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荒、油荒 - 中国发展进程中的两大瓶颈

经过二十年的工业化,中国成了世界上水荒最严重的国家之一。许多地区河流干涸、地下水位下降或水源受污染,无法使用。法兰克福评论报列举了中国缺水的情况后写道:

“中国人均拥有的淡水量为2200立方米,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贮水量在快速减少,原因是工业用水量剧增、环境被污染和任意浪费水资源。清华大学教授钱宜批评说,仅因城市供水管道跑冒滴漏,就有20%的自来水白白流失。城市污水净化处理的比例不到一半,三分之二的河流和湖泊因受有毒物质污染不能提供饮用水。黄河和其它一些大河一年中有数月干涸,大段河道成了涓涓细流。钱教授指出:经济上的短视和对环境的破坏在中国仍然广为流行。

造成的后果是,中国没有能够抵抗天然干旱的后备水源。高度工业化的广东几个星期没有下雨,许多城市就不得不实行定量供水,邻省广西的干旱危及甘蔗收成。而华南地区还是水量较为丰富的地区,经常洪水泛滥。北方就更为干旱了,在1500万人口的北京,打开水管还能放出自来水,全靠周边数百公里外汲水输入首都。”

经济发展需要水,更需要石油。中国缺水,也缺石油。尽管国际市场石油价格价格不断攀升,中国对进口石油的依赖性却越来越大。中国成了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石油进口国,新苏黎世报就中国的石油问题写道:

“真实情况是,一段时期以来,中国本国的石油开采量没有显著增长,而同时国内需求剧增。这样,最近几年来国内生产和需求之间的剪刀差越来越大。1995年时,中国的石油还可以自给自足。去年,中国取代了日本,成了第二大石油进口国。

中国全国的石油消耗量估计每天为670万桶,按西方石油公司的说法,其中的一半依靠进口。专家们预计,2010年前,中国的石油进口量甚至将达到每天500万桶。中国的外汇储备现在仅低于日本,名列世界第二。到2010年,很可能超过一万亿美元的大关。这意味着,中国要在国际市场上以高价购进大量石油,根本没有困难。如果中国对西方工业国的要求让步,更大幅度地使自己的货币人民币升值,中国所处的金融形势将得到进一步改善。现在中国企业在继续收购外国石油公司,只不过与试图收购尤尼科公司、但没有成功时相比,这些收购涉及的金额低得多,因而也不那么引人注目。”
日出东海落西山,愁也一天,喜也一天;遇事不钻牛角尖,人也舒坦,心也舒坦

     春有百花秋有月,
    夏有凉风冬有雪。
    若无闲事挂心头,
    便是人生好时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