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麦王国 ( The Kingdom of Denmark )

丹麦:人口533万,是发达的西方工业国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长年居世界前列。主要工业部门有:水泥、机械、电子、医药及食品加工业等。丹麦的第三产业相当发达,产值占年国民生产总值的50%以上。丹麦王子约阿西姆的夫人是来自香港的带有1/4中国血统的曼丽王妃。丹麦人和中国人似乎又亲近了一层。遗憾的是这场婚姻以悲剧告终。

欧洲4号公路把斯德哥尔摩与哥本哈根连在了一条线上,顺4号公路直下就到了海边城市 Helsingborg 。丹麦隔海相望,卡特加特海峡( Kattégat )是两个国家的分界线。一小时的渡海时间包括了上船与下船,实际航行时间就不是很长。踏上了丹麦的领土,海边城市 Helsingor,离佛利登斯堡(Fredensbourg Palace )就不远了。

佛利登斯堡 ( Fredensbourg Palace )
丹麦王室的夏宫。是丹麦国王佛利德利克四世 ( Frederik IV )建造的皇宫,皇宫边上就是一个很大的湖。皇宫建的不是很张扬,环境的美或许就显得更为重要和突出了。

哥本哈根( Copenhqgen )
丹麦的首都,位于西兰岛东北部,人囗约 150万,北欧最大的城市。12世纪时洛斯基勒的阿布萨隆重主教在此筑起要塞,兴起了“商人之港(哥本哈根)”。它不仅是丹麦国内、也是北欧的大门。现在仍是重要的港囗城市,整个城市洋溢着的浪漫气息迷倒了所有前来游览的人。建於1479年的哥本哈根大学是北欧历史最悠久的高能学府。

阿美琳堡王宫 Amalienborg Slot (Amalienborg Castle)
王宫位于哥本哈根市区东部的厄勒海峡之滨,是王室的主要宫殿。丹麦女王伉俪每年多半时光在这里度过。十八世纪中叶,王室寝宫在克里斯钦堡。在规划现阿美琳堡宫所在地的城区时,菲特烈五世国王决定在这里建一个新的中心。为此,他把这块地皮赠送给丹麦的四大贵族,要求他们必须在此各建一座外观完全相同的宫殿。宫殿由最著名的建筑师尼古拉·伊格维德设计,并要为国王塑制一座骑马铜像。经过紧张施工,四座宫殿在1754年至1760年间相继建成。根据设计,这四座宫殿的前面形成了一个八边形广场。现在,每当女王玛格丽特二世身在王宫时,其所在的建筑物上便会升起丹麦国旗。

哥本哈根歌剧院 隔海与丹麦王宫相望的一座现代化拱顶建筑,是由丹麦著名设计师汉宁 - 拉森( Henning Larsen )设计的哥本哈根歌剧院,建于一所造船厂的旧址上。于2004年10月竣工。据说这是丹麦最大的工业集团 AP 穆勒- 马士基集团送给国家的礼物。该集团是世界最大集装箱航运公司之一,并涉及采油业。
日出东海落西山,愁也一天,喜也一天;遇事不钻牛角尖,人也舒坦,心也舒坦

     春有百花秋有月,
    夏有凉风冬有雪。
    若无闲事挂心头,
    便是人生好时节。

TOP

诺贝尔奖由此而诞生。
从1901年开始,每年评发奖金一次,瑞典国王亲自给获奖者颁发奖金。1901年第一次颁发的奖金,每份金额为十五万零八百瑞典克朗。现在的奖金,在票面上要比那时高出很多倍。奖金是很丰厚的,然而荣誉比奖金更重。不过我想,以后由此而产生的许多是是非非是诺贝尔所不曾想到的!他不会想到会有人拒绝领奖,也不会想到获奖者会引来噗鼻。......

皇宫 Kungliga Slottet (Royal Palace)
皇宫是横列的三楼建筑,从公元1690年就开始建造,花了65年及三代建筑师的心血才完成。每天中午12点有卫兵交接仪式。皇宫里面有国家议事厅,礼拜堂,宝物馆等。

斯德哥尔摩是一个非常繁华的城市,当我第一眼看到她的时候,我才明白过来,原来瑞典人都集中跑到斯德哥尔摩来了。城市中古典与时尚的揉合,会给你一种全新的感觉。瑞典的玻璃与水晶制品在世界上享有盛誉。亚麻色的木料与清晰的线条构成了瑞典设计的特殊风格。IKEA 最大的家具商场就设在斯德哥尔摩的市郊。斯德哥尔摩周日照常营业,这在整个欧洲来说,也是屈指可数的了。如果能用一句话来概括斯德哥尔摩的话,我选择:时尚的斯德哥尔摩。
日出东海落西山,愁也一天,喜也一天;遇事不钻牛角尖,人也舒坦,心也舒坦

     春有百花秋有月,
    夏有凉风冬有雪。
    若无闲事挂心头,
    便是人生好时节。

TOP

斯德哥尔摩( Stockholm )
瑞典的首都,人口164万。Stockholm位于辽阔的波罗的海西岸,座落在梅拉伦湖入海处,市区分布在14座岛屿和一个半岛上,70余座大小桥梁把它们联为一体,有“北方威尼斯”的美誉。斯德哥尔摩在英语里意为“木头岛”。始建于公元13世纪中叶。那时,当地居民常常遭到海盗侵扰,于是人们便在梅拉伦湖的入海处的一个小岛上用巨木修建了一座城堡,并在水中设置木桩障碍,以便抵御海盗,因此这个岛便得名为“木头岛”。

市政府 Stadshuset (City Hall)
市政府大楼位于市中心西方的 Kungsholmen 岛上,面临美丽的马拉尔湖,被推崇为二十世纪欧洲最美的建筑物,是斯德歌尔摩的象征。这座大楼是 Ragnar Ostberg 所设计,完成于1923年。这里也是举办诺贝尔奖晚宴的地方。斯德哥尔摩是诺贝尔(Nobel)的故乡。从未上过大学的诺贝尔,刻苦自学,虚心求教,以发明黄色炸药和无烟火药闻名于世。
“当他到了上学的年龄时,他进了斯德哥尔摩的圣雅各布高级卫道士小学,于1841年至1842年念了几个学期的书。这是那个孩子所受的唯一真正的学校教育,而他后来竟成为功成名就的阿尔弗里德·诺贝尔”。埃里克·伯根格伦撰写的《诺贝尔传》里是这样描述的。
在诺贝尔逝世以后留给了人们这样一份遗嘱:

我,签名人艾尔弗雷德-伯哈德-诺贝尔,经过郑重的考虑后特此宣布,下文是关于处理我死后所留下的财产的遗嘱:
在此我要求遗嘱执行人以如下方式处置我可以兑换的剩余财产:将上述财产兑换成现金,然后进行安全可靠的投资;以这份资金成立一个基金会,将基金所产生的利息每年奖给在前一年中为人类作出杰出贡献的人。将此利息划分为五等份,分配如下:
一份奖给在物理界有最重大的发现或发明的人;
一份奖给在化学上有最重大的发现或改进的人;
一份奖给在医学和生理学界有最重大的发现的人;
一份奖给在文学界创作出具有理想倾向的最佳作品的人;
最后一份奖给为促进民族团结友好、取消或裁减常备军队以及为和平会议的组织和宣传尽到最大努力或作出最大贡献的人 。
物理奖和化学奖由斯德哥尔摩瑞典科学院颁发;医学和生理学奖由斯德哥尔摩卡罗琳医学院颁发;文学奖由斯德哥尔摩文学院颁发;和平奖由挪威议会选举产生的5人委员会颁发。
对于获奖候选人的国籍不予任何考虑,也就是说,不管他或她是不是斯堪的纳维亚人,谁最符合条件谁就应该获得奖金,我在此声明,这样授予奖金是我的迫切愿望……
这是我惟一存效的遗嘱。在我死后,若发现以前任何有关财产处置的遗嘱,一概作废。
日出东海落西山,愁也一天,喜也一天;遇事不钻牛角尖,人也舒坦,心也舒坦

     春有百花秋有月,
    夏有凉风冬有雪。
    若无闲事挂心头,
    便是人生好时节。

TOP

瑞典王国 ( The Kingdom of Sweden )

瑞典:人口888万,提到瑞典,你马上会想到诺贝尔和平奖、ABBA合唱团和Volvo汽?,瑞典是世界上维持和平状态最久的国家之一,她也是仅次于美国和英国的世界第三大音乐输出国。瑞典的经济很发达,主要在木材、造纸、电力、冶金、机械、电信、医药、食品加工等方面。
我们是从芬兰进入瑞典的。由于芬兰和瑞典已没有边境检查,所以当我们看到蓝白色的芬兰国旗变为蓝黄色的时候,就知道我们已经到了瑞典境内了。在芬兰我们是从南往北走,穿越整个芬兰,景色越走越冷。在瑞典,我们是从北往南走,景色越来越暖。我们顺着欧洲4号公路,沿波的尼亚海湾( golfe de Botinie )一直往南走。一路上依山傍水,又是另一种景色。

律勒欧(Lulea)
瑞典北部的文化经济的重镇,瑞士的第一晚,我们就是在这里度过的。酒店清新而温雅。或许是我们到了太晚,酒店的餐厅里,我们是最后的顾客。晚餐是冷餐式的自助餐,唯一热的东西就是菜汤和面条。不是很丰盛,但也可以了,看来瑞典人不像法国人那样对晚餐很看重。酒店的餐厅就在酒店大厅的边上,和餐厅紧相连的另一边是一个很的休息厅,厅的四周是布满书的书架,就像是图书馆,很大的壁炉给人一种很温暖的感觉,这种布置很有新鲜感。虽说这是一个重镇,可是街上行人很少,显得城市有些冷冷清清,城市位于海边,景色也不错,只是此时的海风已有些凉意。人都去哪了呢?

盖凡勒(Gävel)
瑞典中部的一个大城市,一天的颠簸后,我们就在这里歇脚,住进的是这里最好的酒店,由于有会议,其他所有的旅馆都客满了。最好的酒店也是最好的价钱,当然也有相应的设备。尤其是卫生间相当漂亮。第二天早上餐厅里的人头济济,令人又感觉到了大城市的味道。阳光下的街心花园,多了一种暖洋洋的感受,少了一些冷冰冰的感觉。在步行街的喷泉的边上,有一个雕塑,粗犷流畅,充满了斯堪的纳维亚的风格。
说到粗犷,或许应该说一下维京。维京时代是在北欧的历史上一个很强盛的时代,武装了的大帆船开到了当时他们可以到一切地方。“海盗”成了维京的别名。
在芬兰我们体会到了人烟稀少的清静,在瑞典看到同样的清静也就没有感到什么意外了。当我们到达斯德哥尔摩的时候,却有了不同的感受。
日出东海落西山,愁也一天,喜也一天;遇事不钻牛角尖,人也舒坦,心也舒坦

     春有百花秋有月,
    夏有凉风冬有雪。
    若无闲事挂心头,
    便是人生好时节。

TOP

在众多的纪念品中,圣诞老人的邮票和首日封是许多游客的首选,因为那里还有圣诞老人村邮局的特殊邮戳。

北极圈标线 在圣诞老人村中间的地上,又一条很宽的白线,在这条线上写着 66°32’35”ARCTIC CERCLE。这就是北极圈!从这条线的一边跨到另一边,只是小小的一步,可这小小的一步包含着什么?跨过来又跨过去,跨过去又跨过来,成年人有时也会像个孩子,像个孩子又有多好啊,有更多的时间更多的机会!在咨询处的服务台你可以得到一张证书,证明你已到了北极圈了,证书上有公证人的签字和印章,证书用多种语言写成,其中也有中文。

北极光:太阳光中带有强大的带电微粒流,当这种带电微粒流射入地球外围那稀薄的高空大气层时,就与稀薄气体的分子猛烈的冲撞起来,于是产生了发光现象,这就是极光,发生在北极的就是北极光。强烈的极光会形成非常壮观的天幕,五彩缤纷,地上没有任何一种光可与此神秘的天幕现象相比。8月的北极,白昼夜的欢庆还没有从人们的记忆中抹去,夜晚的天依然很亮,我们没有能看到那神秘的天幕,因为还缺少必要的条件--漆黑的夜!芬兰人说的是实话,8月确实不是观赏极光的良辰。我们只看到了天上微弱的阵阵闪光,据说那也是极光现象,但是,那毕竟不是神秘壮观的天幕。或许这就是神秘?
日出东海落西山,愁也一天,喜也一天;遇事不钻牛角尖,人也舒坦,心也舒坦

     春有百花秋有月,
    夏有凉风冬有雪。
    若无闲事挂心头,
    便是人生好时节。

TOP

罗瓦涅米有一座圣诞老人村 ( Santa Clause Village),据说那是圣诞老人的故乡。
许多国家为了广开旅游财源,都在本国为圣诞老人寻根觅祖,查找故乡。瑞典人曾为圣诞老人举行过规模盛大的定居仪式;挪威人有意让圣诞老人住在他们那里;冰岛人则认为冰天雪地的格陵兰岛最适合圣诞老人居住;美国人却坚持说圣诞老人过去一直住在阿拉斯加;就连日本人也将北海道作为圣诞老人的家乡。1996年7月,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圣诞老人世界大会,居住在世界18个国家的150名圣诞老人被应邀出席了这次盛会,可惟独没有来自芬兰 Rovaniemi 的圣诞老人。原来,芬兰人坚持认为,最早为圣诞老人找到故乡的是芬兰人,只有自己的国家是圣诞老人的真正故乡,因而对这次大会进行抵制,拒绝与“冒牌”的圣诞老人聚会。1995年圣诞节前夕,当时的联合国秘书长加利在给圣诞老人写信致以节日祝贺时说,圣诞老人在全世界孩子们中间传播的圣诞精神如同联合国的宪章一样,饱含着和平的心声和良好的祝愿。值得芬兰人欣慰的是,这封信的地址是发往罗瓦涅米。芬兰人自豪地认为,加利的贺信意味着就连联合国也承认芬兰是圣诞老人的故乡。
圣诞老人每年都要收到来自世界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60万一70万封信。圣诞老人和他的助手们把所有来信孩子的姓名,地址输入到电脑中储存起来,并由电脑用8种不同语言给每一个孩子写回信。信中除了节日的问候之外,还有一小段圣诞节的故事,每封信的内容各不相同。圣诞老人虽然很忙很忙,但仍希望能收到更多的孩子们的来信。如果你也感兴趣的话,也可以给圣诞老人写信。圣诞老人的地址是:

Santa CIaus,Post Office
SF 96930 Rovaniemi
Finland
日出东海落西山,愁也一天,喜也一天;遇事不钻牛角尖,人也舒坦,心也舒坦

     春有百花秋有月,
    夏有凉风冬有雪。
    若无闲事挂心头,
    便是人生好时节。

TOP

罗瓦涅米(Rovaniemi)人口,3万5千人。是芬兰北部拉毕( lappi)省的省会,世界上唯一设在北极圈上的省会,林木青葱,秀丽而宁静。二战期间,罗瓦涅米遭到严重的破坏,曾被夷为平地。战后,按照芬兰著名建筑师阿尔托的设计进行重建。据说,阿尔托是仿照北部驯鹿的外形设计这座城市的重建蓝图。如今,市内随处可见这位建筑大师的设计作品。当我们到达 Rovaniemi 的时候,车上的每一个人都在问,这就是 Rovaniemi 吗?这就是我们千里迢迢奔她而来的 Rovaniemi 吗?我们真的到了北极圈了吗?难道在北极圈也有这样现代化的城市?是的,这里就是 Rovaniemi!肯定地回答更增添了我们的惊喜。我们终于到了北极圈了,我们心目中那遥远而神秘的地方现在就在我们的眼前。麦当劳,中餐馆,步行街,名牌商店,现代化的旅馆,与欧洲其他城市没有丝毫两样,如果说有什么不同,那就是她的秀丽和宁静。行人很少,或许现在不是旅游季节,各种商店里显得很空荡,宽大的旅游品商店里,各种纪念品琳琅满目。从规模上可以看出,他们的客流量有多大!站在现代化的旅馆的大厅了,你会一下子忘记了你在那里,巴黎还是伦敦?不过旅馆的餐厅却充满了斯堪的纳维亚的气氛,浅黄色的木制品再带些淡禄色,协调而又温馨。丰富的食品会让人忘记身体线条的重要性!环境促进了食欲,在满足食欲的同时又享受着环境。原来身体线条是那么容易地改变!抵档寒冷需要有足够的热量,那里的饮食习惯与此有关吗?

Rovaniemi 有一个北极博物馆,( Arktikum )介绍北极的历史及文化等,并有实物展览。博物馆的建筑造型很别致,半圆柱形的拱顶是由玻璃制成的,拱顶的下面是走廊,除了少数的陈列品外就是长椅,这是作为休息室用的。走廊的两边是展厅,都有一扇扇厚门隔着,只有推开重重的门才会发现里面展厅的丰实。这些展厅都在地下面, 让人联想到中国西北地区的窑洞,不同的是这里都是在地下,而不是在山腰间。在地上看到的只是玻璃的拱顶,即使是冰天雪地的时候也能看到,玻璃顶永远露在外面,透着阳光。绝妙的设计!
日出东海落西山,愁也一天,喜也一天;遇事不钻牛角尖,人也舒坦,心也舒坦

     春有百花秋有月,
    夏有凉风冬有雪。
    若无闲事挂心头,
    便是人生好时节。

TOP

Savonlinna 是芬兰东部的一个城市,由一群岛屿组成,周围是未曾受污染的湖区。五百多年前瑞典皇朝为防止俄国的入侵,在这里建立了萨翁林纳城堡,至今仍是旅游参观的热点。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受到的污染实在是太多了,多到已无法一一细数。同时我们自己也在自觉不自觉地制造着各种污染。当你到了一个尚未受污染的地方时,同样你也很难一一细数出什么没有受污染,但是,你能马上的感觉到,这就是未曾受污染!
在去萨翁林纳的路上,基本上都是国家公路了,路上的车已变得很少,小镇与小镇间的间隔也越来越大,时常只是孤车一辆在公路上行进,周围的一切都被森林所包围。虽然感到有些孤独,可是阳光下郁郁葱葱的森林显得很有情调,孤独感也就减少了不少。可是不久,天上出现了漫天的乌云,随即就是倾盆大雨,真有天昏地暗的感觉,四周一片漆黑,只有我们的车灯亮着,却又显得那样的微弱。原先的那些浪漫情调,此刻已是无影无踪了。车上一点声音都没有,只有刮雨刷发出的单调的声音,每个人似乎都开始紧张起来。一会儿,似乎是发生了什么奇迹,乌云散去,又是满天的阳光。心情马上就发生了变化,就这样,一会儿乌云,一会儿阳光,好像也挺有意思的。可是随着夜幕的降临,最后只剩下暴雨的时候,感受到的已不是孤独了,而是恐惧了。每个人都在注视着公里牌,计算着公里数,希望能快点到达目的地,可是路就像走不完似的,公里也像被拉长了似的,很长时间也走不完一公里。Savonlinna灯光的出现,使车上每个人的心跳指数降了下来。我们体验到了极地的气候,说变就变,8月上旬的斯堪的纳维亚的气候还处最佳季节,如果是其他季节呢?如果把雨换成雪的话,又将会是怎样?我没有勇气去尝试,至少是现在。
在 Savolinna 我们住在一个青年旅馆里。我们可能是这新建楼房的第一批使用者,与其他旅馆不同的地方是带有设备齐全的厨房,包括很大的冰箱。两个房间与厨房等形成了一个大套间,两室一厅,十分的舒坦。这里的窗户已是三层窗了,其中有一个双层玻璃之间的间隔很大,这都是为了保暖的。旅馆里有桑那浴室,和游泳池,这在芬兰很普遍,因为这里是三温暖的故乡。斯堪的纳维亚的早餐非常地丰富,有肉,有鸡蛋,又香肠......还有这里的特色- 黑麦粥。那里的面包非常的好吃,至今令人难以忘怀。
日出东海落西山,愁也一天,喜也一天;遇事不钻牛角尖,人也舒坦,心也舒坦

     春有百花秋有月,
    夏有凉风冬有雪。
    若无闲事挂心头,
    便是人生好时节。

TOP

西贝柳斯( Sibelius 1865 - 1957 )是芬兰最著名的作曲家,民族乐派的代表人物,代表作有:交响诗《芬兰颂》,《土奥涅拉的天鹅》等。市中心有一个用西贝柳斯名字名命的公园,且有很大的雕塑,以纪念这位民族音乐家。

极地的阳光在我们游览赫尔辛基的第一天,就让我们尝到了其滋味。那天阳光灿烂,最高气温为27C°,天上没有一丝云,天是蓝得那样碧透,尽情的玩爽让我们忘记了一切。到了晚上我们才发现皮肤灼热,可是皮肤已经灼伤了。由于极地的天空中污染少,空气清晰,因此紫外线很强,所以没有经验的我们很快就被灼伤了。请记住如果去极地的话,千万不要忘记抹防晒油,即使是在冬季。
在斯堪的纳维亚的许多大城市里,都可以租自行车游览,并付有很详细的导游图,骑车游览别有一种滋味,不失为一种选择。
芬兰人向我们建议说,鲍渥( Porvoo )和萨翁林纳( Savonlinna )是两个不得不去的地方。这两个地方原来并没有列在我们的旅游计划之内,既然连芬兰人都说到了“不得不去”的份上了,接下来的就是改变旅行计划了!

Porvoo 是离 Helsinki 70多公里的一个小城,建于十三世纪,至今仍保持不少中世纪的小木屋及狭窄的街道,也是芬兰国歌歌词的作者,诗人 J.L.Runeberg 的故乡。红色的小木屋,蓝蓝的湖水,各种各样的游艇,古老与现代,过去与今天的结合,结合的是那样的诗情画意,留给人的不仅仅是美的感觉,还有思索......
日出东海落西山,愁也一天,喜也一天;遇事不钻牛角尖,人也舒坦,心也舒坦

     春有百花秋有月,
    夏有凉风冬有雪。
    若无闲事挂心头,
    便是人生好时节。

TOP

芬兰共和国( Republic of Finland )

芬兰,人口520万,在历史上曾受瑞典统治达6个世纪之久,也曾是沙皇俄国的大公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与苏联保持着长期良好的关系。所以这两个国家在芬兰都留下很深的痕迹。今天的芬兰经济非常发达,工业的重点是森林工业和金属工业,纸浆,纸张及板材的生产及生产技术在世界上都占领先地位。芬兰也是一个高科技的国家,世界著名的诺基亚品牌( nokia )更是直接影响着世界移动通信技术的导向。芬兰拥有世界上最先进的电子银行系统,也是最早运用计算机进行公路现代化管理的国家之一。在直穿整个芬兰的漫长公路线上,我们没有看到一个警察,却每隔一段间距就看到一个监视器,以及许许多多的测速器与警示牌,告诉你目前的车速。在很多材料上看到,在芬兰你看不到警察,但是你一旦违规,警察马上就会不知从哪的就冒了出来,而且非常礼貌但绝不通融。我们不想留一张罚款单作纪念,所以也没以身试法。芬兰的建筑和设计也享有盛誉。芬兰又有千湖之国之称。到处你都可以看到湖泊,湖泊之多真是数不胜数,千在这里只是一个形容词,而不是一个量词,据说湖泊可达10多万个。湖泊,森林,白雪与北极现象构成了芬兰的特有景色。

赫尔辛基( Helsinki )
芬兰的首都,人口100万,赫尔辛基面对海洋,因受到海洋潮流的影响,四季都有这不同的美妙景色,市区的建筑物风格迥异。人们称她为“波罗的海的女儿”。赫尔辛基有将近5个月的时间被白雪覆盖,市内的建筑不少是用白色花岗岩筑成,夏季又有白昼,所以又有“北欧白都”之称。
赫尔辛基的市中心有一条很长且非常美丽的街心花园,或许是斯堪的纳维亚的人对太阳有一种特殊的偏爱,有不少人在那里晒日光浴。街心花园的尽头紧连着市场广场。
市场广场( The Marcket Square ),有新鲜的蔬果,也有不少的手工艺品,在那里第一次看到了非常闻名的芬兰刀,还有驯鹿皮。在一个小摊前摆着许许多多极为壮观的北极光照片,那是摊主的杰作。我们没有买,我们想用自己的照相机拍下和那一样壮观和神秘的北极光。我们时时打探着北极光的消息,然而每每得到的回答,却让人更为沮丧,“现在是旅游的佳季,却不是观赏北极光的良辰”。“不过运气好的话也能看到”。或许是我们的沮丧马上使我们的脸部肌肉发生了一些变化,回答的人总会在后面又拖上这么一句。是呀,不是还没到北极的么,希望在前面!

芬兰城堡( Suomenlinna )建在赫尔辛基港口外一群小岛上的防御堡垒,是18世纪由瑞典人建成的,这个要塞在当时是杰出的军事典范。现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物遗产而受到保护。

参议院广场( The Senate Square )的正面是大教堂( Cathedral ),广场的左边是赫尔辛基自由大学( The University Library ),广场的右边是内阁大楼( The Council of State ),按我们的现在的称法就是国务院。参议院广场的正中间是亚力山大二世( Alexander II )的塑像,是纪念这位沙皇给与芬兰广泛的自由而建立的。

芬兰国会大厦( The Paraliament Building )是一座高大而方正的建筑,花岗岩的巨大石柱与铜像令人想起俄罗斯的风格。芬兰和俄罗斯毕竟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芬兰大厦( The Finlandia Hall ) 显得非常飘逸的芬兰大夏,是芬兰的著名建筑师阿尔托的杰作( Alvar Aalto 1898-1976 )。芬兰不仅建筑设计很有特色,其他方面的设计也别具一格,形成很有特点的芬兰设计,如家具,日用品,玻璃制品等等。
日出东海落西山,愁也一天,喜也一天;遇事不钻牛角尖,人也舒坦,心也舒坦

     春有百花秋有月,
    夏有凉风冬有雪。
    若无闲事挂心头,
    便是人生好时节。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