”出了友善,“战”出了情感,这其中的寓意也是颇为耐人寻味的。该剧的儿童情趣不是外加的“笑料”,而是贯穿于整个故事的发展和人物性格的塑造之中。

  祝贺这四台少儿京剧演出成功,希望有更多优秀的儿童剧出现。



感受少儿京剧
中国艺术研究院话剧所所长 刘彦君

  四部作品不能算多,却蕴藏着近年来全国儿童剧创作所积聚的能量。也不是每一部作品都出色,但它们被放在一起,就显现了一种状态,一种积极努力的状态。在这些作品面前,“进步”这个词语是一点不虚妄的。

  “进步”体现在创作者对儿童剧的时代解读中。几部剧作不同程度地走出了先入为主、急功近利、直接有效地解决问题的狭隘思路,走向了更为广阔的儿童剧创作观念空间。成长的快乐,自信与乐观,求真向善的心灵追求,嫉恶如仇的正义感,对生命的尊重,对责任的承担,对弱小者的宽容、谅解等,成为几部作品努力发掘与聚合的精神指向。其中,尤以《岳家小将》用孩子们哭闹、打趣着成长的生命法则对于杀戮、战争倾向的取代为上乘。这些既符合儿童心理特点,又触及人类普遍精神理想的生活感悟,不仅关乎知识和眼界,而且关乎心灵塑造,关乎我们的下一代人能否在应对自我、他人、社会和现实的过程中成长为一个有爱心、有品位、有健全人格的人。因而,以一种宽广、开阔的思维方式介入儿童剧的创作,人们会发现一个更为自由开放的精神世界。

  进步体现在以儿童为本位的艺术表达上。四部作品的独到之处在于从儿童的视角和心理出发,来阐释文本并选择舞台样式。无论是情节、场面和表演的铺陈,还是人物形象顽皮、任性、幽默等不同的性情刻画,我们都能看到与好奇心、游戏性及活泼好动的天性等儿童心理格式相契合的努力。《北斗星》和《闪闪的红星》中,“抬头望见北斗星”和“红星闪闪放光彩”等为广大青少年、甚至几代成年人所熟悉的革命历史歌曲、一些当代舞台流行的通俗歌曲旋律与京剧版式、唱腔变奏而成,《新闹龙宫》、《岳家小将》中,跑、跳、劈叉、旋子等舞蹈、杂技表演动作,甚至是一些高难度的技巧组合,与京剧表演程式结合运用,成为载歌载舞、充满动感的儿童舞台语汇。这些尝试,营造了健康、欢乐、积极向上的风格,丰富了儿童剧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较为成功地兼顾了文学的严肃性、京剧的程式性和舞台的观赏性等戏剧美学规范,也更加符合儿童的审美趣味与认知结构。

  值得称道的,还有四部少儿京剧在民族文化传承方面的意义。从小培养孩子对京剧的感情,让他们产生兴趣,并形成观剧习惯,是需要成人来创造机会的。因为对儿童来说,任何一种内在需要的产生,都要经历从被动到主动、再到自动的心理过程。给孩子看京剧,并不指望他们能看懂那些唱念做打,也不是让他们学点“有用”的东西,更不是要把他们个个培养成京剧天才,而是要在“润物细无声”的潜移默化中,引领他们走进我们这个民族的艺术和历史。看演出时,我注意到了这些小观众们的热情和投入,当《闪闪的红星》中的胡汉三叫嚷着要杀潘冬子时,一个小男孩霍地从观众席上站了起来,指着台上的演员喊了起来: “你敢!”那副认真、可爱的模样把大家都逗乐了。试想,如果每个孩子都能在他们很小的时候有机会接触京剧,那么我们的传统艺术和传统文化在未来的发展,还用担心吗?

  进步意味着承前启后,意味着更多向深度发展的可能性。从这个方面来说,儿童剧文本创作中想像力、创造力的有效发挥,对于需求市场的关注和进一步的观众细分,保证儿童剧能够真正让儿童观众看到的机制和政策建设等,也都是有待填补的空间。


《闪闪的红星》

“红星”鼓舞了小观众的心
中央戏剧学院教授 张仁里

  当我走出剧场时,我意识到这次给孩子们送来四台少儿京剧的意义是很深刻的。这些小朋友生长在这样一个幸福的时代,我们常用一句俗话来比喻:“他们是在蜜罐里长大的”。不是吗?平时有爸爸妈妈心疼,又有爷爷奶奶呵护,姥爷姥姥也来比着疼爱,外加姨呀、舅呀、姑姑、叔叔等争相来爱他们。他们真的不懂得什么叫“艰苦”,因而也不懂得为了一个美好的目标去拼搏奋斗,更不清楚一个人必须建立起革命的理想,像先辈们那样为之奋斗一生。他们是我们国家的未来,他们的茁壮成长,关系着国家的希望和前途。看一看潘冬子、陈星、彩莲等革命前辈们的童年:他们同样需要爸爸妈妈的爱抚与呵护,但是因为革命任务的需要,他们爸爸牺牲了,他们的妈妈竟被敌人活活烧死;而有的孩子本来生活在爸爸身边,但一声号令,爸爸也带着红军队伍离开了。再看看像岳雷、银瓶这些历史上的小英雄,他们能文能武,识大体、懂大局,能化干戈为玉帛……这种形象化的对比,这种无声的教育,在小观众的掌声中,在他们凝神注目的小眼睛中,在他们爱憎分明的欢呼声中,我听到了他们美好、纯洁心灵的跳动。也许就是潘冬子、陈星这些艺术形象将陪伴他们今后天天向上的脚步,帮助他们接好老一辈递给他们的接力棒。

  中国的京剧艺术是一个美育、智育、德育的大宝库,是民族的国粹之宝,西方许多艺术大师均为京剧的艺术魅力所倾倒,而把东方的这颗明珠视为医治西方戏剧弊病的灵丹妙药。可是,京剧艺术在我国国内的命运反而并不乐观。由于曲词、道白的文学性强,形体表现的程式化不被青年人所熟悉,唱腔、故事又不通俗易懂,因而京剧在年轻一代中的观众并不广泛。这次国家有关部门为少年儿童送戏上门的做法,是一种倡导,也是一种号召,希望京剧界多为儿童们创作一些优秀的节目,让我们的儿童在幼年时期就开始学会欣赏我们民族的艺术,使京剧这块瑰宝在我国青年人中扎根开花并结出丰硕的果实。

  四台戏都较出色。阵容整齐,演出严谨,在不影响主题的表达下,尽力地使情节的发展丰富多彩,如《闪闪的红星》中对于军帽、红星的处理:当潘冬子思念红军、盼望红军能早日凯旋时,天幕上出现无数闪烁的星星,它既表现了潘冬子心中的期盼,又是一种梦境的象征,也是自然天空的摹拟。这种多义性的构思处理,深化了主题,也提升了戏的诗与画的品位。小观众们看到此时一片掌声,全场欢腾,可见他们对这种处理的认同和赞赏。又如《北斗星》中陈星等小战士,把敌人推入水中,利用水性,把敌人消灭。这样的处理既合情理,又合主题。至于《新闹龙宫》中为给龙王庆寿,融入了许多杂技表演,非常热闹,符合儿童观众的欣赏要求。

  对于儿童戏的创作我们目前经验尚不多,尤其是少儿京剧的创作更是属于开始阶段,但创作态度的严肃认真是首要的,不能因为这是给孩子们看的戏,孩子们好糊弄,就可以马虎从事。这四台戏的创作,严肃认真地从情节结构、场面安排、动作选择等方面都下了功夫。特别要提出来的是《岳家小将》的演出不仅塑造了一群天真烂漫、聪明勇敢,又本性善良的孩子,而且还在孩子们心灵里播下了不要战争杀戮,要民族和睦团结的种子。戏演得流畅通顺,充满了童真的想象和创造。

树立儿童戏剧的整体观
文化部教科司社科处处长、博士 陈迎宪

  儿童剧是整个中国戏剧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儿童戏剧形态应当是多元的,和中国戏剧形态自身一样丰富。应当是既有话剧,也有戏曲;既有京剧,也有地方戏曲;既有歌剧,也有音乐剧;既有课本剧,也有科幻剧;既有木偶剧,也有皮影剧,更可以是各种新样式和新形式。

  体现在儿童剧的内容题材上,可以说,世界有多丰富,儿童剧的题材就有多丰富。由此,儿童剧题材领域不仅应该大大拓宽,而且能够大大拓宽;不仅能够大大拓宽,而且必须大大拓宽。要向传统、向历史、向异域、向世界名著借鉴、移植、改编;要向大自然、向现实、向未来、向孩子们丰富、可爱的心灵深处开掘,拓宽儿童剧题材领域。也是在这样的意义上,应摆脱“儿童本位”观念的束缚。儿童剧和一般戏剧创作的确有不同之处,和写什么也有着重要的关系,但主要的恐怕不在于写什么,而在于怎么写。比如说,儿童剧中成人形象问题。儿童剧完全可以主要写成人甚至只写成人,过去儿童剧主要写成人的很少,有也只是配角,但实际情况可能完全可以改变,如美国的《太空牛仔》。也就是说,只要能为儿童所理解、接受,写成人或以写成人为主的优秀儿童剧也一定会受到小观众的欢迎。成人世界是他们所向往的世界,成人形象也是他们的重要精神支柱、行为榜样和精神偶像,因此,成人世界将为儿童剧提供无数生动的富有意义的题材。

  在如何看待今天的儿童问题上,也有必要调整观念。要将孩子看成一个自主自立的完整的世界,而不是成人居高临下的眼里的孩子世界。今天的社会已完全不同于以往,今天的社会是一个儿童教育成人的社会,孩子们比成人更敏感、反应更迅捷,因此要用积极的、引导的方式,调动一切可能的资源,激发青少年的创造力,促使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发展。在这样的意义上,儿童戏剧艺术应当成为伴随青少年成长的快乐伙伴和幸福天地。

  中国的文化艺术是一个整体,儿童剧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尽管儿童剧艺术相对于文学艺术、甚至相对于儿童文学,都是弱小脆弱的。但惟其如此,就更需要关注,需要呼吁,中国的文化艺术建设不能忽视了儿童戏剧艺术。希望有关方面和有关人士对此多一点自觉,多一点关爱,多一点携手,多一点合作,而儿童戏剧界更要自觉地向其他艺术品种和门类学习、借鉴,汲取营养,丰富壮大自身。总之,从静止的、孤立的、二维平面的思维模式中跳出来,建立更接近世界艺术和我国儿童剧艺术的真实状态的、多维的、动态的立体思维模式,整合资源,为儿童戏剧艺术发展创造更好的环境和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