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崇祯即位,招回因宁锦大捷反而被魏忠贤罢官的袁崇焕,拜兵部尚书,督师
蓟辽,赐尚方剑。兵部尚书是最高军事行政官,督师是最高军事指挥官,袁崇焕
身而兼之,达到了其军旅生涯的顶点。袁崇焕走马上任,坐镇辽西,满兵再也不
敢取道宁锦以入山海关,但是却可能取道蒙古,从蓟门入寇。袁崇焕虽然官为督
师蓟辽,蓟州其实是他所管不到的,因此上疏请朝廷务必加强遵化的防守,增设
团练总兵。连上三疏,朝廷却因为他推荐的总兵人选被弹劾,不予理睬。朝官还
在那里互相推诿扯皮,而皇太极已接受汉奸高鸿中的建议,果然如袁崇焕所料,
在崇祯二年十月二十七日,率领满兵十余万,以蒙古兵为前导,从喜峰口窜入长
城,攻陷遵化。这些地方都属蓟辽总督刘策管辖(总督比督师低一级),与袁崇
焕无关,但袁“抱心太热”,于二十八日闻警,即与祖大寿、何可纲率兵入援,
沿路经过的抚宁、永平(都在河北东北)等地逐路置防,逐城设守,计划截断满
兵的归路。十一月初十,袁军到达蓟州,与满兵交锋,满兵没有料到会在这里遭
遇袁军,大惊,于半夜越过蓟州向通州退兵,渡北运河,直逼北京。袁崇焕率五
千骑兵急速追赶,士不传餐,马不再秣,两天两夜急行军三百多里,竟比满军早
到北京三日。崇祯见袁军赶到,大喜,召见袁崇焕,赐御馔和貂裘,但袁崇焕要
求让士兵入城休养,却没被批准,只得驻扎在广渠门外。满兵一路上攻来,到高
密店时侦知袁军已在北京,无不大惊失色,以为袁军从天而降。二十日,两军在
广渠门会战。袁军后来又到了四千骑兵,合起来也不过九千人,以这九千人大战
十万满兵,以一挡十,从早打到晚,满兵终于不支败退,连退十几里才稳住了阵
脚。本身并不会武功的袁崇焕因为这一仗关系重大,披上了甲胄亲自上阵督战,
把满兵一直往北追到了运河,袁据说在战斗中中箭受伤(《朝鲜仁祖实录》)。

  这一仗,与宁远之役、宁锦大捷大不相同,并非据城固守,而是硬碰硬的野
外作战,连明军最为倚重的红夷大炮也未能派上用场,在军事形势上并无优势可
言,而能击败十倍于己的敌军,靠的是誓死保卫京师的高昂士气,赢得十分侥幸
。气二鼓而衰,三鼓而竭,士气是不可长期依赖的,作为一个高明的军事指挥官
,袁崇焕深深知道这一点。即使是这一仗,他也并不想打,而是不得不打,侥幸
以少胜多,他也没有给胜利冲昏了头脑,而是按兵不动,等待随后就会赶到的大
批步兵和各地勤王兵。崇祯一再催促他出战,他都以兵困马乏,等待援兵为由加
以推迟。其实即使援兵赶到,他也未必就愿意立即跟满兵决战,因为打野战,明
军不是能骑善射的满兵的对手。袁崇焕对满兵的战略向来是“战虽不足,守则有
余;守既有余,战无不足。”这一次皇太极以倾国之师深入大明腹地,本来极其
冒险,拖得越久,对他们越是不利。袁崇焕的计划便是截断满兵退路,把满兵围
困住,等到各路勤王兵云集,时机成熟,再四面合围,进行决战,毕其功于一役
。即使不能在此役全歼满兵,也当能给以重创,自己先前向崇祯夸下的“五年全
辽可复”的海口,隐隐有了希望。这时有两路勤王兵赶到,袁崇焕并未把他们留
下守卫北京,而是一路派去昌平保卫皇陵,另一路退至三河截断满兵后路。他自
己的主力预计十二月初三、初四日即可赶到,可以开始实施合围计划了,不料初
一日自己被捕下狱,使历史因之改写!
日出东海落西山,愁也一天,喜也一天;遇事不钻牛角尖,人也舒坦,心也舒坦

     春有百花秋有月,
    夏有凉风冬有雪。
    若无闲事挂心头,
    便是人生好时节。
Share |
Share

TOP



  万历十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这一年,大政治家张居正累死
任上,人亡政息;二十岁的万历皇帝开始了他二十五年不上朝的亲政,中国一下
子从辉煌灿烂的顶点跌入了黑暗不幸的深渊。万历四十五年,努尔哈赤以七大恨
告天,起兵攻明,压垮大明帝国这一头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终于来了。而腐朽的
大明帝国是如此的不堪一击,打一场惨败一场,天启二年广宁一役,王化贞的十
三万大军全军覆没,四十余座城落入了后金手中,明军士气低落到了极点,正是
在这一年,袁崇焕挺身而出,投笔从戎,开始登上了悲壮的历史舞台。四年之后
,努尔哈赤率兵十三万,攻打孤立无援的宁远,却被袁崇焕的一万守军打得大败
而归。努尔哈赤纵横天下数十年,第一次尝到了惨败的滋味,还在战斗中被打伤
,不久郁郁死去。这是明清的长期交战中,明军取得的首次胜利。又过了一年,
皇太极欲为其父报仇,“灭此朝食”,亲率两黄旗两白旗精兵,围攻宁远、锦州
,攻城不下,野战不克,损兵折将,连夜溃逃。袁崇焕从此威震辽东,令清兵闻
名丧胆。
日出东海落西山,愁也一天,喜也一天;遇事不钻牛角尖,人也舒坦,心也舒坦

     春有百花秋有月,
    夏有凉风冬有雪。
    若无闲事挂心头,
    便是人生好时节。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