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ank: 6](images/charge.voora.net/star_level3.gif) ![Rank: 6](images/charge.voora.net/star_level2.gif)
- 积分
- 43492
- 威望
- 9279
- 金钱
- 8
- 阅读权限
- 150
- 来自
- Bonn
- 在线时间
- 3551 小时
|
![](http://gallery.dehua.de/var/albums/dehua/cg120180412-shu.gif?m=1523541702)
有一位关心人的造物主吗?第三部分
生命从何而来?
地球生机蓬勃。 从冰封的北极到亚马逊的雨林, 从撒哈拉沙漠到大沼泽地, 从阴暗的海底到阳光照耀的山顶——生物无处不在。 生物种类纷繁, 令人惊叹不已。
生物的种类、 大小和数量, 实在令人叹为观止。 有一百万种昆虫在地球上嗡嗡作响, 飞舞爬行。 在我们周遭的水域里有超过二万种鱼类, 有些像米粒那么小, 有些却像货车那么长。 世上有不下三十五万种植物点缀着锦绣大地, 当中包括少数的奇葩异草和数不胜数、 赏心悦目的花木丛林。 天空中飞翔的鸟类也超过九千种。 这些生物, 包括人类在内, 形成了我们称为生物的众生百态。
![](http://www.animalcognition.net/animal%20cognition.jpg)
我们四周的生物洋洋大观, 固然叫人愉快, 但更奇妙的是, 这一切生物竟也像是如出一辙的, 实在奥妙。 生化学家研究地上各种生物的身体结构, 看出所有生物, 不论是变形虫还是人, 都有赖于一种令人生畏的相互作用, 才能够继续生存。 这种相互作用是: 核酸(脱氧核糖核酸[DNA]和核糖核酸[RNA])和蛋白质分子之间的分工合作。 涉及这几种分子的精密运作过程, 不但在人体差不多所有细胞里存在着, 在蜂鸟、 狮子和鲸鱼的细胞里也同样存在着。 这种划一的相互作用使芸芸众生交织成一幅美丽的图画。 各种生物互相依存, 和谐一致, 这一切是怎样产生的呢? 事实上, 生命究竟从何而来?
你可能相信, 地球一度死气沉沉, 全无生机。 许多科学家都同意这个看法, 不少宗教经典也有同样的见解。 即使这样, 你也许发觉, 对于地上生命的起源, 科学和宗教的主张并不一致。
机遇之名, 造物为实?
论到生命的起源, 诺贝尔奖金得主德迪韦说: “从原始汤演变到人, 完完全全是由机遇所促成的。” 可是, 凭机遇去解释生命的起源, 是理性的想法吗?
机遇是什么呢? 有些人认为机遇就是数学上的概率, 例如掷硬币时任何一面朝上方的机会。 可是, 说到生命的起源, 许多科学家所用的“机遇”一词并不是这个意思。 他们用意义含糊的“机遇”去代替比较具体的词语, 例如“本原”。 这种做法在本原不明的时候特别常见。
生物物理学家唐纳德·麦凯指出: “人如果把‘机遇’人格化, 仿佛说‘机遇’是促成事件发生的因素, 就其实是把科学观念转变为带几分宗教色彩的神话观念。 这样做是不正当的。” 罗伯特·斯普劳尔也指出: “很久以来, 科学家一直把未知的本原称为‘机遇’, 人们于是忘了他们已给这个词语另一个含意。……对许多人来说, 假设‘机遇等于未知的本原’, 其实就是说‘机遇等于本原’。”
法国生物化学家莫诺曾获诺贝尔奖, 他是其中一个采用这种“机遇等于本原”的推理方式的科学家。 他说: “纯然的、 完全不受控制的盲目机遇, 就是令人惊叹的进化结构的基础。 人终于看出, 在无情的广大宇宙里, 人是孤独的, 人的产生纯粹凭着机遇。” 请留意他说: “凭着机遇。” 莫诺像许多人一样, 把机遇提升为生命的本原。 按照这种说法, 地球上的生物是凭着机遇而有的。
事实上, 词典表明“机遇”是“设想中令无法解释的事发生的非个人的、 没有目的的因素”。 因此, 人若说生命是凭机遇产生的, 他的意思就是, 生命是由某个未知的力量促成的。 有些人差不多把“机遇”说成一股能独立思考的力量, 这不就等于默认有造物主吗?
千百万教育程度各异的人都相信, 地上众生是由一位具有智慧的造物主创造的。 另一方面, 许多科学家说生命是从无生命的物质形成的; 只是凭着机遇, 经过一连串的化学反应, 生物就出现了。 究竟哪一种说法才对呢?
我们不应该以为这件事跟我们没有切身关系, 或认为这对我们寻找更有意义的生活无关。 正如上文指出, 人类自古以来一直寻求这个非常基本的问题的答案: 我们人类究竟是从哪里来的呢?
大部分科学课程, 都只着重探讨生物怎样适应环境, 怎样竭力求存, 绝少触及生命起源这个更关键性的问题。 你也许留意到, 科学家试图解释生命从何而来这个问题时, 通常都说得空空洞洞, 例如: “亿万年前, 分子互相碰撞, 碰巧产生了生命。” 可是, 这可以算是完满的答案吗? 按照这个说法, 单凭来自太阳、 闪电或火山的能, 某些无生命的物质可以自行移动, 组织起来, 最后更开始活过来, 这一切都是自然而然的。 无生命的物质竟然变成了生物! 这两种事物根本判若鸿沟! 这样的事真的可能发生吗?
在中世纪, 自然发生说十分盛行, 很多人认为生物可以自然从无生命的物质产生, 所以接受上述的见解并不怎样困难。 后来到了17世纪, 意大利医师雷迪证明, 腐肉中的蛆所以出现, 纯粹是由于苍蝇曾在肉上产卵。 如果苍蝇无法接触到肉, 蛆就不会形成。 既然大小像苍蝇一样的生物并不是自然产生的, 那么微生物又怎样呢? 为什么食物无论有没有被覆盖着, 都总会发现微生物呢? 虽然后来的实验显示微生物不会自然产生, 但这个问题仍然引起了不少争议。 后来, 巴斯德所作的实验终于解答了这个问题。
许多人都记得, 巴斯德致力于解决跟发酵和传染病有关的难题。 他也做了一些实验, 要看看微小的生物是否能够自然产生。 你也许知道, 巴斯德以实验证明, 水消过毒之后若不受污染, 就甚至连极小的细菌也不会产生。 他在1864年宣称: “自然发生说经这个简单实验的致命一击, 将从此销声匿迹。” 他的话一点不假, 没有任何实验曾实际从无生命的物质产生出生物来。
那么, 地上的生物是怎样来的呢? 现代有些科学家力图找出问题的答案。 事情可以追溯到20世纪的20年代, 俄罗斯生化学家奥巴林所做的研究。 他和同期的其他科学家提出了一个像剧本般的理论, 分三幕描述据称曾在地球这个舞台上发生的事。 第一幕描述地上的各种元素(原料)转化成一组组的分子。 然后, 第二幕是这些分子转变为较大的分子。 这出戏剧的最后一幕, 描述分子一跃成为第一个活的细胞。 但这是实情吗?
这出戏剧有一个基本的立脚点, 就是假定地球早期的大气跟今天的大气有很大分别。 一个理论认为, 当时地上差不多没有自由氧, 而氮、 氢和碳这几种元素就组合成为氨和甲烷。 按照这个理论, 这些气体和水蒸气所构成的大气每逢受到闪电和紫外光的冲击, 就有糖和氨基酸形成。 别忘记, 这仅是理论罢了。
![](http://www.decadevolcano.net/photos/etna1002/etna_29114.jpg)
现在许多科学家承认, 生命所不可缺少的复杂分子, 不可能在生命起源以前的某种浓汤里自然产生
根据这出纯理论的戏剧, 这些化合物被冲进海洋或其他水域里。 过了一段时候, 各种糖、 酸和其他化合物浓缩成“生命起源以前的浓汤”; 在这种汤里, 各种氨基酸结合成为蛋白质。 按照这个理论发展下去, 其他称为核苷酸的化合物接着组成链, 然后演变为一种核酸, 例如DNA。 据称, 这一切转变为分子戏剧的最后一幕铺了路。
我们大可以把这个没有任何证据支持的最后一幕当做一个爱情故事。 蛋白质分子和DNA分子邂逅了, 大家互相了解, 然后热情拥抱。 这样, 在落幕之前, 第一个活的细胞就诞生了。 如果你从开始一直观看这出戏剧, 你很可能纳罕: “这究竟是实情还是虚构呢? 地上的生物真的可能以这种方式产生吗?”
生命在实验室中产生?
在50年代早期, 科学家着手验证奥巴林的理论。 当时, 虽然公认的事实是生命只能来自有生命的个体, 科学家却依然声称, 如果以往的情况跟现今的大为不同, 生物就可能缓慢地从无生命的物质产生。 这个理论可以通过实验证明吗? 在哈罗德·尤里实验室工作的科学家斯坦利·米勒, 曾经把氢、 氨、 甲烷和水汽(假设这些是原始大气的成分)密封在一个瓶子里, 瓶底有沸腾的水(代表海洋), 然后使电火花(像闪电一样)通过蒸气。 不出一个星期, 瓶子里有些暗红色的黏性物质出现。 米勒分析这些物质, 发现其中含有很丰富的氨基酸——蛋白质的主要成分。 你很可能听过这个实验, 因为多年来, 科学教科书和学校的课程都提及这个实验, 仿佛这个实验可以解释生命怎样在地上开始似的。 但这是实情吗?
“[最微小的细菌]也比斯坦利·米勒的化学混合物更像人, 因为这些细菌已经具有生化体系的各种属性。 因此, 细菌跟人的差距, 其实比一组氨基酸跟细菌的差距更小。”——生物学教授林恩·马古利斯
其实, 米勒的实验现今正大受质疑。(请参看下面的附加帖子《可疑的经典实验》。) 无论如何, 这个在表面上看来成功的实验, 促使科学家也进行了其他实验, 甚至产生了一些在核酸(DNA或RNA)里含有的成分。 这方面的专家(或称为生命起源科学家)当时相当乐观, 因为他们看来使分子戏剧的第一幕重演出来了。 当时看来其他两幕也可以在实验室里重演。 一个化学教授曾经声称: “我们用进化的机制去解释原始生物系统的起源, 成功之日已在望了。” 一个科学作家说: “专家们预测, 科学家不久就会像玛丽·谢利的小说[《科学怪人》]里的弗兰肯斯坦一样, 在实验室里造出活的有机体, 从而充分显示生命是怎样产生的。” 许多人以为, 生命自然发生的奥秘已经解开了。——可参看《右旋, 左旋》, 下面引用的内容。
右旋, 左旋
我们知道手套分左手和右手, 氨基酸分子也有左旋和右旋的分别。 在大约一百种已知的氨基酸中, 只有20种是蛋白质的成分, 而所有这些氨基酸都是左旋的。 科学家曾仿照他们认为在生命起源以前的浓汤里发生的情况, 在实验室里制造氨基酸。 他们发现, 这样制造出来的氨基酸分子, 右旋和左旋的数目相等。 《纽约时报》报道说: “生命完全有赖于左旋的氨基酸, 所以这种左右旋氨基酸各占一半的现象并不常见。” 为什么活物完全由左旋氨基酸所组成, 至今仍然是个“莫大的奥秘”。 甚至在陨星里发现的氨基酸, “左旋的形式也占多数”。 研究生命起源的杰弗里·巴达博士说: “生物氨基酸的左旋、 右旋, 必然受到地球以外某种力量所左右。
时移世易, 谜团未解
可是, 自那时以来, 科学家的乐观已不复见了。 几十年已经过去, 生命的奥秘仍然未解。 米勒教授在作了他的实验四十多年后告诉《科学美国人》说: “生命起源的奥秘, 原来比我和其他大部分人所估计的更难解开。” 其他科学家的想法也有同样的转变。 例如早在1969年, 生物学教授迪安·凯尼恩跟别人合著了《生化学预定论》。 但较近期的时候, 他却指出: “物质可以自行跟能量组织成生物系统, 这件事根本是难以置信的。”
凯尼恩认为: “目前所有用化学解释生命起源的理论, 都犯了根本上的错误。” 事实上, 实验证明他的看法是对的。 米勒和其他科学家合成了氨基酸后, 科学家着手制造蛋白质和DNA; 这两种物质都是地上生物维持生命所必需的。 科学家在所谓生命起源以前的环境里进行了数千次实验, 结果怎样呢? 《生命起源的奥秘: 再评目前各家理论》指出: “我们在合成氨基酸方面的成就有目共睹, 但合成蛋白质和DNA却始终失败; 两者形成了强烈的对照。” 科学家在合成蛋白质和DNA方面所作的努力, 可以用“总是失败”来形容。
老实说, 要解开的谜并非仅限于第一个蛋白质分子和第一个核酸分子(DNA或RNA)怎样产生, 同时也包括它们怎样共同发挥作用。 《新不列颠百科全书》说: “惟独这两种分子共同发挥作用, 生物才可能在地上生存。” 可是这套百科全书指出, 这两种分子怎么会彼此紧密合作, “在生命起源方面”仍然“是个关键性的哑谜”。 这句话实在说得很对。
附录甲“彼此配合才能维持生命”(下面的帖子), 概述了一些基本细节, 说明人体细胞里的蛋白质和核酸, 怎样以令人惊叹的方式合作。 我们通过附录所学到的, 即使只是有关人体细胞的粗浅知识, 但这也足以使我们对研究细胞的科学家钦佩不已了。 这些科学家的研究显示, 人体内其实每分每秒都有一些极为复杂的程序在进行, 只是很少人甚至想及这件事。 可是, 从另一个角度看, 细胞这种惊人的复杂性和精确性, 令我们再次想到这个问题: 这一切是怎样产生的呢?
你也许知道, 生命起源科学家一直试图为生命起源这出戏剧, 编造一些看来合理可信的剧情。 可是, 他们的新剧本仍旧不能使人信服。(参看附录内容, 《来自‘RNA世界’还是另一个世界?》, 下面的帖子。) 例如, 德国美因茨生物化学研究院的克劳斯·多斯评论说: “目前, 有关各种主要理论的讨论和这方面的实验, 不是陷于僵局, 就是由于参与者自认见识不足而终止了。”
“实验结果声称……在没有生物支配的情况下, 有新的东西产生了。 不过, 这些东西其实是活生生的人用高度的智力设计制造出来的, 为的是证实自己先入为主的想法。”——《生命的起源与发展》
甚至在1996年召开的生命起源国际会议上, 与会者的意见也莫衷一是。 《科学》杂志报道, 参加会议的差不多三百个科学家, “竭力解开谜团, 要知道[DNA和RNA]分子初次出现的经过, 以及它们怎样演变成能够自我繁殖的细胞”。
人如果要研究, 甚至解释人体细胞里的分子怎样运作, 就要具有相当的智慧, 受过高等教育才行。 如果我们相信, 这么复杂的程序, 起初竟然在一种“生命起源以前的浓汤”里, 不受任何引导就碰巧发生, 这样的想法可说是合理吗? 还是事情还牵涉到更复杂的因素呢?
何以仍是个谜?
现今的人不妨回顾过去差不多半个世纪以来, 科学家的种种推测和他们所作的数以千计的实验, 看看他们怎样试图证明生命是可以自行产生的。 经过这样的一番回顾, 人很难不同意诺贝尔奖金得奖人克里克的话。 克里克认为, 有关生命起源的种种理论“涉及太多臆测, 只基于少量事实”。 因此我们可以了解, 实事求是的科学家为什么会得出这样的结论: 生命这种极度复杂的东西, 既然无法在设备精良的实验室里自行产生, 更别说在不受控制的自然环境里产生了。
![](http://sc.hrd.gov.tw/ebintra/Image/ocell00002a4_tc.jpg)
身体每个细胞都极为复杂, 功能精巧, 仅是略知个中皮毛, 已足以教人深思这个问题: 这一切到底从何而来?
• 细胞膜 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膜
• 细胞核 细胞的控制中心
• 染色体 含有DNA, 即遗传蓝图。
• 核糖体 制造蛋白质的地方,它通过解读读取自DNA的信息来装配蛋白质。
• 核仁 装配核糖体的地方。这里是制造蛋白质工厂的工厂。
• 线粒体 某种分子(化学名称是三磷酸腺苷缩写ATP,为细胞内的其它细胞器提供能量,ATP分解释放能量变成二磷酸腺苷ADP)的制造中心。 这种分子供应细胞所需的能量。
既然先进的科学也无法证明生物是可以自行产生的, 为什么有些科学家继续固守这样的理论呢? 几十年前, 英国化学家伯纳尔教授在《生命起源》里所说的一段话, 可以给我们一点启发: “我们用严谨的科学方法去验证这个理论[生命的自然发生], 就很可能在过程中不止一次证明生命根本是无法自行产生的; 生命自行产生的可能性实在太低了, 机会可说是微乎其微。” 他接着说: “教人苦恼的是, 地上的生物实在千姿百态, 于是相信生命可以自然产生的人为了给生命的起源一个解释, 只好曲解他们的论据。” 自那时以来, 情况并没有什么改变。
请想想这种主张的实际含意。 这等于说: “从科学看来, 我们可以说生命是无法自行产生的。 不过, 生命自然发生是我们愿意考虑的惟一可能性。 既然这样, 我们需要曲解自己的论据去支持生命自然产生的假设。” 你认为这样的想法合乎逻辑吗? 人如果接受这样的想法, 不是要把事实大加“歪曲”才行吗?
可是, 不少学识渊博、 深受尊重的科学家却不觉得, 在生命的起源方面, 他们需要曲解事实去迁就流行的理论。 他们根据事实, 作出合理的结论。 这些事实和结论是什么呢?
信息与智慧
马切依·吉尔蒂克教授是波兰科学院树木学研究所的著名遗传学家, 他在接受一部记录片访问时所说的话, 正好回答了上述问题:
“我们现在知道, 基因含有巨量的信息。 科学无法解释这些信息怎样可能自行产生。 信息全凭智慧才能存在, 绝不可能凭机遇产生。 你把一堆字母胡乱拼凑起来, 绝不能产生一组组词语。” 他继续说: “例如, 细胞里的DNA、 RNA和蛋白质复制系统都是非常复杂的, 这一切必定从起头就是完善无疵的。 如果不是这样, 生物系统就无法存在了。 惟一合理的解释是, 这些巨量的信息出于某个有智慧的根源。”
你对生命的奇迹认识越深, 就越看出以下的结论是合乎逻辑的: 生命源于某个有智慧的根源。 这个根源是什么呢?
正如我们在较早时候指出, 千千万万受过教育的人认为, 地上的生物必定是由某个深具智慧的设计者所制造的。 经过客观的分析后, 他们都认同圣经中一位诗人论及上帝的这句话: “在你那里有生命的源头。” 虽然我们正生活在科学的年代, 但他们仍然相信这句古语, 并且觉得很有道理。——诗篇36:9。
无论你在这个问题上是否已获得肯确的结论, 且让我们转一转话题, 看看一些跟你有切身关系的奥妙事物。 我们学习这些事物的时候, 不但可以从中得到莫大的乐趣, 也可能就这个影响到我们生命的问题, 得到不少启发。
[ 本帖最后由 qquchn 于 2008-8-28 14:19 编辑 ] |
|