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专家:三峡工程和围湖造田 是湖南爆发鼠灾主因

● 张晓中(湖南益阳)

张晓中(摄)

  湖南今年发生的历史纪录上最严重的鼠灾与三峡工程和围湖造田有直接关系,专家已经就此向中央和湖南省政府提出整改建议。

  早在三峡工程开工前,中国曾组织科学家对三峡蓄水后,导致水流变缓,泥沙淤积减少对动植物的影响进行过评估。当时科学家就预测,由于三峡蓄水后洞庭湖泥沙淤积将减少,冬季湖内沼泽地裸露时间延长,给田鼠繁殖提供了有利条件,会导致田鼠数量激增。今年湖南严重鼠患证实了当年的预测。

  造成今年鼠灾的第二个原因,是湖南自从1949年以来,对洞庭湖实行的“围湖造田”运动。这个运动使得历史上的“八百里洞庭”,变成今天“三百里洞庭”,使原来大面积的湖滩变成了良田,改变了洞庭湖生态结构。大自然对围湖造田的错误已经给了人类严重惩罚。1998年,中国长江发生特大洪水期间,洞庭湖围湖造田的部分几乎全部被洪水淹没,损失惨重。

  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研究员张美文,前天接受本报专访时发表以上看法。张美文是研究洞庭湖区域鼠类种群变化的专家。早在今年鼠灾爆发前的一个月(5月),就已向湖南省有关部门通报了今年田鼠大爆发的预警,可惜没有引起重视。

  他说:“如果在水位上升之前,就采取预防措施,或提前一周投放鼠药,鼠灾就不会这么严重了。”

  他告诉记者,1998年特大洪水后,中国政府意识到围湖造田对生态带来的巨大影响,因此责成湖南省政府实行“退耕还湖”政策。当时约有600平方公里,几乎接近一个新加坡的面积的农田被要求“双退”,即彻底搬离,堤坝被废弃,以前的农田变成沼泽地,苔草、芦苇疯长。还有约500公里的土地被“单退”:汛期蓄洪,枯水期仍用于耕种。

  张美文说:“光在2004年,‘双退’的面积就达到201平方公里,这些地方因为没有人烟,顿时成了田鼠的天堂,它们在那里大批繁殖,导致田鼠数量激增。”

  记者前天到距离岳阳市约150公里的益阳市大通湖北洲子农场采访。在路上,司机告诉记者:“你现在经过的地方,以前都是洞庭湖。”沿途,到处是过去50多年围湖造田形成的良田,上面种满了棉花、水稻、荷花等作物。可见退耕还湖的任务还远没有完成。

  张美文表示,围湖加速了淤塞,沼泽植被被扩大,为田鼠提供了更多的繁殖空间;“原本生活在湖滩上的田鼠,因为围湖堤坝的挡水作用,使它们在洪水到来时能逃生,即使洪水来袭,这些位于湖内的大大小小的堤坝,为成为田鼠逃到大堤避洪的中转站或安全岛。”

田鼠繁殖周期

今年是高峰点

  “田鼠繁殖高峰期一般十年为一个周期,每次持续三至五年。本次高峰始于2005年,今年达到20亿高点,如恢复到合理水平,至少需要两年。”张美文在解释为何今年鼠患如此严重时指出,除了上述原因,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今年是田鼠繁殖周期的高峰点。

  他说:“鼠类有种群负反馈机制,一旦种群繁殖过大,导致食物匮乏,产生生存压力,公鼠的睾丸就自动萎缩,种群就会慢慢恢复到与自然匹配的数量。”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Share |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