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汽车强势出击 中国成汽车强国或成空话

日前,大众汽车因在欧洲的售价明显压低,被欧洲业界指责挑起价格战,在欧洲其他国家陷入危机时“屠杀”其他车企。舆论普遍认为大众汽车之所以能降低价格,主要原因之一是其通过中国等市场攫取了巨额的利润,从而对欧洲业务进行补贴。而为大众汽车贡献了大量利润的中国消费者,两年多来一直在为争取大众汽车DSG质量事故的权益而苦恼,直到现在仍未让人满意。与此同时,大众汽车目前正对其在华合资伙伴一汽进行专利侵权的调查。大众汽车在获得中国巨额利润同时,到底给中国消费者和汽车工业带来了什么?事实上,作为在华经营的最大的国际汽车企业,大众汽车在国内至今仍未有像样研发机构,业内人士甚至认为大众汽车是中国汽车产业自主创新和技术创新的最大杀伤性力量。大众未来是否也会像在欧洲市场一样,在中国本土车企对其构成实质性威胁时予以致命一击?盖世汽车网本期业界调查围绕这些话题展开。

  调查结果令人吃惊:大众汽车的市场竞争和自我保护行为本身均无可指摘,甚至令人钦佩,然而,大众汽车的这些行为所展示出来的是其强势而凶悍的本性。在中国市场环境中这种凶悍本性将得到几乎不加约束的充分发挥,最终结果是以其为代表的跨国企业将严重压制中国本土汽车产业的发展和技术创新, 从而“让中国成为汽车强国”从口号变成空话最终沦为一个笑话。

  大众汽车目前在中国的市场占有率突破20%,利润占比达30%-35%。中国还为大众奥迪品牌的复兴,以及超越奔驰成为豪车全球第二大品牌发挥了关键作用。按中国人的传统文化思维,投桃报李,大众汽车应该为中国的消费者多负些责任,多些善意;为更好地融入中国经济社会,应该为中国汽车产业的振兴多主动做出点贡献。然而,企业毕竟是企业,逐利是其本性,没有约束和导引的条件下,这个本性将会发挥到极致,不过大众汽车表现的更加强势凶悍些而已。

  先看一下大众对于消费者的强势态度:中国成为大众汽车最大的单一市场,但其在中国主动召回的数量远低于成熟市场,在中国进行全球率先召回更是没有先例,意外扩大化的DSG事件至今也没有给消费者满意的答复,奥迪烧机油的问题也被很好地“和谐”了。凡此种种行为,无不说明所谓“德国人是方脑袋”的原则性实为“不方”,早已深谙中国对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治仍不完善的国情,驾轻就熟地圆滑对待了。

  当然,在召回问题上中外有别的不止大众汽车一家。这就如同很多来到中国生活久的西方人,在中国也开始闯红灯一样。问题是,我们到底是去指责人家“为什么在外国不闯红灯,到中国就闯红灯”,还是要反思我们自己的体制和生态本身,以及维持这种体制环境最坏的结果会是什么?这个问题在中国汽车产业发展与自主创新方面更为隐讳和严峻。

  最近,大众汽车对中国合作伙伴一汽集团关于专利侵权方面的调查的传闻就是很好的例子。对大众汽车就专利侵权对任何可能侵权的公司进行调查,本身无可厚非,也获得了业界的普通认可。作为已是全球500强的中国一汽集团,以“中国汽车工业的长子”之尊,若真做着希望以市场换来“对于这种小偷小摸行为的默许”之事,不但为“方脑袋”的德国人所不能容忍,也为国人所不耻和唾弃。这个事件的警示作用在于因其揭示出来的是大众汽车在产业竞争方面的强势和凶悍本性——作为一个在中国及全球市场有远大抱负的车企,在没有约束和有效导引的情况下,是不可能希望在中国市场出现强有力的本土竞争对手,也因此不可能给予中方所谓技术和创新方面的支持贡献的。只要有可能,它将充分利用一切市场竞争允许的手段和措施,打击包括中国本土自主品牌在内的所有竞争对手而实现自己的目标。
Share |
Share

我国当下希望依靠合资模式来促进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进而实现汽车强国的梦想,将面临越来越严峻的挑战。更糟糕的是,我们并没有为“维持这种体制环境最坏的结果是什么”作好思想上的准备。根据盖世汽车网线下对专家组的调查显示,当下自主品牌的困境刚刚开始,以大众汽车为代表的跨国企业强势凶悍的本性可以得到充分发挥,中国的汽车强国梦已日渐渺茫,如果没有大的体制和机制改革,“成为汽车强国”基本上会成为一句自欺欺人的空话。

  对于大众汽车的本来面目和本性的调查及报告全文如下:

  大众汽车公司正在变得越来越大,他们希望在2018年全球销量达到1000万辆。而这一目标对于大众来说并非难事,该公司去年的全球销量已经达到816万辆。然而,大众现在却在其最大的两个市场遇到了麻烦。首先,大众汽车因在欧洲的压低售价而被其他车企指责挑起价格战,在欧洲汽车市场陷入危机时“屠杀”其他车企;另外,大众在中国因质量故障遭遇了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机。

  业界认为大众之所以能够在欧洲降低售价,很重要的原因是通过中国等市场攫取了巨额的利润,从而对欧洲业务进行补贴。对于这一问题,中国的业内人士又是如何看待?盖世汽车网最新一期的业界调查结果显示,尽管此事发生在中国市场之外,但许多人对未来大众汽车在中国车企采取同样的策略表示担忧。在被问及对此事的感受时,约46%的参与者表示“忐忑不安”。大众汽车作为在华经营的最大外资车企,其在华乘用车市场份额高达20%,领先第二名约10个百分点。而且大众的发展势头依然强劲,呈现出一家独大的趋势,加之外资对本土企业的技术封锁,未来可能对中国汽车工业发展造成不利影响,汽车强国梦可能成为一句空话。

一般而言,通过降低价格拉动销量,合理的控制自己的利润空间属于企业的自主经营行为,但如果通过降价销售手段获得市场的垄断地位,这种行为就是违法的。而如何判定是否违法各个地区以及不同行业都有不同的标准。大众在欧洲市场的降价行为尽管收到竞争对手指责,但目前看来并无证据证明其是恶意的,是否利用中国市场的利润来进行补贴也无可厚非。因此,仍有不少人士(31%)认为在全球化自由竞争的环境下,胜者为王,而对大众表示佩服。
  另外有约23%的业内人士对此事件表露出比较复杂的感情,称“虽然接受竞争的结果,但内心沮丧”。在我们的采访调查中,许多人也对表示一种无奈,中国市场为大众汽车贡献了巨额利润,但一直想要发展壮大的中国汽车工业至今依然进展缓慢。

TOP

大众作为最早进入中国市场的外资车企,早在1985年便与上汽集团组建了上海大众合资公司,六年后一汽大众成立,大众汽车在华合资布局完成并一直稳定到现在。大众在中国生产制造的首款车型桑塔纳曾一睹被认作是轿车的代名词,大众汽车在中国市场的份额也曾高达40-50%。但随着中国汽车市场的迅速增大,更多竞争者的涌入,市场竞争格局与消费环境已经今非昔比。今时今日的大众汽车公司在中国究竟给人是怎样的形象感知呢?在调查2中,我们设置了三组正反对立的选项,结果却呈现出一边倒的趋势,在多数业内人士严重,大众汽车公司成为了一个“坏公司”。

首先,在对大众汽车公司形象感知的调查中,获得最高选票的选项是“财大气粗内心傲慢,对中国消费者不负责任”,约38%的人士选择了此项;而与之相反的选项“CSR获奖不断,充满企业社会责任”几乎没有得到任何人的认可。

  大众汽车之所以给人留下对消费者不负责任的印象,与其最近在处理DSG质量故障一事上表现出来的遮掩与傲慢态度不无关系。大众DSG变速箱因为出现抖动、异响和动力中断等问题,从一年多前开始便屡遭消费者投诉。然而面对公众与媒体对DSG质量的质疑和召回的呼声,大众汽车一直未曾正面回应,称这些问题只会影响舒适性而并非质量缺陷。今年3.15前后一批车主委托律师向质检总局递交申诉,DSG事件出现升级的态势。尽管大众汽车在5月底宣布延长质保以保证消费者利益,但这一做法并未平息风波,反而被指责涉嫌绑架消费者。

  而大众在中国获得的CSR奖项,在业内人士看来并不能说明其充满社会责任。一位业内人士指出,不仅仅是大众汽车,绝大多数企业的CSR只是一场秀而已。在一个缺乏对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市场环境中,企业最大的责任是给消费提供安全可靠的产品,单就这一点而言许多汽车企业并没有做到,该召回不召回,利用法规漏洞,降低质量标准等模式消费者的案例比比皆是。

  在第二组关于对中国汽车技术创新贡献的选项中,同样出现了一边倒的结果。约25%的人士认为大众汽车“对技术封锁和保护,阻碍了中国汽车业的自主创新”,而认为大众汽车“技术开放,为中国汽车技术创新贡献很大”的投票占比仅3%。

  外资对技术的封锁并不仅仅发生在大众汽车身上,但大众汽车表现较为突出。从结果来看,与大众合资的两家中方合作伙伴,并未从大众公司获得任何有价值的技术,连几十年前的桑塔纳技术平台至今也不愿意开放,其对自身技术严加保护的态度可见一斑。上汽与一汽的自主品牌业务至今依然步履蹒跚。最近一汽集团还因为涉嫌抄袭大众变速箱和发动机的技术而遭到大众公司的调查。而大众公司前总裁在离任前的一句“我最大的遗憾就是没有把红旗品牌灭掉”也非常清楚地说明了中方“以市场换技术”只是一厢情愿。

TOP

早前,包括大众汽车在内的德系车给许多消费者留下了技术与品质过硬的形象。但最近两年这一印象正在迅速发生改变。在调查2的选项中,有两个关于对大众汽车公司产品与技术的形象感知描述,尽管依然有相当比例的人士认为大众汽车“技术质量可靠”;但更多的人选择了“DSG事件颠覆了质量可靠的形象”。这两个选项的投票比例分别为11%和22%。

  大众在传动汽车动力系统上的技术创新为其取得了显著的市场成功,TSI与DSG的动力组合在消费者心目中留下深刻印象,但这一项新技术在由于并不十分稳定,却早早投入市场运用,最终暴露出大量的质量问题,导致大众面临史上最大的质量信任危机。而大众应对DSG故障的处理不当,更是引发了公众对其企业社会责任的最大质疑。

  由此看来,大众汽车形象感知出现了急转直下的现象皆有缘可循,从目前来看,大众汽车DSG质量事件成为了业内改变对大众公司看法的触发点。

TOP

中国汽车市场到底需要怎样的外资企业,他们以什么样的面目出现最能被人接受?这是在华经营的外资车企都需要思考的问题。在调查3,我们列出的三个条件,其中“对消费者真正负责人”获得了最高的投票比例,约40%的人认为这是首要的条件;其次,约30%的人士认为中国汽车市场应避免一家国际车企独大的局面,应该形成几家巨头均衡制约的而竞争格局;而认为国际车企应该对中国汽车产业在技术与创新上给予支持的人数仅占到26%。

  由于汽车产品与质量以及服务的标准与法规的缺失或不足,中国汽车消费者一直处于非常弱势的地位。跨国汽车公司本来在产品技术与质量以及服务上都有比较高的标准,但一些企业因为中国市场的特殊情况,却选择了“入乡随俗”降低标准亦获得更大利润。目前汽车厂商在消费者权益保障方面的缺失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分别是应当召回不召回;垄断售后维修配件供应以谋取暴利;垄断售后维修服务技术和渠道导致消费者既不便利又要高价买单。这一现象在外资车企中普遍存在,因此在法规尚未完善之时,跨国汽车企业对消费者真正负起责任尤为迫切与重要。

  其次,中国汽车市场一直由外资主导,我们除了对每家企业都能对消费者负责的预期之外,也希望市场能形成几家巨头制衡的局面,从而避免出现一家独大,导致消费者利益被绑架。目前在国内最大的三家外资车企分别是大众汽车、通用汽车与现代汽车。三者占中国乘用车市场的份额之和约40%,但单单大众汽车一家就超过了20%,而且大众汽车的市场份额仍然呈现增长的趋势。通用等追随者能否对大众形成制衡对于中国市场的健康发展尤为关键。

  而外资车企对本土车企在技术与创新上的支持,在业内人士看来这种可能性并不大,因此期望也不高。这也从侧面说明了中国汽车的技术创新只能通过自主研发抑或收购吸收等其他途径来完成。

TOP

大众纳粹基因不是盖的……  很多细节很多中国人都没发现~~~比如上海大众 安亭新城的建设 设计师就是正派的德国纳粹
新开德国消费指南板块:每天提供最新德国消费优惠打折信息
免费赠送的礼品!低价手机卡!特价机票!一应俱全!
记得加入收藏夹! 每天查看!板块地址: http://www.csuchen.de/bbs/forumdisplay.php?fid=398

TOP

对大众一直都没好感,其实对博世也没好感,明显的财大气粗内心傲慢~

TOP

西门子更缺德,卖的狗屁冰箱关不上门,还他妈恶狗先咬人

整个民族就是这个德行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